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点检诊断2

发布时间:2020-03-02 18:2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三节状态检修模式与体系

国内发电行业状态检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会科技服务中心组织的调研工作总结了一些电厂的经验,虽然不能完全代表国内的情况,但 对下一步开展状态检修是重要的参考。

一、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状态检修工作

浙江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装机容量为5×600Mw,1991年1号机组投产,1994年2号机组投产,2000年3~5号机组投产。建厂初期,除配备少量维修人员外,没有考虑配备大修队伍。1994年以来,该公司开始探索状态检修(优化检修)工作,建立了以点检制为基础的设备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批设备管理人才,基本实现了主设备定期检修、辅助设备状检修(在线检修)、次要设备事后检修的基本框架,在使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大修周期延长到6年,小修周期延长到1.5~2年,大修实施时间减少为60~68天,取得得了明显的效益。5台机组分别创造了连续运行340、300、38

2、48

3、180天的纪录,其中4号机组在90%左右负荷率下创造了连续运行483天的记录。

实施状态检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相应的领导 小组和状态监测小组。领导小组是电厂开展状态检修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工作目标,建立 态检修组织机构,配备称职人员,审批工作规划、制度、流程,对状态检修建议行使决策权 。工作小组负责状态检修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制度、流程,审批作业指导书人员 教育与培训,选择并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软件系统,提出状态检修建议并组织实施评估 。状态监测小组负责日常设备的检测和状态分析,制定相应的设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践证明,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人员到位是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推进状态 检修的基础。 一)设备管理机制

1、厂内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涉及设备管理部、运行部、藏术中心、l检修公司、燃运 和灰渣部门等,形成了一个立体结构。

1998年11月成立的设备管理部(以下简称设备部),与检修公司一起形成设备管理的策划层 和检修操作层。设备部是最主要的设备管理部门,集中了原生技科主要人员和检修班组技术 骨干,归口负责全厂设备点检,并承担原生技科除运行管理之外的工作。设备部在部长、副部长、主任工程师之下设置汽轮机主管、锅炉主管、电气主管、热工主管,并在各主下设置若干对应专业的设备工程师和专业点检员)参见图1—10。

运行部也是直接涉及设备的部门。运行人员通过陷管理系统将运行中发现的设备问题 登录到设备信息网上。为了加强设备管理,运行人员根据消缺和检修工作的需要设置隔离员或隔离小组。同时,每一个运行值都设置了缺陷处理的岗位,负责处理常见缺陷,有效压减了设备故障苗头,提高了缺陷处理效率和质量。运行人员参与部分检修工作是北仑发电有限 任公司设备管理的一个特点。

技术中心负责设备精密检测和状态诊断,并开发和维护全厂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中心在主任之下设诊断主管,领导振动诊断、油品检测、电气与红外检测技术人员构成的诊断

副部长 组。通过提醒单形式,技术中心诊断组将诊断意见加载到信息网上,由有关部门处理并形成 月报等共享信息。

检修公司负责部分设备的点检、维护、消缺、抢修等工作,也参与部分大小修工作。

考虑到燃运、灰渣系统的特殊性,其设备运行、管理由其实业公司等单位完成,独立于 运行部、设备部,但其内部设备管理的机制与其他主设备管理是一致的,设备管理业务指导由设备部归口,运行业务指导由运行部归口。

图1—11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体系

上述部门形成了厂内设备管理体系的机构层,与电厂生产领导及相互之间通过信息层沟通。机构层的职能及其之间的协调关系体现在功能层上,参见图l一1l。北仑发电有限责任 公司已经形成的设备管理基本构架,符合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2.点检模式

1994年10月,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向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学习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模式,1995年在燃运部试行并积累了一此成功经验,次年在全厂逐步推广点检。北仑发电厂有限责任公司现在已形成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精密点检三位一体的点检。这种点检模式突破了基于设备检查和状态评价的传统点检框架演变成为一种新的设备管理模式。

日常点检由运行人员、检修公司人员及灰煤部门有关人员完成,通过巡检,主要解决设备的常规观测、检查、缺陷报告等问题。

专业点检是点检体系的核心,由设备部专业点检员完成,设备工程师也负责部分专业点检工作。专业点检员定位为“设备的主人”。与日常点检不同的是,专业点检更多集中在重要检测项目和关键检测点上,拟解决较大的设备问题。专业点检员的案头工作时问往往要超过现场检测时间。除了需要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外,专业点检员还负担了重要的设备管理和策划职责,主要包括所管设备检修策略和计划的制定、检修工作安排、外委工程、资源横向协调、上层决策协调、检修质量监理与跟踪、检修完工验收和总结、科技与技改、备品备件采购计划等。事实上,!基捡员的管理职责已经超过其技术职责,进入到策划层面。

为了使专业点检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主要设备和系统上,将吹灰、制粉、压缩空气、化 学等部分的专业点检交给检修公司负责,而实业公司等单位则负责燃运和除灰设备的专业点 检上,从多个层面上调动全厂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设备管理责任体系。

精密点检由技术中心的诊断组完成,主要对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 深入检测、分析、诊断,形成设备状态提醒单,提交设备部。设备部决策处理后,用返回单 的形式进行反馈。精密点检不仅为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也同时制定了独 喜数定期诊断暨剿壤多精密诊断周期壁。矫准p并且定期修订,形成固定工作模式。~乏五写面

还要完成机组大小修前后的一些重要比对试验,并据此为大小修提出检修项目的建议。

在这样的点检机制下,原有的缺陷管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主要反映在从单纯考核缺陷 向重点考核设备性能和可靠性转变,淡化原缺陷考核的数量标准,不孤立考核个别缺陷,抓 大缺陷、重要缺陷,将缺陷管理流程简化,提高效率。缺陷管理流程参见图1—12。

图1-12缺陷管理流程

3.大、小修管理

目前,根据600MW机组检修规模,采用A、B、C、D检修等级制。

(1)A级检修。对机组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修理,以保持、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一 般安排60~68天,主要针对汽轮发电机组检修。

