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压力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3:04: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压力管理

一级心理理论

认知论:人得情绪是由人的认知方式决定的 A(外部刺激)→B(评价方式)→C(情绪) 语录:

我生气主要是我的观念引起的 我生气主要不是外部环境引起的 我以后一定要少说你气死我了 我知道主要是我自己气死我了

改造观念途径:听、说、写、看、做 之所以要多次重复学习的原因,是因为情绪是受潜意识控制的,而理解理论是由意识完成的。 潜意识:自己不知道却在影响心理、情绪、行为的意识。(如:一见钟情) 通过外部环境不断重复,就可以改变潜意识 大声喊出来,有利于释放压力

正确理解批评的实质——批评一定程度是好事:

1、批评是表杨的前提

2、对于干部而言,“批评多”常是受重用的特征

3、直截了当批评说明关系亲近

4、批评是前进和完善的原因

5、批评隐含前提是工作安全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二级心理理论 社会标签论

社会通过亲朋好友、同学邻居、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特别是广告,无时无刻在给个体贴标签:“活得好”或者“活得糟”。个体为迎合“标签”,就会产生人格扭曲,进而形成痛苦。 广告由于要卖商品,总是会制造一种虚假的、高于实际的生活方式,力图暗示人们“你活得不正常”或者“你过的是非人的生活”,解决的办法是:购买我的产品。 所以,物质丰富了,人们却更痛苦了,广告起了巨大的作用。 建议措施:

1、深刻理解社会标签是痛苦之源。

2、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各类非必需品广告。

3、远离时尚类杂志和报纸,见到这类报纸杂志心中就要默念:这是痛苦制造器。 三级心理理论 对错程度论

对错观念清楚程度越高,人就越痛苦,认为凡事有对错的人十分痛苦,思维弹性不高的人更幸福。

心理学的经典论述是 :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有大是大非,没有小是小非。小事情没有约定俗成的对错标准,人世上99%的事情无对错。 对错程度论太高,苦了自己,害了别人。 对错程度论容易偏高的人群:

1、部分理工科背景的人员

2、部分财务背景的人员

3、部分独生子女

部分工作中对错程度是正确的,但是,把这种高度对错观任意泛滥扩大到其他工作和生活领域,就不妥当了。特别是把这种观念延伸到私人生活中,是十分错误的,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痛苦,也会给亲友造成很大的痛苦。 世界上只有大是大非,没有小事小非 笔记是潜意识的投射

建议措施:经常默念经典结论

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只有大是大非,没有小事小非。小事情没有约定俗成的对错标准,人世99%的事无对错。

请消除以下负面思维: 这对我很不公平。

追求公平是一种很荒谬的想法,公平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根本就不存在着人人认可的公平,追求公平基本上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或者说就是给自己制造痛苦。 请记住:追求公平就是追求痛苦。(从个人角度来看)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根本就不存在公平,不公平是正常的。 谁先做,谁就对,东也对,西也对 视角大小论

视角的大小影响人的情绪,视角越大,痛苦越少;视角越小,痛苦越多。 分析:

1、哲人为何痛苦少?

2、家庭主妇为何痛苦多?

人比人,气死人,攀比容易得癌症 你的情绪是由你的观念造成的 建议措施1:爬爬高山 建议措施2:看看大海

建议措施3:扫扫坟墓(特别是名人的) 建议措施4:想想人生 建议措施5:学学历史 建议措施6:翻翻哲学

降低攀比心的措施:参加追悼会可以大幅度降低因功名利禄心而产生的烦恼。 建议措施8:经常默念下首诗,并回想相关的故事也有好处:

千里家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如何不见秦始皇。 建议措施:请写大字 面子观过强是小气的表现 坦然接受别人的评价

攀比论

喜欢攀比的人生活痛苦

攀比的特征:单因素或少因素比较,只抓一点

痛苦的来源跟收入没有关系的,跟他攀比的性格有关,与攀比的思维方式有关,比来比去总认为自己吃了亏,每个人总认为吃了亏,不过又会被别人认为赚了便宜

攀比的人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统计学表明:60岁之前得癌症的人平均攀比程度高出常人许多。所以,爱攀比人的性格又称为“癌症性格”。

