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大自然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30:3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大自然教学设计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生: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老师参与其中)

师:老师出一个谜语大家猜猜好吗?(读课文)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

“画”。板书课题。 生:读两遍课题

二、欣赏。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山水画) 生:一幅画

师: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

生1:图上有山。学生2:图上画着从山上流下来水。学生3:图上有树,树上有鸟。学生

4:图上还有花草。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三、识字。

1、师:同学们也想读课文吗?要想读好课文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师:出示生字卡片,你认识哪一个就读哪一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生:交流发言。

4、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5、师生交流识字方法。提醒学生在识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6、小结: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用给熟字换笔画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

7、生:认读带拼音的字,再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四、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3、评价朗读情况(小结)。画与诗句有什么关系?

五、写字指导。

师: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文、六”认读,说说这四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

2、学生:书空生字。

3、师:提示笔顺规则:先撇后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范写,师范笔画的 写法。

5、生:先描红再自由写。

6、师:进行评价。写得好的表扬,写得不好的鼓励多些几遍。

六、总结。

推荐第2篇:《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2课 走近大自然

二、教学领域:造型 表现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2.熟悉做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

3.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并大胆地开展调色练习。

2.教学难点: 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做画过程中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寻找学校或学校附近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自然风景点。2.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罐、调色盒、抹布、报纸

六、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阶段:

请同学们品尝各种水果糖。 设问: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是怎样的味道?(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丰富的色彩。(分组到操校园里寻找)

(三)发展阶段:

1.认知常见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说到什么颜色时能举出相应色彩的事物)

2.欣赏三段音乐设问: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

3.色彩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 4.把学生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小组长挥挥彩旗与彩旗想应的一组小朋友就站起来。)

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看了画以后,谁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6.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我们上课用到的物品,先和组内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告诉大家,你们这组将怎样利用他们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四)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五)讲评:

把学生作品连成一片,进行作业交流。每组留下一名小朋友,作为这幅画的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充当观众,一起来参观我们的《走进大自然》画展。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七)拓展:欣赏大师的作品。

是啊!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气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板书设计 :走近大自然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推荐第3篇:《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第2课

走进大自然

教学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2.熟悉做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

3.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并大胆地开展调色练习。

2.教学难点: 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做画过程中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寻找学校或学校附近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自然风景点。2.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罐、调色盒、抹布、报纸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阶段:

请同学们品尝各种水果糖。 设问: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是怎样的味道?(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丰富的色彩。(分组到操校园里寻找)

(三)发展阶段:

1.认知常见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说到什么颜色时能举出相应色彩的事物)

2.欣赏三段音乐设问: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

3.色彩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 4.把学生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小组长挥挥彩旗与彩旗想应的一组小朋友就站起来。)

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看了画以后,谁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6.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我们上课用到的物品,先和组内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告诉大家,你们这组将怎样利用他们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四)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五)讲评:

把学生作品连成一片,进行作业交流。每组留下一名小朋友,作为这幅画的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充当观众,一起来参观我们的《走进大自然》画展。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七)拓展:欣赏大师的作品。

是啊!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气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推荐第4篇:大自然谢谢你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辛勤劳动的人民丰厚的回报。

(2)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主动去保护环境。

2.情感与态度

(1)愿意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1)能积极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逐步培养爱提问、爱实验的习惯。

(2)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培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交流、课件展示、观看录像,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做到感谢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知道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予辛勤劳动的人民丰厚的回报。

(2)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增强环保意识。

2.难点:通过了解大自然的信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的风景图片。

学生准备:跟家长一起搜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大自然的礼物——米饭、丝绸

(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

师:请同学们尽情地享受自然风景,感受一下自然之美!

学生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尽情享受。

师:接下来是猜一猜环节,当我播放完一个画面时,请同学们思考并展开讨论。

(课件展示画面)

画面一:教材第30页图一

生:农民伯伯在稻田里插秧。

画面二:教材第30页图二

生:农民伯伯收获稻谷。

画面三:教材第30页图三

生:稻谷变成香甜的米饭。

画面四:教材第30页图四

生:养蚕,喂桑叶。

画面五:教材第30页图五

生:蚕宝宝长大了,开始吐丝。

画面六:教材第30页图六

生:春蚕吐出的丝织成漂亮的丝绸。

注意:在看图一思考一讨论一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把看到的画面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自己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提高求知欲,锻炼小组合作的能力。】

活动二:大自然会给辛勤劳动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师:接下来播放一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哦!

视频一:建筑工人建成了漂亮的可以居住的房屋。

预设:生看完视频后积极展开讨论,说出建造房屋的材料有泥沙、钢材、木材等。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住的房屋,是用泥沙、钢材和木材建成的。大自然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师:我们继续看视频。

视频二:农民伯伯好好管理果树,硕果累累,我们吃到了好吃的水果。

预设:农民伯伯给果树剪枝,收获果实,我们吃到了好吃的水果。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吃的水果,是大自然中的种子、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以及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小结: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还有很多,我们在课下还要继续探索,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力等多项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活动三:大自然中的快乐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大自然中有哪些快乐呢?

课件展示教材第32页的画面,启发学生说出大自然中的快乐。

生1:玩蒲公英。

生2:跟小朋友一起光脚在草地上玩耍。

生3:给小树浇水,在树下嬉戏。

生4:在草地上野餐。

生5:在大自然中作画。

生6:给美丽的风景拍照。

生7:河边玩耍。

生8:夏天在大自然中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夏天河

边的美。

生9:收获的季节,帮农民伯伯摘苹果。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快乐值得回忆,所以我们要对大自然说声:大自然,谢谢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丽的画面,勾起学生的回忆,帮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想起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直达主题:大自然,谢谢您!】

活动四:品读诗歌 课件播放诗歌。

大地长出绿头发,我用脚趾梳理它。 小草痒得咯咯笑,亲亲我的小脚丫。 我也痒得咯咯笑,捂着肚皮乐开花。

师:好美的诗歌,好美的画面,同学们听完也读一读,感受一下!

学生自己品读诗歌。

师:把你读诗歌的感受告诉我们,好吗?

