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声教案(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6:2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2 心 声

黄冈市黄州区堵城中学

汪晓

教材分析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发表于80年代初期。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的形象,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文章思想内涵深沉,人物形象凄楚,情节叙述纤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体会小说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3.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心声”的含义,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突破的方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教师与文本反复对话,并让学生联系现实,发挥想像,谈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突破文章的重点。

难点:

1.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万卡》打动李京京的原因,并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的启示。

突破的方法:组织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李京京心理活动的句子,读析结合突破难点一;让学生提前阅读小说《万卡》,将万卡的遭遇与李京京的情况进行对比,讨论交流突破难点二。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课上朗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 2.小组合作探讨: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心声》 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引入课题:同学们,歌词中写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我们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请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体验一位少年心中苦涩的烦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故事。

二、朗读课文,感知心声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扫除字词障碍;注意文中的人物和场景,谈谈读后感受。 2.速读课文,梳理小说主要情节。

学生读课文后,请找出小说中的时间线索与情节线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3.教师组织学生复述课文,为分析人物形象作充分准备。 师生点评复述课文情况。

学生综观小说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找出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李京京想读,程老师不让读,课文正是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的。

三、跳读课文,感悟“心声” 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探究:

(1)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

(2)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请大家找到依据并回答。 (3)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呢?

A.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教师总结点拨。

根据课文第20~23段,这几段插叙了李京京对乡下爷爷和好友妮儿的美好回忆,是对亲情和友情的怀念。而现实生活中,京京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和的出气筒,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文的原因。他想通过读课文,表达内心的情感,借此发泄心中积郁的块垒。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0~23段,读后师生共评。

B.讨论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依据。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点。

(1)“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教师引导: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还看到了哪些问题?学生继续讨论回答。

(2)“一声呵斥”“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平时对他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耐烦甚至有些粗暴的态度。

(3)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他喜欢的文章,却遭到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内心感受,对学生的态度不是欣赏和尊重。只是为了上好公开课,不惜弄虚作假,只叫好学生读,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发展。

(4)课文中,“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而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想感情没有真正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没有被老师当做有思想、待发展的生命个体。

C.讨论交流第三个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教师总结明确:

(1)李京京的“心声”在于执著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发泄自己内心的感情; (2)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 (3)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

(4)渴望家庭幸福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四、布置作业

小说中李京京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他极力想朗读课文,在公开课上终于获得了机会,他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你从中得到了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第2课时

一、交流作业,再入《心声》

学生交流上节课留的作业,交流后教师总结。

启示一:读小说要进入角色,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走出来,理解生活,从生活中思考、发现小说。

二、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心声”

1.学生探究:小说刻画李京京形象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

(1)学生通读全文,举例分析作者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2)重点探究——心理描写。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心理描写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让学生进行点评,以读带动理解,以理解促读,读出人物的真切的内心世界。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2.学生总结:概括李京京的形象。

小组交流讨论,并推举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注意点拨、总结。

明确: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亲情友情。

三、发挥想像,交流“心声”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从下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假若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假若你是李京京的同学,你会如何对待他?

小组内交流,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此时我感受很深。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四、讲述故事,互诉心声

你们是受教育者,对教育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和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倾诉你的心声。

学生讲述,师生倾听,活动后教师总结:

这节课很精彩,同学们都很活跃,比李京京幸运!这么多同学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感受,老师真的获益匪浅!这些话是同学们的真情告白,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老师一定把它们珍藏起来,并且不断地去反省自己,指导我的教学。

五、布置作业

以“心声”为题,写一段发生在我们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板书设计

心 声

黄蓓佳

公开课前→ 想读课文 回家路上→ 偷读课文 次日放学→ 听读课文 公开课上→ 终读课文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 教案

心声教案

心声教案(版)
《心声教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心声教案 教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