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贵州省旅游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3: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贵州省第五届旅游产业 发展大会后,紧紧围绕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建 设旅游大省编制的首个省级层面的专项规划,已纳入 19个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意义重大。

贵州经济总量小,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基础薄弱,发展方式还 比较粗放,要实现加快建设旅游大省,并进而向旅游强省迈进这一定 位和目标,结合贵州相对闭塞、长期滞后的省情,课题组认为贵州旅 游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开放整合、融合合作、生态立足、项目带动

的战略。即要坚持开放的理念,发挥贵州生态优势,以生态环境参与

全球及国内分工,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形成原生态与大 市场的良性循环,

以大项目形成大推动力,以产业融合和区域

合作形成大格局,从而走一条开放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具体来讲,一是要采取“开放整合、多极突破”战略,即以贵阳为中 心,同时发挥安顺、遵义、铜仁、都匀等贵州对外主出口作用,通过 开放,对接重庆、长沙、桂西北等大客源、大市场、大集散地,形成 符合贵州省情的、与云南旅游水电站式“梯级开发”不同的多极突破

的格局;二是要把握贵州生态优势和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方 向,以原生态的、原真的资源、产品为最大卖点,以休闲度假为引爆

点,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的优化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

是要以大项目带动,特别是一大批休闲度假项目;四是要发挥旅游业

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要采取产业融合,景城互动、统筹发展的战略 思路。要强化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以及避暑、商务会议、康体保 健等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相融合,

要与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要统筹各种资源,按照大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全面推进。

“十二五”期间,贵州旅游应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的

优化升级,特别是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路、铁路、航

空、河道”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改善贵州省旅游可进入条件;加强度

假旅游项目和产品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度假区,实现观光型产品向度

假型产品转变,

单一旅游产品向多元旅游产品转变;

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发、加工、展览、销售一条龙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商品档次,扩大

旅游商品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品

牌;继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在人才、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对应

地重点实施骨干旅游区深度开发与转型升级、

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产品与新业态培育工程、四季旅游开发工程、旅游服

务要素建设、产业融合与新兴优势领域开发、

市场深度开发与营销体系建设、人才开发、

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和示范试点十个骨干工程和支

撑项目。

规划创新

“山岛”构想;认为贵州可以在避暑、国民

休闲、养生与老龄度假、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山地户外活动、自驾 车‘自行车及自助游等六个方面占据新的高地, 引领旅游业第三次浪潮(文化,健康,体验);

第一章

贵州旅游业发展基础与环境评价

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农业“五位一体”

战略新支撑·交通新变革·市场新需求(大众化,多元化,多层次,休闲度假)·产业新变化·贵州新发展

“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

“十一五”

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有一些问题未完全解 决,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尽管“十一五”期间,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发生明显变化,但总体 来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称。 交通这一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还没得到根本改变; 旅游集散地、旅游

厕所、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及景观道路、停车场、旅游标识系统、高 速公路游客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等公益性配

套设施建设滞后,还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二)旅游接待条件与休闲度假需要不相适应

贵州省酒店总量不足、档次低,且绝大多数是商务酒店,度假酒 店很少,已不适应休闲度假旅游需要。旅游厕所总量不足,管理、服 务水平较低,脏、乱、差面貌与休闲度假需要不适应。

(三)旅游大企业、大项目引进与加快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大企业、

大项目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贵州旅游缺

乏大企业,没有标志性的旅游酒店集团、管理集团和综合集团,如悦 榕庄、开元集团、华侨城等。尽管经历多年发展,但像乐湾度假区这 样的大项目几乎没有。

(四)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与转型升级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 一些优势的休闲度假产品, 如温泉旅

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产品转型升

级的要求。

(五)旅游城镇体系与目的地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城镇化水平在 31% 左右,远低于全国城镇化 46.6% 的平均水平,