(2)B级检修。针对机组某些设备存在的问题,对机组部分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和修理, 一般安排30~45天,主要针对锅炉和灰、煤系统等。

(3)C级检修。根据设备的磨损、老化规律,有重点地对机组进行检查、评估、修理、清扫,一般安排20~26天,主要针对锅炉和灰、煤系统等。

(4)D级检修。机组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对主要设备的附属系统和设备进行消缺,一般 安排9~12天。

为了根据设备状态科学塞篓本!小修,调整管理和检修资源,电厂引进了SRCM评估, 对全厂的四个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设备分为A、B、C类。A类设备是关键性的、特 别重要的设备,一般占设备总数的10%~15%;B类设备是关键性的、比较重要的设备, 一般占设备总数55%~75%o;C类设备是非关键性的一般设备,一般占设备总数的15%~ 30%。综合考虑设备的重要度,对A、B类重要设备实行“五优先’’管理,即点检优先,定期维护优先,维修资源优先,故障管理优先,计划检修优先。

通过sRcM分析和评估工作,对设备的大小修进行优化。采取以下检修等级的组合方式:

A—C(D)一C(D)一B—C(D)一C(D)一A

即在两次A级检修之间安排一次B级检修,而在A、B级检修年份之间每年安排一次C(或D)级检修。由此可见,机组A级检修原则上6年一次,c级检修则一年半到两年一次。这样,有效地延长了机组的大、小修时间间隔。

除了延长大、小修时间间隔之外,状态检修和点检制的推行将可隔离辅助设备的检修安 排到平时,根据设备状态进行在线检修。即在不影响机组发电的前提下进行检修,有效地优 化了大、小修项目,减少了大、小修的机组停用时间。

为了减少备品备件的资金占用,电厂将备品备件划分为事故备件、大小修备件、日常标 准备件来管理,结合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将资金占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目前,大、小修标准项目的管理已融人设备部专业主管和专业点检工作中,其他项目由 设备部统一协调并报厂领导决定。在每个检修项目结束后都要进行评估,针对检修中发现的 问题和检修结果,重新审视所采用的检修方式是否恰当,检测技术和检测频度是否合理,状 态的分析诊断是否正确,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可行等。状态检修领导小组每半 年召开一次会议,回顾和评估状态检修的进展情况,将检修工作纳入闭环管理,通过实践一 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4.人员管理

状态检修已经成为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下一致的认识,因此,从设备管理的角度, 已经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氛围。所有设备管理人员、运行人员、点检人员、检修人员都是状态 检修机制中的一员,而不是只有少数人在关心、推进、实施状态检修工作,这是其状态检修 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

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设备管理组织和人员配置与状态检修理念已经很好地结合,形 成了和谐的生产力。这主要取决于电厂长期贯彻用人、信人、以人为本,注重对员工教育、培养、使用、提升的策略。为了鼓励员工敬业爱厂,向生产一线流动,电厂设置了“厂级专 家”、“高级状态监测员”等岗位,落实点检员责、权、利,优先考虑一线人员的利益和培养 任用,关心员工的心理满意率,逐步形成学习型组织。

同时,电厂也对员工严格要求,提出与岗位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选拔和任用有能力的 员工。比如,对于点检员,不仅要求要有一流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 力。因此,点检员通过公平招聘上岗,成为“培训点检员”前,必须经过一年考核试用才能 正式上岗;高级状态监测员三年内不能评优或有重大贡献,将重新聘任。

5.技术支撑体系

北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状态检修技术支撑体系由精密诊断手段、在线监测系统、设备 信息化管理、相应的技术标准构成。

状态检修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北仑发电有限公司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为精密 诊断配备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主要有:离线振动分析仪,对全厂200多台转动设备进行振动 检测和分析;红外热像仪,对全厂1027台套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其中仅燃运设备红外监 测点就达到670多点,取得了显著效果;氦质谱检漏仪,对泄漏点进行定位检测;超声波检 测仪,用于泄漏检测和高频振动信号分析,已经在炉管泄漏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电动机故 障检测仪器,用于检测电流和磁通,判断电动机故障;油色谱检测仪和微粒检测仪,分析变 压器油及润滑油组分和油中固粒,判断设备故障。

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一套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监测系统和一套风机振动监测系统, 能长期连续监测设备振动情况,通过基本振动信号分析,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同时, 在机组上还配置了运行性能耗差在线分析系统,用于分析和判断机组的性能情况。耗差分析 系统也作为替代传统小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为优化运行和运行参数调整提供依据。

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已经基本在厂内信息网络上实现。目前的设备信息管理工具主要有运行参数实时显示系统、缺陷管理系统、SAP系统、检修作业文件包系统、油务管理系统、

燃料管理系统、设备状态检修平台、操作票管理系统等。电厂技术中心配备IT技术人员,有丰富的电厂生产部门工作经验和IT专业经验。全厂信息系统的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相对优良。面对目前信息系统的多版本、多产品共用的现状,技术中心已经规划了设备状态检修大平台的构架,提出了“界面一致、主要数据共享、权限一致、底层业务流共享”的原则和建设方案,系统已经初见雏形。

标准是重要的技术支撑。从1995年起,北仑发电有限公司先后制定了《设备日常点检 标准》、《设备给油脂标准》、《设备维修作业标准》、《600Mw机组检修规程》、《设备状态定 期监测周期》、《电气设备预示周期》等技术标准和《状态监测管理标准》、《状态监测仪器规 范说明》、《设备分类管理办法》、《设备状态信息交流管理办法》、《状态监测设备分工管理制 度》、《设备分工管理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设备检修管理标准》等管理标准和工作 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设备管理工作,明确了各部门职责,保证了设备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二)工作成果

随着状态检修工作的推进,北仑发电有限公司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一套和谐的、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提高了管理现代化水平。构造了三级点检模式,运行人员参与消缺,全员关注状态检修。

