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07:13: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陈鹤琴先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更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了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一书用语通俗易懂,所举事例丰富、真实,所提教育原则可操作性强,称得上是一本家庭教育实用手册。陶行知因而说:“在这书里面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序言本书正文共13章,另含5 篇序言及7 篇附录。第一章论述“儿童的心理”,强调家庭教育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二章,讲述儿童学习的特点及原则。第三章至第十二章提出了教导孩子的一百零一条原则。第十三章着重说明父母应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他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 1

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儿童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

2、家庭教育的前提

陈鹤琴一贯注重儿童的心理研究,他主张家庭教育首先要从了解开始。陈鹤琴认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就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他把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个方面:儿童具有游戏心、模仿心、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并主张家庭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在陈鹤琴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心理科学依据。例如根据儿童喜欢成功、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陈鹤琴提出的教育原则是“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根据儿童好游戏的特点,他又提出“小孩子要有适宜的伴侣,小孩子应有玩沙、玩水的机会”;“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以及“游戏式教育法”;根据儿童好模仿的特点,提出了“做父母的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的原则”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依据,使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出真理的光芒。

3、家庭教育的原则 (1)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陈鹤琴非常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条原则”。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比任何影响都大,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在家庭中的所作所为很自然地为子女所模仿。陈鹤琴告诫家长:由于小孩子的善恶观念很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对于所模仿的事物不加选择。 (2)养成教育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加以训练和培养。他说:“人类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3)宽严适度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爱,父母对孩子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替孩子“吃苦”。与此同时,陈鹤琴还指责那些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教育。 (4)教育一致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的做法。那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引起轻视父母之心,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还要先后保持一致。

四、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家庭德育、家庭教育、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2

在家庭体育方面,陈鹤琴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在德育方面,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丰富儿童生活常识,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以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主张让小孩子多与自然、社会相接触。在美育方面,主要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三、《家庭教育》读后感

今天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教育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冲击下所面临的变革主题显然更加复杂了,家庭教育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如:市场经济变革中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问题,当代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过分溺爱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加剧以及流动人口家庭对子女的放松与畸形教育问题等。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家庭教育的问题重心如何转移,同是在中国本土所发生的家庭教育,必然有其原则相通之处,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开掘与转化,以促进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1、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石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开始于母亲怀胎之时。他在该书序言中说“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性格和人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是道德养成的最易时期。”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之大。父母必须注意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孩多锻炼。现今孩子虽不愁吃喝,但身体健康问题却让人忧心,这就是缺少锻炼的结果。父母要关注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此时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非常有效。父母不能过于依靠幼儿园来教育小孩,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好,才能起到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

父母养育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不是说不懂这些知识就不能教育好孩子,而是说父母若能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能更明白孩子为什么时时与你作对,又是为什么不诚实爱说谎等。孩子仅仅只是孩子,不是“小大人”。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父母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若是父母一直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只能成长为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少年!

3、家庭教育应合理运用游戏教导法

孩子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快乐的、有趣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也能让孩子获得直观的、感性的经验。例如穿珠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也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等。而现今父母往往担心过多而限制孩子的游戏活动,如担心剪刀可能刺伤小孩,担心泥沙会弄脏孩子的衣服,担心孩子受凉等等,虽然孩子是安全了,却得不到锻炼,创造性也随之渐渐地消失了。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他会给你一个超乎想象的奇迹。

四、《家庭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教先从家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才成长的源头,其教育水平直接 3

影响到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一代人的家庭教育则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纳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科教兴国、精神文明的总体规划之中,使家庭教育得以有规划、高水平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全面发展的儿童的造就,如何通过成功的家庭教育促进我国当前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取得成效、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牢固树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1、重视人文教育,教孩子做人

“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读各种知识和技能 ,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 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全无意义”。陈鹤琴强调通过教育,克服人的利己心, 使小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崇高的德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人们似乎天天都能 听到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人们多关注学校和社会在实施人文教育中的 重要地位,却往往忽视家庭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向学校和社会输送 “良好幼苗”的源头。结果,使得家长们也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教孩子学 会做人。

当今的家长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对孩子成龙成凤的教育,成名成家做“人上 人”的教育,缺少做人、做好人的教育, 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教他们关心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关心社会, 从关心家庭和睦开始;关心自然,从关心爱护花草树木开始。教他们学会尊重人、相信人、宽容人、爱护人、帮助人, 使孩子努力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的人。人文教育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为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寓教于“玩”,全面发展

游戏通常被称为“玩”。“玩”是3—6岁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玩也是幼儿开发智力、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在中国,教育历来是以严肃、庄重的感觉 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玩物丧志”等都是只看到 了“玩”对孩子“毁”,而没看到“玩”的学问。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玩”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本领,花钱、花时间都值得,而玩就是白费时间,没有多大意义。还有的家长甚至把“玩”和“顽皮”相等同。 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是儿童的第二生命。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 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还可以“使脑筋敏锐”。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并在玩耍中开发他们的智力,教给他们知识。

