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长恨歌:作者:白居易。文体:叙事诗(长篇)。元白:白居易、元稹。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将史实的诗化叙事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为一体。对诗中人物的描写,将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的优美明丽和精确生动,音节的和谐流畅与婉转自然,多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调用,使作品风情流漾,富有感染力。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认识(爱情说、讽喻说、双重说: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杨玉环的形象(恃娇邀宠)。

2.玉蝴蝶:作者:柳永;柳屯田。文体:词。全词的主题:堪动宋玉悲凉。背诵全词。①上阕写景,借用“水风、花、月露、梧叶”等意象的“轻、老、冷、黄”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感伤之情,叙事与写景,怀旧与思人交融一体,勾勒出一幅寥廓的秋光之景,为下文悲秋念远情感的铺展作好铺垫。②下阕抒情,在今昔对比中将怀念故友之情逐渐推向高潮,借自然之博大来表明与故人相隔之远,借潇水与湘水的最终汇合,反写词人与故人不知何时何处能相聚。③又借双燕拖信的传说,再次反说自己与故人之间的音信不通。词的最后两句将悲秋怀远之情进行了无限地延伸。透过这首词中悲秋念远的描写,不难品味出其中隐隐深含着词人对生命、对前途、对际遇的感念。

3.丑奴儿:书博山道口壁。作者:辛弃疾。苏辛:辛弃疾、苏轼。济南二安:辛弃疾、李清照。文体: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时所作的一首词。①此词通篇言愁,上阕回忆少年不知愁苦却无愁道愁的体验,下阕直写而今愁到极至却不愿言愁的思想感情。在少年与而今的对比中,表达作者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痛苦和对现实的不满。②作品构思精巧,以“愁”字贯穿全篇,借过去的“不知愁”而“强说愁”反衬今天的“识尽愁”而休说愁,突出了昔愁之虚无与今愁之浓烈,言浅意深、委婉蕴藉、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

4.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作者:林则徐;文体:诗。禁烟、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发配新疆伊犁,离别时所作。表明自己禁烟抗英的坚定态度并没有因为贬谪而改变。①革职遣戍表现了其豁然大度的胸怀。他坚信自己从事的禁烟抗英事业是正义的,热爱国家,不计个人的生死祸福,对朝中投降派表示了极大的鄙弃。全诗气概豪迈,语言爽朗诙谑,确实壮别歌。爱国心声,一生写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5.我愿是一条急流:作者:裴多菲·山陀尔。匈牙利爱国诗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文体:爱情诗。①诗人借众多的意象承载了他对恋人纯洁、炽烈的爱情,同时,也凭借着这些意象寓寄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是裴多菲后期革命加爱情诗歌的典范之作,标志着他革命与爱情皆不抛弃的恋爱观的确立。② 表达了诗人对那种建立在革命基础上的热烈爱情的执着追求。复迭咏叹的抒情方式与多种修辞手法的调用,使诗作具有激越和磅礴的气势且意境深远。③诗中的意象:作者自喻: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爱人”的形象: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作者自喻的意象,顽强、坚韧、豪迈、抵挡风雨、充满自我牺牲精神和男性的阳刚气质。④“爱人”的意象,自由而欢快、美丽而幸福、娇媚而温馨,充满了女性的柔媚温馨气质。

6.谋攻:作者:孙武;“兵圣”。文体:散文。《孙子兵法》“兵经”《谋攻》是《孙子兵法》第三篇。①全文围绕“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用兵策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阐述了“谋攻”的重要性,从而高度总结了用兵打仗,要以智谋攻城降敌,力求全胜的策略。②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起兵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军全军投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的队伍享福是上策,击破敌人这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这个卒的军队就次一等;是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好中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敌屈服,才算是好中最好的。③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其次是以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打敌人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是万不得已时才适用的。因为制造攻城准备的各种器械,至少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然后构筑攻城的土山又需要三个月。最后,将帅很容易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假使士卒伤亡超过了三分之一还不能攻克,这就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④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持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疲惫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⑤用兵的方法就是: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设法战胜;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交战;兵力弱小就要撤退远地。一支弱小的军队如果只知道顽固抵抗,迟早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⑥预知取胜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火可不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⑦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7.段太尉逸事状:作者:柳宗元;柳河东、柳柳州。文体:散文或状。韩柳:韩愈、柳宗元①本文记述了段太尉的三件逸事:“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从多个侧面展现了段太尉外柔内功、勇毅、正直廉洁的官吏形象。独特的叙事方式、精当的取材和个性化的任务语言,较好地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第一段:勇服郭晞军;悍卒肆暴、自荐平乱;诣营谕义、留宿郭营。诛杀暴卒、整顿军纪;安定社会秩序;刚正沉勇②第二段:仁愧焦令谌;判状谕谌、医治农者、市谷代偿;代民偿债、解除民痛;仁慈宽厚③第三段:节显治事堂戒族勿纳、栖绫梁上;拒收贿赂、反对藩镇跋扈;清廉正直④第四段:交代写作原委表明匡谬补正的必要;说明材料来源;以示材料之确凿;刚勇、仁厚、清廉;揭露、鞭挞中唐藩镇豪强;残害百姓的种种罪行。

8.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作者:胡适。文体:散文或演讲稿。治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堕落—防身锦囊堕落:抛弃求知欲、抛弃理想。防身锦囊: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