(2)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自开展状态检修以来,公司逐步投入资金购置监测诊断仪器和系统。由于科学地延长了检修间隔,缩短了维修时间,经过努力,即使在机组大修年份,设备维护检修费用也能控制在较低水平。

(3)设备可靠性明显提高。 图1—13历年机组等效可用系数

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从建厂初期的6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见图1—13;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控制在2次/(年。台次)以内,参见图1—14;缺陷量也由1500条/月下降到1000条/月。

(4)培养了一支过硬的设备管理队伍。通过几年状态检修的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设 备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很好地掌握了设备的特l生,提高了对设备状态的可控性和预控性。

二、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的状态检修工作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始建于1994年8月8日,之后每年投产一台国产300MW机组,至 1998年,建成总装机容量为4×300Mw的火力发电厂。

2001年初,上海外高桥发电厂和华东电力试验研究所在对国内外实施状态检修的情况 做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上海外高桥发电厂300MW机组优化检修的实施总体方案,短时间内相继引入SAP管理软件、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SRCM软件、爱默生CSI公司的离线状态监测仪器及RBMWARE软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发电机故障专家诊断系统和电厂主设备寿命管理系统,形成了状态检修的基本流程,见图1—15。通过这些工作,电厂以信息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现代化,逐步形成了设备状态检修体系。

2001年4月,上海外高桥发电厂、华东电力实验研究所与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结合上海外高桥发电厂实际情况,选定以下10个系统进行SRCM分析,即给水系统、制粉系统、输煤系统、风烟系统、汽轮机本体及附助系统、发电机本体及辅助系统、凝结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灰渣系统。分析的内容包括、功能故障、故障后果、关键性、当前任务、当前周期、推荐任务、变更性质、执行部门。在实施SRCM过程中,首先确定两个系统由美国EPRI专家分析,电厂技术人员学习;然后,再选择两个系统由电厂技术人员分析,美国EPRI专家进行指导;最后,剩余六个系统的分析先由电厂技术人员完成后,再交与美国EPRI专家审查并提出建议。

图1-15上海外高桥电,状态检修基本狁栏、

依据sRcM分析结果,在考虑国内管理体制、电力市场运作、检修规程及标准规范等内容的情况下,修正了原检修计划中明显不合理的部分,对一些标准项目进行了修改,并确定了关键设备的状态检测项目、频度。SRCM不是一个短期研究工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正。上海外高桥发电厂坚持一年一回顾制度,由具有SRCM分析经验鬯会员,随着电厂运行经验的积累、新型维护技术的运用、新的故障模式的出现等更新预防性检修计划。 (一)设备管理机制

1.厂内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的设备管理以检修部为主,涉及发电部、安监部、燃料部等职能部门。检修部是设备管理的策划层和检修操作层,由技术管理人员和检修班组组成,负责电厂设备点检和检修工作。检修部在部长、副部长之下设置机械、热控、电气三个专业组,一个技术组和一个物资组。三个专业组分别设置主管和副主管,主管之下有点检员和维护检修班组。点检员按专业分工,对于风机等涉及机械、电气、热控不同专业的系统,则需要不同专业点检员相互协调。技术组由各专业主管及土建、计划等专业工程师组成。技术组下设状态检修小组,主要任务是设备状态检测(使用CSI,包括红外、振动、超声、电磁等检测仪器)、电厂B、C、D级检修监理。在电气专业主管下设置继电保护和远动维护班。在热控主管下炉控和机控班负责维护,外围灰、水、渣点检外包。机械主管下设置检修维护班和综合班, 综合班主要包括行车、电焊等工种。

检修部所设置的五个班组主要负责部分设备的维护、消缺、抢修等工作,也参与D级检修和部分C级检修工作。

检修部组织机构见图l一16。 2.点检模式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从2002年12月开始实施点检。目前,电厂已建立了以点检制为基础,预防性检修与状态监测相结合的设备管理体系。在使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大修周期由最初的4年延长到6年,全年非计划停运次数少于4次,几乎没有四管泄漏事故发生,产生了明显经济效益。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目前实行的是专业点检制。专业点检员为设备的责任主体,要对设备 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检修部每月召开“技术分析会”,点检员要对所负责设备从技术的层 面进行分析,最后交由运行专工、检修专工分析、汇总。此外,专业点检员还负担了重要的 管理、策划职责,主要包括所管设备检修策略和计划的制定、检修工作安排、资源横向协 调、检修质量监理与跟踪、检修完工验收和总结、资料搜集、技改、备品备件采购计划等。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提出的“点检全能化”,拟打破专业限制,使点检员全面负责设备的 机械、电气、控制的点检,即希望一台设备只有一个责任主人,以加强责任感,这是很值得 关注的发展方向。

3.大、小修管理

有关专家对上海外高桥发电厂检修管理现状进行评估后认为,电厂机组的性能良好,原 检修计划从在一定的过修,因此确定进行状态检修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经过两年的SRCM分析工作,电厂完成了涵盖全厂80%设备的10个系统的详细分析下,修正了原计划中明显不合理的部分,优化了大、小修项目,并确定了关键设备的检测项目、频度。

依据设备对人身安全、机组可靠性、机组技术经济影响程度的不同,将设备分为A、B、C三类,并对各个设备推荐不同的检修方式。A类设备是关键性的、特别重要的设备,主要采用预防性检修方式。B类设备是关键性设备、比较重要的设备,选择以预防性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方式;C类设备是非关键性的一般设备,以事故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SRCM分析还提出了若干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检修项目的建议,但因与我国国情不符而没有采纳,如手动阀门为关键性设备,建议采纳预防性检修;给水泵等有冗余设计的设备,建议采用事故检修等。

