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陈鹤琴

发布时间:2020-03-03 07:12: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我国近代幼儿教育事业奠基人。 1892年3月,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个破落小商人家庭。他6岁丧父,7岁起帮母亲替人洗衣以补贴生活。在读6年私塾后,14岁靠亲友资助进杭州葸兰中学读书,立志济世救人。1911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一学期,秋季考入北京清华学堂高等科。他在校内办了一个“校役补习班”,又在校外城府村办了—·所“义务小学”。1914年赴美留学,为报国而学教育。1917午获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8月回国。 1919年9月,他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等课,1921年兼任东南大学教务部主任。他大力提倡开展学校课外活动,主张学生自治。他反对封建包办婚烟制度,写成《学生婚烟问题之研究》调查报告,于1921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受到李大钊称赞。1922午,他编成中国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语体文应用字汇》开创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为编写成人扫盲教材和儿童课本,读物,提供用字的科学依据。1920年起,他以其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开创我国儿童研究。1921—1925年,他从事儿童心理测验的研究,编制中小学各科测验资料,与廖世承合著《智力测验法》、《测验概要》。1925年,他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部著作。

1927年,陈鹤琴支持陶行知筹建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并兼任该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他与陶行知、张宗麟等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主编《幼稚教育》刊物。6月,他担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课课长,着力整顿中小学和幼儿教育,设立实验区制,培训师资,试验新教学法,树立实验和研究风气,编纂教科书和儿童读物,研制玩具、教具和设备等。1928年,他受民国大学院之聘,主持起草《全国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于30、40年代在全国推行。 1928年9月至1939年10月,陈鹤琴担任上海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竭力争取更多的中国人有受教育、办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他先后办了6所小学(附设幼稚园)和1所女子中学,在工人区办职工夜校和简易小学;先后给一百余所私立中小学争取到经费补助,争得在华童公学中增设华人校长和副校长,争得在工部局学校升中国国旗的权利。他与陈选善主编《中国历史故事》、《小学自然故事》等丛书,宣传民族文化和科学知识。1934年7月至1935年3月,他赴欧洲16国考察教育。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百万难民涌入上海租界,陈鹤琴以主要精力从事难民、难童教育,又是上海难民教育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并担任上海国际救济会难民教育股上任,还与黄定慧等组织旨在保护孤儿的儿童保育会,创办儿童保育院。他先后开办10所报童学校和两个报贩成人班,与陈选善等组织上海市成人义务教育促进会,开办8所成人义务学校。他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和进步文化教育工作,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多次掩护、保释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日伪列入黑名单。

1940年,陈鹤琴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在江西泰和县文江村率领师生“荒山辟乐园”,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3年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1945年12月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1947年组织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创办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他支持并组织学生到上海郊区大场办乡村托儿所,实验乡村幼儿教育。他投身于民主运动,并不顾当局压力,接收被外校解聘和开除的进步教师和学生,营救被捕师生,还担任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上海市校教师福利促进会的顾问。1949年5月,他两次被国民党军警逮捕。

1949年8月,陈鹤琴任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3—1958年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他创建幼教系、附设幼儿师范学校,建立儿童玩具研究室、玩具工厂、幼儿园等一整套 幼教体系,亲自授课、搞科研,同师生一起下乡调查,进行幼教试点。他历任第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五届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政协副土席、江苏省人大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等。1982年12月30日病逝,终年91岁。[1] 2人物概述 编辑

陈鹤琴回国后,最初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国立东南大学(后更名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兼教务主任。在此期间,他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和幼儿教育学。1923年他创办了鼓楼幼儿园,作为理论研究的实验基地。 陈教授毕生从事儿童心理与教育的教学和研究。他非常重视实验与实践。1927年,他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在南京建立教育实验区,为推广小学教育作实验。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时,他担任校董会董事并兼任该校第二院院长,为推广乡村幼儿园进行实验,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教授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更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了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陈教授是一位爱国民主主义者,并且随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受杜威、克伯屈的实验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以后面对旧中国旧教育的因袭旧法、脱离生活、死读书本,便立志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他跟在后边。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教授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因而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因此,陈教授提出“活教育”的口号,试图用“活教育”来改革中国的旧教育。 3生平简介 编辑

学习经历

陈鹤琴,1914年(民国3年)8月清华大学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回国研究

1919年8月回国。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陈鹤琴是边知、边行、边写、边讲,即把研究、实践或发表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位学者。他同时研究儿童,同时办幼儿园,同时在自己的家庭里实施幼儿教育,同时宣讲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1922年出版《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1923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一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他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实验中所积累的材料,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第一章“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发表他的儿子陈一鸣从一个半月到两岁七个月的生活照片86幅,展示婴儿的发展进程,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这在当年可算是先进的研究方法。儿童心理的测验研究引进我国是比较早的。1927年他在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兼任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科长,建立南京教育实验区制度。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基地。与张宗麟一起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幼稚园15条意见。又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专门研究幼儿教育月刊《幼稚教育》。

1928年至1939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1928.9),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中学。1939年任中华儿童教育社主席。1940年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抗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投身于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工作,任上海市难民教育委员会及国防救济会难民教育股主任,创办救济会中学、儿童保育院、报童学校。次年,创办《活教育》月刊。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1945年回沪任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接管外国人所办中小学,创立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1946年兼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理事长。并先后担任中共创办的上海省吾中学、华模中学和报童小学校长、校董事会董事长。1948年4月,赴菲律宾,在马尼拉暑假小学教师讲习会讲学。8月,赴捷克参加世界儿童教育会议。解放前夕,两次遭国民党特务逮捕。民国38年(1949)5月曾先后两次遭国民政府当局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8月,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9月,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解放初期(1949——1952)陈鹤琴曾任春晖中学校董。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当选为全国和江苏省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

一、

二、

三、

四、五届委员,江苏省

一、

二、三届副主席。

从50年代初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错误批判。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错误批判,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热爱的幼儿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79年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在南京病逝。终年91岁。 爱国主义者

陈鹤琴是一位爱国民主主义者,并且随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受杜威、克伯屈的实验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以后面对旧中国旧教育的因袭旧法、脱离生活、死读书本,便立志改革旧教育、创造新教育。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他跟在后边。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因而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因此,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口号,试图用“活教育”来改革中国的旧教育。陈鹤琴曾请陶行知作了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这个社歌体现他在儿童教育上的一贯主张。歌中所谓“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是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

五指活动课程的评价

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先生毕一生之精力所创建的。“适合中国国 情、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他创建课程的两大基本原则。在今天,这两大原则仍

是我们这些后来者应时刻铭记在心的 .陈鹤琴先生是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

有世界胸怀的人。他努力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技术,并把它们“本土

化”,用来研究中国儿童、创建中国的儿童教育。五指活动课程是他进步主义思潮的

影响而形成的“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也是他改造当时西方流行的设计

教学法的产物。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我国现阶段幼儿教育课程

的改革和编制仍有指导意义。时代在发展,我们应该从前人的理论中吸取营养,积极创新,而不是死搬硬套。

陈鹤琴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学前教育1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著作读后感

陈鹤琴
《陈鹤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陈鹤琴介绍 陈鹤琴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