生:春天大地长出小草,我光脚踩在草地上。小草痒得咯咯笑,禁不住亲我的小脚丫。我也痒得咯咯笑,捂着肚子笑开花。(师引导学生说出)

【设计意图:生动形象的诗歌把孩子带到一个浪漫的境界,更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快乐。】

板书设计

大自然,谢谢您

大地长出绿头发,我用脚趾梳理它。

小草痒得咯咯笑,亲亲我的小脚丫。 我也痒得咯咯笑,捂着肚皮乐开花。 大自然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 大自然带给我们太多的礼物

推荐第5篇: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教学案例与反思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只是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怎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呢?在执教了《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后,这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黄果树瀑布》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通过反复斟酌,我觉得学生应该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应放在首位,只有当学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美,体会到作者的性情在大自然中受到陶冶,才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不仅交换了“思想上的苹果”,也得到了“跳一跳,摘苹果”的机会,这样一来,整节课就对学生的眼、耳、口、心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用于辅助师生阅读欣赏这篇美文,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图文并茂,诱发情感

教一篇课文,诱发学生的感情是关键,学生的感情萌发了,对所学课文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感受语言文字,阅读欣赏这篇美文。

【教学片断1】

师:自己轻声读一读第

二、第三自然段,看一看书上的插图,展开想像: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师:透过文字和图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树叶在风中飒飒歌唱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了脱缰的野马的嘶叫声。

生:我仿佛听到了瀑布泻落在深潭中发出雄浑磅礴的声音。

……

生:我仿佛看到了仙女的白纱在我眼前飘动。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珍珠屏镶嵌在青山之中。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泻而下的银河。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赞叹,教学反思《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赶快一起来一起观赏这大自然的杰作。(电脑出示黄果树瀑布视频)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用眼观察书上的插图,用嘴去阅读文字,用心去想象图画和文字的美妙画面。在边看,边读边想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带有孩子的个性理解,在交流中,个性与个性的碰撞,给了每个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精心创设的情境让学生从想象归于现实。当学生亲眼看到电脑显示的黄果树瀑布视频时,他们被黄果树瀑布美震撼了,有的同学甚至发出了“哇”的轻声惊叹。此时,任何语言都已失去了意义,学生的感情已被其充分诱发,为他们阅读欣赏课文作了铺垫。

二、口诵心思,有声有色。

读,是一个欣赏过程。学生通过“读”,使静态的文字成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从而达到了语文教学积累应用的最终目的。

【教学片断2】

师:伴着喧嚣的瀑布声,我们已经来到瀑布跟前,这儿又有怎样的美景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生:(异口同声)想!

师:(出示“银雨洒金街”的图片)请大家轻声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奇妙的景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奇妙的景色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水雾弥漫,人们在这里恍如在人间仙境一般。

生:我感受到水花在空中随风飘飞,翩翩起舞。

生:我感受到自己仿佛在一个水花飞溅的世界。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不知道你能不能也读得很精彩呢?先别忙着举手,老师想先请几个小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

生:“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这一句既要读出雨雾的轻柔,更要读出雨雾一下子飞起的感觉,要让人感到水花腾空快而有力。

生:“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要读出水花在空中到处飞舞,轻轻飘荡的味道来,所以要读得慢些,轻柔些。

生:“高达数百米”要读出水花的壮观,要读得让人听了觉得水花真得很高。

……

师:相信有了小老师们的这些建议,你一定能读得令人浮想联翩。

指名读。

师生评议。

师: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要是不把它留在脑海中,就太可惜了,你们想不想背这一节啊?

生:想。(学生跃跃欲试)

师:你来背背看,给你加点音乐好不好?

学生借助画面背诵,配乐。

反思:

上述教学片断,依靠学生在意境中的“读”,甚至熟读成诵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学生之所以能将文字读出其中的韵味来,是因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意境之中,创造出一种最佳的阅读欣赏美文的境界,图片看在眼里,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似乎自己置身于教材描绘的情景之中,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无疑是令人满意的,在画面、文字的交汇合融合中,学生他们的注意、记忆、想像、思考、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凝聚在一起,智力活动进入“最佳时期”。他们灵感的火花闪现,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以至于让学生指导学生读书、借助画面背诵课文,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学生急于要把这段美文背下来,再加上教师巧用轻快优美的音乐,课堂上出现了又一个高潮。学生的读得有声有色。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适时辅助,创设出图文并茂的丰富情境,就能让学生的眼、耳、口、心得到积极愉悦的配合,从而有效地开展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黄果树瀑布》的教学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推荐第6篇:《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走进大自然》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走进大自然》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第一时

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

走进大自然,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走进大自然》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走进大自然,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讲评

五、小结

教学随感:对大地艺术、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时

一、导入: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一个天生的大地艺术家,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玩泥巴,没有一个不喜欢堆雪人。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

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2、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开招组员,如:我想用沙(泥)做一个童话里的城堡,

:谁想与我合作?

三、分组进行制作\\制定比赛要求:(1)保持堂纪律,注意安全。(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四、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

五、讲评: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六、小结

七、后拓展: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

教后随感:由于是户外活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随意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形状,作业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荐第7篇:《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

《大自然,谢谢您》“大自然的礼物”教学设计

苏密沟中心小学

张伯玲

一、教学目标

1.萌生感恩大自然的情感。

2.在寻找大自然的礼物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然。3.懂得大自然中的万物,是赐予人类的礼物。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大自然会给予勤劳的人们很多的恩赐;

懂得大自然中的万物是赐予人们珍贵礼物。

2.教学难点:萌生感恩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图片、视频等资源,制作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做好观察,收集一些大自然的礼物。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一认:神秘的朋友“大自然”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是谁呢?出示:视频1

2.提问:你猜到她是谁了吗?高高的山,清澈的水,漂亮的花儿,嫩嫩的草,还有许多昆虫、小动物……

3.小结: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的神秘朋友,就是“大自然”。(板书:大自然)

活动二:找一找,大自然的礼物

1.谈话:大自然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家,她就像一位胸怀博大的母亲,无私地给予我们很多的“礼物”,下面就请你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这些珍贵的礼物。出示:图片

2.谈话:你们看,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珍贵的礼物: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多彩的植物、多样的动物……

3.活动: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一定还想到了很多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吧! 4.小结:原来,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才使我们创造出美好的家园。出示:图片