9.中国人之聪明:作者:林语堂。文体:散文。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中国人之“聪明”-事实论证。①文中与糊涂相对的“聪明”实际上是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即把所有的“聪明”都用在装糊涂上,糊涂倒成了“聪明”的最高境界。“精明”②这种“聪明”的文化心态:老庄的道家思想、明哲保身的心理;看破一切,以“不为”作为人生哲学,求得一心之安的习性。③“聪明”的具体表现:这种“聪明”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国民性。这种哲学仅仅用于做人,可以算作一种生存智慧(明哲保身)④用于做官如何?用于做官,则表现为一种圆滑世故,所谓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可以得到世俗的名利与权势。⑤(1)知“为”与“不为”之别,勇于进取(2)面对国家民族利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过分计较个人利害,勇敢任事(3)要有清醒的头脑,在为人处事上肯于吃亏,勇于吃亏。

10.谈读书:作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文体:议论性散文。“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①全文阐述了读书的不同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作用,精辟的语言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自如运用,将读书之道理分析得鞭辟入里。②读书的目的:怡神旷心、增趣添雅、长才益智。③读书的方法:浅尝:快速阅读(读部分、章节、目录);囫囵吞枣法:涉猎性阅读(可取之处、精要部分;咀嚼消化性:经典名著。④读书的作用:开发智力、陶冶性情;品德教育、增长知识;培训功能、弥补智力上的缺陷、形成新的性格。

11.生命的五种恩赐:作者:马克•吐温(美国)。文体:散文。“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文学中的林肯”。①作者借具有鲜明劝喻特征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寄托深意,以仙女之口对人类发出的怜悯和讽刺的哂笑,透视着作者于人生的反思和求索。寓言式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出人意料的结局成就了作品寓事于言的特点。②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②行文至此,读者诸君应能接受小说按时的一种思想: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礼物。死亡的内在规定彰显人生命的宝贵。让我们向死而生,如昙花开放,虽然短暂,却留美丽在人间。

12.我为何而生:作者:伯兰特•罗素(英国)。文体:散文。“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何而生”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古往今来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爱与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关心,显示了作者高远的人格追求和情怀。

13.我的世界观:作者:爱因斯坦。文体:散文。“天才”的代名词。科学界的标志性人物。①《我的世界观》明确提出“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理想追求,民主主义的政治理想以“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的“奥秘”的宗教情感。高度评价了人类对“奥秘”的探索精神。

14.一片叶子:作者:东山魁夷(日本)。文体:散文。 善于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情调之美,表现大自然的纯美与洁净。①作者借圆山公园花月交映的美景描写,引发万物变化的感慨。并通过描写一片叶子的生命轨迹,从其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蓬勃、秋的凋落中,揭示生命的意义所在,从而道出了世间生物生生不息的普遍规律。②“人应该更谦虚地凝视大自然对待自然”。③体悟生命的意义是作品所给予人的启示。文章写景抒怀,在诗情画意的描绘中融入哲思,给人以思考人生、启迪心智的思想魅力。

15.黄油烙饼:作者:汪曾祺。文体:小说。①以“大跃进”运动为背景,写了一段发生在那个特定时期的关于“吃”的辛酸故事,表现了萧胜一家真挚美好的感情,讴歌苦难中的至情亲情,并于不动声色中鞭挞了人性之恶。②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当中,把冷峻的历史反思与对普通百姓的同情和悲悯天衣无缝地连为一体。而作者的艺术表现也含蓄地表达了这样一种历史理念。③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和一场历史变动的价值评判,只能以它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作为最根本的依据,任何其他冠冕堂皇的理论与口号都是靠不住的。④儿童视角:在叙事上,这篇小说始终通过萧胜那一双童稚的眼睛展示着时代的沧桑变化。这样一副儿童的视角,应该说是体现着作家独特的艺术匠心的。一方面儿童的好奇和不谙世事增加了作品的含蓄美,另一方面儿童的天真诚实又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⑥第一次流泪:奶奶去世时。原因:失去奶奶而悲伤,对奶奶的怀念。第二次流泪:穿蘑菇时。原因:想念奶奶,为想报答奶奶却做不到而悲伤。第三次流泪:吃黄油烙饼时。原因:想念奶奶,感激奶奶,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⑦从主题思想角度看:小说表现了在艰苦环境中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以及萧胜对奶奶不竭的思念之情,从而表达作者对苦难中至真亲情的讴歌,以串起奶奶与孙子之间紧密关系的“黄油烙饼”为题,使主题更集中更含蓄。⑧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黄油”是爸爸送给奶奶而奶奶舍不得吃攒下来的,以“黄油烙饼”为题,更充分地表现了奶奶节俭、疼爱孙子的特点。⑨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爸爸带回黄油,奶奶一直舍不得吃,锁在柜子里,爸爸办完奶奶的丧事带萧胜离开时将黄油装进网篮,妈妈用黄油做成烙饼,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始终有黄油的“身影”。

16.虚荣心和貂皮:作者:欧•亨利(美国)。文体:短篇小说 。作品获得“欧•亨利式结尾”的美称。①作品讲述了专事偷抢的烟囱帮成员小布迪在爱情的感召下决计改邪归正但却难得信任,反遭怀疑的故事。②通过小布迪的命运,再现了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生存状态,揭露了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并向社会提出了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愿意改正错误的人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

17.圣诞节礼物:作者:赛珍珠(美国)。文体:短篇小说。①作品通过主人公小罗伯特在“自己十五岁的圣诞节”送父亲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的故事,演绎了爱和成长的基本主题。② 尚不懂父爱的儿子一旦感受并领悟了父爱,他所作出的回应是何等感人。感恩父爱是成长的表现,而父子之爱,亲人之爱,夫妻之爱也正借着“我”关于成长的童年的回忆而得到充分的展示。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