电厂技术人员用EXCEL移植SRCM分析软件结果,使分析结果更加清楚、明了,便于参考使用。

目前,根据300MW机组检修规模和停用时间,上海外高桥电厂采用ABCD检修等级制。(1)A级检修。对机组经行全面解体检查和修理,以保持、回复或提高设备性能,一般安排50-58天,主要针对汽轮发电家组检修。

(2)B级检修。针对机组谋些设备存在的问题,对机组部分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和修理,一般安排25-34天,主要针对锅炉和灰、煤系统等。

(3)C级检修。根据设备的磨损、老化规律,有重点地对机组进行检查、评估、修理、清扫,一般安排18-22天,主要针对锅炉和灰、煤系统。

(4)D级检修。机组整体运行良好,对主要设备的附属系统和设备进行消缺,一般安排9-12天。

按照检修计划,上海外高桥发电厂#1机组应于2000年进行A级检修,但经过状态检测分析与预测,电厂决定将A级检修推迟到2002年进行。同样,经过分析,其它三台机组也 各延长两年进行A级检修,使引进性300MW机组大修期延长至6年。除此之外,状态检修和点检制的推行实现了可隔离辅助设备的在线检修,即在不影响机组发电的前提下进行检修,有效地优化了大、小修项目,减少了、小修机组停用时间。同时该计划对外围设备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状态检修,尝试确定状态检修的门槛值.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的四台机组为同一个型号,备品备件管理相对简单。2003年,上海汽轮机厂成立备品备件协会,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等周边电厂以缴纳会费的形式成立会员,对上海汽轮机常指数厂生产的设备享受折扣及短期的供货期,提高了机组的整体经济效益。 4.人员管理

通过几年状态检修的实践,RCM理念已深入设备管理工作,在尽可能低的费用下,提高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发电量,延长大、小修间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等已经成为上海外高桥发电厂所有设备管理人员、运行人员、点检人员、检修人员的统一思想。这是其状态检修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

同时,电厂也对员工严格要求,提出与岗位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选拔和任用有能力的员工。制定了“状态检修工作小组组长岗位标准”、“状态检修工作小组成员岗位共组标准”、及“状态检修工作小组组长岗位职责”、“状态检修工作小组成员岗位职责”。对于点检员,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人员的科学管理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沉淀,逐步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5.技术支撑体系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形成了以先进检测设备为主,在线和离线相结合,高度信息化的设备管理系统、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支撑主要以爱默生CSI监测仪器为主,包括:离线振动分析仪,对全厂转动设备 进行振动检测和分析;红外热像仪,对全厂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取得了显著效果;氦质谱 检漏仪,对泄漏点进行定位检测;超声波检测仪,用于泄漏检测和高频振动信号分析,已经 在炉管泄漏检测中起重要作用,电动机故障检测仪器,用于检测电流和磁通,判断电动机故 障;油色谱检测仪和微粒检测仪,分析变压器油及润滑油组分和油中固粒,判断设备故障。 电厂还配有转速测量仪、力锤、电流夹、磁通等精密仪器,为点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监测系统和发电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能 长期连续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故障。

同时,电厂还为机组配置了运行优化管理系统,用于分析和判断机组的性能情况,以及 汽机寿命监测系统、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寿命监测系统和炉四管泄漏监测系统,为优化机组的运行和运行参数调整提供依据。

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已经基本在厂内信息网络上实现。目前的设备信息管理工具主要有运 行参数实时显示系统、缺陷管理系统、SAP系统、检修作业文件包系统、油务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操作票管理系统等。

(二)工作成果

随着状态检修工作的推进,上海外高桥发电厂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1)SRCM工作全面、认真。上海外高桥发电厂是目前国内SRCM分析作得最多、工作最细致的电厂。SRCM理念深入电厂的设备管理工作中,并逐步加入本地化特色(比如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移植SRCM分析软件结果等),已经考虑和点检、诊断的结合,计划开展部分外围设备状态检修门槛值的探索工作,以实现部分设备真正意义上的状态检修。

(2)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形成了专业点检模 式,并提出全能点检员的设想。希望点检员能掌握设备的机械、电气、控制等多方面知识, 设备完全责任人化,清晰界定设备的“主人”。

(3)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提高了对设备状态的可控性和预控性。

(4)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自开展状态检修以来,电厂通过加强对运行设备的状态监 测,科学地延长检修间隔,使国产引进型机组大修期延长到6年,并实现辅机的在线维修, 减少了大、小修的机组停用时间,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5)设备可靠性水平提高。机组等效可用系数提高到93%o~95%,其中,有大修的年 份可达到93%,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控制在4次/(年·台次)以内,几乎未出现过四管泄漏 等重大设备事故。

三、邹县发电厂的状态检修工作

邹县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540Mw,在全国火力发电大机组竞赛中,6台机组9台次获第 一名、11台次获一等奖。

邹县发电厂从1998年开始探索优化检修工作,建立了以点检制为基础的设备管理体系。 为了加强工作的整体性,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在20()O年年初,明确提出了状态检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0()年年底,建立健全状态检修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工作标准,实行以计划检修为主、状态检修为辅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重点放在设备状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分析上;第二步,到2001年年底,状态检修走向正规化,主要辅机设备检修方式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状态检修;第三步,到2002年年底,状态检修的设备范围扩展到一般辅机设备,进一步丰富、完善检测手段,形成具有邹县发电厂特色的维修管理模式。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为电厂奠定了现代状态检修的基础。

邹县发电厂于2000年年初组建了状态检修组织机构,配置了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工具并进行了相关软件的研究开发,以推广设备状态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分析为切人点积极开展状 态检修工作。随着状态检修工作的深人开展,电厂及时优化和调整了发电设备维修控制程 序,探索出适合本厂生产管理实际的优化维修新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电厂取得了很好的 效果,全厂机组强迫停运率、设备故障率不断降低,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设备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一)设备管理机制

