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化石吟》教学设计,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4 02:00: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化石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3.培养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律美。

2.难点:调动联想想象,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2)远古:遥远的古代。

(3)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4)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5)骸骨(hái):尸骨。

(6)乌有:虚幻,不存在。(7)潜行(qián):在水面以下行动。

二、导入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在课本这首诗中,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探究质疑: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3.探究质疑:诗的

1、2节一连用了6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

4.探究质疑: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讨论并归纳:

(1)生命的起源。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互相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始的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素(自养)的原始藻类植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素(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藻类植物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第二课

5.探究质疑: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讨论并归纳:诗中

3、

4、

5、6节是化石说的话。意思是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

是明证吗?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6.探究质疑:诗的第2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讨论并归纳:最后一节回应第2节,这样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7.探究质疑:诗歌把化石称为“你”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四、小结

这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 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化石吟》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化石吟》教学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