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陈李龙 风筝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6: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1《风筝》教案设计

杨岗中学 陈立龙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课文导入:

亲情是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回忆自己和小兄弟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一.老师范读,学生看课文,思考问题:

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主题?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第二问。

⑵学生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尝试归纳自然段意,依据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在文中圈点句画段落中的中心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划出有疑问、不理解的句子。 二1.老师巡视指导,依据文意,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4)叙事 第三部分(5-12)议论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习

1、2段

学生齐读

1、2段,思考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点拨: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二月春,而北京却是萧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默读

3、4段,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点拨:相关的句子有:⑴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漂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⑵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而“惊呼”,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放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地自责。 点名朗读5-8段,思考

⑴文中所说的“对精神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⑵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

齐读9-12断,思考问题 ⑴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点拨: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⑵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

我讨要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三.综合评价,理解主旨

齐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在误解中表现浓浓亲情的?

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弄小孩子这种没出息的玩意,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了小兄弟有出息,那之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风筝》一文中鲁迅先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儿童的毒害,同时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

拓展延伸:⑴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⑵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设计

21.风筝

鲁迅

1-2段 惊异 悲哀

3-4段

不许放

毁风筝

(叙事) 5-12段

惩罚 沉重 补过

悲哀

(议论)

主旨: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我“的自省精神。

习作:龙风筝

李元龙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陈李龙 风筝 教案
《陈李龙 风筝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风筝教案设计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