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共管理 重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6: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的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 3.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

课后题: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何异同?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异同 答: 同: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异:①传统公共行政相当程度是规范取向的。②公共管理的研究重点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而公共行政的研究重点是讨论社会价值以及官僚与民主的冲突。③公共管理以研究问题为主;公共行政之研究范围包括所有足以影响政府运作之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层面的问题。④公共管理着重政府机关内部的运作情形;公共行政着重行政、立法、私法体系间之互动关系。⑤公共管理倾向于视管理为同类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公共行政更多地是夸大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差异。⑥公共管理更多地对中层管理者的实用性关注;而公共行政是政治或政策精英统治的观点。

4.何谓新公共管理?如何评价新公共管理?有学者认为新公共管理是新瓶装旧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答: (1)评价:新公共管理既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2)同意。原因在于:原有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政治与行政的二元化”,而新公共管理强调的是工具理性,主张的也是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未来的发展方向仍是更大的生产力。所以新公共管理是新瓶装旧酒,其内部核心的部分并没有得到改变。

7.以中国为例,分析中国公共管理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

答:挑战:(1)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组织越来越多的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介入到公共管理中;(2)透明化管理。中国现阶段的公共管理基本上还属于管制型的,应该向透明化趋势转换;(3)公共管理者的行动研究能力。作为政府管理的公共 1 / 9

管理,其范围会逐渐缩小。但整个公共管理的范围将会扩大并趋于复杂;(4)专业化路线。由于官僚层级,实际上是长官和下级之间的庇护、欣赏,而形成的业务合作模式也是比较盛行的;(5)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互动。我国的公共管理应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平衡,以及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者:指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共管理者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

课后题:

2.你认为在民主政体中,公共管理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你是否同意《黑堡宣言》的作者对公共管理者角色的描述,为什么? 答:(1)角色:在民主政体中,公共管理者除扮演一般管理者的角色外,还扮演着保卫和提倡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的特殊角色。

(2)看法:赞同: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人民受托者的角色;贤明少数的角色;平衡者的角色;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3)原因:这一描述体现出了公共管理者与一般管理者的差异。差异在于: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和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

4.什么样的公共管理者是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和成功的公共管理者?判断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是指公共组织中拥有优秀和忠实的下属以及高绩效团队的管理者 成功的公共管理者是指在公共部门中相对快速的获得提升的管理者。 判断成功的标准:公共部门中晋升的速度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公共部门:是指一种与私营部门相对的重要组织形态,其是公共、政治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决定的。

2.公共产品:指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无法反映,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以满足公众的社会性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3.内部性问题:指政府行为主体由于其“经济人”特性,在政治市场中可能受权力、职位及其相关物质利益的驱动,而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从而导致公共选择的结果偏离公共目标的问题。

4.政府治理工具: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

习题:

2 / 9

3.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的? 答:认识和理解:(1)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2)组织各种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 (6)收入和财产分配的调节。(7)宏观经济的稳定。

4.比较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不同时期的政府职能变化情况。 答: (1)职能重心的转变。从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治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职能方式的转变。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由微观治理、直接治理为主转向宏观治理、间接治理为主;从重视计划、排斥市场转向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3)职能关系的转变。理顺中心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9.举例说明政府的寻租行为并分析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1)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寻租者从政府那里寻到了某种特权,从而使某项资源具有垄断权,或者任何其他方面的政府庇护以保证寻租者按自己的意愿生产。

(2)寻租的负面影响①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②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公。③导致政治腐败。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SWOT分析:指通过了解组织自身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弱势),0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S, W是内部因素,0, T是外部因素。

习题:

3.公共部门为什么要重视战略管理? 答:原因 (1)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2)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 (3)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4)公共利益的挑战。

6.战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作用(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政策问题:指由政策制定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政策问题的建构:政策分析者试图孤立和定义一个特定的问题,以便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包括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界定和问题陈述。

习题:

7.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很多,试分别予以分析。

3 / 9

答:因素 (1)政策问题的性质:①标的人口行为的分殊性。②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③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2)政策执行的资源。①人员。②信息。③设备。④权威。

(3)政策沟通。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原因有:①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②执行命令欠缺一致性。(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5)政府组织结构。政府组织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标准作业程序,即行政机关为有效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所发展出来的一套例行化的惯例规则。②执行权责分散化。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9.何谓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有什么价值? 答:(1)政策评估的含义: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

(2)价值:①继续或停止政策的实施;②改善政策的实施与程序;③增删特殊的政策执行策略与技术;④作为他处推动类似政策的参考;⑤作为分配各竞争政策资源的根据;⑥作为接受或拒绝某一政策所涉及途径或理论的基础。

第六章

名词解释:

1.科层制:指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一种高度正式化、严格的层级节制的人事组织体制。

2.组织设计:指对行政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其结果是形成组织结构,发挥组织功能。

3.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在不断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为组织成员、工作团体和整个组织。

