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班化教学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0: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班化教学管理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教育实践过程。要达到改革的目标,我们就要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创新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小班化”教学提出的背景: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额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的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特长。“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学校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改革现象。

1、“小班化”教学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是十七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批量式的培养人才,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教育成本,满足了社会的要求。但是,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批量式的标准化人才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它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建立一种使学生主体意识焕发和个体获得适度解放的教学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查阅国内外资料,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 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式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在我国,1996年上海率先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1997年北京等地学校相继于此项研究工作。大量的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也有革命性的突破。“小班化”教学是教育的一场新革命。

2、“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符合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形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人的充分发展。曾经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

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3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超过3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 ,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就越多。而“小班化”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它使教育的同步化和标准化优势与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要求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发展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个体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而且还能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安全性的教学环境,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活学生思维,融洽师生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

3、“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对日益减少的生源、富余的教室和教师,中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应是大势所趋。我校进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形式、组织管理方式和学生个性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验,旨在进一步更新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科研,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推进我校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我校对“小班化”教学管理的初步探讨

自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从经费投入,环境美化,师资配置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策划,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了“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来了,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索小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和最终归宿,应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从“小组学习的研究”、“分层教学研究”、“学法开放性研究”和“考试的尝试”等方面入手构建小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1、小组学习

“小班化”教学应充分体现教育的均等性、主体性、充分性和合作交往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学生充分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同学间彼此沟通,培养学生社会合作交往能力的生活场所。“小组学习”是小班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具体做法:首先,对组员构成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要注意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另外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其次,小组教学一般采取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其教学进程为: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在此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合作为次”的原则。这样既能达到竞争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这里,合作学习小组应做到: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再次,课桌椅的摆放要体现不同的组织形式,它是小班小组学习特有的一种现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座位,组合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新鲜感,也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的研究

“小班化”教学提倡“阳光普照”、“均等教育”,奉行“无一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几倍关爱”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正视学生存在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均应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发挥学生多元智能与身心潜能。

(1)、组员分层:1优 2良 3中等 4尚待提高

(2)、备课分层:A教学目标、要求;B小组讨论;C课堂提问;D作业布置 (3)、上课分层:(重点解决

3、4号学生)A新授(

3、4号提前);B练习:分类分层进行;C巩固:分层要求

(4)、作业分层:必做题;选做题;(题目强调分层设计)

(5)、评价分层:在纵向评价(平时测验、练习)和横向评价(生生间互评互比)中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据统计,小班学生发言次数是大班的四倍左右,学生按受教育辅导的次数是大班的三倍左右。

3、重视学法的开放性研究

传统教学多为教师单向知识传输,而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在长期的学习挫折下,学生极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小班教学需要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辅导员。教师积极创设游戏型,情景型,表演型,竞赛型,实践型等多种教学形式,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生动,活泼地接受知识。

(1)、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多给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以形体活动来促进思维的活跃。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常识等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一些结论,要比教师讲解生动得多。小班学生少,教室活动范围大,更为实践动手操作提供了机会。

4、考试改革的尝试

在“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考试改革的重要性,今年期末期间,我们将对考试做以下尝试:(1)、口试、笔试相结合,语文学科的测试,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2)、试题难、易层次化,分级考核。按难易程度出A、B、C、D四种测试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试卷。可以考2-3次。

(二)、改革传统的课时分配模式,设置新型“长短课”

我校在进行“小班化”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次次地选取课改突破点,经过多次研讨发现,课改公认的难点是“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而校本课程不能全面开发的主要原因又在于自上而下的课程体制。要打破旧有课程体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变其时间与环境结构。而且根据教育学、心理学中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的调查,一堂课中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大致为20分钟,课程时间过长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孩子厌学。如能适当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改革传统的课时分配模式、设置新型“长短课”的构思就在我校应运而生了。

我们对“长短课”的界定是:根据孩子的注意能力和课程的重要程度,在不加重学生负担、总学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我校所处区域、我校自身实际和学生的需要,调整学科课堂教学时间,改变学科结构,创设出新的时空,让学生

的精力更集中,所学课程更丰富,教师的主动性更大。从上学期起,我校在所有“小班化”教学试点班都实行了新颖的“长短课”。新的教学时间安排在保证学习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以40分钟为单位的排法,编排了由45分钟、35分钟构成的新的时间组合。每天上午

一、

二、三节,下午

二、

三、四节安排45分钟一节课,这时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上午

四、五节课,下午

一、五节课安排35分钟一节课,因为此时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集中学习,课堂上的有效注意时间已有所缩短。某一学科上长课或是短课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学科特征分配学时。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表现出较长的感悟和理解,以及练习运用过程,因此以45分钟的长课为主;而音乐、美术、劳动、思品、地理等课程,内容较为轻松,形式活泼,则以35分钟的课为主。 “长短课”的实施在我校虽还处于实验期,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普遍欢迎。老师们普遍反映,改变课时更能满足孩子们课堂学习的需要,许多老师感觉:“短课逼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必须变。一些短课如果按照原来的方式上,肯定紧张。只有寓教于乐,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长短课”的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改革,它涵盖了课改的主要内容。伴随长短课的实践在我校产生了四个“必然变化”:必然打破一些教师几十年的工作习惯与节奏,工作强度将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一系列变化;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方式、资源、兴趣、爱好、时间、空间的变化;必然导致学校管理、评价、人事制度的深层次变化。我们将在总结前期改革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我校长短课的改革力度。初步设想如下:教学时间主体安排40分钟和30分钟的普通课,另外安排少数60分钟的超长课和15分钟的超短课。超长课主要是计算机学习,超短课为思维训练、健康教育以及新增校本课程的有关内容,如写字课、形体课、阅读课、书法课、综合活动课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的转型。

三、我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管理的体会与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校的“小班化”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开始在师生中传播和实践,课堂教学普遍“活”了起来,教师

面对新型“小班化”教学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崇尚学术、崇尚研究蔚然成风。它给我们学校带来了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小班化教学减少了纪律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习上,不守纪律的行为大大减少,而教师也更容易迅速、正确地处理纪律问题;

第二,班级规模的缩小增加了教师和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每个教师批改作业量减少了,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增加了,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较好的了解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另外,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去;

第三,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提高。在大班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忙着抄黑板、填空之类的方式。而在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和反馈机会,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将会更广泛和深刻;

第四,多种教学方法和技能的使用。大班教学中,教师在分发和收取材料的过程中花去许多时间而无暇顾及教学技巧的运用。而小班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方面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小班化”教学在我校的课程改革中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欢迎,它就像一朵绚丽的花、一首动人的诗,一幅优美的画,孩子们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张扬着个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拥抱着美好的未来。我们将在今后的课改工作中,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管理实践

得胜小学关于开展小班化教学管理的思考

小班化

小班化

陈仁龙:小班化教学管理兴趣提升之电脑游戏篇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小班化教学管理
《小班化教学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