斤斤计较的人活得十分痛苦:斤斤计较是攀比的变种,爱斤斤计较的人非常痛苦。 攀比的人一般是熟悉的,攀比的四大对象同事、同学、亲戚和邻居,嫉妒一般是嫉妒熟悉的人

攀比收入,终生痛苦

大量的调查表明,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如果存在相互攀比收入的风气或组织文化,那么组织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十分委屈,都会感到十分不公平。 互相攀比最大的特点就是进行单因素或少因素比较。拿自己最有利得因素与别人比,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吃亏了。

互相攀比的结果是:对某人而言,自己会认为与别人相比拿少了,而又必然被同事评价为多拿了。人人都会认为“他人收入太高,我凭什么比他低,这很不公平”,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指这种现象。

人的情绪是“气死人”,自然会降低组织竞争力,严重的还会导致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变“气死人”为“饿死人”。这种现象过去在国营企业中常见。正因为危害严重,在大部分企业中都实行工资保密制度,有的企业规定实行“攀比工资者除名制度”。

那么,互相攀比是如何创造出委屈感的?它的产生过程如下:

首先,决定收入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例如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学历、潜力、忠诚度、年龄、工作态度、安全性、稳定性、纪律性、运气等等,总之收入是多项因素综合的结果。

而收入的构成也是很复杂的,它包括工资、福利、学习机会、职业安全性、地位、权利、企业成长性、能力锻炼、个人与上级关系等等。组织根据多种因素形成收入现状,种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每个人收入的差距。一个人的收入不如别人,可能是由以上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造成的。

某次,互相攀比的典型过程是单因素或少因素比较。比如,商厦站柜台的工作,月薪是800元,月奖金是根据销售额提成200元至500元左右,忽然分来一个营销系新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六个月锻炼,然后调回公司总部做营销策划,月薪2000元,但无奖金。如果故意攀比,这个原营业员就可能感到十分不公平,因为他撇开学历等其他因素不谈,单从工作内容相同这一点出发,抱怨“同样的工作为什么薪水不一样”,于是委屈感产生了。

再次,抱怨一旦被传到对方耳中,很有可能会引发对方反弹。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原营业员这种抱怨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新大学生耳中,该大学生就会反弹,他也互相攀比道“都是公司职员,干嘛他每月有奖金,而我没有奖金,这太不公平”。于是新的“不公平感”又产生出来了。只要你想寻找委屈,通过攀比,就必然找得到。而且这种互相攀比极容易造成同事之间产生裂痕,伤害彼此的感情,激化企业内部矛盾,从而严重降低组织竞争力。

互相攀比收入的结果就是都认为别人占了便宜、自己吃了亏,从而形成“人比人,气死人”,这种互相攀比多见于组织内部,也偶见于组织外部。比如大学同班同学,散布于各行各业工作后,彼此之间还保持着相当紧密的联系,经常容易在收入方面互相攀比,从而引发对各自工作的不满。他们仅仅把“都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毕业”作为攀比的出发点,感叹道:为什么我们的收入不一样呢?!”

其实,这种单因素的比较极其之荒谬!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证据表明:“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学生的能力是一样的!”更何况收入的概念是广义的,不仅仅只有钱。别人也许钱多,但可能压力更大,工作更不安全;别人也许钱多,但成长机会却没你多;别人也许钱多,但你周围的人际关系更好,没你人脉广;你真的走向攀比对象钱多的那个岗位,说不定干得更糟。总之,单因素比较完全没有必要。

另外,邻居、亲人等熟悉的人也常常是攀比的对象,一般人们不攀比不熟悉的人。 互相攀比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同事、对组织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首先是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自己制造痛苦,因为攀比都是单因素比较或多因素比较,拿自己最有利的方面与他人最不利的方面比较。所以只要攀比总可以找到理由证明自己“吃了亏”。具有攀比人格特征的人,无论跳多少次槽,增加了多少工资,换了多少领导,他永远是认为自己吃了亏,永远心理阴暗,情绪低落,感觉非常痛苦,痛苦的来源与收入无关,而是来源于攀比的性格。

建议措施:

1、立即停止毫无意义的攀比

2、毕业20年内少搞全班同学聚会。

3、60岁后也少搞全班同学聚会,统计学表明,60岁后 全班同学聚会一年内,中风的概率比普通水平上升了好几倍。

4、请写大字。

5、请多学习(攀比收入,终生痛苦),特别是发年终奖前和调工资前,更要学习此文。

风险放大论 核心观点:

1、大多数人对未来风险有放大的倾向

2、其实绝大部分忧虑不会发生

3、人应该学会计算概率,并和可以理解的概率比较,就可以减轻痛苦

4、人在信息缺少的情况下,容易倾向于往坏的方面想

5、让“感觉”代替“理智”,并让负面情绪任意泛滥是不对的 未来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人容易往坏处想 概率分析:

