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子政务考试范围

发布时间:2020-03-02 14:04: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政治学电子政务考试范围 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2、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办公人员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化办公用品等先进设备结合起来,构成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3、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以数据仓库为依托,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决策活动生成所需要的系统。

4、政府知识管理:就是对政府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

5、电子化公共服务: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电子化手段,使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6、政府流程:就是指政府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处臵一项事务,解决某方面问题所经历的活动过程的整体。

7、信息化:指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不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过程。 多选题:

1、电子政务发展的5个阶段(孕育期、导入期、发展期、成型期、拓展应用期)

2、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模式(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

3、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以民为本、平等、效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要求相适应)

4、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主动提供广范使用、按需要提供有限使用、依约提供协议使用)

5、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模式(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模式、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简答:

1、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1)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3)使公众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使社会公众更好地参政议政

(5)增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能力。

(6)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

2、电子政务的特征或多选

知识化、信息化、虚拟化、数字化、全球化、集成化、敏捷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

3、电子政务的理念或多选

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4、政府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管理职能或多选

(1)外化知识:是指以外部储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他们。

(2)内化知识:是指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从外部储藏库中提取知识,并通过过滤来发现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

(3)中介:中介针对的是那些无法编码存储于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它将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

(4)认知过程:认知是运用前三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5、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

(1)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条件

(2)政府门户网站可以成为全社会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窗口,进一步密切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联系

(3)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对整个电子政务建设与运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和拉动作用。

6、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1)统一规划,共建共享

(2)分阶段、分层建设

(3)统一规范、统一标准

(4)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5)充分发挥多种机制作用

7、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抓紧做好这样一些工作:

(1)规划出切实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体系

(2)确保列入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中的重点法律法规能尽快出台

(3)加快与电子政务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法规建设步伐

(4)要进一步完善严厉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

8、政府流程最为重要的属性或多选

(1)约束性:政府的行为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必须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因此,规定政府行为与过程的流程本身必然要受到来自社会诸多方面的约束。

(2)确定性:政府流程必须由政府机关或由立法机关制定,体现国家和政府机关的意志,不能是随意的,而应有明确的规定。

(3)稳定性:政府流程是对政府工作规律的反应,是政府郑重意志的表示,它必须

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保持稳定有效,不得朝令夕改。

(4)可操作性:政府流程必须是明确具体、可行。

9、政府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合法:是指在流程设计中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

(2)合理:指流程设计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符合公共道德

(3)适应:指流程设计中必须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保持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适应。

(4)协调:指流程与流程之间,流程内部各要素之间必须建立统一,和谐的关系。

(5)简便:指要在保证功能至少不被降低的前提下,尽可能对流程的构成要素化繁为简,注意为流程的实施创造更多的便利。

(6)有效:指流程的设计要始终注意追求流程的实际有效性。

论述

1、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法治困境

电子政务作为一项技术,它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一方面新型社会关系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调整还在不断变化中的这些关系的法律制度一时还难以制定,至少难以及时制定。这两方面的不协调,必然造成法律建设的滞后,带来法制建设的空白点,从而给社会关系的有效调整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一系列挑战:

(1)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各种恐怖集团和贩毒团伙等不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出新的犯罪工具,散布计算机病毒,恶意攻击网站,进行金融诈骗甚至网上销售毒品等活动,这些活动给社会带来空前的危害。

(2)非法网站交易猖獗,如无照经营,非法传销,虚假拍卖会等屡禁不止。

(3)有害信息难以遏制,反动、黄色和其他各种不健康信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广泛传播,危害着国家安全和利益,危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

(4)虚假信息泛滥,恶意谣言,小道消息传播方便、迅速,而追求责任者的则难乎其难。

(5)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面临着新挑战。

(6)国际互联网无国际界限,这使得对涉及多国网络犯罪行为的管辖权越来越难以界定。

(7)互联网所具有的匿名特征以及互联网庞大的信息流量和高度的信息速度,使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证据的收集难度加大,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因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惩处和制裁。

(8)电子证据被越来越普遍地使用,但其效力认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对解决国际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各执一词。

所有这些迫切需要各国法律规制和调整的问题,都并没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及时发展并完善起来,相应的法制体系远没有建立起来。

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实施的制度安排(参照书本)

制度安排涉及电子政务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行为主体及其相互责任关系,制度安排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和方式,为了简化问题的表述,我们不涉及电子政务的复杂性质以及实施电子政务需要经历的众多环节和牵涉的众多主体,

而是假定电子政务为政府的电子服务,并其过程只涉及:

(1)两种活动主体:政府和私营部门。其中政府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而私营部门指的是政府以外的其他部门。

(2)两个环节:提供和生产。“提供”主要涉及电子政务的决策问题,“生产”指的是通过某种劳动,实施电子服务,使公民和企业享受到电子服务的好处。

电子政务实施的制度安排在理论上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政府并不一定非得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充当垄断者的角色。实际上,将政府电子服务的提供和生产合二为一的做法,不仅可能会导致电子服务的劣质和低效,而且会养成人们对政府的依赖。这种依赖,将会使人们将电子政务的责任全部放在政府身上,从而给政府造成过大的压力。而实施多样的制度安排,尤其是将政府的电子服务生产交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主体去承担,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使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减少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益,优化政府服务质量,有关决策者在实施电子政务战略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多样制度安排的可能性,并根据现实,选择最优的制度安排方式。

3、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的新变化

电子政务要求而且可以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根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结构形式,政府部门间、政府和社会公众间关系模式,政府管理类型,政府服务方式,政府办公模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1)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将从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逐渐趋于扁平化。为了适应电子政务的需求,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政府组织结构形式的调整,逐渐使正金字塔结构趋于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调整分工体系,发展各部门活动的并联化,尝试按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划分部门,增加与社会公众的接触。

(2)政府部门间、政府与社会公众间关系模式将呈现出信息传递流畅无阻、相会了解、相互信任的特点。传统政府按区域、级别、行政划分,各部门独成一体,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信息很难共享,政府与公众的渠道少且窄。推行电子政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改善这种关系模式。

(3)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退居次要地位。

(4)政府服务方式将化“静”为“动”,变“被动”为“主动”。电子政务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提供给公众,这可以使政府服务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5)政府办公将出现“一网式”、“一表式”新模式。传统政务环境下,政府办公模式为“一城式”、“一站式” 办公。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不仅赋予“一站式”办公的新内涵,而且出现了更加快捷方便的“一网式”、“一表式”办公新模式。

电子政务考试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

电子政务考试资料

《电子政务》考试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考试重点

电子政务考试范围
《电子政务考试范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