活动三:用勤劳与智慧接受大自然的礼物

1.谈话: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接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呢?让我们一起从下面这组图片中寻找答案吧。出示:图片

2.小结:田里种出的稻谷变成香甜的米饭,春蚕吐的丝,变成了美丽的丝绸,我们住的房屋是用沙泥、钢材和木材建成的,我们吃的水果,是大自然的阳光、水、土壤和人们辛勤的汗水的结晶。

3.谈话:只有用勤劳的双手,迎接大自然的礼物,才会有更多的回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儿歌吧。出示:图片

4.小结:大自然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我们才会有香甜的水果、碧绿的蔬菜、颗粒饱满的粮食。我们要感恩大自然馈赠的同时,要感谢辛勤劳作的人们,帮我们把那份馈赠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板书:给勤劳的人们更多礼物)

活动四:读一读,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1.谈话:你们知道吗,大自然还会和我们说话呢。不信?那和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书上的故事,在故事中去细细品味吧。 出示:图片

谈话:天上的白云飘得高,预报我们明天是晴天;

地上的蚂蚁在搬家,提醒我们出门要带伞; 河里的蝌蚪游啊游,通知我们春天到来了; 大雁拍着队向南飞,告诉我们秋天在眼前。

2.小结: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她用这样的特殊的方式给人们发出信号,如果你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也一定能读懂这特殊而温暖的语言。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发现,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实,你也找到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礼物了。 出示:图片

总结:大自然的礼物如此的珍贵与美好,我们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面对自然的赠与,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谢自然的无私给予。出示:图片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礼物

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

推荐第8篇:《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二: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三: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四: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五: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六: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一: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二: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三: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四:“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五: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札记:

推荐第9篇: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亲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实际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课遵循《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进行亲近大自然的教育”的指导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对大自然有目的的观察、探索等活动,提升对大自然的认识、体验和感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学生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享受大自然给人类创造的美丽和神奇。

从儿童认知特点来看,儿童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认知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重视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观察、体验、感悟,并以大量的语言信息、场景模拟,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流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亲近大自然》是首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一的内容,本主题共包含三个栏目,即“走向大自然”、“画云彩”和“赏奇石”,是围绕儿童与自然的轴线,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绘画、制作、游戏等亲近自然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探究大自然的秘密,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本主题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安排了“走向大自然”和“画云彩”两个栏目,第二课时安排了“赏奇石”,本节课是这一主题的第一课时,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从千变万化的云中让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再以点带面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中的其它景物,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中已经感受到了四季变化带来的新奇,他们曾在大自然中玩耍、嬉戏、锻炼、从中了解世界、积累知识、不断的成长。但是学生虽然每天面对生活,却不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虽然亲近大自然却感受不出大自然赋予生活的神奇力量,对于那些能激起兴趣的自然现象,却也只停留于表面的感兴趣,没有更进一步地探究和发现的欲望。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 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4.技术准备:

( 1)收集火烧云的形成过程和各种各样的云图以及大自然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 2)制作教学课件

( 3)准备学具:彩纸、彩笔。

三、教学目标设计:

1 .通过观看火烧云变化过程和欣赏多彩云图的视频资料,初步感受云彩的特点,通过看云识天气的谚语了解大自然中云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知道大自然是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等构成。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在欣赏大自然的活动中,初步养成观察、动手、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初步感受云彩的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大自然是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等构成的。

( 2)初步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活动一:赏一赏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入本课学习。并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流能力。

1 .导语: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一朵棉花糖,想吃够不到,为啥够不到?因为在天上!”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彩的世界去欣赏多彩的云,在欣赏的过程中看谁看得最认真。

2 .视频播放:云图加视频(通过云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云的千变万化及神奇)

3 .抓住学生观看云的表情或语言、声音等提出问题 :在看火烧云时,你怎么了,说说你的感觉?

4.学生回答预设:太神奇了、真得很漂亮!

引导:你对他的说法有意见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 .小结:是呀,火烧云真的是很漂亮,云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通过你的观察,你能说一说吗?

6 .学生回答预设:有白云、有乌云、有红云…… (教师:五颜六色) 有的高、有的低…… (教师:高低不同) 云的样子很多…… (教师:形状不同)

7 .小结:云彩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真是美丽极了。可是你知道吗 ,它们与我们的生活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呢,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天气变化?

活动二:猜一猜

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知道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初步了解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导语:下面我们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有兴趣吗?请看大屏幕。 2 .课件出示图片加谚语:(初步了解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 .提问:请你猜一猜,看到这样的云,天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4 .学生回答预设: ( 1)猜不出来:

引导:没关系,想一想,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2)猜出来: 引导: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你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5 .提问:不同的云彩代表不同的天气,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6 .小结:云彩不但让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它与我们的关系也很密切,云彩只是大自然中的一种景物,你们知道大自然中的其它景物吗?

活动三:看一看

意图: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知道大自然中包含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等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促进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进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1 .导语: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谁去了?快拿出你的照片,把你在大自然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先和小组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吧。

2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并巡视。 3 .提问:谁来说一说。 4 .学生回答预设:

( 1)植物、动物、太阳 …… ( 2)温暖、快乐、舒服 ……

5 .过渡:正像同学们所说,大自然中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动物植物、日月繁星 ……大自然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 .学生回答。

7.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大自然真的太美了太神奇了,快用你的小画笔画一画这多彩的大自然吧。

活动四:画一画

意图: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本活动也是反馈评价活动,一是通过“作品展示”了解学生是否知道了大自然的构成;二是对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量化的内容通过活动外显。因此我把教材中画云活动设计为画大自然活动 ,是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

1 .导语:请把你观察到的大自然景色用你的小画笔画出来。

学生操作:画大自然。(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作品,为展示评价做准备。)

2 .视频播放:背景音乐加大自然的图片合成的视频文件。(通过图片既有提示又有激情的作用)

3.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说说他的作品哪画得好? ( 1)随机展示: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 2)典型展示:从不同层面展示大自然,避免学生重复性的评价语言。 4 .提问:看着教室中的一幅幅彩图,你有什么想法? 5 .小结:是呀,美丽的大自然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活动五:做一做

意图:呼唤学生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愿望和责任。

1.过渡:这么美丽的大自然,它们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请和你身别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2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并巡视。 3 .提问: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4 .学生回答预设:爱护大自然 爱花爱草 保护动植物

5 .引导:怎样保护,怎样爱护,请你举例子说一说。

6 .小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大自然看到你们的做法也会高兴的,相信你们在生活中会做得更好!

