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殇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2: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二十八、国殇

屈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意境的分析来把握诗歌内涵 。 态度价值观: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激烈场面。

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导入: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闪烁的中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

一、解题

《国殇》选自《楚辞》。《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诗歌总集,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辞》。 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国殇即是为国捐躯的战士。《国殇》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楚辞.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本诗即是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

二、作者简介: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将屈原的《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三、背景介绍(课文导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三强鼎立。秦、楚、齐三国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联齐抗秦,最后由楚国统一中国。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中国的勇气和远见,在抗秦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日益衰弱,秦国日益强大。秦楚交战,楚必败,每次战争,楚国将士死伤无数。《国殇》正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

四、全文翻译

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敌我战车交错刀剑相接。 旗帜遮天蔽日敌众如云,飞箭交坠战士奋勇争先。 敌军侵犯我们行列阵地,左骖死去右骖马受刀伤。 兵车两轮深陷绊住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 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全军将士捐躯茫茫原野。 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遥远。 佩长剑挟强弓争战沙场,首身分离雄心永远不屈。 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始终刚强坚毅不可凌辱。 人虽死亡神灵终究不泯,您的魂魄不愧鬼中雄英!

五、文本解析

(一)、全诗可以分几层?(赞叙结合的手法) 叙述:1——10句 赞颂:11——18句

(二)、叙述了什么内容?赞颂的又是什么? 叙述:激战的过程。

描写战斗景况,描绘了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古战场画卷。歌颂将士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作者按照战斗开始、进行、结束的自然顺序展开,场面真切,层次井然,有条不紊。

赞颂:对阵亡将士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时赞颂他们的英勇刚强、爱国主义精神。

对死者的吊唁。对这些视死如归的将士寄予了深深的悼念,他们虽死犹荣。想当初,他们持着剑,挟着弓;而如今虽已身首异处,却仍凛然如生。他们勇敢又有武技;他们伟大的爱过精神,永垂不巧。后8句在前面铺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祭奠将士亡灵,哀思深沉,礼赞热情,把热烈的赞叹奉献给为国捐躯的英灵。

(三)、作者是分几个层次来描写这场激烈的战斗的?(战前、战中、战后)

1、分析“战中”部分

①找出描写楚军将士行为的词或句子。(士争先、) ②楚军将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士争先”的? 提示:敌我悬殊、“箭雨”

③楚军将士又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援玉稃兮击鸣鼓”的? 提示:战阵被冲乱,行列被冲垮,驾车的战马或死火或伤。 ④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作用:烘托、渲染了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

2、分析“战前”部分

作者在这里借用“吴戈”、“犀甲”二词,是不是要说明楚军装备的精良? 提示:是为了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为下文牺牲之壮烈达基础。

3、分析“战后”部分

作者对牺牲将士的赞扬是从哪两个角度展开的?

①将士出发前的雄心壮志——“出不入”、“往不反” 间接抒情

②将士牺牲后的姿势——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 直抒胸臆

①的作用: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返顾的英雄形象。 ②的作用:将士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加深文章的悲壮气氛。 作者是怎样颂扬楚国将士的?

明确: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

六、中心思想

此诗祭奠的是为保卫国家而捐躯沙场的楚军将士。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刚毅孔武、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出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崇敬。诗歌的最后两句话表现了诗人热烈的礼赞,既凸显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了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洋溢着澎湃的爱国热情。全诗风格刚健,声情激越,充满了阳刚之气。

国殇教案

《国殇》教案

教案 国殇

《国殇》教案

《国殇》优秀教案

《国殇》公开课教案

《国殇》优秀教案

国殇

国殇

国殇

国殇教案
《国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国殇 国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