习题:

2.公共组织存在着许多弊病,请对这些弊病予以分析。

答:弊病: (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2)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公共组织科层体系的专业分工原则原是为发挥专才专用的效率结果,但也可能使垂直的权力斗争“水平化”。 (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4)遏制组织学习。主要表现为:①学习动机的钝化。②偏好经验学习。③形成组织学习的断层。(5)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 (6)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 (7)防卫型的官僚人格。

3.探讨与分析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答:(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 (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 (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 (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 (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第七章

第7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名词解释:

1.领导:领导是指领导者在各种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 / 9

2.领导权力: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施行的强制性支配和控制力量。

3.转换型领导:指一种能够结合组织成员共同需求与愿望的组织变革过程。

习题:

2.何谓影响力?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是什么?

答:(1)影响力的含义

影响力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影响与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影响力是指领导者以其身份和个性特征有效地影响与改变被领导者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2)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可分为权力性来源与非权力性来源,具体分析如下:

①权力性来源是指影响力的来源是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据此产生的影响力叫做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权力性来源包括强制权、奖赏权、合法权和亲合权。

②非权力性来源是指影响力的形成与法定权力无关,是靠领导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与作为为基础,并非外界所赋予的。据此产生的影响力称为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非权力性来源包括领导者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

5.你是如何看待领导的权变理论的?试分析不同的领导权变理论以及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

答:(1)领导的权变理论的内涵

领导的权变理论是指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潜在影响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

(2)不同的领导权变理论及其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

最具代表性的权变领导理论主要包括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其内容和启示分析如下:

1.艾凡雪维奇的情境因素说

这一理论认为领导者在选择与运用领导行为时,应注意下列四项情境因素:一是管理者的特性,二是部属特性,三是团体因素,四是组织因素。

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使人们认识到领导行为是领导者、部属及情境等因素交互影响而成的,因此领导行为的选择运用,应对各种情境因素加以考虑,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认为领导者对其所领导的群体,若欲完成高度的工作成果,应随领导者本身的需要结构,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控制及影响程度而权变。

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使人们了解到领导效能的知识,领导者应如何选择领导行为,方能对部属产生影响,使组织发挥效能。这一理论对于部属生产力的提高及员工满足感的增进具有相当价值。 3.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一是领导者的功能为一辅助功能,即领导行为应能为部属所接受。二是领导行为对部属士气之激励

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可应用于支持领导者行为及部属满足间的关系,但不适用于对部属绩效的影响。途径目标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能力预测和解释领导者的行为。

5 / 9

第8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指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和用途,分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两个方面。

习题:

5.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战略目标:(1)提高生产力;(2)提高服务品质;(3)促进组织变革;(4)建立组织文化。 8.什么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如何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答: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政策,其核心在于整合,将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战略整合在一起,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组织战略的实现。

(2)公共部门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重要因素:1.对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视和政治承诺。2.人力资本管理部门的角色。3.整合与联盟。4.人力资源决策要以事实为依据。5.有目的地投资于人。6.机关制定的人力资本措施要符合组织的要求。7.授权的包容性。8.将个人、单位的绩效与组织的目标相结合。

第9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

1.公共预算:指经过政治程序进行的国家资源配置活动。

2.零基预算制度: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财政年度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而不考虑上一财政年度各项支出基数的一种预算

3.绩效审计:指在政府审计过程中,检查和判断政府计划和行动的预期结果和效益是否达到,以及立法或行政机关确立的目标是否适当的工作。

1.公共预算的性质和和作用为何? 答: (1)性质:

①反映了政府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选择。②反映了政府所提供诸多服务的优先权。③反映了为地方和全体选民,为效率、效能以及更大的公共目标而做出的决策的相对比例。④为公民提供了强有力的责任工具。⑤反映了公民对不同的税种和不同税率的偏好,以及特殊纳税人群体转移税收负担的能力。⑥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发生着影响。⑦预算反映着不同个体、组织影响预算结果的相对权力。

(2)作用:①为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②通过税收和借贷(公债)筹措预算财源;③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④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⑤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 ⑥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⑦作为预算计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⑧经由财政的监督权,驱使政府机关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

2.政府预算的原则是什么?

