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集合》一节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5: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集合》教材解读

(一)《标准》内容和要求的表述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

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大纲》内容和要求的表述 1.理解集合的概念.2.了解属于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4.了解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5.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6.理解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两者比较

《大纲》:对概念,关注意义的了解、理解,掌握方法;《标准》:对概念都要求“通过具体实例”、“通过丰富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了解”、“理解”含义;重视使用Venn图。

(三)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

②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来表示集合。

③掌握常用数集的记法。

④了解空集的含义。

⑤理解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会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真子集。

⑥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掌握有关术语和符号,会求两

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⑦理解全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⑧理解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发展要求

能使用集合的关系和运算及Venn图来求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3.说明

在训练时,要把握好难度(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不要求补充

集合运算的性质及证明,如:

(四)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5课时)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约1课时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约1课时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约2课时 小结与复习

约1课时 传统教材课时分配(7课时)

1.1集合

约2课时 1.2子集、全集、补集

约2课时 1.3交集、并集

约2课时 小结与复习

约1课时

2.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 学内容。

难点:合理选用列举法或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集合,区别元素与 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包含的关系,理解并集与交集的区别 与联系,Venn图的意义和应用。 3.分析说明

• 应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正确理解集合的含义.•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学习集合语言也不例外.

•在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中,使用Venn图是重要和有用的.•要注意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要注意记号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注意描述法、列举法的适用性。

•注意并集、交集的区别,注意子集、真子集的区别。 •体会概括、类比、联想、分类讨论等基本思维方法。 •在安排训练时,要把握分寸,不要搞偏题、怪题。

《集合》教学设计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的引言,使学生初步了解本章所研究的问题是集合与简易逻辑的有关知识,并认识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集合与逻辑的知识。

2.在小学与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并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3.从集合及其元素的概念出发,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2.1.1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3.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4.在初中几何中,点、直线、平面等概念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类似地,集合则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三、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教科书引言所给的问题。

组织讨论:

为什么“回答有20名同学参赛”不一定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归纳总结:

1.可能有的同学两次运动会都参加了,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以前我们解一个问题,通常是先用代数式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进一步求解,也就是先用数学语言描述它,把它数学化。这个问题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问题不同,是属于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要先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它,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的集合与逻辑的知识,这就是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了。

提出问题: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组织讨论:

什么是集合?

归纳总结:

1.代数:实数集合,不等式的解集等;

几何:点的集合等。

2.在初中几何中,圆的概念是用集合描述的。

新课讲解:

1.集合的概念:(具体举例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设B={1,2,3,4,5},那么5∈B,

注:集合、元素概念是数学中的原始概念,可以结合实例理解它们所描述的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同时,应着重从以下三个元素的属性,来把握集合及其元素的确切含义。 ①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例如,像“我国的小河流”、“年轻人”、“接近零的数”等都不能组成一个集合。

②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此外,集合还有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

例如,集合{1,2},与集合{2,1}表示同一集合。 2.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

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注:①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这与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可能有所不同;

②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就是正整数集,表示成

。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负整数集、正有理数集、正实数集等,没有专门的记法。

课堂练习:

教科书1.1节第一个练习第1题。

归纳总结:

1.集合及其元素是数学中的原始概念,只能作描述性定义。学习时应结合实例弄清其含义。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中,确定性可以用于判定某些对象是否是给定集合的元素,互异性可用于简化集合的表示,无序性可以用于判定集合间的关系(如后面要学习的包含或相等关系等)。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1.1节第一个练习第2题(直接填在教科书上)。

教材解读:《分式》教学设计

光电效应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矩阵与变换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一节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集合》一节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