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与象共舞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与象共舞》实录二 与写共舞:指向运用和表达

一、一串带“睹”字的成语

1、解释略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要求:*找带“睹”字的成语;*猜想假如你来写,会写些什么。

3、出示并理解成语:熟视无睹

(1)这个成语中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同的,谁发现了?什么意思? (2)有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熟视是什么意思?无睹是什么意思?

(3)试说带“睹”字的成语:惨不忍睹、先睹为快、有目共睹、重睹天日、耳闻目睹

(4)屏幕展示: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5)小结:学语文就要敏感,由一个词联想到一串词。

4、出示并朗读词语:松弛 按摩 尴尬 气氛

5、选词填空:熟视无睹 有目共睹 先睹为快 耳闻目睹

(1)在泰国,大象对人群已经(

),所以,你遇到大象神经完全可以松弛下来。

(2)在泰国,据说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去那里旅游的人都想(

)。

(3)在泰国,做按摩的大象偶尔也会跟人开开玩笑,这是观众(

)的事儿,你也不必惊奇,更不必尴尬。

(4)在泰国,你(

)象群和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的场面,你陶醉其中,难以忘怀。

6、小结: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赏析: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一连串的带“睹”字的成语教师是怎么发现这个言语训练的秘妙的,我个人以为这是教师自身的语感所直觉到的。词语积累不在于杂而多,在于以一带十的那种联想,这样的语言才是有规律的,是最贴近最有利于人的大脑记忆的。显然这个环节足以看出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谙熟,对脑科学的深入研究。并且,王老师的许多课例都设计了关于词语积累和运用的练习,这些练习都体现了语境式语感的科学训练,词不离句,句组合成段,这个段又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语言的训练始终置于课文的语境之中,不会破坏文本特有的场,这是诗意语文的一个亮点,或者说是审美意味的创新设计。]

二、由课题引出的问题

1、读题释题:与象共舞就是和大象一起跳舞。(板书:和大象一起跳舞)

2、置换比较:如果把课题改成“和大象一起跳舞”好吗?

3、经验尝试: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你会写些什么?

4、生发疑问:怎么就没有人写“与大象一起跳舞”的呢?即使写跳舞,你肯定会写怎么跳舞的,为什么跳舞,跳舞的过程怎样,最后跳得怎么样?那么作者写了什么呢?

5、浏览课文,思考问题:你会发现这篇课文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写法。奇怪在哪儿呢?(只有课文第五段写到与象共舞。)

6、自由朗读第五段,琢磨:作者哪些描写让你难以忘怀?可以动笔画一画。 [赏析:显然,教者的问题都指向了写作,该如何命题,围绕课题应该怎么写。但是王老师的教学艺术却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普通的写作常规思考上,而是一语双关,一箭双雕,巧妙地制造了常规思维和文本作者奇怪的写法差异性冲突。令我们不得不钦佩王老师的教学艺术,钦佩他的独特思考。]

三、体会语言的节奏

1、交流作者描写特别精彩,特别让你感到难以忘怀的地方。

2、生朗读“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

(1)齐读此句,纠正读音:“踮脚抬腿”的“踮”为第三声。

(2)大象在一般人的想像当中,大象跳舞应该是——(笨重的)应该是——(傻傻的,笨笨的)而这里有没有这种感觉呢?(没有)

(3)自由朗读。

(4)指导朗读。(声情并茂)

(5)大象做了几个动作?(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6)如果改成这样好不好呢?(屏幕展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7)什么没有变,什么变化了?(用心咀嚼,生自读品味。)

(8)启发音乐的节奏:有快——有慢;有长——有短;有热烈——有温柔 (9)再读体会音乐的节奏。

(10)引导节奏:快——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颤动身子;慢——挥舞鼻子;急促——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舒缓——颤动身子、挥舞鼻子)

(11)反复朗读体会这种语言的节奏感。

[赏析:王老师向来十分关注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是基于对汉语言特点的科学认识,印度前总理曾经对自己的女儿说过,中国的汉语是一首首优美的歌曲,富有音乐的旋律。曾记得王老师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学的亮点就是几个镜头的咀嚼和回味,把语言的深层意蕴揭示得淋漓尽致,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如今又迁移到了《与象共舞》之中,细致入微地引导学生领悟和体认作家语言的节奏美,声情并茂的朗读再一次淋漓尽致的传递出这种韵律感,让在场的所有人无不感受到语文的诗意之美。]

四、好一个“拥”字的赏析

1、作者写观众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字?(拥)

2、反复追问: (1)拥是走吗?是跑吗?是跳吗?三三两两地走进广场叫“拥”吗?那“拥”是什么?

