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附学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7: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附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并学习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

朗读法,自主、研讨、探究法。 准备: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法:教给学生树立信心方法,每天对着镜子说三遍:“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学习思路活跃法:头脑风暴法。分组。实验:《家乡的特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写《**的春节》的思路导入。

同学们,上课。我昨天教给了大家“头脑风暴”思维方法,我们今天用这个方法尝试构思《沛县的春节》,我们分成男女生两组,请同学们抓紧行动。 男女学生各自行动。 可能的思路:

教师:同学们刚才活动的非常踊跃积极,两组同学的思路都很好。但要写好一篇文章还要向作家学习写作方法。著名作家汪曾祺,写了一篇他的家乡如何过端午节的文章——《端午的鸭蛋》,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是如何写节日风俗的。看能从作家那里学到什么。

1 投影课题,学习目标,投影作家。

二、投影课题。

三、学习目标

我们来读一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体会作家的思想感情。

2、品味并学习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习写作风俗的方法。

四、让学生读文章,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目标。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文章。(投影问题)学生读文。 整体感知

问题: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将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门槛(kǎn) 城隍庙(huáng) 橱柜(chú) 元 稹(zhěn) 囊萤映雪(náng) 车胤(yìn)

门楣(méi) 苋菜(xiàn) 掉色shǎi 用酒和huò雄黄 腌腊(yān) 络子(lào)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各段的段意,将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端午的风俗 → 家乡的鸭蛋 →

端午的鸭蛋 (板书设计)

思路: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第1自然段) (第

2、3自然段) (第

4、

5、6自然段)

本文题目是端午的鸭蛋,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端午节,我们一块来看看作者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作者家乡的风俗?

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为什么要先写端午的风俗?

明确:

2 ①、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

②从文章思路来看,先谈端午风俗很有必要。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3、学习“家乡的鸭蛋”写法:运用头脑风暴法,思考。

回答:①享有名气②双黄蛋多③历史悠久④特色:质细油多⑤吃法多样

男女生分读第

2、3自然段,思考: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为何引用袁枚的《腌蛋》,否定北京的鸭蛋?

享有名气: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特色:质细而油多,蛋白而柔嫩。引袁枚文作证。与北京鸭蛋相比。 吃法多样:

我对家乡鸭蛋的情感:曾经沧海难为水.充满了自豪与热爱之情。

明确:①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 “双黄蛋”(总:质细而油多) ②引用袁枚的的《腌蛋》提到袁枚,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他的文句,更可以增添文章的古雅之气,避免了行文的单调死板。而且袁枚对于咸鸭蛋的见解,与作者暗合,所以作者要说到袁枚。说自己不喜欢袁枚,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同时也说明高邮鸭蛋历史悠久,闻名全国。否定北京的鸭蛋留露出对家乡由衷的喜爱之情。

看文段,谈感情:那么,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赞美,自豪)

从对鸭蛋名声和特色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外从其他语句中也能体会出浓浓的爱乡之情。

3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4、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趣事:挂鸭蛋络子。空蛋壳装萤火虫。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表达感情:怀念童年。

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看呢?

(明确:本题是一道发散性的问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就可以。认为是赘笔者,主要是为保证结构严谨,这对于中学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认为“自然、随意”者,实际上已经到对作者风格的品评了。

6、文章为何如此津津乐道谈论与“咸鸭蛋”相关的事?

明确:家乡的鸭蛋,让作者引以为傲;家乡的端午,令作者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 4 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在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俗背景下,作者借一个小小的鸭蛋蕴寄他浓浓的乡土情结,表现了他对民俗文化的无限认同。当我们用一种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这小小的鸭蛋时,它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代表,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一篇《端午的鸭蛋》尽显作者对民间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热爱。

五、品语言(品味并学习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体会汪曾祺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的。

请你品读

2、

3、4节,结合练习2用“ 这一句写得非常美,它美在 ,表达了 感情。 ” 这一句式品读文章。

(练习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

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举例:“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这一句写得非常美,它美在,运用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平淡而有味”

例:“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 5 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例:“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另外,汪曾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本文是如何体现的?

1、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例如: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 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 例如:“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 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汪曾祺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他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补充材料【

1、“肃然起敬”、“特别标明”这两个词用得好,体现了咸鸭蛋的名气之大,也道出了作者那种自豪、幽默感。

6

2、“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确实”这个词道出了作者的那种真实情感,没有一丝虚假,没有一丝夸张。

3、“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表现了作者自豪、幽默。

4、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那在文中的意思?如何化用诗句?(“曾经高邮难为蛋”)表达了什么情感?