7 .总结: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都很神奇,大自然中除了有神奇的云外,还有奇石、动物、植物、它们都很神奇。希望同学们继续保留一颗探索的心去关注它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在感受美丽的大自然中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亲近大自然。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新课程评价要求我们要关注平时评价,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持续进步和提高进行有效的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进行实施。

1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评价要促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关怀学生的成长,设身处地地分析情况,理解和体谅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使评价成为一种关怀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引领他们向更高的学习层次迈进。例如:激励性的评价要使用“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你真能干”等等之类带有行动激励性的表扬,这类表扬的最大效能便是促进了学生的继续深入学习,也成为学生自主评价的动力所在。

2 .评价要产生积极的作用。

要明确设计一至两次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评价活动,选择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成果,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这一成果可以是学生的积极发言,提出的问题,巧妙的回答,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会产生积极的实效作用。例如:本节课中的画一画活动,在评价中一是通过“作品展示”了解学生是否知道了大自然的构成;二是对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量化的内容通过活动外显,简言之,就是说,学生是否初步知道了大自然的构成,感觉了其神秘,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感,在画一画和作品展示中都可以体现。

推荐第10篇:初识大自然_教学设计

公开课

第1课 初识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

三、教学难点: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四、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蝉鸣、蛙鸣、杜鹃鸣叫、蟋蟀鸣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五、教法学法:倾听、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了解达尔文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达尔文。 (3)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4)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第11篇:大自然教学设计(整理)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姓名:李倩 作者单位:晋城市泽州县犁川教学区铁南东小学 邮编:048014 联系电话:13593303003 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全诗共有6个小节,诗人从祖国的召唤起笔,又以祖国的召唤收束全诗,首尾照应,构思精巧。第

二、

三、

四、五小节是诗的主题部分,精心选取诗歌形象,循序渐进地展开、深入,呈现的画面美不胜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全诗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召唤贯穿始终,极富感染力,非常适合朗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课文语言朗读品味中,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把大自然称作是绿色课本的原因,知道我们是如何打开这个课本的。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温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师:在平时或假期中,同学们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过大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过大自然的芬芳吗?大自然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如果把大自然比喻成一个具体的东西,你会把它比喻成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

3、师:现在有人把它说成是课本,大家说说课本有什么用处呢?它和大自然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交流讨论)

4、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然后设下悬念:这首诗写的是课本吗?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课本是打开看的,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这个课本中有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从解题入手,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更能主动地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目感受大自然之美。

2、自由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诗文。

3、指名分小节读,相机正音,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4、读后思考,组织交流:在这每一小节诗文中,你读懂或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歌语言比较浅显,内容不很深奥,学生初读后对诗意会有所领悟。但由于文本容量较大,又有些“形散“,因此,有必要扎扎实实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惟有如此,后面的教学 才能顺利打开。】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字。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认读,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生字在读音以及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出示词语,集体读。

5、再读诗歌,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积累词语。

四、小结

1、齐读诗歌。

2、总结: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美妙神奇,大自然就是本绿色的

课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

五、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感受。

2、抽读生字卡片。

3、让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歌

1、学习第一小节

(1)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从诗句中“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荫”感受到了什么?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又表明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样写十分生动形象。)

(2)交流:“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呢?又是对谁的召唤呢?

(引导学生明白,两个“去吧”是祖国对少年儿童热切的召唤。) (3)指导朗读第一节,用向往、赞美的语气。

2、学习第2—5小节

(1)师: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并把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2)课件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鸣禽 野花 青山 绿水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3)师: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近大自然。

(4)师: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习3分钟。

(5)师: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有收获了吧。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让我们共同探讨。 【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调动了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知道了只有留心观察大自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6)课件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眼所见

鸣禽 野花 ——亲身参与

青山 绿水 ——亲耳聆听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用心感受 (7)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同学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寻找特点,想象画面,引领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身临其境。仿诗练说这略有难度的综合练习让想象付诸表达,在水到渠成中满足了学生倾吐的需求。】

(8)、师: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来分节朗读一下2—5节。(教师播放幻灯片,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同时,观看幻灯片,再一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9)感情朗读练习:指读、评读、赛读、齐读。

【抛开烦琐的提问和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多层次、多形式、一遍一遍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发现、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欲望。】

3、学习第六小节

(1)指名多人读后,交流:同样的内容,此时再来读,你有何感受? (2)对比读第

一、六小节,体会反复的修辞手法及两小节的情感差别。

(3)教师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

三、整体诵读,整体探究

1、配乐指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2、配乐背诵,鼓励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3、合作探究: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在轻快活泼的音乐渲染中,学生美美地读,读出最真的情;静静地想,想出最美的画。并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入课文。】

四、拓展延伸

1、师:学了这篇课文,能说说大自然好在什么地方吗?(学生畅所欲言)

2、师:既然大自然如此美好,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大自然呢?(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同时要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交流:你见过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吗?当你遇到了,应该怎么办呢?

【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落实到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正等着我们去游览;美丽的大自然正等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学习,到实践中锻炼自己!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你看见过的大自然画下来。板书设计: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所见: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参与:鸣禽、野花

聆听:山、水的声音„„

赞美:神奇美丽 绚丽多姿、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第12篇:《感恩大自然》教学设计

《感恩大自然》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动用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知道一年四季有哪些可在大自然中玩的游戏 ,知道判别户外活动的好坏,在户外活动中注意安全。

二、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通利用上放学时间和休息时间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

三、教学设计

1、主持人: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郊游,你们想和我一起去吗?大自然的风景很多,若想去玩,就要过四关,聪明勇敢的同学们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关:猜一猜

2、第一关:猜一猜

出示:你有一双最灵敏的耳朵,记得大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下雨声、鸟叫声、刮风声)

过渡语:你的耳朵真灵敏,会听大自然的声音。你还听到过大自然中的哪些声音。

3、第二关:摸一摸

出示:你的双手最能干,一摸就知道这是什么。(用手在盒子里摸,猜猜这是什么?(树叶、鹅卵石、花)(问觉得这是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

过渡语:你的双手功能很好,能触摸到大自然。

4、第三关:闻一闻

出示:你有一个灵敏的鼻子,能闻出来这是什么味道吗?(橙子,树叶,苹果)你还闻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味道?

