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发布时间:2020-03-02 14:54: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1.教育技术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1)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2)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 (3)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利用 (4)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 (5)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3.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和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4.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主要应用

(1)课堂教学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参与课堂,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仅仅是改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处理和呈现教学内容的方法。 (2)远程教学领域

在远程教学中,尽管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分离,但这种分离并不意味着学生和教师间完全丧失了联系,只是这种联系改变了形式,它需要通过通信技术来保证信息的传送,保证对教学和学习的支持。

5.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模式 (1)以试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 (2)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3)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模式 (4)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

6.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指在教育和教学领域的各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

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特征:教育信息化具有技术和教育双重属性。

(1) 从技术属性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媒体化;

(2) 从教育属性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

7.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

(1)教材多媒化 (2)资源全球化 (3)教学个性化 (4)学习自主化 (5)任务合作化 (6)管理自动化 (7)环境虚拟化 (8)系统开放化

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的知识、技能、信念、态度、情感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特点:专业发展的自主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情境性、多样性

9.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教研的协作者、课程的开发者、资源的设计者、终生的学习者

(2)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意识、道德和伦理;信息基础理论;灵活使用信息工具;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10.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内涵: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也指教

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因素上设计和创新,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特点:多维性、动态性、阶段性、差异性

1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层次结构

(1)工具与应用:知识技能与操作应用

(2)资源与管理:资源获取、知识管理、专业素养

(3)教学与设计: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教学实践

(4)绩效与发展:评价反思、发展创新

1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的知识、技能、信念、态度、情感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寻求到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师专业发展平稳而迅速。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和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渗透教师专业发展各个层面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和实践的运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色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第二章

3.数字声音文件的格式有哪些:wave\\mp3\\wma\\midi 录音编辑软件有:

wave studio\\audition\\waveCN 4.数字图像的格式有哪些:bmp\\gif\\jpeg\\png\\wmf\\svg 7.数字视频的格式有哪些:asf\\avi\\wmv 视频编辑软件有:

Movie Maker、绘声绘影Premiere 8.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天空教室、LanStar、课堂录播系统、数字化校园

13.虚拟现实的类型:沉浸的虚拟现实、桌面虚拟现实、分布式虚拟现实

14.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虚拟实验、虚拟远程教育

12.数字化校园有哪些特点?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哪些帮助? 特点:

(1) 资源数字化 (2) 管理自动化 (3) 教学网络化 (4) 决策智能化 (5) 校园信息化

帮助:整合学校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校务、电子教育、远程教育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班级,最终形成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从而逐步实现校内育人环境和部分社区教育环境的信息化,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第三章

1.什么是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有哪些优势?常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哪些?

含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经过数字化处理,可用于信息化环境学习或教学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以及多媒体集成软件或支持系统等。

优势:可用于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也可用于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或辅助教学。常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媒体素材、课件、教案、文献资料、试题、试卷、问题解答、网络课程等数字化资源

2.数字资源建设分为几个层次

四个层次: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的评价和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3.简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学生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上自主操作调用,实现人机交互或个别化学习或训练。

4.简述搜索引擎的类型和功能 (1)全文搜索引擎

功能:通过从互联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建立的数据库中,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匹配的相关记录,然后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优点:信息量大、更新及时、无需人工干预;缺点:返回信息过多,有很多无关信息,用户须从结果中进行筛选。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功能:将网站分门别类的存放在相应的目录中,用户在查询信息时,可选择关键词进行搜索,也可按目录逐层查找。

优点:信息准确、导航质量高;缺点:需要人工介入,维护信息量大,信息量少,信息更新不及时。 (3)元搜索引擎

功能:元搜索引擎在接受用户查询请求时,同时调用多个预先选定的独立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将所有查询结果集中起来处理,再返回给用户。

9.简述网络课件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按照应用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可以分成自主学习型课件、自测辅导型课件和互动教学型课件。 特点:网络课件在网络环境中运行,具有很强的共享性、交互性和开放性。