“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加上看、听、触摸和开动脑筋,他所接触的信息往往比书本上的多。实际上,游戏是一种综合的智力开发,生活中许多知识都能巧妙地融和在游戏中。

游戏的空间是广阔的, 玩耍并不需要高档玩具。迎风而上的风筝可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会引导他 们对航空航天的持久兴趣;高速旋转的陀螺,也可能 使孩子对力学产生迷惑;剪纸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玩魔方,可以培 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玩泥巴、搭积木等,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游戏中,不仅能体会到成功和挫折,还能学到对事物的承受力;不仅能体会到竞争意识 ,还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就个性发展而言,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动手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潜力等。就社会发展而言,它引导孩子模拟社会生活情境及规则,模拟人际关系及生活准则,大大提高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准备。

4

3、走进孩子心中

陈鹤琴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那么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如果家长不识童心,总是以一个权威人士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站在孩子面前,那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难以走进孩子心中。孩子好问,如提的问题特别多,你却嫌烦,让他去一边自己玩,这就会打消他求知的欲望;孩子喜欢和小伙伴接触,你却把他整天关在屋子里,他就会感到孤独; 孩子好游戏,甚至把玩看得比吃都重要,你却取消他游戏的权利,不许他玩,反而整天叫他写字、作题,甚至节假日也要加班加点,即使孩子不反抗,也会慢慢使他对学习产生厌恶;是孩子就会犯错的,可是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训斥、打骂,或许他不是有意的,或许他是模仿了大人的所为,你一定要问清原因,不然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产生逆反心理;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喜欢听赞扬的话, 而不是如“傻瓜”、“废物”、“笨蛋”这类侮辱性的话。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感情上有哪些需要,要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经常在一起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要细心观察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精心考虑,仔细琢磨,以求得正确合理的处理方法,而决不能简单粗鲁地予以对待。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 与孩子和谐相处,使家庭变成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成为健全的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我受益良多。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良师益友”伴我们成长,使我们明智,令我们豁达!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陈鹤琴先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了更重要的贡献。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了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与《新儿童教育》等。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庭教育》一书用语通俗易懂,所举事例丰富、真实,所提教育原则可操作性强,称得上是一本家庭教育实用手册。陶行知因而说:“在这书里面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序言本书正文共13章,另含5 篇序言及7 篇附录。第一章论述“儿童的心理”,强调家庭教育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第二章,讲述儿童学习的特点及原则。第三章至第十二章提出了教导孩子的一百零一条原则。第十三章着重说明父母应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主要内容如下:

1、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稚期(自生至七岁) 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他提出做父母的应当教训小孩子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

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儿童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

2、家庭教育的前提

陈鹤琴一贯注重儿童的心理研究,他主张家庭教育首先要从了解开始。陈鹤琴认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他的家庭教育思想, 就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在《家庭教育》一书中,他把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个方面:儿童具有游戏心、模仿心、好奇心、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并主张家庭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在陈鹤琴所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原则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其相应的心理科学依据。例如根据儿童喜欢成功、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陈鹤琴提出的教育原则是“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根据儿童好游戏的特点,他又提出“小孩子要有适宜的伴侣,小孩子应有玩沙、玩水的机会”;“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以及“游戏式教育法”;根据儿童好模仿的特点,提出了“做父母的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的原则”等等。正是有了这样的科学依据,使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出真理的光芒。

3、家庭教育的原则 (1)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陈鹤琴非常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条原则”。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比任何影响都大,尤其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在家庭中的所作所为很自然地为子女所模仿。陈鹤琴告诫家长:由于小孩子的善恶观念很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对于所模仿的事物不加选择。 (2)养成教育

陈鹤琴认为,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应该从小加以训练和培养。他说:“人类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3)宽严适度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父母要给孩子以真正的爱,父母对孩子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替孩子“吃苦”。与此同时,陈鹤琴还指责那些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教育。 (4)教育一致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的做法。那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引起轻视父母之心,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 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还要先后保持一致。

4、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家庭德育、家庭教育、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2在家庭体育方面,陈鹤琴认为:“强健的身体是小孩子幸福的根源,若身体不健全,小孩子固然终身受其累,而做父母的也要受无穷的痛苦。”在德育方面,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丰富儿童生活常识,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看看,以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主张让小孩子多与自然、社会相接触。在美育方面,主要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三、《家庭教育》读后感

今天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教育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冲击下所面临的变革主题显然更加复杂了,家庭教育也面临许多新问题,“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如:市场经济变革中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问题,当代网络社会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过分溺爱问题,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加剧以及流动人口家庭对子女的放松与畸形教育问题等。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家庭教育的问题重心如何转移,同是在中国本土所发生的家庭教育,必然有其原则相通之处,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开掘与转化,以促进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1、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石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开始于母亲怀胎之时。他在该书序言中说“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性格和人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的时期,是道德养成的最易时期。”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之大。父母必须注意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孩多锻炼。现今孩子虽不愁吃喝,但身体健康问题却让人忧心,这就是缺少锻炼的结果。父母要关注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此时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非常有效。父母不能过于依靠幼儿园来教育小孩,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好,才能起到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

父母养育孩子需要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不是说不懂这些知识就不能教育好孩子,而是说父母若能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能更明白孩子为什么时时与你作对,又是为什么不诚实爱说谎等。孩子仅仅只是孩子,不是“小大人”。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父母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若是父母一直以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孩子就只能成长为一个“暮气沉沉”的老少年!