1.厂内设备管理组织体系

为了加强对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领导,电厂成立了“状态检修领导小组”、“状态检修工作小组”和“状态检修监测诊断小组”,实现了设备管理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分离。“状态检修领导小组”由生产厂长任组长,全面负责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决策、指导和检查。“状态检修工作小组”由检修副总工程师任组长,负责根据技术监督数据、状态监测数据和设备性能检验报告,决定设备检修时间、周期及项目负责人等。“状态检修监测诊断小组”设在生产技术部,按锅炉、汽轮机、电气、热工、燃料、灰水、化学等专业设置成7个小组,负责监测和分析设备状态信息,根据状态检测技术标准和有关管理制度,提出状态检修建议,制定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审查检修工艺,对检修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2()03年,电厂设立了生产技术部精密诊断中心,主要负责振动监测分析、油液监测分析、马达监测分析、红外监测分析、性能监测分析六个部分的精密监测和分析工作,进一步健全了状态检修的组织机构,提高了状态检修的检测技术水平和整体运作效率。

2.点检模式

邹县发电厂从1998年开始实施点检,现在已形成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精密点检三位一体的点检模式。

日常点检由运行人员完成。通过巡检,主要解决设备的常规观测、检查、缺陷报告等问题。

专业点检是点检体系的核心,由检修部专业点检员完成。专业点检员是“设备的主人”,负责设备的全寿命管理,解决较大的设备问题,同时还承担设备管理和策划职责,主要包括所管设备检修策略和计划的制定、检修工作安排、检修质量监理与跟踪、检修完工验收和总结等。

精密点检由生产技术部精密诊断中心完成,主要对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中发现的重要问 题进行深入检测、分析、诊断,提出状态检修建议,编制检修计划,并对检修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精密诊断中心还要完成机组大小修前后的一些重要比对试验,并据此为大、小修提出检修项目的建议。

3.大、小修管理

目前,根据600MW机组检修规模和停运时间,采用A、B、C、D检修等级制。优化以后,采取了以下检修等级的组合方式:

A—C(D)一C(D)一BpC(D)一C(D)一A 即在两次A级检修之间安排一次B级检修,而在A、B级检修年份之间每年安排一次c (或D)级检修。由此可见,机组A级检修原则上6年一次,C级检修则一年半到两年一次,有效地延长了机组的大、小修时间间隔。除此之外,状态检修和点检制的推行基本实现了辅 机的在线检修,显著地缩短了大小修的机组停用时间。

邹县发电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自身管理特点,按照状态检修对企业管理过程的要求, 对原发电设备检修过程控制程序进行了分析和调整,形成了优化维修管理模式。

设备维修过程控制程序主要经过以下五个子程序形成闭环管理:

(1)进行设备综合诊断分析,编制设备维修建议书。各专业设备诊断组根据设备巡检、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监督等工作情况对设备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月度维修评估结论,综合编制上报月度设备维修建议书。月度设备维修建议书的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建议、设备定期养护工作计划、设备检修建议及相关检修费用、时间估算等。

(2)制定维修策略。按照‘‘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原则,根据设备在可靠性、安全、环保、费用及效率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估等级不同,将设备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应的设备等级不同,采取的维修策略不同。A类设备主要采用计划检修策略。B类设备主要采用 状态检修策略。C类设备主要采用故障检修策略。电厂通过对设备分级,制定维修方式不仅减少维修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3)设备月度维修计划的编制与审批下达。根据维修策略评估会的决策意见,将相关维护建议和选择状态维修策略的设备列入月度维修计划或计划停机消缺安排,将选择计划维修策略的设备列人相应机组的最近一次大、小修计划中,同时制定目前运行状态下的安全保障 措施。各专业将计划分解后,通过设备管理系统或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经三级审批后下发 执行。

(4)设备月度维修计划的执行。设备维修部门按照设备管理系统下发的检修工作单,根 据设备检修管理标准、质量验收管理标准,组织开展维修工作,并接受生技部相关专业的全 过程监督,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得到及时、到位的检修和维护。

(5)月度设备维修评估。召开专业会,对月度维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维修评估 的内容包括修前和修后设备运行性能参数的变化及状态评定,维护建议的执行情况总结与效 果评估、费用评估,技术监督有关技术数据的分析等。

4.人员管理

推行状态检修需要电厂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状态诊断队伍作保障。一方面,电厂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在全厂范围内公开招聘思想、业务和作风过硬的状态诊断岗位工作人员,保证人员的高起点、高素质;另一方面,电厂抽出专门时l间,聘请专家开展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高状态诊断人员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与此同时,电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厂营造浓厚舆论的氛围,使全厂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实行状态检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和工作上达成共识。 5.技术支撑体系

邹县发电厂的状态检修技术支撑体系由精密诊断手段、在线监测系统、设备信息化管理、相应的技术标准构成。

(1)投入资金用于精密诊断仪器、工具和分析软件的配置。根据状态诊断的需要,电厂 先后购置了热像仪、爱默生csI振动分析系统、马达检测系统、油液分析系统、红外线点温计、振动表等一系列的状态诊断仪器仪表等,坚持利用各种精密检测诊断仪器对设备疑难问题进行检测和辅助判断,发现了很多设备的重大缺陷和重大隐患。例如,利用红外热像仪解决了5B空气预热器上轴承漏灰、漏热的疑难问题,使空气预热器上轴承温度由临修前的80℃下降到了47℃。通过热像仪定期检查电气接头、电缆、保护端子排、电路板,避免了很多重要设备故障损坏或机组跳闸事故。通过CSI 2120机械分析仪及时发现5号B开式泵 驱动端轴承、l号炉丙排粉机叶轮侧轴承存在早期故障隐患。通过马达状态仪监测诊断出6号炉A一次风机电动机、3号机组乙前置泵电动机等多台设备的早期故障等。

(2)加强设备综合治理,完善设备检修工艺,为状态检修打好硬件基础。电厂构筑全面 设备管理系统平台,将设备台账管理、成本分析、设备检测、备品库存管理、备品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查询等内容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运行平台,为状态检修提供了可靠基础性的支持。

