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运算律教学设计赵小季琼瑜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2: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法运算律

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

季琼瑜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根据提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预设: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女生有多少人?

3、跳绳的男生和踢毽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引导探究,建构模型

(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根据问题“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口头列式。引导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28+17=17+28

2、引发猜想,举例验证

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既然是猜想

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在举例验证猜想。学生说等式交流,师板书3个,初步感知规律。

3、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教师提出:这样的算式说得完吗?

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汇报: 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

2:我们用符号表示 3:我们用字母表示

②比较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较简洁。 出示板书:a+b=b+a 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 加法交换律常常用来验算

【设计意图: 加法交换律比较简单,在发现加法交换律、总结加法交换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从“一个实例——大胆猜想——类似举例——具体概括——用符号表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并获得正确的数学思想。】

(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1、再次出现主题图

研究: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后,板书等式:(28+17)+23=28+(17+23)

观察比较上面算式,思考:等式左右两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丰富表象,初构规律

完成书上的两组算式,再次比较等式左右两边,问: 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确认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验证规律。

得出加法结合律,尝试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 :把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放

手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加法结合律的内容,让他们对加法结合律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比智慧,比眼力

□里填几,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

96+35=35+□

(2)

45+(36+64)=(45+36)+□

(3)

82+0=□+82

(4)

(A+B)+32=A+(□+32) (5)560+(70+140)=(560+□)+□ 你是怎样想的?

重点讨论交流560+(70+140)=(560+140)+70 2.比速度

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

(38+76)+24

38+(76+24)

(38+45)+12

88+(45+12)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研究的内容!

3、游戏:找朋友。

(1) 哪两个同学手上的树叶的和是100?

(2) 同桌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同学马上说出一个与它的和是整百、整千的数。

四、全课总结,引申知识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汇报)

小结:我们不仅学会了两个加法运算律,而且还学会了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观察、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研究新的问题。

课后拓展,计算1+2+3+4+5+6+7+8+9+10,比比谁的方法更简便!

五、板书设计: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8+17 = 17+28

观察

(28+17)+23 =28+(17+23)

猜想

举例(1)

(5+1)+9 =5+(1+9)

举例(2)

举例(3)

„„

a+b=b+a

验证

(45+5)+13 =45+(25+13)

(36+18)+22 =36+(18+22)

„„ 结论

(a+b)+c=a+(b+c)

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运算律教学设计赵小季琼瑜
《运算律教学设计赵小季琼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