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4: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总结归纳)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 小月:30天:

四、

六、

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知识拓展)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学生活动)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提出任务,小组讨论)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得出结论)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

8、2000、199

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平月 29(28)天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堂引领者:店口一小:姚炜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 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 (讨论教学)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合作学习) (1) 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 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任务教学)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 赛青格日力(小学数学 青海海西小学数学九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362 发表日期: 2011-11-17 09:50:06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计算课也能上出新意,并充满情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二册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案例摘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全班齐答)!

师:在春天里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生1:春天里小草发芽了,树叶都绿了。

生2:春风一吹,花儿都开了,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师:那今天咱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看看这些美丽的花儿。 (电脑演示花展情景图)

师:看了花展,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啊!

生2:还有呢,它们的颜色很美,有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 生3:老师,我真想去闻一闻,花儿香不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现在,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吧!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电脑演示苗圃情景图) 师:在苗圃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1排红色的花,2排黄色的花,还有3排紫色的花,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儿。

生2:我数了数,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生3:有一个工人叔叔在运送鲜花,他说:“我要搬走10盆紫花”。 生4:一个叔叔马上问:“那还有多少盆紫花?”

生5:小女孩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同学们发现得可真好!我们先来看看:“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 生1:10+20。

师:10+20等于多少?怎样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

10、20、30。

生2:我是用数的组成算的,因为10和20组成30,所以10+20=30 生3:我在想,因为1+2=3,很快就能算出10+20=30。

生4:我跟他们不同,我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每捆是十个,所以10+20=30。 生5:我是用十作单位,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学生抢着说算法)

师:同学们太棒了,说了这么多种算法,真了不起!在计算10+20时用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10+20=30。

师:小女孩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问题,“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还剩多少盆紫花?”怎样列式呢? 生:30-10。

师:30-10怎样算呢?

生1: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师:你真聪明! 生2:从3个十里去掉1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30-10=20。(学生汇报算法)

面对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回答,老师都笑着给予肯定,并说:“同学们真能干,想得对,说得好。”并指出:在后面的学习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用哪种算法。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自己解答吗?

课堂稍有片刻安静,学生看着屏幕沉思。“我来提个问题!”一个学生大声发

言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20+30=50,就解答出来了。 老师奖给他一颗智慧星,并鼓励说:“提得好,还有谁要说!” 生1:我想问:“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用10+20+30=60就可以解 答出来!

师:你还会算连加,真了不起!

生2:我想问:“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紫花现在有20盆,那原来有多少盆紫花呢?”10+20=30就可以解答出来。 师:你提的问题可真巧妙!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高兴啦!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齐):加法!

师:那有谁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1:我来提:“紫花比红花多多少盆?”用30-10=20

生2:我还可以问:“紫花原来有30盆,现在剩下20盆,那工人叔叔搬走了多少盆?”列式:30-20=10

生3:“苗圃里一共有60盆花,工人叔叔搬走10盆花后,苗圃里还剩多少盆花?”

列式:60-10=50(学生们争先恐后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反 思: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这节课结合生活的实际,创设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春天里欣赏花展,激发了学生欣赏美的一种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工人叔叔劳动的敬佩。在这种情感下,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苗圃里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运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继而产生计算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体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应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培养多方面的才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他所要解决问题与哪些条件有关,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在应用中有所发展。

传统名篇《鸿门宴》教学案例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

传统红色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案例

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传统教学设计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