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乡愁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5: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乡愁》教学设计

高卿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2.训练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费玉清的《乡愁》)

挥不去,抹不走的是怀念故乡情,怀念故人愁。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一首思乡诗,余光中的《乡愁》,台湾乡愁诗中的名篇。(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表现乡愁的诗,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两句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这些思乡诗句,可看出,远离他乡的游子都有着强烈的思乡之情,这就是乡土情结:

展示(师介绍):乡土情结是人类最古老的情结,乡愁是永恒的文学主题。乡愁诗是表达远离故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对家乡亲人怀念的古今诗歌。

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2.提高品读诗歌的能力。

以前我们学的都是关于乡愁的古诗,那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这首现代诗中,又是怎样表达乡愁的呢?

朗读诗歌 感受乡愁 1.自由朗读诗歌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体会如何来读这首诗。

语调应该是明快的还是深沉的?节奏应该是急促的,还是舒缓的。 明确:语调深沉,节奏舒缓。

出示划分节奏的诗歌,强调“啊”字的读音。 2.个读

刚才的体会朗读,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迅速把握诗歌的朗读基调。要想把这首诗的味道更好地读出来,我们就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吗?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作者、背景介绍: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生于南京,抗战

期间辗转来到重庆;12岁时离开父母,读寄宿小学;21岁离开大陆;26岁结婚后,独自三次赴美求学讲学;28岁母亲去世;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漂流孤岛的他产生了浓郁的思乡怀国之情。1972年1月21日,44岁的余光中在台北市厦门街家里,写下乡愁。

余光中先生说:“虽然只用20分钟写出来,这种感情却在我心中酝酿了20年。

从背景我们可以发现,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回忆他人生离家离国对亲人、祖国的怀念之情。那诗中有没有表现这样经历的词语?

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见诗歌精巧地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展示了过去与现在,惆怅着生活的将来。每一节诗都轻轻地叙说着一个久久思念、苦苦思念、深深思念的故事。所以应读出悠远的思绪。

第一、二小节语速稍慢,读出回忆。第三小节写一方坟墓,阴阳相隔,此生再难见慈母音容笑貌,生离死别的痛苦与失落要读出来。“后来啊 (“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母亲/在里头”(语气要激烈一点,“在里头”可拖音)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要表达一种悠远的情思绪。

3.个读 (配乐朗读)

4.齐读(配乐朗读)

大家的朗读似乎让我感到余光中先生对亲人思念,对祖国眷恋时的情状。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要把它准确而形象的表达出来,一定要找到与作者相感应的客观事物,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再如:“杨花落尽子规啼” 以飘零的杨花、子规的哀鸣的意象来表现分别的哀伤之情等。

细读诗歌 理解乡愁

作者是借助什么事物表达乡愁的? 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寄托着作者对谁的思念?为什么会有这种思念?

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表述第一节诗的乡愁:小时候,作者因求学独自离开父母,不能天天见到父母,只能把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父母的来信上,邮票就成了思念母亲的情感载体。(什么时候+为什么思念+思念谁 )

那你觉得又该如何表述描述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所寄托的乡愁?

师生对话。

师总结明确:《乡愁》之“愁”有两种:前三节写的是亲人生离死别后的愁怀,末节所写的是对故乡祖国的愁怀;因此《乡愁》之“乡”有“家国”之意,全诗鲜明地表现出家国之思。

这首诗四个小节之间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生思考,讨论。

明确: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可见这首诗是按照时间顺序而写。感情层层递进:(是怎样层层递进的)先是对母亲的想念,那个时候母亲还在人世;然后是对新娘的爱恋,后来是对母亲离去的悲痛,这种思念亲人的感情是越来越浓的。前三节诗人写尽千古的离愁别恨,而第四节的乡愁更浓重,是一种“国愁”。相对第四小节来说,诗的前三节是一种铺垫,是一种情感酝酿由个人的思乡之愁上升为民族之愁、家国之恋。

