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的作业2_基础教育改革课程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9: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基础教育改革课程

判断题

第1题 (2.0) 分 知识教育比人格教育更重要。错误 第2题 (2.0) 分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正确

第3题 (2.0) 分 行动研究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和教师叙事。错误

第4题 (2.0) 分 行动研究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和教师发表三个部分。正确 第5题 (2.0) 分 学习唯一合法的定义是自学。

错误

第6题 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答: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前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课程资源既指“课程物质资源”(或称之为“条件性课程资源”),也包括“课程人力资源”(或称之为“素材性课程资源”)。 “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数量(师生比例)、图书馆、活动场地、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设施、学校环境等等。 “课程人力资源”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二者有相互交叉的可能,并非绝对的划界。

一、课程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物质资源主要涉及对教材的“再度开发”、“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的再度开发

“教材”包括“课本”(或“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辅材料。 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教材。这些教材一般由出版社提供。但无论出版社所提供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如何“完美”和“精致”,教师仍然需要对这些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部分。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教师的责任是通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来保证学生所接触的教材是“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在某些时候教师可能需要针对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不懈的“去粗取精”的咀嚼式的劳作,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时,有时需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亲自在原始性的资源背景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

(二)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可以合称为“媒体资源”。除教材资源之外,教师尚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网络资料、影视资料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有价值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随着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逐步推广和加强,网络资源将发挥更大作用。

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网络教育将改写教育模式,重新定义“教学”和“学习”。网络教育提供的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

除网络资源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发和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当教师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构成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

与“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另一种资源——影视资源——现在也开始逐步引起教育中人的关注。“影视资源”因其直观、形象而具有“可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它使“寓教于乐”的理想部分地成为现实。

(三)走进“社区资源”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相对于学校狭小的空间而言,社区是一个广阔的资源中心。

无论“天然性”的自然资源还是“人工性”的社会资源,只要教师参与其中的开发,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皆可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部分。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生存和生活的基础,也是我们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能为我们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课程物质资源”自然是重要的。但是,当“课程物质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课程人力资源”。

具体来说,“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二是发挥教师“主动性”,通过教师的“主动学习”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三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对话教学”来不断生成瞬时性的、不可重复性的课程资源。

(一)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之一是“学生主动学习”。当人们说“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一块等待开发的富矿;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学习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 “发动机”。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之二是“教师学习”。当人们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教师学习”或“教师主动学习”的状态,将决定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和程度。

教师学习首先意味着教师需要有所阅读,包括教师读“书”、读“教育图像”、读“教育网络”。

除“阅读”之外,教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观察”或“观摩”学习,即通过观察同伴的课堂教学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课程资源

“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之三是“师生互动”。大量的课程资源往往就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这种课程资源在教师备课时往往无法预料和估计,它具有瞬时性的、不可预料性和不可重复性。

教师和学生虽然可以相对独立地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在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自身所蕴涵的课程资源只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才充分地显示出来。有效的教学就是“师生互动”的教学,因为只有互动教师和学生才可能获得相互理解.

总的看来,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地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激励学生亲自去接触、体验课程资源。学生之所以能够受教师的激励去亲自接触和体验课程资源,乃因为学生原本已经具备内在的求知热情。学生内在的求知热情本身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效教学意味着“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也可以认为,所谓“有效教师”,是那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教师。好教师即使

话语不多,但他提供的资源却丰富,“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第7题 (20.0) 分 “异步教学”与“自学辅导教学”的教学程序及其共同精神。

答:“异步教学”实验也称“六阶段单元教学”,在中学称“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在小学称“六因素单元教学法”。其教学程序为:“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六环节展开课堂教学过程。

“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教学程序为:“启发、阅读、练习、当时知道结果、小结”五个教学环节。并明确规定教师在上课初进行“启发”和即将下课时向全体学生进行“小结”的时间约计10-15分钟。中间30-35分钟由学生自己阅读、练习、核对答案。

“自学辅导教学”和“异步教学”一致地强调了“及时反馈”(核对“答案”或“改错”)的原理。这个原理后来在“目标教学”实验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目标教学”实验的教学程序大致为“单元诊断、单元定标、单元新授、单元测验、单元矫正”,其中“单元测验”与“单元诊断”是关键的步骤。这些做法其实很接近30年代的“文纳特卡制”,尤其接近“文纳特卡制”所强调的为学生提供诊断性的“单元测验”,规定学生通过“单元测验”之后才学习新的单元等策略。遗憾的是,中国的“文纳特卡制”曾经是“引进”,而后“目标教学”还是“引进”。两者之间并无联系。倒是国外的“目标教学”(“掌握学习”策略)与“文纳特卡制”保持了某种历史的延续性。

“自学辅导教学”和“异步教学”建议学生在自己阅读教材、核对答案或改错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这条策略实际上也成为其他强调“自学”的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尤以“八字教学法”深得其奥旨,故以“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自居。