中国非典死亡:约3000人,概率是1/40万

中国每年被汽车压死的约13万人,概率是1/1万

每人每年被汽车压死的可能性比非典死亡可能性高四十倍,请问是否打算不走路? 坐飞机每人每年死亡率是1/100万 坐飞机每人每次死亡率是1/500万

请和每人每年被汽车压死的可能性比较 汽车最危险

其实,大多数人是气死或担心死的 提醒:不担心不等于不行动

勇于行动,但不忧虑。担心是心理行为,行动是现实行为 绝大多数的忧虑是多余的,担忧的东西绝大部分都不会发生 如果你的忧虑确实比较多,请抄写:

“勇于行动但不忧虑,船到桥头自然直”(请抄两万遍) 抄两万遍能进入潜意识

人的情绪是受潜意识控制的,不断的信息输入能进入潜意识,只在意识层面的东西很难改变人的情绪

你担心的事情绝大多数不会发生

他人评价重视程度论 核心观点:

“个体的幸福感”与“对他人评价重视程度”成抛物线关系。 解释:

对“他人评价”重视度太低,人容易犯规,甚至犯法,生活会十分不幸;个体对“他人评价”重视度太高,会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生活也会非常不幸。 对他人评价重视度太高,会带来以下六个问题:

1、经常情绪激动,感到十分痛苦

2、由于众口难调,行动失去方向,感到左右为难

3、因为面子问题,为了避免失败而不采取行动

4、虚荣心太强,花费大量精力掩饰弱点和错误

5、有可能过于喜欢名牌产品,造成经济紧张

6、由于面子观太强,导致感恩心差,进一步导致帮助他的人少 过于重视他人的看法,会对人生产生很负面的影响

不要太在乎面子,面子不是自己给的,面子永远是别人给的 感恩心要强,要真正的让别人感到你的感恩心

面子观念强的人,不能给他太多帮忙,给好处太多会变成仇人

举例:鞠强老师资助过的家境苦难的学生,经过统计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排除环境因素,家庭上数两代都很困难的学生,其家庭文化常常是:虚荣心极强、感恩心很差。不过他们自己美其名曰:自尊 穷思维与富思维的区别:

在现代中国,没有天生的穷人。许多富人都是穷人奋斗而来的,但却存在一种“穷思维”,如果这种“穷思维”通过家庭教育遗传,就会导致代代贫穷。 穷思维的内容:

1、面子观太强,虚荣心太重或者说对他人评价重视度太高

2、感恩心差

3、总觉得自己受到伤害

4、凡事总看负面的东西

5、帮过别人一点忙,总是希望别人以十倍的利润回报

6、总是思考“无本、轻松、迅速发大财”的捷径

7、“对错观”太强,凡事讲个对与错,没意识到“只有大事大非,没有小事小非”

8、“行动主义导向”程度低。想得多,做的少

9、满腹牢骚,这也不满、那也不满,但大多都是小事。要牢骚就要做高级的牢骚,如忧国忧民,忧国家大事等等

10、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当中心人物

11、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太多财富或者不能给别人太多好处,但老觉得别人总占自己便宜

12、为人不讲义气,背后隐藏的原因时因为过于胆小、谨慎

13、总觉得自己是弱者

上述十三条如果你占了五条,基本上肯定你是“穷思维” 帮忙时要冒风险的

人由穷人变成富人有三个因素:思维方法、能力、机遇 下列观念过度就会带来痛苦:

1、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

2、人穷没关系,但要有骨气

3、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

4、我做事要么不做,要做一定要成功

一个人越与成功者接近,自己也越容易成功

小气之人:别人评价的时候,他就说说我可以,但是不能说我的学校、老师、等等

一级心理理论 体内生化论

含义:人的情绪是由人体内的生物化学物质决定的。 生化物质种类:五羟色胺、类啡肽、去甲肾上腺素 影响途径:

1、体育运动

2、穴位刺激

3、药物补充

体育运动能很好调节五羟色胺的含量,体育运动能很快的改变情绪, 药物补充:“百忧解”百忧解是一种口服抗抑郁药。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伴随之焦虑,治疗强迫症及暴食症。 对抗抑郁症药物理解的误区:

1、这些药物是否是毒品?

2、这些药物是否是兴奋剂?