答:政府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与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具体内容如下:(1)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①公开原则;②明确原则;③事前 6 / 9

决定原则;④严密原则;⑤限定原则; ⑥单一原则;⑦完全原则;⑧不相属原则。

(2)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①计划原则;②责任原则;③根据报告原则;④具备适当权力原则;⑤多元预算手续原则;⑥自由裁量原则;⑦预算时间弹性原则;⑧预算机关关联原则。

4.政府财务报告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1)目的: ①作为衡量政府施政绩效的依据。②作为了解政府财务状况的判定标准。③作为分析工作业务成本的工具。④作为判断财务合法的依据。

(2)作用:①承诺与职务;②责任和回溯报告;③规划与授予信息;④生存能力;⑤公共关系;⑥事实与数字的来源。

第11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名词解释:

1.绩效管理:指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

2.绩效评估: 指评估一个组织如何达成以及是否达成目标的系统化过程。

课后习题: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答:(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的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衡量。但公共部门则面临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

(2) 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组织之间的绩效,并不公平。

(3)如何订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

(4)绩效管理的成效,其主因之一取决于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否周延、是否合理、是否客观,是否能涵盖该组织的重要绩效。而负责订立绩效指标的人是否拥有这样的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5)绩效管理做得好不好、是否正确,有赖可靠的信息,如果所收集的信息错误,不够全面,就无法真正反映机关的的实际绩效。

7.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外部因素:①政治因素;②经济因素;③社会因素;④地理因素;⑤科学技术因素。

(2)内部因素:①组织因素。第一,公共部门的设置;第二,职位的设置;第三,公共管理各环节的衔接;②人员因素。第一,人与事的关系;第二,公共管理者素质。

第13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名词解释:

1.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 2.全面质量管理:指一种强调顾客中心、绩效中心、前馈控制、全面管理的现代化管理典范。

习题:

2.公共服务民营化有何优点和缺点?

优点:(1)成本降低。(2)提高服务质量。(3)选择机会的增加。(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 缺点:(1)从其限度来看,由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本质上的差异,政府的许多业务 7 / 9

和服务很难民营化。

(2)民营化可提供的“信息的详细性”对于可以采用某种类型的民营化,亦均有不同限制。

(3)关于公共责任问题。 (4)特许与贪污。 (5)公共服务的不公正 (6)规避巧用 (7)管理问题

5.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

(1)公共行政与管理意涵的扩大 (2)公共管理的价值 (3)对公共服务的强调

(4)设计更民主、开放的公共组织 (5)参与机制的建立

6.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何? (1)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我国非营利组织中有两种类型:一是被称为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改革相关联,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社会化的产物。他们的社会资源主要来自党和政府的相关机构等受权力控制的垄断领域。二是被称为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与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经济、社会民主化进程有关。他们的社会资源主要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

一方面,大量的非营利组织还很难真正成为独立于政府的自治组织,而一些具有独立性的社会自发组织被排除在法律体系之外,生存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很不健全,存在较严重的非营利组织的营利行为,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2)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资源不足。②能力不足。③缺乏自治。④发展不平衡。

第14章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

名词解释:

1.责任机制:是指旨在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其核心是监督和制约。

2.职业伦理: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领域中所应遵循的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

习题:

2.如何理解民主政治便是责任政治? 答:民主有其基本特征,责任政治就是其中之一,民主政治便是责任政治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1)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为了大众而设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2)责任是抑制公共部门权力的增长,维护民主的保障机制。

7.在中国,权力机构对政府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权力机构的监督遇到哪些主要的困难?

答:(1)主要方式:①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③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④质询和询问;⑤视察和检查;⑥建议、批评和意 8 / 9

见;⑦受理申诉和检举;⑧罢黯职务。

(2)困难:①人大监督的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②监督制度不完善;③现行一些体制不协调;④地方人大的自身建设不适应人大监督工作的需要。

9.分析“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答:公民参与和公共管理的关系表现为公民参与对公共管理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府的代表能力和回应力;(2)了解公民意见;(3)向公民提供公共管理信息;(4)改善政府形象。

第15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名词解释:

1.政府再造:指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促使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

2.企业型政府:指在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成为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

习题:

4.如何评价企业型政府理论?

答:(1)积极意义

企业型政府理论提供了一个认识政府的新视角,在重新审视当代政府角色、正确认识政府职能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该理论一经问世就在美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改革实践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局限性:第一,公共企业家偏好问题; 第二,公共企业家崇尚变革与创新,然而许多变革与创新未必带来组织的正面发展; 第三,公共企业家有反传统的倾向,轻视存在了好几个世纪的价值与信仰。

6.20世纪中国政府改革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经验教训: (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的前瞻性;(2)政府改革视角的偏狭; (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政府改革孤立于政治和社会系络;(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

8.探讨中国政府改革的前景。

答:(1)我国政府改革面临的挑战:

①市场经济转型带来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挑战; ②市场经济建立带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挑战;③政府组织结构调整的挑战;④政府自身建设和政府运行的挑战;⑤如何通过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来为政府改革提供动力的挑战。

(2)我国政府改革展望: 当前,政府治理状况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再造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政府时代已经结束,小而能的政府是政府再造的目标。

当前的国际趋势和上述的现实挑战预示着中国政府未来改革的努力重点。我国政府如果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挑战,采取恰当的措施,那么政府就可以通过自身的改革,为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公共服务的改善、公民社会的建立,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带领中国进入新纪元。

9 / 9

公共管理概论重点复习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总结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行政学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学原理重点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

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

公共管理 重点
《公共管理 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