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23:48: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逐渐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探讨了团体特性、活动氛围的营造、教师地位作用和相应的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以期对更好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有所裨益。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教学 反思

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人我国大陆,内地一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通过实践研究,证实了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随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的深入,其框架结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等部分逐渐完善,由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开始演变为一门独立课程,并被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成为心理辅导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非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概念解析

1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理论、流派、内容和操作方法等基本知识的介绍,称为讲授式团体心理辅导;一类是活动参与的方式,称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

2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辅导方式。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淡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学习抽象的概念,而以每个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压抑的成员提供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在这个理解和支持的气氛中,参与者愿意尝试各种选择性的行为,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其特征为人人参与,重在感悟。

3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是系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进程,属于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作为一门课程,是在相关理论(后台)支撑下,由前后连贯、主题突出的系列活动(前台)构成,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悟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讲,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课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以每个成员的成长为目标,而“成长=经验+反思”。让学生参与系列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这实际上是对经验的精细加工过程,属于记忆的多重编码策略,容易被学生掌握、吸收并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经验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处理类似情境问题的应对策略。因此,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一般课程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 1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能够教给他人的任何东西相对而言都不重要,并且对行为只有微弱的或没有重要影响……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当代课程理论之一理论灰色论认为人们的实践行为更多不是依赖理论的指导,而是依赖个体的经验。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真正对个人今后工作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并不是在学校里所学到的具体知识,而是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反思。因此,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不追求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以学生内心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为目标,助人自助是其根本宗旨。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的进程根据学生体悟的情况确定,教师起维持、监督作用。 2 与一般课程的区别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主要是以团体心理活动和心理自我训练为主,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形式上等方面与一般课程有所不同。 教学目的方面,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要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自我的成长、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反思能力的增强,而不是为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由理论指导下的系列活动构成,陈述性知识、理论、原理不是其教学的范畴;教学方式上,主要以活动为主,没有讲授和训练;教学组织方面,以小组活动为主,组内交流协作,组间竞争;教学要求上要求人人参与活动,共同分享感受;教学评价方面,没有知识点的考查,以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为主。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过程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有所不同。学者们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时,往往不会重点阐述活动内容,因为活动只是一种促进团体达到成效的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动结束后的讨论与交流,互相的反馈才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没有固定、标准的模式,也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理论上讲凡是能够达到活动目的、实现活动效果的任何内容,都可以作为活动内容。当然,为了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的:

1 生活化原则。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应该来自于学生日常生活或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只有经历过、见到过,才能在重新体验中对照和思考过去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恰当与否,才能充分挖掘个体直觉反应背后隐藏的平时难以觉察的动因,才能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修正不恰当的做法,并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如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理想信念、职业选择、自我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关心、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2 简便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简单,便于操作。由于受活动场地(一般是教室)、道具、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大的、复杂的活动往往难以开展。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巧妙的小活动同样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实现体验、交流、反馈的教学目标。另外,简便的活动更能够节省活动过程的时间,从而给反思和交流留下更多的时间。

3 启发性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哲理性,能够发人深思,在平常之处带有启示性的想法和行为,能够比惯常反应有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的活动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对照自己的言行和观念,也便于小组交流讨论。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过程,由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构成。宏观方面是所有活动的阶段安排和实施顺序,整个活动过程一般分为团体建立与形成、活动实施和团体结束三个阶段;微观方面是单个活动的设计,由既独立又密切关联的五个环节组成,即:体验—分享—交流一整合一应用。总的来说,团体辅导过程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既要实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又要使每一个活动都能被充分体验和反思,要顺畅不留有刻意做作的痕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课程安排上看,团体建立与形成阶段要占整个课程时间的四分之一,团体成员相互熟悉,建立融洽的团体氛围,形成团体契约;活动实施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五分之三,通过系列活动来了解自我、了解他人,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控讨学习方法等等;结束阶段约占课程时间的六分之一,主要是个人课程学习的成长反思和处理离情别绪等内容。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反思

关于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和作用,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积极自我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改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在此不做进一步的阐述。根据多年的教学活动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有效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

1 团体特性。团体特性包括成员构成、团体大小等。一般来说,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成员都是学生,在年龄、时代特征、教育背景等方面大体是相同的,具有同质性的特征,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同质性和差异性对于团体来说都是需要的,同质性容易形成共同语言,更容易同感、共情的产生,差异性能够显示问题的多样性和看待分析问题的不同层次和角度,对于交流、反思是很重要的。因此对于发展性团体,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其同质性,只要成员具有反思能力、有意愿参加就可以。关于团体大小,现有的研究一般认为,治疗团体多在8~10人左右,发展团体一般在15—20人左右。作为体验式团体,人数过多确实不便组织,影响活动效果,但是人数过少,往往难以分组,不能进行组间竞争,同样影响活动效果。从多年实践经验来看,控制在15—40人之间是可以的。

2 活动氛围的营造。依据罗杰斯的观点,心理辅导就是建立一种良好的辅导关系。良好的辅导关系是活动的基础,也是达到辅导目的的手段。充满信任、理解、安全、接纳、真诚和民主的辅导关系,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安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顾虑会减少,阻抗会减少,更容易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愿意坦诚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真诚温暖的态度组织活动,以宽容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把整体团体、每个小组建设的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要让学生感受到假如错过了某一次活动,自己都感到遗憾,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另外,团体契约和小组承诺对于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融洽氛围也是很必要的。

3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与一般课程不同,教师不再是整个教学活动能够的中心。学生或者活动过程是整个课程的中心,真正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由控制课堂、控制学生转变为一个活动者,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同分享和反思。教师没有任何的固定的标准或答案来面对学生和活动,和学生分享的只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和此时此地的感受,教师的看法仅是一家之言,学生可以对照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评判。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师处于参与者的地位。 不过,教师参与者的地位,不能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师是整个课程及活动的策划者,教学任务和进程是由教师安排的;其次,团体氛围的营造主要依靠教师,教师真诚、宽容、积极的态度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教师对作业完成状况、分享程度、团体氛围和团体发展方向,起监督检查作用;另外,对于调节冲突、处理突发事件等具有重要作用。

4 教学评价。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不主张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如考试、终结性评价等,而是采用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的方式进行。由于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心智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而人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导致每个人的收获不一样,所以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没有意义。只要学生感到有所收获,能够指导现在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成长发展,认为参与这些活动很有意义,就足够了。当然,作为一门课程,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还是必要的,如小组竞赛、小组互评。他人评价、个人自评、个人心得体会等,这些既是一种评价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自我教育方式,更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定稿)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10个常用心理团体辅导课游戏

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团体心理游戏辅导课教案设计《穿针引线》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课教学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