3、家庭教育应合理运用游戏教导法 孩子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快乐的、有趣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也能让孩子获得直观的、感性的经验。例如穿珠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也可以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等。而现今父母往往担心过多而限制孩子的游戏活动,如担心剪刀可能刺伤小孩,担心泥沙会弄脏孩子的衣服,担心孩子受凉等等,虽然孩子是安全了,却得不到锻炼,创造性也随之渐渐地消失了。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他会给你一个超乎想象的奇迹。

四、《家庭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教先从家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才成长的源头,其教育水平直接 3影响到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一代人的家庭教育则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统一管理纳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科教兴国、精神文明的总体规划之中,使家庭教育得以有规划、高水平地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全面发展的儿童的造就, 如何通过成功的家庭教育促进我国当前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取得成效、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牢固树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1、重视人文教育, 教孩子做人

“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 熟读各种知识和技能 ,可是不知服务, 不知如何去 帮助人, 那这种教育就可以说全无意义”。陈鹤琴强调通过教育, 克服人的利己心, 使小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崇高的德性”。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 人们似乎天天都能 听到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然而, 人们多关注学校和社会在实施人文教育中的 重要地位, 却往往忽视家庭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 是向学校和社会输送 “良好幼苗”的源头。结果, 使得家长们也忽视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教孩子学 会做人。

当今的家长关注最多的仍然是对孩子成龙成凤的教育, 成名成家做“人上 人”的教育, 缺少做人、做好人的教育, 背离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人文教育, 教他们关心人, 从孝敬父母开始;关心社会, 从关心家庭和睦开始;关心自然, 从关心爱护花草树木开始。教他们学会尊重人、相信人、宽容人、爱护人、帮助人, 使孩子努力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的人。人文教育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为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寓教于“玩”, 全面发展 游戏通常被称为“玩”。“玩”是3—6岁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玩也是幼儿开发智力、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 在中国, 教育历来是以严肃、庄重的感觉 出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 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玩物丧志”等都是只看到 了“玩”对孩子“毁”, 而没看到“玩”的学问。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玩”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学习是增长知识和本领, 花钱、花时间都值得, 而玩就是白费时间, 没有多大意义。还有的家长甚至把“玩”和“顽皮”相等同。 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是儿童的第二生命。通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 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 还可以“使脑筋敏锐”。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并在玩耍中开发他们的智力, 教给他们知识。

“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智力活动, 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力集中, 兴趣浓厚, 加上看、听、触摸和开动脑筋, 他所接触的信息往往比书本上的多。实际上, 游戏是一种综合的智力开发, 生活中许多知识都能巧妙地融和在游戏中。

游戏的空间是广阔的, 玩耍并不需要高档玩具。迎风而上的风筝可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甚至会引导他 们对航空航天的持久兴趣;高速旋转的陀螺, 也可能 使孩子对力学产生迷惑;剪纸游戏, 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玩魔方, 可以培 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玩泥巴、搭积木等, 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游戏中, 不仅能体会到成功和挫折, 还能学到对事物的承受力;不仅能体会到竞争意识 ,还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就个性发展而言, 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提高动手的技能和技巧, 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创造潜力等。就社会发展而言, 它引导孩子模拟社会生活情境及规则, 模拟人际关系及生活准则, 大大提高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准备。

3、走进孩子心中

陈鹤琴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 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 那么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如果家长不识童心, 总是以一个权威人士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站在孩子面前, 那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 难以走进孩子心中。孩子好问, 如提的问题特别多, 你却嫌烦, 让他去一边自己玩, 这就会打消他求知的欲望;孩子喜欢和小伙伴接触, 你却把他整天关在屋子里, 他就会感到孤独; 孩子好游戏, 甚至把玩看得比吃都重要, 你却取消他游戏的权利, 不许他玩, 反而整天叫他写字、作题, 甚至节假日也要加班加点, 即使孩子不反抗, 也会慢慢使他对学习产生厌恶;是孩子就会犯错的, 可是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训斥、打骂, 或许他不是有意的, 或许他是模仿了大人的所为, 你一定要问清原因, 不然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产生逆反心理;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 喜欢听赞扬的话, 而不是如“傻瓜”、“废物”、“笨蛋”这类侮辱性的话。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感情上有哪些需要, 要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经常在一起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要细心观察孩子, 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 并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要精心考虑, 仔细琢磨, 以求得正确合理的处理方法, 而决不能简单粗鲁地予以对待。只有这样, 家长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 与孩子和谐相处, 使家庭变成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 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成为健全的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我受益良多。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良师益友”伴我们成长,使我们明智,令我们豁达!

读书心得――陈鹤琴之家庭教育.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陈鹤琴

陈鹤琴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