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1: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设计意图: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作者试图将深奥的物候学知识通俗而生动地 表达清楚。阅读说明文,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说明文条理清晰, 通俗易懂的原因,即明白表达这样的内容所采用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等。因此,本文的教 学这样设计: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 品味语言 —— 拓展迁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品味说 明文准确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2、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四、教学难点: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语 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 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1 -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 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

引导: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 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篇文章原来并不是这个标题,你知道原来的标题吗?(“一门 吗?

明确: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趣,又很新颖, 比“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引导: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 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

(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抓住主要内容,大家可以边读边勾画要点)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 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 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方法总结:

1.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语段的开始或结尾,有时在中间

2.找提问式语句:提问式语句有的以设问句的形式出现,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绍的内容, 也是要重视的信息

(四)、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师:在短时间内,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 较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有条有理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

- 2⑶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

常见的表时间的词:将要、在当时、到目前为止……

2、赏读文章

1、2段,品味说明的生动性。

引导: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性外,还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动性。题目不说“物候”或“物候学”而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 那么文章中哪些段落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呢?(

1、2段)

引导:大家都觉得

1、2两段生动形象,但这样笼统说不行,我们要具体到词和句。我们在分 析语言时角度很多,可以从词语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等。

老师做个示范,大家一起看。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

请大家细细品读,看看那些词语也富有表现力,做好批注。

(学生默读,品析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生交流。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使文章语言生动的技巧有哪些?

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形容和描绘。

如此优美的段落,我们自然要美美地读出来。下面让我们齐读

1、2自然段,在优美的语言中品 味美妙的物候世界。

(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

教师小结:说明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的说明,也要做到 这一点。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作 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 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地写上“局报”两字。

(五)、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古代的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请 同学们打开课本138页,一起来读一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点拨: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 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然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 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提问:大家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吗?

- 4 -

明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 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总结总结。

(学生总结)

结束语:今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说明内容,品味了说明文的语言。关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知识,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用严谨而生动的语言把抽象 的物候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专心研究,或许你也会成为出色的科技工作者。

七、布置作业

除了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劳动人民也是最好的研究者,他们不仅从书本上找经验,更从生活中 总结经验,积累了很多谚语。课后请同学们采集几则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 5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