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毛特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8: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必修 学时:54 适用专业:本科 任课教师:周琴芳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知识目标:

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和提高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学习党的领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理论的方法。

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提升政治素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伟人风范,树崇高品格,提升道德素质。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既要对本学科的一些特定范畴、原理作全面、准确地阐述,也要对这些范畴、原理产生的过程、背景及其地位和作用进行讲解,更要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品质和规律。在系统的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做到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阅读文献、阅读教材相结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在,使学生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和发展的经过、基本内容及其地位和作用,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难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历史地位,提高对近代中国走人民共和国道路必然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总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历史经验及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意义;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解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共党人对社会主义特征、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探索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及其理论、实践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正确认识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出现的种种挫折及其原因,明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同社会主义本质的区别,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创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难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经过及其基本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讲解,使学生清楚一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自觉拥护党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难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使学生懂得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进而增强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难点: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坚持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等。帮助学生搞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如何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等问题。在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将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奋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推进自主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难点: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先富”与“共富”、注重社会公平与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教学旨在使学生认识我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必要性,懂得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既要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又必须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的根本区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促进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难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及其内在关系。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的讲述,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历史背景、科学涵义、主要方针政策和重要意义,积极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和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我国党和人民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所作的努力及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我国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从“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转变过程;把握“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等,进而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贡献。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第三节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奥门的成功实践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正朝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相互激荡的方向发展;掌握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方针和宗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没有广大群众的充分发动、参与和创造性的实践,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可能取得成功;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节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新世界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难点: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牢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懂得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充分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加强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难点: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教学方式: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开展专题式教学;通过赴社会实践基地参观考察、主题演讲、学生主讲、辩论、写小论文或心得体会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约为总课时的1/4至1/3;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适当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录像。

四、使用教材和参考书:

根据教育部要求,选用教育部指定的教材、配套教材,以及优秀的参考教材。

主教材:

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首席专家:吴树青、陈占安、田克勤、肖贵清、秦宣 配套教材: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师参考书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柳礼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 魏晓文 杨慧民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辅助教材: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丁俊萍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汪青松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指南》,主编:谭劲松,副主编:许新

三、张国宏 ,2009年5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计划

本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开课时间 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

二、教学对象

财务会计专业3班、4班,文秘教育专业1班、2班

三、使用教材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

四、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计划一周多4课时)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二、毛泽东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 教学难点和重点

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预期目标;

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理论成果的联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的内容和意义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教学难点和重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难点和重点

1、近代中国国情与两大历史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4、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原因;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及其意义;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经验与失误;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认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和重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过程与成果;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和重点

1、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6、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对外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一周多5课时) 教学内容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4、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现在还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2、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3、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和怎样扩大民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计划一周多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化与文明,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和谐文化的建设;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计划一周多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思路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3、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三、“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台政策;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与实践;

3、“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共产党人对战后时代主题的判断;

2、我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

3、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现在工人阶级依然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2、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

4、如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计划一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教学难点和重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2、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途径 最后一周第18周复习

五、教学方式方法

具体做法是把“听、看、读、思、议、写” 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听:即听老师讲课;看:即参观、调查研究、看影像资料;读:即读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思: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议:即组织课堂讨论;写:即撰写心得体会。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 “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1、课堂讲授

2、案例分析

3、教学录像

4、讨论、辩论

毛特

毛特.9.1

“毛特”问答题

毛中特

毛中特

毛中特

毛特重点

毛特参考书目

毛中特

毛特大纲1

毛特资料
《毛特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