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哲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2: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马克思资本主义输出理论对我国的变革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2016年 11 月 10 日

马克思资本主义输出理论对我国的变革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并明确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从广东到福建,再从深圳到珠海,我国逐渐形成沿海地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开放格局。2008年我国超过日本,跃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惊人成果的取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得益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及往后的各届国家领导班子,对马克思资本主义输出理论中国化的积极探索和应用。21世纪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惊人,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之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急需提高,如果继续封闭,走封建社会的老路,我国将停滞不前。只有对外开放,吸收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对外出口产品创汇,才能使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关键词:资本输出理论 对外开放 经济建设 经济全球化

引 言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目标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二战后,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各国着力于发展本国经济,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政策。而其中,马克思的资本输出理论成为国际生产关系和贸易往来的重要依据。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清晰地意识到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1]前后的本质差别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支关注点的不同。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我国正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跃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战略,越发显示出伟大的变革意义。

一、马克思资本主义输出理论

(一)资本输出理论概要

马克思指出,“过剩资本”是物质输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资本输出则是过剩资本的必要出路。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所决定的,资本输出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剩余价值的刺激下促使资本家加快实现剩余资本的积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造成资本垄断,形成剩余资本,即“那种利润率的下降不会由利润量的增加得到补偿资本。”[2]另一方面,资本家将资本向国外输出,实现更高的利润率。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过剩资本的存在决定了资本输出的必然性。

(二) 对马克思资本输出理论的分析 马克思资本输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的运动规律。马克思认为:“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3]这揭示了追求高额利润率和获得高额利润是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 因此它要求资本以 “不断过大产品销路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4]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资本输出和不等价交换,在“竞争”中使资本输入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通过上述手段,“资产阶级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了资本输出的过程也是其生产关系扩张的过程,在客观上不自觉的促进了当地旧生产关系的瓦解和资本主义新生产关系的确立。[6]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制定与调整以吸引外资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的相关政策。由此可见,资本输出理论充分凸显了资本输出对输入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体现了外资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三)资本交换的积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扫门前雪”的时代俨然成为发展本国经济的绊脚石。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国家、区域间文化、科技的交流,确立了政治互信,尽管少数金融寡头资本垄断的现状依旧存在,但无口否认,“命运共同体”正成为国际间处理各项矛盾的基本出发点。

1、文化:① 有利于扩大本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② 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③ 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④ 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2、科技:① 借鉴和学习他国技术优势,服务于本国,改善本国国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本国的工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② 有利于弥补社会发展的不足,促进政治、经济、环境三位一体协调发展;③ 加强国际能源、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全人类为立足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等。

3、政治:① 有利于增进国家、地区间的政治互信,协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② 对国际重大问题进行谈判协商,使事态良性发展等。

4、经济:① 国际投资合作通过国际引入外资弥补了本国资金不足的情况,进而引进外资弥补了本国先进技术的不足;② 政府、科技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多种组织参与了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本国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缩小了国家间的差距;③ 国际贸易促进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参与了国际分工和交换,获得了比较利益,提高了经济效益等。

二,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1860年,英军的大炮强行打开了这个古老的国家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回顾历史的惨痛教训,清政府傲物自恃,自给自足,用井底之蛙的眼光看待世界,当英国成功发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代替人工,生产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国社会却依旧遵循着延续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历史第一次深刻地揭示了“开放”的重要性。

1978年,“*”随着“四人帮”的粉碎宣告结束。十年内乱,使党和国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济陷入全面崩溃。人民生活在经过解放后近30年的建设当中,没有实现进步,甚至面临温饱问题。小平同志后来概括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主要的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1958年-1978年20年时间里面,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7] 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后,不断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实地考察和经验总结后,1978年底,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二)改革开放的历程

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8] 1.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阶段(1978年—1997年)

这一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理论主要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是面向国际市场,建立出口产业结构,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层型产业的产品取得外汇,并以此支持内地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水平,不断增强国内企业的实力和水平;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国外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吸收国际资金促进内地的发展。

2.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1998年至今)

前一阶段虽然我国的外汇数额不断的增长,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所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这些企业主要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以农业和制造业为首的第一第二产业的经济效益要远小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有60%以上,而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到40%。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真正融入了国际贸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愈而密不可分。在坚持“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品牌,使得国内的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实现了从过去量的发展到质量效益的发展,从有限领域开放到全方位的开放。

三、结论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成果,这不失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又一次深刻探索,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创造性体制,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的基础上,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优越性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9]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的提高,所肩负的国际责任越发巨大。我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紧密合作,扶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医疗、教育、交通、住房等领域提供无偿帮助;援助他国灾后重建;在空间、信息、能源等方面展开技术交流与合作;投资创建亚洲发展投资银行,积极欢迎各国参与,为全人类的发展谋福祉。

当今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是一项伟大的战略,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将加紧节奏、加快步伐,预计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指挥下,用更加饱满和自信的姿态,张开双手迎接世界,早日实现中国人民深切期盼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远达《毛泽东思想研究》第一期;毛泽东思想研究杂志社;1988版,第129-130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版,第279-280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285页

[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75版,第469页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255页 [6]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2版,第67页 [7]中央编译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8]求是理论网http://www.daodoc.com/zl/llzz/dxpwjd2j/200906/t20090630_4662.htm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6版,第236页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论文

马哲课程论文
《马哲课程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