(3)不断完善状态检修辅助支持系统。状态检修辅助支持系统是在电厂原设备管理系统 基础上开发的软件,通过它加强设备在线、离线数据的分析、管理,基本实现在一个界面下 可了解一台设备的所有信息。该系统可以自动通过判据库的信息,对数据进行报警检查,实 现异常数据报警,可随时根据系统提供的设备维修历史、异常案例、测点趋势分析图等信息,对报警设备进行辅助性的故障分析。

(4)积极运用实时数据库系统(PI)。系统主要用于自动采集,存储和显示设备的数据。大量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都可长期在线存储,并保持数据的原型和精度。设备管理人员利用 PI客户端可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实现与电子表格之间的互动连接。与此同时,借 助PI系统平台,电厂成功地开发了机组性能监测模块、报警模块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体系。

(5)投入巡检(点检)管理系统。为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状态检修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电厂开发、投入了巡检(点检)管理系统,采用条形码设备标识牌,掌上电脑及其应用软件,为现场生产设备的巡检(点检)提供实用、高效的信息采集,为设备巡检(点检)实现无纸化办公奠定基础,进一步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6)开发设备润滑管理信息系统。电厂利用MIs系统建立设备用油计算机信息库,实 现了油务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该系统规范了油务工作流程,确定了加油点,进一步提高了机械设备润滑脂的管理水平,使转动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了和谐统一。

电厂还制定了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标准、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细则、状态诊断管理制度、状态检测标准化作业细则等十余项管理制度。编制了设备状态诊断标准、设备状态评定分级与检修策略、设备加油脂标准、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等多项技术标准,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为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6.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1)坚持数据采样作业标准化。对实行状态检修的设备,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相应的状态 检测标准,并明确状态诊断的工作程序。在机组大修、小修、临时故障检修及对设备缺陷进行处理时,则按检修计划及故障处理流程进行作业。要求状态诊断人员必须通过生产信息系统、运行日志等有关渠道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确定数据采样计划中的重点。诊断人员通过巡点检管理系统,进一步对设备巡检数据采样进行规范,提高了时效性和准确性。

(2)坚持设备状态管理标准化。将采集数据通过状态检修辅助支持系统输入状态诊断数 据库,并根据分析设备当前状态对异常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生成设备状态诊断报告,随检修 任务单下发,用以指导检修工作。对于重大异常,会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确诊,及时拿 出处理方案和措施,下发检修工作单,进行检修处理,阻断设备劣化趋势,保障设备和系统 安全、健康、经济地运行。

(3)坚持检修管理标准化。把缺陷管理、检修计划、工作单、定检任务等全部纳入设备 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将相关信息全部保存在设备台账内,以便设备管理和成本分析。如电厂 把对各类缺陷的处理分为“缺陷录人”、“缺陷审核下发”、“缺陷处理”、“缺陷验收”四个环 节,对于一时不能消除的缺陷,则生成检修任务,转入检修计划。又如,以状态诊断和平时 积累的设备信息为依据,在系统中生成设备检修计划,自动生成检修工作单,检修部门按照 下发的检修工作单开展工作,’并将维修记录、测量数据、工时、领用物品等输入系统,可查找到设备的所有信息,进而达到减少设备维修时问、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合理安排人力物 力、增加设备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目的。

(二)工作成果

(1)检修时间的有效缩短和检修周期的有效延长。自推行状态检修以来,坚持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缺陷劣化趋势,合理安排检修时问和检修方式,减少了检修次数和检修时间。自统计实行状态检修以来,有80%的设备的检修周期得到有效延长,机组小修次数由原来的每年两次调整为每年一次。

(2)机组可靠性指标不断提高。由于推行了状态检修,避免了机组带病运行等弊端,提 高了设备健康水平。2003年,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完成92.44%,比200l、2002年分别提高 0.78和3.21个百分点;机组等效强迫停运率为0.05%,比200

1、2002年分别低了0.33和 0.38个百分点。

(3)机组经济l生明显提高。2003年,全厂完成计划口径供电标准煤耗333g/(kw·h), 比2000年下降9g/(kw·h),比2001年下降2g/(kW·h)。

(4)实现了设备管理机制创新。状态检修是根据检测数据判定设备状况,结合实际需要,制定设备检修计划,降低了检修费用,减轻了检修强度,提高了设备可靠水平和可用率,彻底改变了设备管理模式,实现了设备管理的进步。

第四节发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策略

一、基本策略

状态检修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电厂在学习、推广时,必须考虑自 身的客观条件,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在目前情况下,实施状态检修的基本策略应该是根据 发电企业的实际构造可操作的全面解决方案,分步稳妥实施。在没有整体考虑的情况下,从 局部做起可能会面临较高的成本。

总体解决方案包括管理架构与实施技术架构。管理架构需要根据电厂的管理现状、经营 目标、人力资源、企业文化传统等进行设计。在管理组织变革中,不破不立是基本规律,但 是推行状态检修不是立竿见影的过程,要有微观管理体制创新的支持,需要时间成本。故“先立后破”应该是更科学的。

在大的管理思想确定之后,人力资源往往成为瓶颈。针对现代设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积累不能依靠传统的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而是要通过以“储备、培养、使用、流动、竞争、提高”为基础的方式建立一过硬的备管理队伍,这才是核心任务之一。在过去的垄断机制下,人才对发电企业竞争的影响很小,用人而不培养人,用人而后,人才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必须重新考虑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技术架构的设计是状态检修成功的保障。图1—17为构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思路。可见,这不是一个完全依赖经验在短时间内匆忙能做好的工作,而是需要科学的方法、严密 的流程来保证的。它本来就是资产优化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应该作为企业经营策略的一 部分来考虑。

