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3 08:45: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

摘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其中一种。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化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介绍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化学教学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崇高深厚的感情,是为祖国独立和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今天,更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思想,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实际行动,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倾注到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腾飞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上面。中学生正处在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我们应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在化学上曾有过许多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讲“造福人类的化学”这节课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化工方面的成就: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隋朝时发明了火药,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冶铁,战国晚期炼钢等。在讲“无机非金属材料”时,向学生介绍: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许多陶瓷产品闻名于世,流传至今,如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钧瓷”等。在讲“金属的冶炼”和“化石燃料”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最早掌握铜、生铁、

钢的冶炼技术,古代的湿法炼铜技术是近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的国家。这些生动的史实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化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化学工业、化学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讲“金属的冶炼”时,向学生介绍: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1位,2010年我国的钢产量突破6亿吨,仍居世界第1位,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讲“煤”时,向学生介绍:1949年我国的原煤产量只有3200万吨,居世界第9位,1988年达到9.8亿吨,跃居世界之首,2010年煤产量达到30亿吨,仍居世界第1位。在讲“石油”时向学生介绍:建国前,我国是帝国主义倾销“洋油”的市场,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化学家和地质学家先后开发和建立了大庆、胜利、华北、江汉、大港等石油基地,近年来,在我国海域和西北部也开发出了新的油田,结束了依赖“洋油”的历史。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75年我国已制成每粒质量为0.2克的人造金刚石;1981年11月我国又首先人工合成了一种具有天然转移核糖核酸相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我国原子弹、氢弹、导弹、神舟飞船的成功试验,人造地球卫星的准确发射与回收,超导体、纳米材料和碳—60分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通过上述事例的介绍,学生无不感到振奋、骄傲与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山区、平原,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引以自豪。在讲“金属矿物”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钛矿资源中,钛铁矿石的保有储量为3.75亿吨,居世界首位,钨矿、钼矿、锑矿、稀土矿资源均居世界第一位;锡矿、锶矿资源均居世界

第二位;锰矿、钒矿、汞矿资源均居世界第三位。虽然我国是一个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我国人均金属矿产资源量并不高。我们必须科学开采和使用我国的金属矿产资源。在讲“化石燃料”时,向学生介绍:“煤”被喻为“工业的粮食”、“黑色的金子”,我国是世界上煤蕴藏量最大的国家,煤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目前世界煤储量估计可供人类使用200多年,而我国煤储量可供我国人民使用500年左右,且煤的质量优良,品种丰富;“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发现了石油,只是限于当时的开采技术,不能很好合理的开采,目前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为881亿吨,可采资源量为233亿吨;“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能源,目前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5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32万亿立方米。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们意识到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国工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四、通过介绍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学习热情。 在讲“化学肥料”时,向学生介绍:在化工技术上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的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他曾誓言:“外国人能办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而且要比他们办得更好。”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利用三年时间,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讲“原子”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在讲“元素”时,向学生介绍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法籍波兰人——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她把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由此可见,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是要靠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依赖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从而能产生感召学生发奋学习的强大魅力,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学习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爱国之情。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化学教学本身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立足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家登.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11:6

[2]卞学祖.化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J].化学教学,1994.12:10 [3]谢占青.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实施德育点滴体会[J].中学化学,1996.1:1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化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9.12:54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化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12:43-44

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王晓丽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优秀)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