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三屯营镇纪庄子小学 吴金坡 赵海英 内容摘要: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而作为小学的品德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与学问:即如何正确、巧妙地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激励或抑制,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应抓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些特点和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终生追求,扮演多重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以达到教育无痕,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品德教育 特点 要求

我是2000年参加工作的,记得上师范时学校曾举行过一次有关教育的讲座,题目和主要内容都忘了,但那位老教师的一段话却让我铭记于心。他说:我们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别的职业,当工人生产出来一件次品时,可以回收或销毁。可是如果教师教出了一个不合格的学生,不仅会耽误他一辈子,也有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而且这个人的思想越不合格、脑筋越聪明、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就越大,你们以后基本会是小学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很深,所以,请记住对于孩子来说思想教育重于知识教育。

十几年的小学教学中,我教过很多年级、很多科目,我一直信奉“思想教育重于知识教育”,努力实现自己的诺言和梦想。我觉

1 得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舞台,渴望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旋转出自己美丽的人生。现在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美丽的舞台。让孩子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小学的新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抓住最重要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比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充当多重角色;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达了该课程与原有相关课程的根本区别。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认真践行这些新的理念和要求。因此,我有以下的点滴经验总结:

(一)教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1、“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宗旨

过去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强调社会本位,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很少考虑学生个体的需要与感受,更不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现在,我们必须强调,要站在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服从并服务于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并由此出发,去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观念转变。

2、各科教育中要有德育渗透

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童年生活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

2 值;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等等。在实际的各科教学中,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这一点应该在我们的全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而切实的贯彻,同时要圆满地完成各科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合格的教师我们要把教学任务和德育教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要以“春雨润物”的方式让学生欣然的接受,成为学生人生观的一部分。

(二)作为教师须扮演多重角色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是截然不同的,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要充当多重角色,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做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人。

1、教师是一名裁缝

裁裁剪剪、量身定做是裁缝的本事。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当一名“裁缝”,即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备课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开放、多样、富有变化发展的活动环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整体建构。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从课程的性质来看,应尤其关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学不一定是教教材,但一定是借助教材引发、生成问题。应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过去,我们讲

3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认为教材是教学之本。现在,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师生对话的文本,是一件工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新课标中课程的开放性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教材拓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课程的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有调整的余地并能够在与学校其他活动的联系中得到弹性的延伸。教学的空间要突破教室、教材的局限。要鼓励学生在广泛意义的课堂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新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科书是一个“开放”的文本或一件可以“活用”的工具。

同时,也反过来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中。事实上,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开放性教材已经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留出了大量空间。教材内容的单元式分布、主题活动的点状结构以及体验式呈现形式,也使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载体或罗列知识技能的清单。新课程的教材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而且也为改变这一点开辟了道路。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保证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努力做到在课程标准的精神统领和指引下活用教材。

2、教师也是一名设计师

有时大人眼中生动活泼的教材,在学生眼里或许只是一张张印着铅字、画着图画的纸,或许只是天性好玩的他们的负担,他们或许在心底深处极力排斥着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当一名设计师,把教材设计为孩子喜欢的教学活动,让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与知识

4 融合起来,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直接体验、亲身感受,从爱学到乐学再到学会,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例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描写一处景物,并把描写的方法和要求讲得很详细。可学生第一次写完后我发现很多作文存在层次混乱、方位不清、用词刻板等问题,于是我再次讲了描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带着学生来到离校门口50米的常年流水的小河边,要求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分组进行观察。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也很认真,不时地讨论或记着什么,最后还有一个组捉了二十几条小鱼放在教室中养,第二次作文同学们写得都大有进步,有的比喻句连我都没有想到,如:嘘!你听,小河在歌唱,它唱着轻快的歌跨越一块块巨石的恶意阻截,谢绝了河底水草的盛情挽留,伴着凉爽的风无忧无虑地奔向前方。这就把过程、方法、知识与技能融合起来,让学生从直接的体验、亲身的感受中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3、教师也是一名搭桥者

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这是由学生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所决定了的,也因为他们也会接触到很多老师想不到的家庭、社会上的事物。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他们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他

5 们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其实新课程中的各项教材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在教学中仅靠学生自己与学校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大力配合。因此,教师要搭建好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要积极取得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只有全面良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抓住它们最重要的一些特点和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终生追求,改变一成不变、板着脸孔的严师角色,扮演多重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达到教育无痕,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论文:寓德育教育于诗歌赏析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德育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渗透于多彩的活动之中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