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愁》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3: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乡愁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基本成诵,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的脉络和意象,感悟诗的主题,欣赏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感受诗人爱乡爱国的感情。

2、理解诗的脉络和意象,欣赏本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古时候有这么多有名的关于乡愁的诗句。在现在,同样也有很多关于抒发乡愁的现代诗,下面我们来看看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三、朗读诗歌

自由朗读,体味诗歌情感。

四、分析诗歌,理解主题,感受诗人感情。

1、思考:

问:本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抒写自己的乡愁? 时间顺序(小时候„„„„)

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4个时间段呢?因为这代表了作者的四个人生阶段,介绍作者四个时期的故事。

(与母亲,与妻子,母亲去世,台海相隔)

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我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2分钟思考)

1、作者在这四个人生阶段因什么而愁呢? (和下一问题结合分小节讲解) 母子分别,夫妻分别,母子分别,与大陆分别

2、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邮票„„)

3、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在上面? 想念母亲„„

把这些感情带入课文,大家再来读一下这首诗歌。

四个形容词:小小的 → 窄窄的→ 矮矮的 → 浅浅的(轻描淡写)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是否削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反衬出乡愁的厚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

板书设计:

乡愁

时间 原因 意象 感情 小时候 母子分离 邮票 想念母亲 长大后 夫妻分离 船票 思念妻子 后来啊 母子死别 坟墓 怀念母亲

而现在 与大陆分离 海峡 思念故土(大陆、祖国)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

乡愁公开课实录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