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案 国殇

发布时间:2020-03-04 00:42: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 殇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屈原其人其事及其诗的影响,培养信息整合能力。

(2)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并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歌深沉而激昂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死而不已的执着精神,树立为实现理想而坚定不移的决心,弘扬诗中所歌颂的爱国主义牺牲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 三.教学方法:

采用研讨点拨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运用数字媒体全方位展示。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多媒体、PPT课件、音频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年端午时节,当我们吃上香气四溢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就会想起值得我们缅怀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想起他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寂寞,想到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执着。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屈原?

(二)背景介绍 1.作者回顾

请同学同学介绍后,总结并划出课下注释有关屈原介绍。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主张联齐抗秦,改革政治,以图富强,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陷害。后楚国不断遭受强秦的侵略,兵败地削。屈原十分痛心,满怀忧愤,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留下来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第一个高峰。

今天,让我们通过《国殇》再一次地走近屈原,感受他那颗深沉而痛苦、抑郁又激昂的灵魂。 2.释题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辞》是很具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驱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而死。国殇,指为国战死的将士。楚国的年轻战土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三) 朗读并大体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全诗一遍。

2.学生自读,要求在文中标出生字的字音,读准字音。

请学生分别读,看看谁读错的字音最少。

请学生齐读,要求放开音量,大声朗读。 3.逐句翻译,朗读指导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战士出征,气氛悲壮,朗读时语速应慢,低沉)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敌众我寡,将士毫无畏惧,比前句更悲壮)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我军伤亡惨重,读出伤感、难过)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坚守不退,鼓舞士气,前句可稍平,第二句须高亢)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诗人情感激动、高亢,语速应快)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诗人情感激动、高亢,语速应快)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表现战士们的杀敌的决心,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高度赞扬将士们的凛不可犯,应读出高亢)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前句叙述,可稍平。后句情感达到最高点,应高亢)

(四)在熟读基础上,理解全诗

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激战的过程和将士们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情景。

开头四句写战斗开始的情况,战士们手持吴戈身披犀甲奔赴战场,楚军战士非常勇敢,一上战场,就和敌军展开了白刃战。车轮交错,刀剑相接,尽管敌人旌旗蔽日,兵士密集如云,但楚军战士仍冒着敌人发来的箭矢,向前冲杀。战斗一打响,楚军战士就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气概。

以下六句写激战的场面和楚军将士牺牲的悲壮结局。由于寡不敌众,楚军阵地被冲破了,驾战车的骖马(战车两边的马)被打死打伤,战车的车轮陷入了泥潭之中,战马被绊倒了。但是将士们仍然手持“玉枹”(鼓槌),鸣鼓进攻。最后写战斗结束了,作者用“天时怼兮威灵怒”的诗句来渲染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后面一句“严杀尽兮弃原野”,点明伤亡惨重,从而突出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第二部分,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深切悼念,赞颂他们勇武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出不入兮往不返”,歌颂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平原忽兮路超远”,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异乡表示钦佩和悼念。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他们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高度赞美了他们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烈的赞颂。他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1.请简要分析文中“兮”的作用。

答:使句子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节奏感,而且具有刚健豪壮的战斗风格。“兮”字的前后语义,或并列或承接,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2.结合全诗,尝试撰写歌颂阵亡将士的对联。 春雷挟雨惊天地,地甲浴血泣苍生。

铁马金戈,铿锵万里声似虎;热血头颅,抛洒千日气如虹。

3.请举出我国历史上具有坚毅民族精神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作文素材积累)

国殇教案

《国殇》教案

国殇教案

《国殇》教案

《国殇》优秀教案

《国殇》公开课教案

《国殇》优秀教案

国殇

国殇

国殇

教案 国殇
《教案 国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殇教案 国殇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