二、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支持系统

发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需要三大支持系统,即设备监测与诊断系统、运行检修决策系统 和设备综合管理系统,见图1—18。第一部分,由于诊断的项目可以不断扩大,系统可能会 逐渐增多,称为一个“系统群”,在理想情况下,不同的监测诊断系统应该在同一个标准下 集成,共享资源和数据。后两大部分属于基础性的管理系统,能与各种不同的诊断技术和系 统接口,提供先进的决策模型和管理思想。从投入的观点,后两部分的建立应该在比较高的 起点上,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电厂信息管理资源,使一次性建设投入后再发生的费用很少; 而状态监测诊断系统则不是一次投入能全面考虑的,应该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逐步扩展。 所以,投入的顺序应该从管理系统到技术系统排列。

图1—18状态检修支持系统示意图

一般而言,作为发电设备状态检修的重要技术支持,监测和诊断系统包括大型在线监测 诊断系统和便携式离线监测诊断仪,其作用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和分 析,并得出诊断和状态评价结论。

运行维修决策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维修方式的选择,对维修 费用、效益进行评估,提供检修决策支持。由于决策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自学习是运行维修决策系统的重要功能。

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动、静态的管理和检修过程的管理,它包括设备数据综合管 理、缺陷管理、检修工作立项、人力物力需求管理、检修费用管理、检修进展过程跟踪管理、检修效果评定和工程验收,以及跟踪检修过程中设备状态的变更等。

三、点检

点检自身是有着很长历史的设备检测方法。但是,很多发电企业的实践已经赋予了点检 全新的内涵。点检是状态检修的一个基础部分,其可操作性适合我国国情,尽管有不同的争论和看法,但点检确实作为状态检修的初级工作为电厂所接受,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需要充分认识的是,点检在很多电厂已经发展成为与其字面含义相去甚远的设备管理方法,正向着状态检修和优化检修的目标靠拢。很多具体实践也与DL/Z 870—20()4推荐的模式不尽相同,有很多创新和发展。图1—19为点检的发展和未来可能的走向。

图1—19点检的发展和未来司能的走向 事实上,前述三个电厂的状态检修实践都反映了点检作为一种设备管理方式所起的作用。通常点检指的是专业点检层面或日常巡检层面的工作。根据目前国内电厂点检的发展,可以将其总结为偏重于检查功能的较传统的点检模式和偏重于设备责任制管理的点检模式,各自有其鲜明的特点,见图1—20。

建立在专业点检基础上的精密点检,实质上是故障诊断和状态评价工作。经验表明,有 精密点检支持的点检制更能发挥其设备管理的效能,同时也是对专业点检的监督。

点检管理系统是点检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是目前大多数点检管理系统功能单一,没有从 状态检修和大、小修管理的角度综合考虑功能设计,但是站在设备管理的高度,构造点检机 制是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的。一个理想的点检系统应该具备如图1—21所示的功能逻辑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点检发展成功能庞大的设备管理方法后,在没有很好信息系统支持的 情况下,专业点检员(设备管理工程师)的负担加重,导致具体点检工作的虚化,点检数据 的可信度被打折扣,这种倾向是需要克服的。

四、状态检修实施中应考虑的问题

(1)关于状态检修实施模式与顶层设计。状态检修需要管理和技术的结合,在目前的情 况下,更重要的是解决好状态检修中的管理问题,所以,不夸张地说,状态检修中超过

图1—21点检管理系统功能逻辑关系 50%的工作是管理工作。在解决管理问题时,最重要的莫过于解决好实施模式和顶层设计问题,针对不同企业的管理体制,提出周到的解决方案,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设备管理体 系,理顺设备使用、状态检测、维修决策、后勤保障、检修与质量控制之间的责权关系和利 益关系。

因此,电厂需要加强状态检修,实施前期的咨询工作,对状态检修的实施进行全面充分 的调研和论证,避免走弯路。在行业内,应建立权威性咨询和指导机构,服务发电厂,并根 据实际情况,提出和研究共性问题,为进一步推广和促进状态检修提供更有力的指导。

(2)状态检修核心实质。目前开展的所有状态检修和优化检修工作,包括RCM和 RBM,其核心实质是解决检修和设备管理的决策问题,包括设备状态评价、检修时机、检 修项目、检修资源配置等。而一般意义上的检修工艺、技术和试验评估并不因为采用不同检 修方式而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在定期检修等传统检修方式下,它们同样发挥应有的作 用。因此,状态检修和优化检修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决策问题,在具体组织技术和设计设备 管理模式时,应目标清晰,边界关系明确。

(3)状态检修的实施方案。考虑到状态检修必要的三大支持系统_1],状态检修实施过程 应该首先从实施管理系统人手,建议从辅机起步,向主设备发展,并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分局部实施,积累经验,科学评价效果。对设备健康状态的正确诊断是开展状态检修的 必要前提之一,因此,需要建立厂内设备诊断机制,配置必要的人员和手段,并给予宽松的 环境,形成有效的工作模式。在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能掌握 的成熟技术,技术成熟但不能掌握,或能掌握但技术不成熟都是不可取的。

(4)人才培养。根据状态检修要求,分层次进行人员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工作。企 业要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也是一种企业文化,需要长期灌输和培养。对于设备管理的核心骨干,包括部门领导、诊断工程师、设备管理工程 师,则应提供专业学习机会,并在工作中给予宽松环境。竞争激烈行业的经验表明,最后的 竞争力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上,如果发电企业彻底走向市场,未来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因此,应该未雨绸缪,充分重视人才培养。

