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08: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讲授课外文言文做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讲授课外文言文做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

2、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使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考题探究:

(一)2008年中考案例回放。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二)中考考点:

(1)考查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 (2)重点语句的断句。 (3)重点语句的翻译。

(4)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或中心。能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能对文中人物的品格、思想等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例题演练: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能解狙之意 意: (2)充狙之欲 欲:

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

3、翻译: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4、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一)第一步:读懂文章大意。 阅读方法和思路提点:

1、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3、抓住重点词语。

4、先从读懂的句子入手。

A、学生翻译短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担心那些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B、播放动画解决疑难。

(二)第二步:做题。

1、考查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

(1)套用课内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2)加字、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皆叹(感叹)惋(惋惜)”(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推测。(4)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特殊现象。

师:“意”“欲”曾在哪些课文中遇到过?如何解释? 生:(1)能解狙之意 意:意思

链接课内: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 《狼》; 宾客意少舒(心情) 《口技》 (2)充狙之欲 欲:要求

链接课内:夕日欲颓(快)《答谢中书书》 解衣欲睡 (想)《记承天寺夜游》 欲穷其林(想) 《桃花源记》

2、重点语句的断句。 (1)断句的口诀: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2)重点讲解利用虚词来断句。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

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练习: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答案: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

3、重点语句的翻译。

(1)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A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B补。即补出原文的省略成分。 C删。即删除不需要翻译的虚词。

D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汉语词汇。 E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2)抓住关键字词。

(3)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

(4)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可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链接课内: 恐前后受其敌(担心) 答案:但又担心那些猴子不顺从自己。

4、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

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或中心。能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能对文中人物的品格、思想等进行简单的评价。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联系生活中相类似的例子。 (3)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

(4)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

答案:(1)同样的原料,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做,不同的手段去处理,往往能获得不一样的效果。(由故事引出)

(2)看事情要看整体,不能只看局部

补充知识:“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和原来有些不同,常用来批评反复无常的行为。

四、巩固练习:

(一)小组合作探究: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②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

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译文:有背盐的和背柴的两个人,他们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经常使用的东西。李惠把他们打发出去,回过头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这才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顾州纪纲曰 顾:回头看 (2)群下咸无答者 咸:都

链接课内:(1)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狼》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 成语:三顾茅庐(拜访)

(2)全、都:咸来问讯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皆叹惋 《桃花源记》

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答案: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荫。

答案:有背盐的和背柴的两个人,他们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

下休息。

链接课内: 场主积薪其中《狼》 成语: 卧薪尝胆

4、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语句能体会出来? 答案:李惠是一个仔细、认真、聪明、机智的人,他善于观察、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

(二)学生质疑。

(三)学生、教师答疑。

五、思想升华:

中学生多读文言文大有裨益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具体来说:

1、学习古文语言,增强运用能力。

2、学习古文构思,提升作文水平。

3、学习历史文化,增加人文积淀。

4、学习古人操行,提高道德素养。

六、布置作业。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序列

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课外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