(2)“蜂拥而至”说明什么?(人很多叫“拥”。) (3)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进去的吗?你谦我让、慢条斯理地走进广场那叫“拥”吗?那“拥”是什么?(谁也不让谁那叫拥,互不相让、争相恐后叫拥。)

(4)朗读体会。

3、再次追问:

(1)你不怕被大象撞了?你不怕大象把你踩了?你不怕大象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之后再把你摔个四脚朝天? (2)为什么?从拥字当中,你感受到人象之间的一份感情,一种关系,那叫什么?(朋友关系、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3)教师板书:和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4、再读句子: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

5、那么大象对人呢?它紧张吗?害怕吗?恐惧吗?它的表情是——

6、原来大象和人之间也是——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赏析: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智慧总是无穷的,单就一个“拥”字演绎了一连串的追问,理解什么叫“拥”,采用的是排除法,什么样的情况不是拥,什么才是真正的拥,先反后正,学生所得的印象就更为鲜明。第二次追问的方法主要是排除心里担忧,然后揭示人象之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些细致入微的追问,一方面表现王特丰富的语感,另一方面把读者带进那个特定的画面。追问之余,我们还得反思一点,语言训练点不在多,更不宜散,而是应该抓住一点不断深挖,直至掘出泉水来,从而实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做支撑,必须寻找到文本的秘妙所在。]

五、回到课题的深意与形式

1、探问:对“与象共舞”有无别的理解?(与大象跳舞;亲密无间和谐相处。)

2、回顾全文:理解每一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1)在泰国,看到大象是很自然的事儿,实际上写的是人与大象的关系是——

(2)象是泰国的国宝,实际上写出的是人与大象关系是——

(3)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那分明是在告诉我们,人和象—— (4)大象给人做按摩,实际上也写出了人和象之间—— (5)从这个意义上说,课文每一个自然段都在写—— (6)这种写法叫——一语双关

3、探究与某某共舞文化现象

(1)说情景学生悟:与蝴蝶共舞、与狼共舞、与海共舞、与浪共舞、与书共舞、与读共舞

(2)一字入题:与龙共舞、与鲨共舞、与雪共舞、与墙共舞(屏幕展示) ——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有疑问的是哪一个?

(3)二字入题:与肖邦共舞、与风筝共舞、与压力共舞、与飞碟共舞(屏幕展示)

——潍坊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回去不妨写一写。

(4)三字入题:与红楼梦共舞、与世界杯共舞、与奥运会共舞(屏幕展示) (5)最恐怖的题目:与吸血鬼共舞

(6)最牛的题目:与上帝共舞(上帝是顾客) (7)感叹:谁与共舞

(8)总结:不管如何,与谁共舞都是来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那种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9)假如这堂课,也让你起一个与某某共舞的题目,你会起—— (10)你希望和王老师建立一种什么关系—— [赏析:揭示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妙——一语双关,让学生领悟到写作应该围绕着主旨来展开叙述。揭示文本课题的文化秘妙——与谁共舞,又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文学乃至文化所表现出的思想情趣。在这一文化现象的呈现过程中,王老师是相当智慧的,以数字为抓手不断扩展,有顺序地逐层展开,并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应,赋予教学活动严密的逻辑顺序以及浓郁的生活情趣,最妙的是把这种言语表达跟上课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叫活学活用。]

总体感受:

王崧舟老师的“一个人的同课异构”在语文教学论上极富时代意义。语文教学究竟是“以读共舞”——指向理解和感悟,还是“以写共舞”——指向运用和表达?两者究竟谁主沉浮?我个人以为后者当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特征和改革方向。

就本课的教学价值来看,王老师完成了文本特定词语(带“睹”字的成语)的积累和运用,加深了对如何命题的感性认识,体会了文本重点段落言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从赏析“拥”字入手完成了文本主旨的探寻发现的过程,完成了文本课题深意的整体建构,拓展了课题所蕴含的丰富的言语文化现象。孩子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词汇积累了,命题能力提高了,汉语之美感悟了,文本主旨把握了,言语视界开阔了。更让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是整个言语表达与运用的过程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和灌输,而是置于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之中,置于审美化的诗意语境之中,实现了思想、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由此可见,指向言语表达与运用的语文教学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尚待进一步探索的新领域,王老师的这堂课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期待更多的同行者与王崧舟一路共舞,开辟出一条崭新意义的教改之路。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27.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舞象中国 共舞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