过渡语:你的鼻子这个器官真厉害,能闻到这么多大自然的味道!

5、第四关:看一看

出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

你还看到过哪些大自然的色彩?

师小结过渡:恭喜同学们,我们一起顺利闯过了四关,看,我们已经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手、耳、眼、鼻,带着我们的心,一起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欣赏一段在大自然中活动的图片配音乐:摘草莓,草地打滚,游泳,登山,打雪仗,放风筝,挖笋,植树等等)

四、感受在大自然中活动的美好。

1、谈感受:来说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觉怎么样啊?你这会儿真想干什么?(捉蝴蝶,看荷花)

2、是啊,一年四季,大自然带给我们很多欢乐。你知道一年四季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玩些什么游戏吗?(放风筝、游泳、登山、堆雪人)

五、明辨是非,知道要参加好的户外活动。

1、同学们参加的这些户外活动真好,不过我也看到有些同学参加了一些户外活动,你们来帮我看看,这些活动好不好。

出示:摇树枝、在马路上跑步、在操场上跑步、陪奶奶散步、划船、在马路上踢球

2、那同学们觉得我们外出活动要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安全、不妨碍他人、不破坏绿化。。。)

4、全班同学一起来唱唱: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大家走出来,你拍二,我拍二,大自然中来活动。 你拍三,我拍三,选好活动很重要。你拍四,我拍四,参加正当好活动。 你拍五,我拍五,他人生活不妨碍。你拍六,我拍六,活动安全要记住。 你拍七,我拍七,保护环境讲卫生。你拍八,我拍八,爱护绿化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团结友爱靠你我。你拍十,我拍十,拥抱自然乐开怀。

六、总结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今天用我们的眼耳鼻手,用我们的心走进了大自然,触摸了大自然,大自然带给我们那么多快乐的感受,让我们真切感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多彩,大自然是一幅图画,画中有春、夏、秋、冬,现在让我们一齐朗诵《四季》。

生:朗读。

乔庄镇宁家完小:张小波

第13篇:《大自然的秘密 》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快乐,能对别人整理的资料、作品进行评价,论谈交流有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而。”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横加干涉,企图去改变甚至征服自然,只会适得其反。

教学重点

理解“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大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之道和躲避灾难之本能这一秘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秘密。

2、师:什么是秘密?你有秘密吗?大自然也像你们一样有数不清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到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去揭开大自然的一个小秘密吧。(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大自然的秘密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答案。

2、指名回答,师小结:绿龟有躲避灾难的本能。

3、拓展说话:你还知道谁有躲避灾难的本能?

4、文中的“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大自然的秘密的?(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默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6、指名回答,师出示课件小结:当我们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观察幼龟离巢入海时,我和旅伴要求向导救一只“侦察兵”幼龟,导致龟群鱼贯而出,成百上千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佳肴。

7、“我们”这些成年人干了这么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可想而知,心情的变化肯定是波澜起伏的。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反映“我们”心情变化的句子。

8、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抓住以下重点句子说,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1)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这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这一幕”指的是?——正当幼龟踯躅不前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指导朗读:看到这一幕,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做什么?可是面对我们的焦急,向导有什么表现?——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是因为他不爱小动物吗?从哪可以看出他也爱小动物?)

(2)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大家极为震惊。

(“震惊”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震惊的事是?——①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挡,成百上千的幼龟结群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确实可以饱餐一顿了。再读读这两个句子,除了能读出震惊,你还读出了什么?)

(3)“天啊! ”我听到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

(从语言中体会“我们”的震惊和懊悔)

(4)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似乎在这群凡人中间,一切都寂然静止了。

(从动作中体会“我们”的懊悔。指导朗读:此时的“我们”可能在想什么?)

9、我想“我们”也有可能在想:向导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救“侦察兵”幼龟的后果?引发讨论。

10、小组讨论:为什么向导还要救“侦察兵”幼龟?你对向导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11、无论如何,向导的做法最终还是让我们醒悟了,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2、你认为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联系课文中的这个故事来说就是?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指名答,课件出示相关事例。

2、怎样才能预防这种悲剧的发生?

3、延伸运用:同学们,我曾听说有段时间,许多媒体报道了杭州淳安县松林虫害的新闻。松树的叶子几天就被吃光了,并且发现大片的松树死亡,罪魁祸首是松毛虫。面对这种情况,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很多大自然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有时间,同学们多读一读这方面的书,比如尼·巴甫诺娃写的《大自然的秘密》。

五、布臵作业:

1、爱读书的你,读一读尼·巴甫诺娃写的《大自然的秘密》。

2、爱思考的你,想一想怎样既能保护好自然环境,让动植物按自然发展规律生存,又能开发资源,推动社会发展?

3、爱写作的你,把你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和启发写成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秘密

救害

冲突:人

结果:事与愿违

启示: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和谐共处 鸟

第14篇:《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教学设计

(鲁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13课第一目)

旬阳县甘溪初级中学赵志新电话 7772139

[内容标准]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保护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2.能力:能够从自我做起,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能力。

3.知识: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善待自然界的每一种生命,善待自然的情感。故在组织教学时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创设情境,主题对话,运用电化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明白其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学习“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和知识,了解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

2、教师准备:对学生进行讨论培训,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学生提供理论观点和事例材料;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课件。

[教学重点]

增进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保护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

环节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件1)请学生仔细观察下列两组风景图片,谈观后感。

第一组画面:秀丽景色

草原风光乡村景色

家乡美景

第二组画面:环境污染

沙尘暴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温馨提示:(教师演讲)同学们,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依生存的家园。美丽的大自然给人美的享受,春天,他们赐予我们绿色和鲜花,夏天,他们繁茂的枝叶为人们遮阳,使城市降温,使小区抵挡风雨,街道上的普通树木起着清洁污染,净化空气„„因此,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动物、植物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和谐之音。长期以来,人们误将自己当成大自然的主人,肆意地掠夺践踏大自然,滥砍、滥捕、滥杀„„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伤痕累累,满目疮痍,人类也因此受到大自然这样那样的报复和惩罚,物种减少、土地沙

