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两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6:17: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两首古诗是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构想: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第二笔是“撇”

随: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

了春雨来得及时。

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⑥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双挂耳”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走之旁”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作业设计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板书设计: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4、指名诵读古诗。

5、教师简介作者。

6、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

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鸟、风雨、花)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

1)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处处闻啼鸟

1)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2)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3)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4)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5)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1)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理解“夜来”的意思。

3)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4)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5)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1)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2)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3)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我们已经理解了后三句诗写的是诗人听到鸟叫声,想到昨夜的风雨声,不知不觉产生了对落花的忧伤,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第一句就不难了。

1)“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2)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将《春晓》改成一幅图画画下来,和同学一块分享这美丽的春光。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课后反思:

“春雨”和“春晓”,两首古诗早已是家喻户晓的绝句,很多同学在“咿呀学语”时就会“朗朗上口”。但就今天的学习我还是坚持“以读促学”。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而感受到诗的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感受春的美丽以及诗人对春的喜爱之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两首古诗中属相对较难理解的诗句。我让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淅淅沥沥的春雨洒落在身上、脸上、手上„„联系插图,观察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萌发!那是希望、是勃发„„她来的那样及时,又轻巧而纤柔却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这样学生就对诗句诗句有了较为深切的感受,再通过诵读让这种情感得以宣泄和升华。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