10.网络课件与网络课程的关系 网络课件是基于网络的对一门课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的软件,是网络课程中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包括网络课件和教学活动两个组成部分,网络课件是教学活动的内容基础。可见,网络课程的内涵要比网络课件广的多。网络课程的社会要求、课程规划等内涵都是网络课件所不包括的。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是重要的网络学习资源,都是基于网络教育的特点设计、制作的,都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增强自主学习。

17.简述教育博客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功能

概念:教育博客是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博客式的个人教育网站。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随笔、教学心得、教案设计、教学课件以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等上传到博客上,以便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学习互动等。 类型:(1)以教师为主的博客(2)以学生为主的博客(3)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 特点:(1)真实性(2)人物性(3)情节性(4)可读性(5)感悟性(6)共享性

功能:(1)教育博客能过滤和管理教育信息(2)教育博客加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3)教育博客加强了师生的沟通和教学中的反馈(4)教育博客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

第四章

1.简述教学设计的概念并说明教学设计的内涵

概念: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2.简述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1)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式(目标模式,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

被公认为是当代最完整、最具系统性的模式;该模式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

迪克-凯瑞模式的基本观点:强调教师建立学习目标和和创建教学策略去实现教学目的,用评价工具去测量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再与预先的教学目标相比较,反馈环用形成性评价方式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控制机制。 (2)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影响) 在迪克-凯瑞模式基础上,吸取加涅对学生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史密斯-雷根模式把赖格卢斯的教学策略分类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模式中,这点是体现“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关键所在。 (3)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即CLEs模式)

乔纳森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出了一种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框架,这

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包含六个基本要素:问题/项目、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交流与写作工具、社会/情境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能够通过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概念的发展,并让他们以领域内实践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方式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该模式将目标知识和技能融于问题解决中,学生要做的是解释、解决问题或完成一个项目,而不是去学习情境化的抽象知识。

3.阐释学习需要的概念,用自己的体会学习需要分析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确定教学目的。

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领域专家方法,一种是绩效技术方法。

概念:学习需要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生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意义: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揭示学习需要,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判断教学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同时,它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所以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就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习需要分析的结果是提供“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从而帮助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目的。

4.举例说明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和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的作用和区别 以不同的期望值作参照系分析学习需要,形成两种不同的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由学生所在

的组织机构内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期望和学生学习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根据社会(或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学生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常是将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与外部参照学要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即根据外部社会要求调整已有的教学目标,并以修改后目标提出的期望值与学生现状相比找出差距。

5.结合自己熟悉的具体实例进行学习目标编写和学习内容分析。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成三类:

(1)认知领域的目标。将学习分成了六个级别水平: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目标。将情感水平分成了五类: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

(3)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动作技能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反射动作、基础动作、感知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沟通

马杰的教学目标编写模式:ABCD编写模式:

A(Audience)对象——指需要完成行为的学生、学习者或教学对象。 B(Behavior)行为——指通过学习以后,学生应能做什么。

C(Condition)条件——指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D(Degree)标准——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

学习内容分析是以总的教学目的为基础,用以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及用于后续学生特征分析中确定起点能力提供分析的依据。

6.常用的教学程序有哪些

(1)赫尔巴特的教学程序(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2)凯洛夫五阶段教学程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3)杜威的程序教学:疑难或问题的发现、确定疑难所在和性质、提出假设作为可能的解决办法、演绎假设所适用的事例、假设经试验验证而成立为结论

(4)加涅的教学程序(九段教学程序):引起注意、告知学生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生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行为、促进记忆和迁移

7.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2)演示法 (3)实验法 (4)实习作业法 (5)示范-模仿法

(6)直接强化法和间接强化法

8.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表达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选择依据: (1) 依据教学目标 (2) 依据教学内容 (3) 依据教学对象 (4) 依据教学条件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面对的各门课程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要有所区别,同一课程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教师是否选择利用多媒体技术上课要依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的特

点来设计。

9.简述教学设计中标准参照评价的主要类型和常用工具

主要类型:入门技能测试、前测、练习测试、后测

常用工具:试题、量表、

10.阐述形成性评价中各个阶段的实施过程

形成性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对一评价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小群体评价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实地试验阶段 (1)一对一评价