化、环境污染严重,沙尘暴频发„„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我做起!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和探究的话题。 出示课题:(课件2)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环节二:共同探究共同关注

阅读感知:请同学们打开教材41页阅读“关爱自然,从我做起”这一目,思考交流:(1)教材告诉了

;(2)我知道了;(3)我想对大家说。

交流共享:(课件3)李关注同学在网上搜集到下列资料,并制作成资料卡片:

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了,森林正在以每天375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每天消失的森林面积合起来大约有14万平方千米,接近一个山东省的面积。动物死亡档案:1799年,蓝马羚灭绝,原生活于南非;1876年,欧洲野马灭绝,原生活于欧洲;1942年,红鸭灭绝,原生活于印度;1984年,袋狼灭绝,原生活于澳洲。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物种。

李关注同学请大家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①请你给卡片加一个小标题。

②答疑解惑:李关注同学产生下列疑惑:“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息息相关”还是“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关系不大。”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各述己见,畅所欲言。

③读此卡片你有何启示?

心灵导航:(教师演讲)这真是:没有了小桥流水,哪来的诗情画意;没有了湛蓝天空,哪来的彩云追月;没有了七色彩虹,哪来的蝶恋化香;没有了枝繁叶茂,那来的莺哥燕舞;没有了绿色意识,哪来的芳草碧连天!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人类共有的责任,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讨论后的思考:(课件4)

某校学生来到展览观观看濒危动物展览,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惜动物因人类滥杀滥捕,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在一扇木门前,导演告诉同学们,在这里关着世界上最须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频频摇头。究竟是什么呢?木门打开,对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

(1)你认为最须拯救的濒危动物是什么?为什么这种动物是最须拯救的?

(20为了不让这种濒危动物毁灭,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演讲(提升认识):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物种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蓄等均来自野生动植物。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现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物种是许多药物的来源,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物种资源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自然界的动植物能提供给人类所需的皮毛、皮革、纤维、油料、香料、胶脂等各种原料。

众所周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乃至世界找到了解决饥饿问题的法宝,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杂交水稻的“母亲”就是袁隆平在海南发现的一株名不

见经传的野生水稻。据考证,这种野生水稻的生存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倘若该地区环境遭到破坏,杂交水稻的问世可能因此而推迟。这一事例告诉我们物种的重要性不可低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为了自己,我们应该学会平等的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就是了人类的未来。 走进生活:(课件5)如果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做?

(1)周末放学回家,遇到有人在打鸟:;

(2)朋友请客吃饭,请你吃野生物:;,

(3)看见市场上有人在贩卖珍惜动物:;

(4)有人到你家出高价买你家多年生长的名贵树:;

(5)“水、金钱、生命、草地、树木„„”你将选择,其理由:。 阅读感悟:(课件6)

大自然的保护者

日本有为名叫秋鹿的小姑娘,生前热爱大自然。她精心画了一本卡通画,叫做《地球的秘密》,提出并回答了500个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问题。可惜她刚刚把画册交给老师看过,当天就因脑溢血去世了。小秋鹿字画册中写到:“我们都要热爱环境,热爱生物。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个人力量小,对解决问题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错误思想,这样就可以使地球到处鲜花盛开,百花争艳,环境优美。”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

从打井取水到造林护水的李国安,是负责内蒙古军区生态建设的“生态师令”,当年任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团长时就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在给边疆军民打井解决吃水问题的同时,又逐步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作为打井取水的“功臣”如果不造林护水,就会成为历史罪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军团在呼和浩特驻地的几百亩荒郊野地,现在种满了松柏、桃树、枣树、玫瑰、丁香„„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阅读思考:

①他们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互赠卡片:(课件7)结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这一话题,将你的做法或对同学提出的希望写在卡片上,赠给你的同学,并签名。

学.知.行:(课件8)

李关注同学阅读“大自然的保护者”材料后深受启发,他认识到:人类要做大自然的朋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尊重大自然,平等地对待大自然,为号召同学们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关注大自然,从我做起。为此他写了一份倡议书,请同学们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完成这份倡议书。

倡议书

同学们:

大自然为为我们带来无穷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的人类生

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特提出以下倡议:

1、在食堂就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在自己家的庭院:。

3、在自己所在的校园:。

4、在自己所居住的村庄:。

5、在旅游景点:。

……

我相信,只要大家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大自然一定会美丽永存。

倡议人: 李关注

200

7、

4、18

友情提示:李关注的所作所为使我们认识到:青少年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广大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除了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外,还是保护环境行动的参与者,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力量。中学生可以进行课外环保科研活动,也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参与实施环保行动:如绿色消费,环保选够;重复使用,多次使用;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使用再生纸„„

环节三:学以致用 身体力行

融入生活:(课件9)下面是我班一位同学在家中的一日活动,假如让你来做,你打算怎样做到节约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早晨 →上午→中午 → 下午→ 晚上

↓↓↓↓↓

上街买菜洗衣拖地烧菜做饭做作业练书法

收获平台:(课件10)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形成板书。

1、我的感悟:。

2、我想对同学说:。

3、我的希望:。

决心.行动:(课件11)学生集体宣读誓词,激发情感,引领行为。

誓词

我宣誓:

必须做到: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善待大自然,做的自然的朋友;美化大自然,让的自然美丽永存。

尽力做到: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阻止别人做破坏环境的事;节约草稿纸;珍惜校园的花草树木。

教师演讲:关爱大自然,保护的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吧,用你们辛勤的双手扮靓可爱的校园,用你们真挚的爱心保护好美好的环境,用你们的青春热血点燃

希望的火种,让生活布满阳光,让地球充满生机!