城镇体系建设滞后。

与此高度关联的旅游城镇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无法支撑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休闲度假的需要。 贵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城镇极少,特色旅游城镇更是难觅踪迹;特色旅游街区、风情小镇等 建设亟待强化。

(六)产业经济格局与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旅游业仍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旅游经济对

景区依赖严重,门票经济仍十分突出,产业链条短,产业经济的格局 未见雏形。旅游产品开发粗放,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过百万的景区只 有 2-3 家,规模小,避暑度假、民族文化体验、康体健身等特色旅游 产品体系尚未形成,

缺少有影响力的原创性或个性化精品。 旅游商品

尤其是民族手工艺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大多为家庭手工作坊制作 和地摊式买卖,尚未形成产业,旅游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七)人才队伍建设与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省发展旅游的人才支撑严重不足。全方位地缺乏旅游人才, 表现为旅游规划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酒店服务人员、旅游从业 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五支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制约了贵州旅

(八)体制机制与开放型旅游业要求不相适应 .........................................................19

五、旅游业发展的挑战

..................................................19

(一)激烈竞争的挑战

.................................................................................................19

(二)投资和招商的压力

.............................................................................................20

(三)调控和管理的挑战

.............................................................................................20

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

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 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

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

第三章

支撑项目

黄果树国家公园度假区,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区,荔波生态旅游度假区,荔湾国际温泉休闲城,龙里国际山地避暑休闲度假区,国酒茅台度假区,百里杜鹃高山休闲度假区,镇远古镇历史文化旅游渡假区,西江苗寨度假区 (依托西江千户苗寨, 以苗族文化为品牌, 打造集苗族原生态文化

体验、文化演出、苗族生活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建筑观光等为一体 的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区。一是弱化商业氛围,突出苗族文化特色;二 是苗寨保护及环境综合治理;三是适当在村寨外围建设小型度假村、主题酒店, 实现寨内游、寨外住;

四是中长期考虑和郎德苗寨、挂丁、

南秀水乡、朗利、乌利、干荣中寨等组成旅游线路,构建以朗利河为 轴的一条休闲旅游带。五是积极发展苗族传统演艺活动、节庆活动; 大力发展苗族银饰、服饰等手工艺制作,

培育苗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制 作和生产基地。 ),

(十)肇兴侗寨度假区

依托肇兴侗寨, 以侗族文化为品牌,

打造集苗侗原生态文化体验、

文化演出、苗侗生活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建筑观光等为一体的民族 文化休闲度假区。一是结合整脏治乱活动,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重点是河道治理、排污工程以及杜绝居民乱倒垃圾、乱扔赃物、乱排 污水;二是加强侗寨保护、利用,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影响侗寨容 貌的建筑物、标语、广告牌等进行整治,恢复景区原有景观;利用侗 寨开展文化体验深度游,

构架侗族文化体验地和文化观光旅游区; 三

是注入侗族文化内涵, 丰富休闲活动内容, 把侗族歌舞表演由节日化 变为日常化,

积极开展侗族大歌等歌舞表演; 四是和桂西北开展区域 旅游合作,

将肇兴侗寨纳入桂西北龙胜/ 三江/ 从江、榕江国际市场炙手可热的旅游线路中。

71

如晴隆 24 道拐公路汽车爬坡比赛,福泉市万亩果园内的山地自行车 比赛、

山地高尔夫等,

紫云格凸攀岩基地建设和蜘蛛人攀岩活动的开

展,凯里斗狗、斗牛,赤水独竹漂、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体育活动。 二是依托保利温泉、御温泉、明皇御温泉、息烽温泉、石阡温泉、剑 河温泉、盐津温泉等温泉资源,推进温泉疗养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 培育形成规模温泉疗养集聚区。 三是依托贵州全国四大药材主产区之 一和独特的医药技艺,