(5)RcM、RBM。从具体状态检修实施的思路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RcM)虽然繁琐,但其思想是科学的,有较好的操作性。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维修(RBM)则具有概念清晰,简明、规范的特点,虽然较多地依赖经验,但实施企业普遍反映良好。事实上,从可靠性原理看,两种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将其设备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避免教条照搬。RcM方法与我国国情的适应性问题已经逐步暴露,RBM方法还需要总结和观察,如果说RBM方法也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来修正,那也是不足为奇怪的。目前,围绕RCM与我国国情结合的研究已经在开展了,RBM的相关研究也会开展起来。 (6)数据积累与知识挖掘。无论采用故障诊断系统还是SIS系统,数据的积累都是巨大的,辅之大量点检数据的收集,电厂将面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如果处理好,这些数据是巨大的财富;如果不能处理好,则它们就成为垃圾数据。因此,数据的挖掘极为重要。在数据处理和知识挖掘过程中,依赖专门的形象化和可视化技术及系统自然是好的途径,但对于大多数电厂来说,目前是不现实的。所以,重视简单状态分析和统计分析,实际上是目前最有效的数据积累和挖掘方式,通过标准的形式完全可以总结得到宝贵的经验数据。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个电厂的机组数量是有限的,有超过6台同型机组的电厂还很少,数据样本有限。如果要得到可靠的统计数据,比如状态判断阈值、寿命极限等,需要更多的机组统计数据。因此,行业性的数据共享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必须有合适的机构来统筹管理。

(7)建立解决共性问题的机制。状态检修发展到今天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其继续发展的制约,但是,在现有的发电市场体制下,缺少解决这些共性问题的机制,以致全 行业为此付出的总成本巨大。因此,建立解决共性问题的机制会逐渐提到日程上,发电企业 也应该采取建设性态度,共同促成这个机制。

第五节发电设备状态检修支持技求

状态检修体制在火力发电厂设备检修中的全面实施要依赖于多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此 同时,推行状态检修体制的巨大市场需求也将推动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实用化。状态检的实施与技术进步是一个互为需求,互相促进的关系。直接提高检修工作质量的科学技术有:

(1)设备可靠性技术。

(2)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术。

(3)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4)发电设备动力学行为仿真技术。

(5)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

前三类技术是进行设备状态评价必须的支持技术,与管理和专业技术都紧密相关的综合技术问题。其实,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一) 状态检修与发电设备可靠性 设备的可靠性与设备的维修密切相关,可靠性低的设备必然导致可用性降低和维修频繁发生。事实上,维修工作也只能使设备维持或接近由设计和制造所决定的固有可靠性。状态检修就是要在了解设备健康状态的前提下通过检查、维护、修理乃至更新,以最小的代价保持或恢复系统及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系统包括许多各种各样的设备,其重要度各不相同,应根据可靠性分 析的结果采取不同的维修策略。从主观的角度看,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设备,所需要的检测 项目、检测精度、维修频率必然较高,适宜实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对于可靠性要求低的设备,采用故障维修有可能比状态检修更为经济。从客观的角度看,对于固有可 靠性低的设备,电厂会给予更多的关照,加强检查和维护;而对于自身可靠性高的设备,电 厂会适当减少日常的维修,以降低成本;至于那些对系统功能影响甚微的设备或部件,采取 损坏后更换的办法也许比任何形式的维修都要合理、经济。

(二)状态检修与发电设备寿命管理

在复杂载荷和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设备及其零部件,如锅炉汽包、汽轮机转子等,由于磨 损、腐蚀、蠕变和疲劳破坏等原因,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如何控制设备寿命损耗,合理分 配和利用设备寿命,延长设备实际使用期限,以及参照寿命监测结果来指导启停、运行和状 态检修,都涉及对设备寿命的评价。

对寿命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协助发电厂开展状态检修工作:

(1)从提高可用率与延长寿命出发,确定关键设备与系统的改进、维修工作方向。

(2)确定关键设备与部件的检验项目、检验时间间隔与维修准则。

(3)解决设备部件更换周期方面的问题。 (三)状态检修与发电设备监测诊断技术

设备监测与诊断是状态检修的核心支持技术。可以说,没有成熟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就没有真正的状态检修。监测与诊断的技术手段是现代化的测试仪器、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具体内容是监测设备状态、检测异常情况、分析和预测状态变化趋势、诊断和识别故障及其原因。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维修的意义是:在故障未发生之时,充分掌握设备工作 状况和运行趋势,指导操作人员进行调控,确保设备效能的有效发挥,尽可能减少故障发生 的几率;在故障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给出相关指导信息,指导运行操作,以使故障不发 生或使其影响最小,并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使维修工作目的明确,方法科学,经济合理。

(四)状态检修与系统仿真技术

仿真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继理 论、实验之后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用于培训或研究的仿真装置已有 不少,将仿真技术与设备状态检修技术进行结合,有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突破。在 设备状态检修中应用仿真技术有可能做到:

(1)通过对系统或设备的性能与状况进行仿真,更充分地了解设备,研究各种运行条件 下设备所处的不同状态,找出相应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对各种故障的影响、趋势及事故后果进行仿真。

(3)对各种检修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仿真,尽可能减少盲目维修。

(4)对检修后的设备可靠性和性能状况进行仿真。

(5)替代部件破坏性试验,积累设备故障数据。

(6)对维修活动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情况进行仿真。

(五)状态检修与智能决策技术

应用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可以把电厂的所有操作运行和维修信息综合在 一起,针对一个决策目标体系,形成以单个设备或整个系统为单元的决策系统或工具,在状 态检修应用过程中,供系统工程师、检修工程师和电厂管理人员使用。

决策系统可以将检修计划安排、历史数据、操作参数、诊断分析数据综合到数据库中, 设定基本的警戒线,及时提示检修管理人员按设备状态执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

数据管理和智能决策系统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设备潜在故障及其根本原 因,分析设备的运行趋势并提交诊断结果,同时对操作过程、检修历史、警报信息、投资收 益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维修决定。使用人员可以在检修工作站的计算机上看到决策模块所 提供的趋势、警告、诊断和分析结论,并对某一特定设备的维修判断阈值进行修正。这一技 术的运用可以杜绝检修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I生,减少决策失误,规范状态检修工作程序。

点检管理制度

电器点检

点检工作总结

点检总结

点检工作总结

点检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分类2

点检工段长岗位职责

点检有关知识

点检管理总结

点检诊断2
《点检诊断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