播放歌曲:《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或《谁不说俺家乡好》渲染气氛,结束新课。 作业设计:以“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为题写一份倡议书或发言稿。 板书设计:

友情提示

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

多样性

美化大自然,做大自然

的朋友

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

更加美丽

第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岁月无声,自然无语,然而却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忙着搬家的蚂蚁、编队南飞的大雁、神奇的“三叶虫”化石——无不是大自然在向我们传达的信息。在全国首届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中,我执教了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选取了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本篇课文是主题为“观察与发现”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带领学生从课堂走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之中,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体裁为诗歌,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小诗,共有九小节:第一小节讲大自然也有语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第二至八小节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预示着天气变化;蝌蚪游动、大雁南飞昭示着季节更替;大树的年轮、鱼鳞上的圆圈能够推算出树木和鱼儿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帮助我们推知史前地质。课文用平实而又通俗有趣的文字,解释并介绍了大自然的知识,使学生明白我们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讲述了大自然的语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和第一小节呼应。

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一遍一遍地读下去,在读中思考、想象、感悟、理解;在读中走进神奇的大自然,去感知大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分析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内容上却具有科普性,有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有些字、词、句学生在朗读、理解上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运用教、学具,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体验等多种方式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本班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一定的朗读和摸读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品析语言、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分析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学习,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自主学习;部分低视力学生能够借助汉字学习,与全盲学

生在学习过程可以形成互补的局面,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态度,还包括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然现象的诠释者,那样就是一个科学课教师了,而应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语言文字之神奇,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还应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准是’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不就像黑色的逗点’还可以怎样表达使意思不变?”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完成语文学科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应该突显语文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去理解课文内容,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常识外化为书面语言;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理解词语、掌握课文中“反问”的叙述方式。这些做法锤炼了作为学生交际工具的语言。本篇课文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文的这种思想感情应该伴随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伴随着语文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田,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启发和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例如:在本节课上,可以让学生找出诗歌共有几小节、找出哪一些大自然的语言是自己以前就知道的、哪一些自己能够读懂等;在合作学习环节中可以提供低视力学生与盲生互帮互助的机会,让他们各自承担一定的任务;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触摸等探究式学习方式,理解“嵌”的意思,认识大树的年轮„„总之,教师应从降低自身的课

堂占有量出发,以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为基准点,以小组合作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读中懂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由以上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这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应遵照以下原则:

(一)适应教学对象特点的原则。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三)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

(四)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

根据这些原则,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实物教学具等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以下内容:

1、文本资料:词语读写。

2、图像文本资料:大自然的语言。

实物教、学具包括:橡皮泥、珠子、改造后的小树干。

低年级盲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习惯具体直观地学习,喜欢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因此我制作了直观形象、表现手法简单明了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使用了生动形象的录像片、图像画面对比度较大的图片、美秒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图像音频资料,给予盲生以听觉和视觉的综合刺激,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物教学具以及教学课件中的文本资料的使用,有效促进了自己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性强,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兴奋点,确保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体现。

第1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主题

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注:多媒体展示: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落、燕子低飞、腊梅花开……一幅幅出示后整体定格在一个大画面上。)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

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

言。

(二)师生共创 研读小诗

1、下边我就把这首小诗写在屏幕上,出示小诗第二节①谁能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评议:听明白了什么?②提问:你肯定白云飘得高高的,明天就一定是个晴天吗?谁发现过?那请发现这种现象的同学肯定地给大家读一读这两句。

2、在大自然中有趣的语言多着哪?你们快看(大屏幕展示蚂蚁搬家)看着这副画面,结合一旁的提示词,仿照上一小节,你们能帮我写出第二小节吗?自由尝试,根据汇报出示

①指导朗读,同桌互读

②男女生比一比 ƒ学生贴板书

3、动物中可不是只有蚂蚁会说大自然的语言,更有趣的还在下边,(出示第四节)谁喜欢读这一节?

水中的蝌蚪像什么?(逗点),你知道大自然的语言在说什么吗?每当季节更替的时候,大自然都会用它的语言告诉我们,小朋友们留心过吗?请看屏幕(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图片)停留在大雁南飞的图片,根据上一节和提示补充第五节,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齐读第五节,“省略号”指的是什么?把

四、五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4、刚才这几个小节中所说的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只要留

心观察的同学有是也会发现,下边再说的可能我们就不多见了,出示第六节

①这种大自然的语言你们明白吗?那谁能给大家说说年轮是怎么回事?用手指在空中画一画行吗?(树木的横断面上长着一圈一圈的就是年轮,只要数一数有几圈,我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几岁了。)

②其实不光是年轮,我们平常吃的鱼身上也有大自然的语言。那我考考大家,请听题:大自然写在鱼身上的语言是什么?

③请马上根据提示把这一小节补充完整。

④那现在请大家想想:怎样把我们明白的这两种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给那些不知道的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⑤刚才我们所了解的这六种大自然的语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怎么说?可是它们还算不上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语言,最神奇的在第八小节中呢?快来看!

(板书:第八小节)。

A.在读这一小节中,你想知道一些什么知识?想堤出一些什么问题?

b.交流(视学情而定,可能有知道“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同学,就利用差异互相学习)。

c.自然界这么神奇的语言你们都读明白了。

大声地朗读给老师听一听吧。

5、①读了这七个小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你想说点什么?

②所以今后大家千万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③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些语言,为什么?

④所以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我们要说(师板书:生猜读)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⑤——离开课文,用上“只有……才……”你还能说句话吗?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现在这首小诗已经非常完整了,我们把它从头至尾地朗诵一遍,好吗?

①听大家朗诵,我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大自然这是在用什么跟我们说话?

②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的大自然的语言,不信大家读读下边的这些气象谚语。(选一条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节的写法,写一段吗?(可以回家去先观察,有所发现后再

写也行)等大家都写好了,我们也编一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白云高高晴天

蚂蚁搬家下雨

水中蝌蚪春天来了

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南飞秋天来了有

(妙不可言)大树年轮告诉岁数

考)

鱼鳞圆圈告诉岁数

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到处都(观察、思

第1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物候 物候学等相关科学知识

2.理清全文思路,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

3.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运用准确 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通读全文,给课文分段

2.写好投影片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他自己的语言,刚才同学看到的四幅画(课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

二.出示目标(课件)

三.简介作者(课件)

四. 一读课文,扫出生字词

1.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错误做好标记。找同学板书读错的字。 (学生可能读错的字见课件)

2.齐读板书的字词两遍。

五.二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学生板演分段情况,并讲解说明。

2.师生评点,明确(见课件)

3.掌握课文内容之后,解决课后习题一。

六.三读课文,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1.给同学们七分钟时间,看看哪个同学表现出色。