3、这些药物吃了是否会变傻?

据研究分析,酒精会中和五羟色胺,五羟色胺能改变人看问题的角度

百忧解在西方高压力阶层当中广为流行,西方人并不把心理问题理解为“精神病”,很多西方有钱人都会配心理咨询师。而中国文化中,“你心理有毛病”是骂人的语言。其实,有心理问题的人犹如感冒患者一样普遍,抑郁症就称为“心理感冒”。 那么,如何区分“精神病”和“心理疾病”呢? 神经病是逻辑出现问题 建议措施

(一):

每天打羽毛球四十五分钟,或跑步半小时,或游泳三百米,或打篮球、足球半小时,坚持半年,情绪就会明显变化。

特别注意:要吧运动员高的非常有趣才能坚持下去。 建议措施

(二):

压力很大时,可以 去做推拿与按摩,很快会有效果。 建议措施

(三):如果已经出现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建议到心理门诊给予药物治疗。 治疗抑郁症的“五朵金花”药物:

1、百忧解(氟西汀)

2、赛乐特(帕罗西汀)

3、兰释(氟伏沙明)

4、左洛复(舍曲林)

5、西普妙(西酞普兰)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单次诊断标准:心境低落为主,至少有下列4项症状持续两周)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惫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终身发病率为15-20%,重度抑郁症的自杀率为20%。 不能把抑郁症理解为“想不通”,特别是重度抑郁症者必须药物治疗,其脑海里的消极观念不是通过劝解可以消除的。由于许多人把抑郁症仅仅理解为“观念问题”或是“通过劝说可以解决的问题”,导致延误治疗,形成自杀的惨剧。

自杀已经成为中国死亡原因的第五位,15-34岁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中国为什么自杀率高?

1、社会变化与知识更新过快

2、独身子女群体心理素质差

3、“一切向钱看”文化蔓延

4、双面人格倾向强化

5、人际关系不稳导致安全感普遍不足 建议措施

(四):流泪减压

科学研究证实:情绪不好时流出的眼泪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能改善体内的生化环境,所以流泪可以减压。

故:男儿有泪不轻弹是不对的。 正确的是男儿有泪要多流 建议措施

(五):枹树减压法

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和一棵大树,双手抱住它,闭起眼睛,慢慢地呼吸,可以减轻压力。 大树旁边有大量的负离子,吸入后体内生物化学会发生变化,并且抱紧大树可以增强安全感。一级心理理论

态度协调论

态度的定义:人对人、事、物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态度三种成分协调时,人就幸福;态度三种成分不协调时,人就痛苦。 态度三成分:

1、认知成分:对人、事、物的看法

2、情感成分:对人、事、物的情绪体验

3、行为成分:对人、事、物的实际行动 矛盾程度越高,人就活得越痛苦。 人都是要摆脱痛苦,走向幸福的。

当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人们就会欺骗自己,以取得幸福感。大多数人都是大骗子,人经常骗自己,以期达到态度协调,从而获得幸福感。 特别要注意:

认知与认知矛盾,也是造成痛苦的源泉。

人们相信宗教的原因:认知上都是认为人都是要死的,情感上都是不喜欢死的,行为上都是不得不死的。为了缓解矛盾降低痛苦,人们就去信宗教,因为宗教都会为人们提供死后继续存在的世界。

人是为追求幸福而活的,而不是为追求真理而活的。追求真理不等于追求幸福 人要善于协调态度的三种成分。 建议措施:

1、要充分意识到人是为幸福而活,而不是为真理而活。

2、淡化对错观念,加强思维弹性,让认知与情感行为协调。

3、努力协调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级心理理论

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的简单定义:影响人的心理、情绪与行为,但自己不知道的意识。 人的痛苦来源:当潜意识与意识冲突,潜意识的创伤或观念不为意识所接纳,就形成了痛苦。 潜意识的复杂定义:意识下的一种心理活动。意识是指我们理性行为的精神活动,包括逻辑、分析、计算等。

潜意识的功能包含:控制基本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记忆、情绪反应、习惯性行为、创造梦境、直觉。

在临床催眠学上认为,潜意识有六大功能: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象力。 潜意识的六大特征:

1、能量巨大。

2、最喜欢带感情色彩的信息。

3、不识真假,直来直去。

4、易受图像刺激。

5、记忆差,需强烈刺激或重复刺激。

6、放松时,最容易进入潜意识。 潜意识一大主要功能:主管情绪

潜意识形成条件:

1、幼年的时候容易形成潜意识

2、重大的刺激容易形成潜意识

3、重复的信息输入容易形成潜意识

4、天生的 改变潜意识的常用方法:

1、听、说、写、看、做重复信息输入

2、通过专家进行催眠

催眠的实质:意识关闭、潜意识开放

催眠的认识误区:催眠可以让人做对催眠者不利的事情。 二级心理理论

心锚论:人的情绪与外部信息之间的链接关系,又称为“情绪条件反射”。 心锚分为正向心锚和负向心锚。 建立心锚的方法:

1、在相同情绪时,持久多次输入相同信息。

2、催眠。调整情绪,给予联系信号。 生活中到处都有心锚 建议措施:

1、多费点功夫,建个正向心锚,可以很好地调整情绪。

2、夫妻绝对不可以在床上吵架。

3、不要把孩子的读书变成负向心锚。

4、不要把另一半的偶然家务变成负向心锚。

社会支持(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

一、基本理论

1、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增进人的幸福感,不良的社会关系则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

2、社会支持可以增加人的喜悦感、归属感、控制感、自尊感和兴趣

3、社会支持(社会关系)主要是: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邻里关系(社区关系)

4、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压力、消除个体心理障碍方面有明显作用

二、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具体关系

1、积极地社会交往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有益的影响;消极的社会交往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有害的影响。

2、积极的社会交往可以缓解消极社会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

3、消极的社会交往比积极社会交往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

4、Schuster等人(1990年)量化分析表明,相对增加积极社会交往而言,减少消极社会交往对主观幸福感更重要。

三、家庭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1、婚姻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许多研究都证实家庭和婚姻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最强有力的因素。

同时许多研究还揭示已婚者总体比独身、寡居、分离或离婚者的幸福感水平更高。 对中国而言,破坏婚姻关系的常见因素是:习惯性指责而没有学会经常性表达感激,其次是双方对错观程度太高。有人认为这与中国的现代文化有关。

举例:妻子要工作丈夫不同意

2、家庭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许多研究证实,家庭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 家庭关系是仅次于健康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3、朋友关系是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来源,与朋友分享快乐与忧伤,与朋友共同讨论难题,遇到困难可以依靠朋友,可以降低消极情感提高幸福感。 许多研究证实,朋友关系与幸福的相关系树在0.3到0.4之间。 建立亲密朋友支持的关键:

1、提高自我表露的程度(即表露内心世界的东西而不是音乐、足球、篮球、、、)

2、经常参与共同感性趣的活动

3、朋友间应该互相支持、认同、赞扬、关心、礼物、帮助和物质支持

四、同事及社区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许多研究证实,同事与社区关系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系。

统计显示:农村有50%的人对社区满意而城市居民只有20%的人对社区满意。 研究显示:西方的教堂对提高社区满意度有巨大作用。 统计显示:在中国,同事关系与人员主动跳槽率密切相关。

五、如何改善社会关系质量

1、培养良好的内在品质 令人喜欢或不喜欢的品质:

令人喜欢的品质:真诚、正直、善解人意、忠诚、诚实、可信任的、聪明、可靠、富有思想的、体贴、可信赖的、热忱、友好、幸福、不自私、幽默、负责任、令人愉快。

令人很不喜欢的:举止不当、不友好、带敌意的、多嘴、自私、心胸狭窄、粗鲁、骄傲自大、贪婪、不真诚、不善良、不可信任、恶毒的、讨厌的、不诚实的、不正直、作假、说谎。

2、培养多看正面因素的阳光思维方式(乐观的心态),人要大气

大气是什么:比如在火车上掉了一只鞋,把另一只也仍下去就是大气,而为掉鞋而生气的就是小气

3、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的大约平衡(可差30%) 特别是有个常见误区:

过度收益会引发相当部分人的不平衡感,导致焦虑。 轻度帮人家忙他们会很舒服,重度帮人家忙,就会使人感到内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4、学会鼓励亲密关系

这是中国人比较缺乏的文化。 多听听别人的当年勇

5、使自己内心充满感恩的心

这也是中国人比较缺乏的文化。

6、不要希望他人感激

这在中国会严重影响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希望他人感激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7、减少抱怨、勇于行动

爱抱怨也是当今主流文化之一

8、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勇于助人

最后提醒:形影相吊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心得体会

职场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论文

压力管理心得

学会管理压力

压力管理 讲稿

职业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管理压力 压力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