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刘建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6: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这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日华中学

刘建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进入了八年级,但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对文言文的理解上,还有少数同学在文言文的背诵上都存在着困难,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有厌学情绪,一碰到文言文就主动放弃。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通过图片的放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尽可能地当堂成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对课文的写景进行赏析,进而分析作者的情感,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配乐风光片,让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多媒体显示)

教师导入:刚刚给同学们播放了一小段风光片,感叹声、赞美声不绝于耳。那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不美呀,那可能是你们忙碌于繁重的学习,忙于玩耍、吃零食,而没用你的双眼去观察,其实,当你抬头往窗外看看,你会发现这一切都很美:天的高远,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苍翠„„都那么值得你品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96页,我们学习第一篇短文。(板书:答谢中书书)

二.解题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该如何断句:答/谢中书/书

第二个“书”解释为书信,“答”解释为回复,“谢中书”是人名,作者的朋友谢徵,官至中书鸿胪,故名谢中书。

题解: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回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 “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遍游名山大川。陶弘景一生纵情山水,修身养性,留下许多经典作品,有《华阳陶隐居集》等。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仙人”。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2.时代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两遍,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2.听老师范读,注意:字音、节奏、语气。 本文多为四字句,两字一顿。最后两句例外,重读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齐读。

6.听录音,思考下列问题:

统领全文的句是:

。其中“

”字点明全文的中心。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五.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己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用笔标划出来; 2.重点词句检测

①古来共谈:谈论,这里指欣赏。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②五色交晖:交相辉映。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③四时俱备:四季;都。四季都能看到。 ...④晓雾将歇:消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⑤夕日欲颓:坠落。夕阳将要坠落的时候。

⑥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两人为搭档,一人读,一人译。

提示:把单音节变双音节;结合句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揣摩句意,合理调整。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苍青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看图填文。

用屏幕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请同学们用课文语句解说。

(图片的内容与课文内容的顺序不一致,重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深入文本,理清结构

1.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2-5句为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6-7句以感叹总括前文。

2.学生自由朗读。 3.看图片背诵。 4.背诵比赛。

七.研读品析,分析写景特点

1.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明确:写到的景物: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描绘:

①角度多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平视流水两边的景物。 ②调动感官:视觉和听觉的立体感受,使文章富有变化。

③使用修辞:通过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使文章语言优美。

八.联系语句,分析情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

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九.写法总结

①描写景物,抓住灵魂;

②多变视角,调动感官; ③借用修辞,抒发真情。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搜集整理描写山水的诗词、对联、歌词等。 (写于摘抄本上) 3.完成本课的《学法大视野》。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刘建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刘建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