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1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1: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学会从人物语言和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知道描写人物对话的三种形式,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相关课文。

3.初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4.在“讲名人故事”的口语交际练习中,能把故事讲清楚,在认真倾听后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本组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6.读读背背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高尔基的名言,从中体会它们的优秀品质,学有余力的还可搜集别的名人的名言进行交流。

7.学习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学习祖逖勤学苦练的品质。

5.灰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学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婉转”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了解列宁循循善诱,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透过观察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猜一猜第二单元导语上的几个人物分别是谁?

2.让每个同学选取一个人物并搜集他的资料,以及他的一句名言、一个小故事,并整理成500字以内的文本材料。(课前请一位同学讲述他找的故事,三分钟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读过一些名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忆,比如列宁的课文——《蜜蜂引路》,现在再来认识几位名人,有谁知道第二单元导语上的几个人物分别是谁?请一位同学讲讲他搜集的名人故事。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位伟人——列宁与灰雀的故事。 板书课题——灰雀 3.读课题,通过幻灯片展示灰雀的图片、声音等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标好自然段序号。

2.针对学生朗读情况,重点指导难读的字词。注意平翘舌(渣)、后鼻音(胸)。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注意倾听,表扬为主,适当点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有关词语、句子并理解其含义。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活泼、可爱。

2.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灰雀,找出有关词句。

抓住句式“每次„„都„„”(可以进行说话练习),“经常”等词句来理解。 通过上下文或插图理解“仰望”的意思。 3.指导朗读。(带着喜爱的感情读一读)

4.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2.知道学习生字,如联系之前已经学过的生字学习本课生字,或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

3.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胸、脯、渣、惜、低、诚”均为“左窄右宽”,“渣、者、惜”中都有“日”但是具体形状不尽一致,同样是“月”这个部件在“散”“胸脯”中的位置不同形态也不同。

对“步”“胸”“敢”“或”等较难写的生字可进行展示、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回顾第一段,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师生可以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回忆)

2.身临其境,引发情感共鸣

有哪位小朋友养小动物?如果有一天它突然不见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同样的,你能设想一下当时列宁是怎样的心情吗?——着急,不开心,担心等

二、精读课文

1.大家把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2.全班交流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体会,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同时进行朗读指导,以读促思。 重点词句:

(1)“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抓住重点词“找遍”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切,指导学生带着关切的感情读好句子。)

(2)“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因为关心,所以四处打听。) (3)“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如果灰雀真的飞走了,列宁就看不到它了;如果灰雀不幸被冻死了,列宁又将很难过。从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4)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那些词语最能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担心?——多好、可惜、自言自语。朗读好此句较难,可进行示范读指导。)

三、深入体会 1.过渡质疑

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列宁是多么喜欢灰雀啊!同学们,到底这只让列宁牵挂的灰雀哪去了呢?(学生自由议论)男孩究竟有没有说实话? 2.精读解疑:

为了解开这个疑点,这回老师让你们来当一回精明的小侦探,请你们再读课文,仔细分析小男孩的行为和说话,看能不能找到线索和证据去证明男孩说的是不是实话。(学生再读课文,积极思考,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教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交流:(针对关键句子推断小男孩的想法,学生的表述要清楚。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在这里用省略号的含义)

(2)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见到列宁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男孩内心受到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

(4)“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及时改正错误) (比较男孩两次说的话,可通过多次的朗读去感受。)

3.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

释疑:灰雀果然飞回来了。体会“果然”一词用词准确。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男孩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请大家再把这最后三段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生独立朗读、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4.交流讨论: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梳理,主要抓住“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喜爱灰雀,却更爱孩子,他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细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明白爱鸟就该给鸟儿自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灰雀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让我们拿起书来,再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爱的力量多大啊,对动物的爱,对孩子的爱,这种博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使一个小孩子变得更诚实、可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列宁或者小男孩说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吧!