2.学生有可能遗漏的句子(见课件)。

七.研读课文,品语言。

1看看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给同学五分钟时间,看哪小组表现出色)

2.师生点评,明确(见课件)。

八.测一测,看谁能说出下面两首诗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见课件)学生抢答

九.作业

1.练两遍字词,背课下解词。

2.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板书】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定义------观测意义------决定因素------研究意义

主-----------次

逻辑顺序

第18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16 大自然的语言 第56 中学 杨云峰

1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品味说明文准确的语言,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根据教学情况来看,班中同学大都不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不积极,只有个别同学表现的还相对好一点,有不少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也比较差。 3重点难点

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从古人的一副对联来考查学生对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第5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跳读回答)

明确: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3、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引导:在短时间内,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有条有理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在语言方面也独具匠心。

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引导:说明文是给人介绍知识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要准确、严密。

1、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哪些语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你找到的信息,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交流.引导: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命题的形式为: 某某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⑴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⑵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度。 学生4人小组讨论。 小组选代表交流。 ⑴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当堂练习:

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⑵凤翔年画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画的艺术风格。 ⑶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教师小结:常见的表程度的词:几乎、比较、相当、更、最; 常见的表估计的词:大约、可能、左右;

常见的表数量、范围的词:多、绝大多数、大都; 常见的表时间的词:将要、在当时、到目前为止„„

2、赏读文章

1、2段,品味说明的生动性。

引导: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性外,还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生动性。题目不说“物候”或“物候学”而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 那么文章中哪些段落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呢?(

1、2段)

引导:大家都觉得

1、2两段生动形象,但这样笼统说不行,我们要具体到词和句。我们在分析语言时角度很多,可以从词语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等。 (学生默读,品析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生交流。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使文章语言生动的技巧有哪些?

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形容和描绘。

如此优美的段落,我们自然要美美地读出来。下面让我们齐读

1、2自然段,在优美的语言中品味美妙的物候世界。(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

教师小结:说明文是给人知识的,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即便是生动的说明,也要做到这一点。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竺可桢就是这样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作为我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他的物候学研究长达半个世纪,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并端正地写上“局报”两字。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古代的诗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一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如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提问:大家能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吗? 明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总结总结。 (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基训”二至五”题; 2/收集农谚.。

教学反思 2016年12月16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也是一篇科普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我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确定了《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揣摩语言,学习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语言揣摩法的使用,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学习语言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语感训练,语感就是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教学即是以培养语感为主目的的教学活动。叶圣陶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逐渐驾驭文字”。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尝试着用比较揣摩法进行语感教学,比较揣摩法进行语感教学,比较揣摩法,即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删一删、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训学生语感。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删一删、换一换的方法。如: 1.删一删

(出示课件) A:(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B:立春过后,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品读AB两句,比较A句的好处。

(A句 渐渐展现了春回大地的渐进的过程。“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冰雪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漏着暖暖的春意。“草木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各种花次第开放”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B句就不具备这样的画面感。也体现作者言语的丰富生动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先示范的分析一句,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有降低难度,又能抛砖引玉,调到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品析我找出的比较的语句,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尝试的找出句子课堂进行品析,再当堂展示。这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分寸的冲破教材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趣味盎然,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极大地挖掘出他们学习语文的潜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语言比较揣摩进行鉴别,通过鉴别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仍要坚持不懈的使用语言比较揣摩法品析语言,让学生喜欢上说明文,喜欢上语文。

第19篇: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

一、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

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二、字词辨析

桢zhēn萌发méng翩然 piān孕育yùn销声匿迹nì农谚yàn

载Zǎi记载;一年半载翘qiáo 翘首;连翘

Zài风雪载途qiào 翘尾巴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销声匿迹:不公开说话,不公开露面。

次第:一个接一个

三、整体思考

一篇完整的文章如同一个健全的人,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用,快速阅读本课,说说文中段不能去掉,为什么?

四、课文提纲

(1—3)说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学。

(4—5)观测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重要性。

(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研究物候现象的重大意义。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五、分析课文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现实中的种种自然现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大自然人格化,

引起读者兴趣。

2.文章开头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1段)描写了四季更替的现象,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

的认识(用时间顺序)

2、3段)用具体现象为例,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定义。

3.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现实中的种种自然现象。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5.课文中提到的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安排?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

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排列的原因:按照对物候现象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6.欣赏图片,找出我国不同地理的差异。

7.物候研究有何意义?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确定农作物区划

3)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4)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5)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8.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哪些?

举例子、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等

六、课内拓展

课内拓展:思考为何古代和今天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物候现象会有差异?

1.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碳

2.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3.物候现象差异

七、课外拓展

诗词中的物候知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物候情况?用课文中的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

地理位置的不同,高下的差异。

“天山五月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物候情况,用课文中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

地理位置的不同,纬度的差异。

八、作业

搜集一则农谚,并解释其所代表的物候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后记:

本课涉及到了学生不熟悉的物候知识的介绍,作者是通过运用生活的实际的例子来进行介绍的,我们在讲解本课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联系身旁的生活中实事来接受物候学知识,讲学时可用我国各地同一季节的不同景物的图片来设置疑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2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靠的是什么呀?(语言)那么,其他的生物呢?(也是自己的语言,只是我们不懂而已)的确,动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但我们怎么才能读懂它们的语言呢?这里呀,有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研究它,我们就能获取更多的信息。那现在,我们就跟随竺可桢老人一道,去研究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检查预习

大家已经预习了本文,看看自学的情况怎么样了。

1、了解作者

2、字词

请同学们次第上台,把自己已经掌握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注明:知道拼音的就把拼音给写上,知道词义的就把解释写上。学生一个一个上台,写上自己熟知的词语。老师说:刚才同学们的行动就解释一个词语----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3、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预习,大家说说,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畅所欲言,知道什么就说什么。

(1)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3)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何在?

4、联系生活,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搬家要落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5、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1)大家读了本文,感觉语言怎么样?

准确:找出准确的词语 如“左右”“几乎”“可能”等

生动: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2)引导分析第一自然段。概括这段的内容(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引出下文对什么叫大自然语言的解释,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6、找出说明的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

7、说明顺序

逻辑说明(阐释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及物候现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备教手记】

大自然教学设计
《大自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