“异步教学”实验与“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一样,在教学原则上共同显示为“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属于“同步教学中的异步教学”。二者各自提出了大致相类的教学程序。前者为“启发、阅读、练习、当时知道结果、小结”;后者为“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教学领域出现的所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实验,在教学程序上都与二者类似。比如“八字教学法”实验的教学程序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参见邱学华著:《尝试教学法》,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0-42页。“尝试教学法”实验的教学程序为“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指导,效果回授”实验的教学程序为“诱导、尝试、概括、变式、回授、调节” ,等等。这些教学程序一致地显示出先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作出个别化辅导。这个环节后来在“尝试教学法”实验中明确地被称为“先学后教”和“先练后讲”。 第8题 (10.0) 分

请叙述“受伤的蜜蜂”的故事。

某个夏日,有一个人在山里面砍柴。中午,他开始吃午餐。他边吃午餐边欣赏周围的阳光,欣赏周围的风景,欣赏周围的流水。周围的一切都很美好。

但是,有一只蜜蜂围着他飞来飞去。他很讨厌,把它抓住了,然后“啪”地一下把它打到地上去了。

他没有想到,这只蜜蜂慢慢地爬起来了。他站起来,使出他九十五公斤体重的力量,把这个蜜蜂碾到沙里面去了。

他想它一定爬不出来了。他接着吃午餐。

没有想到,几分钟之后,沙慢慢地爆开了。爆开之后,那个蜜蜂又慢慢地爬出来了。

他蹲下来,想看看这个蜜蜂能不能够把翅膀再伸直,慢慢地能够飞起来。他看了之后,得出结论:大概没希望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一只翅膀几乎快要断掉了,不可能再飞起来的。

可是,这只蜜蜂不断在挣扎。他一直蹲在那里,看蜜蜂在那里挣扎。慢慢地,慢慢地,这只蜜蜂竟然飞起来。蜜蜂跌落下去,又飞起来,再跌下去,再飞起来,慢慢地飞走,飞越一个平静的湖面,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第9题 (10.0) 分

教育中的“民主”意味着什么?

答:所谓教育民主,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学会自我发展,教师发扬民

主,就要改变过去哪种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这是实施教育民主的关键。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主化的进程的越来越快,民主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学生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故此,民主化管理确实应该真正地走上我们教育平台。所谓民主化管理,是以班主任为核心,调动一切可以参与班级管理的因素,来共同管理好班级。具体地说,就是班主任调动班干部乃至普通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包括两方面:

(一)强化民主管理意识。 强化民主管理意识,是形成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先决条件,作为班主任,必须调动一切因素参与班级管理,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能自以为是,做孤家寡人,不要以为这个班是我的,我的话就是圣旨,班委会只是傀儡,学生要绝对服从。要改革班级的管理,就要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富有民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强化到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当中去。对班干部,即要作他们的后盾,也要珍惜他们的工作,并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做,对学生要尊重他们民主权利,班委会由他们民主选举产生,主要的规章制度要由他们民主协商而制定,重要事情以少数服从多数予以表决,班主任和班委会的工作要求及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要让他们明白这个班是我们大家的班,需要老师、干部和广大同学的共同努力。实践证明,民主化的管理意识的强化能加速民主化管理的进程。

(二)形成民主管理的网络。形成民主化管理的网络,是实施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关键。包括两点:

1、班长——班委会——小组长。 班长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要让班长成为班级的核心管理者和组织者,班级中一般的事让班长自己决定,组织办理,班主任只是进行必要的指导, 班委会听命于班长,班委会定期由班长主持会议,总结工作并商讨对策。小事班长说了算,大事集体研究,拿出决策。事实证明,经过训练的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小组长是全面管理哪一个组级的,人选由学生推荐,班委会任命,向班委会直接负责。学习委员负责各科作业,纪律委员负责纪律记载,体育委员负责课间操,宣传委员负责稿件的收缴,小组长实际已成了那个组的直接组织者与管理者。

2、团支部——纪律委员——学生 在班级的纪律的管理上,我们开辟了专线,由团支部负责,纪律委员督促,学生轮流值日,并采取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检举的形式,共同管理班级的纪律。这样,使团支中起到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每个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班级管理。推行民主化的管理体制,不仅可以减少班主任的繁重劳动,同时又很好地锻炼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广大学生的热情,造就出一批开放 型与创造型的人才,可以使班级稳定,班风好,成绩突出。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好办法。 第10题 (10.0) 分

教师的主动精神意味着什么?

