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风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8:56: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 风 筝 》 教 案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难点很多,亦可从不同角度理解,正适宜进行研究性学习。本课教学紧扣前后20年来作者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态度,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提出疑问,谈出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风筝》一文是鲁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满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对象分析:

《风筝》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过程和方法:品味文章语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知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资料搜集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PPT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诵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 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约上亲朋好友一同去放风筝,尽情的玩耍、嬉笑,看别人放风筝时,我们同样会受到这种愉悦气氛的感染,依然会觉得快乐。(出示照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作者看到别人放风筝,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 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 。(出示课题)

二、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鲁迅先生的《风筝》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文章回忆的是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2、走进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三.整体感知:

1.请你来将这句话大声朗读: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的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

这是第几段的内容呢?(生答:第五段)

恩,很好,老师今天将以这段的这句话为切入点,将课文分成两部分进行讲解探讨,即二十年的事件分析与二十年后作者的自我反省。那么二十年前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让作者这么难以忘怀呢?同学们快速浏览第

三、四自然段。思考:

(1)请简要概括这究竟是件什么事?

参考:我不让(阻止)小兄弟放风筝/我践踏小兄弟的风筝。

(2)小兄弟对待风筝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参考:最喜欢。

(3)我是如何对待小兄弟喜欢风筝的呢? 参考:嫌恶,认为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4)有此种种行为和观念的描述,在你眼中“我”和小兄弟分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小兄弟:天真活泼,聪明,动手能力强。我是一个对兄弟十分爱护并且要求十分严格的兄长,同时也是受旧观念旧思想影响和毒害的人。

2.而我在当时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这个缺点,直到二十年后才开始深刻的反省。快速浏览5-11自然段,思考:

(1) 他是怎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参考:他是偶尔看到一本关于讲述儿童的书,明白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作者的心情变得怎样?

参考:沉重

(3) 其实作者也试图补救自己的过错,作者是如何补救的,结果怎样?

参考:措施1: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措施2: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结果:都失败,心情继续沉重。 (4) 祈求宽恕的心继续沉沦在悲哀和沉重中,因为儿时“对于精神的虐杀”注定已经无法弥补。请问作者所说关于“精神的虐杀”究竟指什么?

3.二十年后,作者每每想起“精神虐杀”的一幕,心情就难以平静。就变得悲哀和沉重。这不,在这“肃杀的严冬”里他又看到了北京的风筝,忆起了“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里那个关于风筝的故事,心情又变得“惊异和悲哀”。如果这一切都能重来,那该有多好呀!但历史不能改写,只能引以为鉴。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无疑是值得称赞的。那么我们呢,是不是也应该跟鲁迅先生学习,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呢? (教师提示:可围绕“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兄弟做风筝的行为以及“我”的做法等展开)

四.课堂练习设计

阅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奠定课文感情基调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请仔细体会第二自然段中写景的妙处及其作用。

五.课后作业设计

心灵对话 :哥哥(弟弟),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

(续写这段话,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我”

弟弟

“我”

弟弟

风筝

懊悔

遗忘

教学反思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