推进贵药养生保健中心基地建设, 开发供旅游

者养生保健的短期或分时的旅游保健疗程, 辅以贵药养生保健、贵药

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等。 四是发展深度疗养、心理健康等现代疗养保健

产业链。五是推出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康乐养生休闲一体化产品, 推进疗养业与餐饮业、休闲业、观光体验等融合发展。六是整合提升 西江千户苗寨、

肇兴侗寨等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着重原生态文

化体验;拓展养生养心饮食、修行、疗养、节会等产品,打造养心产 业链; 开发若干条以原生态文化体验、佛教名寺朝观、佛教艺术修学、

佛教历史访古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七、市场深度开发与营销体系工程

(一)实施“多彩贵州”品牌推广工程

以“多彩贵州”为引领,构建由各市县相对独立的宣传口号、形 象为支撑的品牌形象体系; 借鉴

“好客山东” 成功经验, 由贵州省委、

省政府主导,设置专项资金支持,采用专项方案推动,制定统一的 Logo 和英文译名,起草“多彩贵州”标准。增加“多彩贵州”内涵,

72

将“多彩贵州”旅游品牌上升为全省的品牌工程。

(二)挖潜资源优势,迎合市场细分要求

通过山地、避暑、康体养生、原生态文化、乡村等特色旅游产品 的打造,

深度挖潜资源比较优势,

以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迎合市场细分

要求,拓展客源市场深度和广度。如发挥原生态民族文化优势,吸引 国际游客,开拓国际市场;山地自行车旅游产品的开发,直接对接国 际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市场;

避暑旅游产品的开发直接对接四大 “火炉 城” 市场;

山地户外拓展旅游产品的开发直接对接国内外健身旅游市 场。

(三)利用新手段,丰富营销体系

利用移动通讯、3G 等新技术与微博、博客、QQ 群等新媒体,并 探索与移动运营商和 SP (服务提供商)等跨界合作来丰富营销体系,

增强贵州旅游渗透力。鼓励车友会、户外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围绕“多 彩贵州”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旅游活动,通过在主要客源城市发放“贵 州旅游卡”等优惠举措,来增强市场吸引力,争取新市场。

(四)对接经济中心,主攻主要客源市场

依托交通变革引起的时空变化, 通过完善的交通服务网络保障体 系建设, 主动对接、

全力突破主要经济中心: 珠三角,

做大做强重庆、

四川等周边大城市客源市场;

加快谋划突破环渤海和长三角客源产出 中心以及 300 万人口以上城市,并主攻台湾市场。做好三个保障:交

73

通保障,

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增开航班和专列, 使交通硬件设施真正成

为游客出行的便捷方式;奖励措施保障和客源地服务保障等。

(五)加强客源地建设

通过合作共建方式,

在客源地建立贵州旅游服务港等驻外办事机

构,作为客源地的服务基地、旅游宣传窗口和文化展示平台,以此完 善客源地咨询服务网络, 并以此为主要载体, 采取多样灵活的营销手

段,培育新兴市场,提升既定市场。广泛借助文化宣传推介旅游,要 充分挖掘贵州丰富的民族和地方文化素材, 努力创作一批在全国具有 影响力的文艺作品,

充分发挥其对我省旅游的宣传作用。 要集中全省

上下的力量,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抓好市场推广,以 宣传扶贫方式支援贵州发展, 积极利用中央媒体, 以更大的平台宣传 贵州形象。

采取设立境外旅游办事机构、建立完善境内外宣传网站、组织高

层旅游论坛、

开展大型旅游促销活动以及利用国际民间交流团体、国

际性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大力发展积极培育东北亚、东南

亚、欧美等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引进影响大、层次高的区域性、全 国性和全球性节会、演出、体育赛事,拉动境外潜在市场。强化整体 意识,

与泛珠三角各地区联合开发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创新合作理念

和方式,推动与周边省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交流与 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力争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开发国内高端旅游市场。

第四章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旅游业

旅游业

旅游业研究

旅游业调查报告

旅游业发展前景

旅游业工作总结

旅游业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
《贵州省旅游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贵州旅游业 贵州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