答:教师的主动精神至少意味着:善于决断执行,不让自己陷入被动;.善于改变,不让自己陷入机械的重复状态;善于学习,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机会。 1.学会创造性地执行,不让自己陷入被动

创造性地执行是一种“有所为”的处世态度。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人有时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事情。在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事情的时候,人的主动性品格将显示为创造性地执行。

人的主动性意味着人不可能永远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在是一个基本前提。但是,在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前,人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做好眼前的工作,直到自己离开这个地方。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说法是对的:“我们需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是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也能心甘情愿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觉每个人内心蕴藏着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任何人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工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就完全没有价值和趣味。真实的状态是:许多工作既显得有趣、有意义,也可以显得无趣、无意义,关键在于做事人的心态。但是如果我们带着阳光、幽默,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班,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一天。” 2.学会拒绝与决策,不让自己陷入琐碎

拒绝与决策是一种“有所不为”的处世姿态。“行使拒绝权”显示出人的“独立”品格。这种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乃是“主动精神”的理想状态。主动精神是否充沛,取决于人的“决断力”(tomakedecision)是否强劲。若一个人有强劲的“决断力”,则“犹豫不决的时间总是十分短暂的”,“当他明白某一行为是正义的、必要须的时候,他就会立即付诸实践。”

“决断”意味着你在“拒绝”还是“接受”这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或者说,所谓决策力,也就是“拒绝”还是“不拒绝”的问题。这种人既可能因某个事件的“无意义”、“无价值”甚至“非正义”、“不正当”而当机立断而拒绝执行,也可能“爽快应承”、“欣然前往”或者“挺身而出”。要么当下拒绝,要么爽快应承,这是显示生命力旺盛、强健的基本指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雷特的真正悲剧在于他缺乏基本的执行力和决断力。当他一直为“tobe,ornottobe”的问题犹豫不决时,他已经取消了他的选择权,也丢失了他的决断力。 3.善于帮助自己,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主动的理想状态是“自己拯救自己”。但真正能够提供帮助的,是我们自己。当一个人自己帮助自己的时候,别人很愿意帮助他。这是自助者天助。当一个人不愿意付出努力而总是其他得到他人的帮助的人,别人很可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主动的人不滥施“同情”。弱者倚赖他人的怜悯和同情心,这样的人等待福利;有人格的人宁愿选择独立,独立的人自己给自己创造福利。独立人格是人所有的美好品格中第一品格。

第11题 (10.0) 分 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

答: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总之要全方位地充实自己,才会使自己更有人格魅力!根据刘老师所讲述的主要有一下三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个要素:主动精神

做教师的人,有一种比较可怕的状态:就是一直重复,看不到变化。没有变化,就意味着没有希望。他的日子过得没有希望,因此而痛苦,不安。他会忽然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 我觉得做老师的人,最可怕的,不是工作量太大,也不是跟家长闹得不愉快。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 第二个要素:乐观心态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作者举了案例是《曹操和袁绍的差别》、《楚王断缨》说明了宽容的重要性。 有关“赏识”作者举的案例是美国教育家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不要指望你的批评就能够让别人发生改变,批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批评只能给别人带来愤怒。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赏识。 第三个要素:生活情趣

老师在学习的时候,无论如何,要让自己有换了感。欢乐感从哪里来,提几条建议

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我们的作品是什么呢?你上好一堂课,你有一个好学生,你今天把一件事情做成,这就是你的作品。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只有造就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在模范地履行自己责任的同时,树立起自己的文明形象,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只有造就自己的高尚人格,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去感染、修正、完善学生,成为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催化剂;我们只有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学生亲近、信任、尊敬、爱戴的人……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我们伟大人格的光环健康、茁壮成长,并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第12题 (10.0) 分

简述“教师的管理智慧”。

答:教师的“管理智慧”包括民主管理、管理技巧和教师威信。

“民主管理”是教育管理的第一个智慧。民主就是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的做主,遇到什么事情,与学生商量,这就是民主。

教育中的民主,魏书生的说法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就是说,每一个时间都有事情做,每一个事情都有时间做。按照他的方式,会把学生的时间完全分割掉,学生来到学校,一天八个小时,他基本上把八个小时安排得满满的了。

我们不能像魏书生那样优秀,或许其中就是我们不能像他那样民主,也不能像他那样让学生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吧。

一个班主任是不是民主了就能把工作做好呢?当然不是,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技巧”也就是说要有科学性。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书:郑杰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等等。

万玮老师和管理技巧是:“刚柔相济”、“先制造痛苦,再出面拯救”、“语言感化”、“惩罚自己”。

做班主任不是为了专门“收服”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所有的老师,即使没有做班主任,实际上也是班主任,比较笨的老师,就是跟学生发生冲突后说:“滚出去,找你们班主任去!”有智慧的老师会自己把事情处理得好好的。

教师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让学生“过民主生活”:让他的学生自己做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说话有人听”的体验。还要像万玮老师那样有“管理技巧”,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管理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管理智慧——教师威信。

一个教师在学生眼里是否有威信,取决于这个老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敬畏而喜欢。学生喜欢老师是因为老师有爱心,老师对他好,所以学生喜欢他,而敬畏可能是老师的思想魅力,也可能是老师的人格魅力。“爱心”是教师威信的第一个条件,“教师威信”除了“爱”还有“敬畏”。

总之,教师的管理智慧就是:要培育学生的民主精神,要有一些管理技巧,要有威信。

基础教育改革作业

基础教育改革秋作业

秋《基础教育改革》作业

《基础教育改革》下半年在线作业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改革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业答案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我的作业2_基础教育改革课程
《我的作业2_基础教育改革课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