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愁教案(定稿)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9: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

2、通过感知诗歌形象、想象诗歌的意境来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习重点及难点

1、通过感知诗歌形象、想象诗歌的意境来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习方法

诵读、品味、探究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导入: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今晚就是西方很多国家的平安夜,这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假设此时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只身走在纽约的大街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展示幻灯片1,并点击鼠标,播放歌曲《念故乡》,营造情境,创设氛围) 明确:也许会想起故乡的亲人,故乡的朋友,故乡的土地。他会勾起浓浓的乡愁。

那么,在诗人余光中的眼里,乡愁意味着什么,他将自己的乡愁寄托在哪些意象上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乡愁》。

一、作者介绍

请学生介绍余光中的生平。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余光中出生时间、地点。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赴台。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展示幻灯片2——作者介绍)

二、整体感知

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展示幻灯片3) (1)、找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作出评价。

请同学们对刚才的朗读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你赞同他的哪些语句的处理,又对哪些处理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自己示范朗读。 明确:对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叠词要重音强调突出。“里头、外头”要突出对比强调的意味。第三小节语调要沉重些。第四小节“大陆”后应该停顿时间较长,结尾应有余音袅绕的韵味。

(2)听录音范读,然后全班齐读。

(点击鼠标,播放朗诵录音) (3)为什么我们要对刚才那些语句作如此的处理?

明确:因为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叠词所修饰的事物上,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愁。

教师板书——

小小的

邮票

窄窄的

船票

矮矮的

坟墓

浅浅的

海峡

浓浓的

乡愁

2、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形象美

(展示幻灯片4)

(1)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词语怎么会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愁呢? 明确:反衬的写法。将浓浓的愁绪浓缩在看似微小的事物上,更加突出了乡愁之重、乡愁之浓。虽言其小,实则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愁绪。

(2)余光中先生将他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这些意象当中,那我们比较过去曾经学过的一些描写愁绪的诗句,你更喜欢哪句呢? 明确:引导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一些描写愁绪的诗句,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喜欢余光中对于乡愁的描写,但要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领略:余光中所选取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是为了让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3)如果是你,你会用怎样的意象来寄托你心中的乡愁呢?请仿照“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类句式,写出你心中的乡愁。

(展示幻灯片5) 明确:提示学生注意仿句的要求(句式和修辞)。答案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或“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即可。

(4)刚才我们讨论分析了诗歌的语言,作者将他浓浓的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上。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感受诗人内心那浓浓的乡愁。

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乡愁。

三、

意境想象

1、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展示幻灯片6)

(1)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文中哪些语句?

(展示幻灯片7—13,背景音乐为吕思清的《思乡曲》)

明确:学生在文中找与图片相联系的语句,并根据图、文说明理由。

(2)难道老师所展示的这几幅图,和你脑中所联想到的画面完全吻合?有没有同学想对老师的图片加以修改、补充的?

明确:让学生依据诗歌所描写的意境加以口头描绘。选取诗中一两句进行想象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扣住诗歌的四个意象。 (3)刚才同学们用语言描绘心中的画面,那么,在你的想象中,乡愁是怎样的一组画面呢?请再仿照“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类句式,写一组排比句,写出你心中的乡愁。 明确:提示学生注意仿句的要求(句式和修辞)。要求比上一次仿句选取的意象更多,从而创设出一种意境。

(4)下面我们就在大家深情的朗诵声中,再一次感受自己脑中的画面,体味那浓浓的乡愁。

四、

情感熏陶

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展示幻灯片14)

(1)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图画,诗中还有美妙的语言,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意境之美。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以及那浅浅的海峡,它们共同传递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究竟为了什么而忧伤呢? 明确:思念家人、思念故土。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忧伤,更是一种国家的忧伤,民族的忧伤。 (2)作者的这种忧伤能完全消除殆尽吗?我们设想一下,是不是当他今天回到大陆,他的乡愁,他的忧伤就能完全解除呢?

明确:不能完全解除。因为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母亲已逝,故园已毁,青春不再。少小离家老大回,故乡,早已不是当年他离家时的模样了。也正因此,古今中外一代代背井离乡的人们,才会用文字,用歌声,一遍又一遍排解心中永无摆脱的乡愁。 (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那永恒的乡愁。

五、

拓展延伸

1、欣赏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任选一个角度和余光中的《乡愁》做比较阅读。

(展示幻灯片15)

明确:可从音乐、意象、意境、情感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如:首先从诗的意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意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毡,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国定的模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二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课堂小结:乡愁是个人的。在余光中心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在席慕蓉心中,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乡愁又是民族的,同属一个民族的人们,远离故土,自然会勾起浓浓的民族情怀。希望同学们将来无论身在何方,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头发、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皮肤、自己的心灵„„

(音乐声起,为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定稿)
《乡愁教案(定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案乡愁 定稿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