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庭教育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18:06: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下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家庭教育学》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主要家庭教育思想。(15分)

答:家庭教育是马卡连柯努力探索的一个方面,他的出发点是把整个教育问题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积累了关于家庭教育的大量印象、感官、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他提出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亲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家庭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不应溺爱子女,不能做子女的奴隶;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反对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严厉批评了父母打孩子的错误行为,认为应该给孩子必要的自由,指导孩子去跟不好的影响去斗争。

二、简述家庭心理教育的内容。(15分)

答:

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如自我气质的了解与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3、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识的掌握,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自尊与互尊教育等。

4、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通过孩子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辅导与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技巧等。

5、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树立自信心,对不良品德的预防与矫正等。

6、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复习与遗忘规律的掌握,以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等。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

三、什么是家庭环境陶冶方法?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这种方法?(15分)

答:家庭环境陶冶发是指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并利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方法。

正确使用方法:1.人际关系陶冶法。人际关系陶冶法是指通过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人际关系,友善、和谐的邻里关系,有爱、互助的亲属关系,教育、引导、影响孩子学会与人和睦相处的教育方法。运用人际关系陶冶法,一要注意给孩子做出样子,做到尊老爱幼、夫妻和睦、与人为善;二要注意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家庭、邻里、亲属举办的生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活动,引导孩子在参与中体验亲情、友情,学会与人为善、与人相处。

2.生活环境陶冶法。生活环境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整洁、舒适的家庭生活环境,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方法。运用生活环境陶冶法,一要注意给孩子做出样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要注意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在参与家庭生活环境设计和建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自身劳动成果的快乐,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文化环境陶冶法。文化环境陶冶法是指通过营造健康、优雅的家庭文化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的教育方法。运用文化环境陶冶法,一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二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给孩子做出样子;三要注意开展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文化活动,并带领、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

四、如何贯彻家庭教育的严慈相济的原则?以实例说明之。(15分)

答: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是否严慈相济,恰到好处。严,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慈,主要是指亲子关系要成为朋友关系,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渴望向父母倾诉,并且从中得到父母的关爱与帮助。具体方法:

1、用眼睛观察。

父母亲应该养成多用眼睛和耳朵,少用嘴巴来与孩子沟通的好习惯。随时注意生活中孩子的面部表情、言谈举止,这样有利于真实了解孩子的身心状况,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交流,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2、用真心倾听。

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或感受时,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全神贯注地听,从而使孩子产生自己被父母重视的喜悦。哪怕父母手边有事情也应该放一下。眼神的接触是沟通不可或缺的,适时地给予回应或支持,会与孩子的关系更接近。

3、用角色扮演来思考。

有时候,我们可以假设自己就是孩子,扮演孩子的角色,遇到了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感受,这时,我们就会明白孩子的一系列表现了,就会让彼此的感受更为接近,从而明白作为父母,我们该对孩子说些什么,为孩子做些什么了。

4、用欣赏的语言来赞美。

父母要不失时机地与孩子聊天,不要等到孩子做错事时才开始用严厉的话语来指责他,平时更要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孩子鼓励。其实,恰如其分的奖励比惩罚更为有效。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应该首先欣赏孩子做事的勇气以及所付出的努力,再就事论事,帮孩子找出问题的原因。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意见或建议,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能力。

5、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

当父母与孩子遇到问题意见不一时,请多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意见,针对问题,与孩子一起思考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不要习惯于用责备的口吻说:不要这样、不准那样、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你怎么等,请多使用和善、建议的语气说,如”你能说说看、你的想法是„„”,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孩子会十分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父母本身有过错,应该主动向孩子表达歉意,以化解误会,从而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五、如何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现实,如何处理好家庭与学校的合作?(20分)

答: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直接关系到民族兴旺,祖国富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视家庭教育,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大部

分家长已成为孩子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家长重视教育投入,重视孩子的发展,以期进入主流社会,这似乎成为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但是,其中暴露的问题也是很尖锐很突出的:部分家长认为学生除了物质上由家长负责外,教育的问题应该全是学校的责任;孩子发展片面,除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应试技能的提高,人格发展、道德素养以及社会技能等发展不足;教育子女方式简单传统;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状况,使家庭教育面临着道德问题的两难选择等等。

“教先从家始。” 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极易受家庭的影响。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可能就“一笔勾销”。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教育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与优化。

第一,要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必须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格。关注班级里的“问题学生”,他们的智力其实并无任何障碍,但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没有从心里认可学习是自己成长的必需,缺乏进取心,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表示怀疑,惧怕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做事拖拉,精神易分散。这些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的进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孩子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勇敢、自信、自强、正直、无私正是父母所应当教给孩子的品质,学校教育的意义则是在群体生活中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各种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的思想言行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谓“润物细无声”,只有长久的滋润,那小苗才能茁壮成长。学生在班级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的性格特点也充分暴露出家庭教育的无力与失败。

第二,学校教育对象的多样化,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强调任何方面或忽视任何方面都会造成教育的不完整,都会造成教育的失误。

学校教育部同于其他教育,他是培养人的专门机构,他的唯一使命就是培养人,其他任务都是围绕培养人来开展的。他是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制度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必须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而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具有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外貌有差异,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也有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而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他充分享受着亲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个性发展。由于家庭教育目的明确,家长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因材施教,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第三,教育的目标一致性,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标,都是将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材,这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的基础。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两个最主要外因。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完善性,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家庭的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就会导致教育

的失败。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供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怎样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呢?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

学校和家庭就是两个“教育者”,这两者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家校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2、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老师所做的一切,就为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老师要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庭和学校联系中,要十分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访时,可采用奖励家访,即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就去家访。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家访就是告状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当我们真正地以平常心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产生足够的信任感时,家长才能主动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观点,进而达成共识。书面联系时,也应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归功于家长,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划给老师自己。

3、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家长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如班级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其爸爸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孩子没有母亲,因此对孩子百般宠爱。孩子夜养成许多坏习惯,不做作业,随便拿学生的东西,不爱劳动,还经常无缘无故缺课。一次,通过与他爸爸谈话才知,父亲对这一切都蒙在鼓里,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回来对孩子就是一顿毒打,其实这根本不解决问题,班主任老师把他父亲叫到学校,一起耐心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让他回家做孩子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害了孩子,找到最终帮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需爷爷奶奶与教师的配合,而不是你对孩子的毒打。最后,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在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位学生进步了。

4、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家庭教育要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就要求家长要具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古人有一句话叫“上行下效”。孩子由于阅历不深,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要有责任心,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老师可以根据家长会,与家长电话沟通,推荐一些教育孩子的书,订阅中国移动推行的家长课堂等途径,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家长联系时,要试图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会、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和家长素质则是关键。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六、结合中国家庭文化历史传统,请你分析中国家庭教育文化的特征。(20分)

答: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华夏文明。从根本上说,包涵了五千年积聚的一切人文思想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有道德思想、历史观点、宗教信仰诸多方面。她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下一代的传承和教育有着血肉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内容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原则的形成,很重视对儿童施行早期教育,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做人真诚的教育。古人对子女,既提倡严格管教,又提倡热爱孩子,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

在教育方法上,古代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提倡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古代家庭教育中盛行体罚,认为父母体罚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家庭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对孩子品德培养,注重个性化教育、搞好因材施教,注重孩子的发展教育,成长胜过成功。

二、大作业具体要求:

按照题目的要求,清晰准确表达与论述。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剧本

家庭教育学心得

家庭教育学论文

家庭教育学论文

家庭教育学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