我想对列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小男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设计:

1.请你根据意思写出表示“看”的不同词语。

向上看 ------( ) 向下看-------( ) 专注地看------( ) 恭敬地看------( )

迅速地向四周看-----( ) 观察(人的衣着、外貌)-------( ) 从高处往远处看------( ) 暗中观察-------( ) 2.在课文中找近义词

欢快——( ) 常常——( ) 寒冷——( ) 3.照样子,写词语

言语-----(自)言(自)语 心意——( )心( )意 多少-----( )多( )少 ( )——( )

6.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认识“摄、基”等8个生字,学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立刻、人行道”等词语。

2.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3.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2.学习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从人物的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梳理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一个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读音重点“摄、社”(翘舌音)、“躬”(后鼻音)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书写生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眉—媚、弓—躬、必—秘、交—胶、土—社)、形声字构字(辆)。 3.书写生字

“基、备、卷”为“上大下小”,“突、弄、杂”为“上小下大”,“辆”的“车字旁”笔顺变化为最后一笔是“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研读人物言行,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心与爱护以及男孩对高尔基的尊敬与热爱,认识三种对话形式。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巩固词语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分角色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深入体会,续写课文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4.续写课文(参考)

到了第三天早上,秘书兴冲冲地带着一个男孩走了进来,高兴地说:“高尔基同志,那位小摄影师来了。”

◆ 作业设计

1.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假(jiǎ jià)装 晃(huǎng huàng)眼 当(dàng dāng)时 朝(zhāo zhāo)霞 假(jiǎ jià)日 摇晃(huǎng huàng) 准备停当 (dàng dāng)朝(zhāo zhāo)向 2.读下面的话,完成练习。

(1)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从男孩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高尔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高尔基对记者说很忙,却让男孩一定近来,从中可以看出高尔基:_________________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2.准备冰山推动巨石的科普录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玩过捉迷藏吗?你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的有什么不同?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照片,简介他的生平

刚才同学们的介绍非常精彩。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家想不想知道?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咱们也去取取经。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重点指导:坑(后鼻音)、秦(前鼻音)、震(翘舌音、前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三、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秦、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层层推进,研读李四光的言行,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_____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四、分组交流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五、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 作业设计 1.我会变

( )+者=( ) 春-( )+禾=( ) ( )+( )=( ) ( )+肖=( ) 准-( )+手=推 ( )-( )=( ) 2.成语积累

意思与“震惊世界”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带“心”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带“海”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陨石、第四纪冰川等知识。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 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小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孩子有困难,可以通过一些词语给孩子提示)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 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 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诚信的格言警句。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

1.能把名人故事讲清楚,让别人能够听明白,认真倾听别人讲故事,会提问或补充,听后会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会用一件事表现一个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品质或带给自己的启示,初步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写作有条理,表达清楚。 3.知道人物对话三种不同的形式。

4.读读背背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高尔基五位名人的名言,从中感受他们的品质,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搜集其他名人名言。 5.能够正确区分形近字,并能组词运用。

6.学习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学习祖逖勤学苦练的品质。 课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熟悉、喜欢的人物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把名人故事讲清楚,让别人能够听明白,认真倾听别人讲故事,会提问或补充,听后会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哪些同学搜集了他们的小故事和我们一起来分享?

二、讲故事 1.明确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要和可以补充,听完想想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2.指名讲故事,随机引导领导交流规则和交际过程。

3.小组交流名人故事和启示,给小组推荐一人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三、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用一件事表现一个熟悉的人的某一方面品质或带给自己的启示,初步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来反映人物心理,写作有条理,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前次《思品与社会》课中举行“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很多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的特点。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有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勇敢正直;有的勤劳简朴;有的幽默风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交代任务,选材构思 1.出示要求:

◎写小伙伴的一方面品质; ◎用一件事来写;

◎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大组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品质,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品质。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人物时要多写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要大胆地想象。

三、提供范例,打开思路

1.朗读学生地的优秀日记《我的爸爸》

让学生边看听思考:①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事表现了这一品质?

③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2.动草起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修改 1.写好后自行修改。 2.教师面批指导。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评改习作,誊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评议,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修改中等的习作1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作文。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人物对话三种不同的形式。

2.读读背背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高尔基五位名人的名言,从中感受他们的品质,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搜集其他名人名言。 3.能够正确区分形近字,并能组词运用。

4.学习成语故事《闻鸡起舞》,学习祖逖勤学苦练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朗读三个句子和提示,思考人物对话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2.指名回答,引导孩子可以在习作中灵活运用,特别关注“说”后面标点的正确使用。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五句名人名言,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2.指名推荐,简要阐明理由

五个句子反映了五位名人在学习积累,不畏艰险、勇于进取,学习目的,刻苦劳动,读书等方面的见解。

3.读读背背(自由——指名——齐背) 4.认读形近字——独立练习——交流反馈

三、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想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

《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1

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四边形教学设计

三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有用)

三上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三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1
《三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