余光中曾经这样说(幻灯片展示并请生齐读):当我们变得成熟、睿智和豁达的时候,这首诗的乡愁也变成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国家大陆的眷念。由此,这乡愁其实也是一种“国愁”,所以才有了厚重万分的分量。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余光中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余光中先生乡愁的深刻内涵后,相信你对诗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诗歌(配乐,女生读第1节,男生读第2节,师读第3小节,齐读第四小节),注意读出层次,

3、4节要停顿的长一些。

。 品读诗歌 美析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是乡愁诗的名篇,名篇就有很多美妙的地方,

你认为《乡愁》这首诗有什么美妙之出呢?提示:可从炼字、修辞、句式、结构、画面美等赏析。

炼字美:例如:“浅浅的”好,不仅跟前面“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的用词取得一致,反衬作者乡愁之浓、之深。也表现作者死归心情之迫切,让人相信人为造成的分裂只是暂时的,大陆和台湾一定要统一,一定会统一。

借机穿插:尽管有这样一句诗:岛屿,岛屿,它是大陆的弃婴,它是海洋的孤儿。但台湾不一样,台湾人民的根在大陆,他们无时无刻不燃烧着回归的渴望。

试着去掉这些叠词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在生读后借机说,我们读的时候是否感受到一种优美旋律呢?

音乐美:“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在里头”“在外头”四次重复,加上“小小的、窄窄的、矮 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优美旋律。

结构美:寓变化为统一

全诗四节,每节四行,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使诗的外形整齐而又有参差之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绵绵怀念。

余光中生于南京,长于四川,居住于台湾,求学于美国,后来又曾任教于香港,同时又多次游历于欧洲,所以,他这样总结自己漂泊的一生,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的外遇,妻子是不一定的,更不要说情人和外遇,但母亲是无法代替的,中国文化应该是我的家:

意象美:同学们,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都是单纯的,而它们却强烈、集中地寄托了作者思乡怀国的情感,而且是含蓄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和想象,似乎让读者看到作者在不同时期思乡怀国的情境,这就产生了诗的画面美。

这也缘于余光中先生在文学上是一位“多妻主义者”,使得这首诗既有古典诗歌的缠绵浓郁的意境,又充溢着中国民歌的质朴清新,又有西方诗歌的理趣。

有了对乡愁的品析,我们明白余光中思乡怀国情感的表达是用最恰当的形式表达的,所以他的乡愁才成为台湾乡愁诗中的名篇。 那我们听一听艺术家雷佳又是如何表达乡愁的呢?

续写诗歌 再话乡愁

(播放2015春晚《乡愁》)

是呀,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现在,虽然台湾并没有统一,但两岸人民探亲、观光、交流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早已成为现实。自余光中1992年,第一次回大陆至今已,已不知回来多少次,少说也有五六十回了。他的乡愁也不再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假如你是余光中,又续写了诗歌的第五小节,应该是:将来啊(而未来或在未来) 乡愁是„„

学生讨论写作展示:

将来啊/乡愁是一抹淡淡的回忆/我在这头/昨天在那头 而未来/乡愁是一张圆圆的饭桌/父母上方/妻儿两旁 而未来 乡愁是一本厚厚的记忆

我在这头

童年在那头

咱同学写的真好,表达了现在余光中对乡愁的真实感受,我们看看他又是如何续写乡愁的:

展示:在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来那头

余光中及台湾游子回大陆的梦想已实现,而游子思家爱国的愁肠又怎是我们这些常人难以体回的,让我们一起朗诵,曾感动不同肤色、种族和国家地域无数读者,被誉为乡愁诗中“绝代佳人”的经典极品《醉汉》来感受这种“将来”。

展示:

醉汉

台湾 飞马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

左一脚十年 右一脚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向您走来 当堂检测

1.这首诗的朗读应是语调(

),节奏(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四个小节之间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 么?

推荐阅读:

《乡愁四韵》 (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乡愁公开课实录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

乡愁公开课
《乡愁公开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