5.“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你们说值得赏析的地方在哪里?

(“吱”,它形象地描摹了扎下去发出的那种声音。还形象地写出了人的动作,蛋的色彩。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老师注意启发)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我若把这句话中的“冒”换成“流”,可不可以? 为什么?

( “冒”形象一些,显示了油特别多。) 指导学生边表演边朗读。

6、这叫什么鸭蛋呢?用了什么修辞?换成陈述句怎么表达?

作者为何要否定北京的鸭蛋呢?(生:喜爱高邮的鸭蛋,由衷喜爱家乡。)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读一下?

1、“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里的“蠢”“秀气”用得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鸭蛋写得富有灵性。

2、“鸭蛋络子”不愧是孩子心爱的饰物了。(它不仅外表精致,而且里面的鸭蛋也很特别,完全是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去挑选的。)

3、“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灯具在实用上还挺赞赏的,你看出来了吗? 从哪里?

(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

哦,原来,“鸭蛋络子”是饰物,是玩具,给作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所以作者一直念念不忘家乡端午的鸭蛋。

4、其实这几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感叹句比较多,请你们先找出来。

(学生拿笔做上了记号。)

师:若把这些句子中的“!”换成“,”或“。”,比较读一读,在语气上有区别吗?请发表你的见解。

(学生试着比较朗读,然后举手发言)

(用“!”读起来带有浓厚的感情,用“,”或“。”就没有这种效果,显得平淡一些。)

那谁能为我们现场演示,声情并茂地读出这些感叹句?

5、“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里的“蠢”“秀气”用得好,运用了拟人修辞,把鸭蛋写得富有灵性。

1、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赏析:这句话体现出作者心里的微微不满。

8

2、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这有什么好看呢?这有什么好看呢?

赏析:这是三句反问句,格式是自问自答。引出下文,吸引读者。

3、文章津津乐道地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

赏析: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有意义的事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惊涛骇浪的,平凡的小事,只要你用心仔细观察,也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组长发言) 参考答案:

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③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

9 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④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⑤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⑥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

4、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本文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读了本文,大家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咸鸭蛋谁没有吃过?可是有哪位同学就此写过一篇文章的呢?可见,“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问题。让我们都来理解和挖掘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涵的人生情趣和诗意之美吧。

六、总结写法,仿写语句。

总结写法:

我们从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A、完整的结构 B、有详有略 C、有记叙有抒情。 D、闲适自由的风格。 E、优美的语言造型。

F、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G、侧面烘托,引用古籍,正面描写。

10

学习语言,仿写语句。

写《**的春节》,一句、一段都可以。 预习作业及背景材料:

《端午的鸭蛋》学案

一、背景资料

(1)了解端午的由来及端午风情。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lià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有趋吉避凶的含意。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端午节吃粽子、吃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高邮的鸭蛋

高邮市地处中国长江中下游里下河地区,是一座美丽富饶、人文会萃的历史文化古城,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不识高邮人,先识高邮蛋”高邮鸭蛋大质好,尤以善产高邮双黄鸭蛋而驰名中外。双黄鸭蛋大如鹅蛋,蛋黄如血,蛋白如雪,双黄鸭蛋蛋壳比鹅蛋质细,有的在中部 还有一道凸起的圆圈,有“蛋中之王”之美称。高邮麻鸭产双黄蛋只占产蛋总数的百分之一左右。 3)作家简介

11 汪曾祺,著名学者、作家,江苏高邮人。获奖小说有《受戒》《大淖nào记事》。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象聆听一位性情温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二、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1、注音

门槛.( ) 城隍.庙( ) 橱.柜( ) 元稹( ) 囊.萤映雪( ) 车胤.( )

门楣.( ) 苋.菜( ) 掉色(.. ) 腌.腊 ( ) 络.子( ) 用酒和.( )雄黄

2、词语积累

囊萤映雪: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与有荣焉:

3、本文写了哪些端午风俗,学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别人。

三、学习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体会作家的思想感情。

2、品味并学习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习写作风俗的方法,练习写作《沛县的春节》。

四、写作《**的春节》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附答案)

《端午的鸭蛋》学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学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附学案)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附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