一对一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第一个阶段,其目的是从单个学生那里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最初使用数据和反馈,并修正教学材料中存在的明显错误。

教师进行一对一评价要用前测挑选三名或三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共同完成。教师要挑选能够代表目标人群的学生,可以挑选一个能力高的,一个处于中等水平的和一个能力低的。高能力的学生定位于已经了解部分内容的学习者,中等水平的学生具备入门能力但是不了解要学的知识和技能,低能力的学生缺乏部分或全部内容。

一对一评价的过程是通过教师和单个学生的直接交流来完成的。教师先向学生说明评价须知,如告知学生试用教学材料的目的是了解教学设计成果的质量,而非评估学生的能力,消除其疑虑和紧张等;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教学材料,评价教学材料的教学清晰度、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学可行性,然后在预定设计好的时机,和学生讨论材料中呈现的内容;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都记录下来,并总结评价的过程。学生学习结果后要及时进

行后测,评价学生使用学习材料后取得的成绩,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小群体评价

小群体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目的是确定一对一评价后所做的改动是否有效。如果是自主学习材料,还要确定学生是否可以不与教师交流便能独立的使用教学材料。

根据小群体评价的特点,要选取8-20名学生组成评价小组,这样所得到的数据既具有代表性,又不会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上给教师带来不便。

在小群体评价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参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向他们获取改进教学材料的意见,激励学生积极提供如何改进教学材料的建议。教师安排学生按照教学材料所涉及的实际使用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和学习活动。 (3)实地试验

实地试验要求教师在一个与教学材料最终使用环境尽可能相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评价,其目的是确定在小群里评价后所做的改动是否有效,以及要看在预设的环境下实施该教学的可能性。

实地实验阶段需要大约30名学生,确保这些学生为教学材料所针对的目标人群的代表。理想状态下应挑选几个不同的群体来参加实地实验,以确保收集所有目标环境下的数据的可能性。

实地试验的过程和小群体评价的过程类似,教学由一个典型的教师实施和传递,主要的变化是考试题的使用减少了,这个阶段是基于小群里评价的经验进行的,要对前测和后测进行修改,这个阶段主要关心的是教学在预期的环境下的可行性。

决教学研究在强调信息加工内在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吸收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利用真实世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问题解11.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经历,阐述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的取向。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它表现出了一系列显著的特征,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最显著的特点,智力资本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和创新是生命线等。这些显著特征映射的教育和教学领域,必然引发价值观、人才观和教学观等方面的变革。

围绕适应知识时代需求的人才素质结构变化,国内外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钟志贤教授根据哲学研究的结果,经过整合构建了一个“高阶能力结构模型”。高阶能力结构模型图说明,知识时代对人才结构的要求有相对的偏重,教学设计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能力。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就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西方国家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尤其在大学教育阶段有更明显的体现。到20世纪80年代,转向了在具体学科中利用问题解决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沉浸方法。 国内外问题解决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真正对目前问题解决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教学方法是从20世纪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开始的。行为主义的问题解决理论只能解释低级的、简单的问题解决行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所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强调与学科教学进行结合,但他是以知识贫乏领域中有明确结构的问题为学习对象,主要以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步骤作为学习结果,缺乏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进入20世纪80年代,问题解

决的教学方法渐渐融为一体,西方提出了“以问题解决学习”为核心的改革思路,强调用具体学科内容创建学习环境,运用探索、发现和研究型学习方法,实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

12.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描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结构(p178),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基本特征:

(1) 以高阶学习目标为引领 (2) 以真实的问题/任务为驱动 (3)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4) 走向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5) 与具体的教学相融合

(6)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环境

(7) 以评价促发展 基本过程:

(1) 单元目标分析

(2) 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 (3) 学习资源与技术工具设计 (4) 教学过程与活动设计 (5) 学习案例与作品范例设计 (6) 学习评价量规设计 (7) 单元教学计划实施 (8) 评价与反思

13.结合自己讲授的课程,编写一节

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p181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试题3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试题库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