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硝酸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策略

——以《氨气》一节教学为例

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

张平

一、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普通高中的常态课,我提前一周备好课。同时,通过平时学习的杜郎口、洋思、东卢中学的教学模式,我有很多体会,并致力于把这些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例如,在魏宏聚教授《微格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在我校的第一次报告中,我学到了很多,同时我也思考了很多问题,如,什么才是有效的情景导入?

本案例以新课程《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中第二课时“氨气”内容为依据,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针对问题,高校教学。以氨气泄漏为情境导入,设计问题,为整节课做好情感铺垫,同时为整节课铺下了一条线索,后续围绕此线索展开。

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二、案例主题

化学课堂的情境创设策略-以《氨气》教学案例为例

二、案例描述

本节课是一节常态下的课,课前,教室气氛比较沉闷。为了振奋精神,顺利进行正常教学,我事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 片断

1、【新课引入】

【视频】2008年11月01日凌晨2点多钟,松江区松汇路上一果品 冷库发生液氨气泄漏事故,由于抢险人员及时处理,近百户居民被紧 急疏散,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距离现场还有

二、三公里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 的一片,呛人的氨气扑面而来,令人窒息,厂区内寒气逼人。警察已 经封锁了现场,并在积极疏散围观人群。记者走到距离事故核心区几 百公尺的地方时,已经被氨气呛得眼泪直流、呼吸道也有一种灼热感。 氨气是没有毒的,但高浓度氨气却有很强的腐蚀性。一名消防战士看 到脖子上挎着相机的记者后,塞给了一个口罩。但干口罩戴在脸上无 济于事。记者急忙找到一名手里拿着矿泉水的战士,往口罩上泼了些 水,才勉强继续向事故核心区走去。抢险人员正戴着防毒面具在现场 排查泄漏点,并用水幕稀释空气中泄漏的氨气。附近居民纷纷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向四周撤离。

【教师】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看完该报导后,你是否了解了一些有关氨气的内容?请讲讲氨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沸点和它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学生】报导中显示氨气为气体,可能溶于水,有气味,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果品冷库发生液氨气泄漏事故,厂区内寒气逼人,液氨可能是制冷剂。 【教师】根据报导,你能否从中了解一些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气生产厂家的余气能否随意排放?如不能,应如何进行处理? 【学生】氨气会造成环境污染,当然不能随意排放。报导中抢险人员用水幕稀释空气中泄漏的氨气说明氨气能溶于水也可能发生反应。可参照此法,将氨气通入水中进行处理。 【教师】遇到氨气扩散的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学生】 报导中称:“记者急忙找到一名手里拿着矿泉水的战士,往口罩上泼了些水,才勉强继续向事故核心区走去,附近居民纷纷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向四周撤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并报警。

【实物展示】接下来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只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一些学生兴奋地说,像夏天厕所的味道。这时气氛很活跃。 片断2氨气和水的反应

【教师】 报导中称:“记者急忙找到一名手里拿着矿泉水的战士,往口罩上泼了些水,才勉强继续向事故核心区走去,附近居民纷纷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向四周撤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并报警。氨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学生】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实验】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这时我给同学们演示书上的“喷泉实验”。 【学生】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鲜明的“色差”现象发出一阵惊叹。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

【讨论】由喷的现象极易想到瓶内气体的压强急剧减小,而证明了NH3极易溶于水。这里可以让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原理,实验成功的关键进行总结,并且让学生设计实验:如何用更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开始学生没有思路,这时我拿出一只试管、水槽和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学生马上就有了灵感。有同学说,将装满NH3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有同学说,将矿泉水瓶收集满氨气,然后用注射器打入水,矿泉水瓶会瘪掉。接下来邀请学生演示这两个实验,学生感到很兴奋,学生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

【教师】由“无色变红色”的现象,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NH3的水溶液为碱性。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NH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氨水的性质。

三、案例分析

情境导入是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学习的一种导课方式。

“导”在辞海中的释义是:引导、开导;启发;疏通。“问题导向学习”又称为“问题本位学习”或称“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将学习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材料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动力。在课堂导入中,创设出与课本内容相对一致的课堂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思维调整到最佳的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本案例以新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将氨气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引入其中,为氨气的性质教学埋下了伏笔,并适时的结合材料和性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个新闻事件不仅可以引入新课,而且整个材料贯穿课的始终,做到了一料多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导入选材贴近生活实际

生活中具体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往往会产生一种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创造良好的环保教学情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片断1。在学生看完发生在自已附近区域的时事报导后,教师引导提问氨气的相关物理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学生们都能兴致勃勃地一一讨论回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轻松落实,环保意识的培养深入人心。

只有来自生活,来自科学、科技和社会实践的化学,才会使人产生共鸣,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描绘那些鲜活地发生在身边的有关化学的事例,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所在。

2、导入素材紧紧围绕着目标展开,与本节课内容关联度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能准确描述氨气的物理性质,能说出喷泉实验的原理,能说出氨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这些内容,在新闻素材中都有体现。如:颜色、气味、沸点、水溶性,能否污染。化学性质和处理氨气污染的方法,如:能否与水反应、水溶液呈什么性,如何消除氨气污染。遇到氨气扩散的情况,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四、案例反思

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职业。常教常新,才能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但是,有多少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重复着相同的过程,一本教案可用十年?这样的教师,埋没了多少人才?进入这个学校之后,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学校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每一堂课都不可能重新再来,每一堂课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精彩生成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规律。因此,课堂情境导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在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情境导入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

但是,很多课堂的情境导入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导入形式单一,常用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为了导入而导入,与课堂内容关联度不大。如,导入情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等等。我认为,情境导入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导入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

学生处于花样年华,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他们期望老师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见闻。因此导入要新颖。 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期望能用科学原理解释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学生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导入一定要有正确的导向。

2、导入情境围绕目标展开

高校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所有的活动,脱离目标的活动都是无意义的。

3、导入要有学生的广泛参与

学生广泛的参与,说明课堂情境导入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硝酸教学设计

《硝酸》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学设计

硝酸化学教案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硝酸车间工作总结

硝酸安全标签

硝酸电气工作总结

“硝酸使用计划书”

硝酸教学案例
《硝酸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具体教学案例 硝酸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