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原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3: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哲是马原的学科基础,概念抽象,体系庞大,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也是历年来的考察难点,尤其是原理和方法论,考生需要多下功夫去理解记忆。下面整合了20条马原重点原理,希望考生能够重点学习记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

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观点,两大应用) 第一章 哲学 世界观 (大题→原理)2单选3多选8大题 第二章 唯物论 (世界是物质的)→4原理 对立面:唯心论

总原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五观: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实践观)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坚持物质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或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我国的初级阶段和新常态) 世界观: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方法论:①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②实践意义:是唯物主义一元化的根本要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或主观能动性原理(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世界观:人具有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方法论:①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②能动创造性。③对客观物质的改造作用。④对其他生理器官的控制作用。

3.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 正确估计: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②前提:遵循客观规律。③基本途径:社会实践。 ④条件:一定的物质条件。(依赖于物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环境问题,生态问题)

世界观:要用威武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要遵循客观规律必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遵循客观规律,从而社会的发展既要合乎于目的又要合乎于规律,使得人和

自然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构建生态文明。

第三章 辩证法 世界状态问题(世界是联系发展的)→13原理 对立面:形而上学(孤立静止) 1.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辩证思维)四个全面

世界观:①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矛盾的观点。

方法论:坚持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坚持辩证的观点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准确把握客观实际。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四个全面,论持久战,游击战)

世界观:①联系存在在事物之间;②联系存在于事物内部;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④每一个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方法论: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看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发展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过程论

发展观: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三个是否符合”)

过程论:世界观:①任何事物发展都要经历从产生、发展和转化为他物的历史;②任何事物都在过程中存在、发展;③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过称的集合体。

方法论:①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

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②科学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度的原理

世界观: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范围、幅度、限度) 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也就是要把握分寸,掌握尺度。

5.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世界观: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在新的基础上引起新的量变。

方法论:我们要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要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量)和稳定

(质)的关系。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求同存异,中美关系)

世界观: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

方法论:①任何事物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③在当前和平发展全球化的时代下,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赢共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7.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对待矛盾的态度)问题意识

世界观: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反映了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观点,在认识实践中,勇于面对矛盾,强化问题意识,承认、揭露矛盾和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8.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待矛盾的方法)

世界观:事事、时时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反映了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 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①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特殊的质,从而把握事物。 ②它是解决事物矛盾的关键,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观: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事事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存在与个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共性与个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理论意义:是把握矛盾和辩证法的关键,是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从个别→一般→个别;

现实意义:要求我们把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依据,也是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10.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当面对众多矛盾时)

世界观: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决定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被主导、被支配的地位,但也影响着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②对事物众多矛盾,要着重抓主要矛盾;③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中心环节、

抓关键、抓根本。

11.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当面对同一矛盾的双方时) 世界观: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被主导、被支配的地位;两者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②面对事物矛盾的双方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③面对事物要抓本质,面对形势要抓主流。

12.辩证的否定观原理

世界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自我否定引起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它既是事物的发展环节,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又保留。

方法论:①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②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应该批判的继承。

13.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世界观:①从内容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自我否定引起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一定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

否定三个阶段、两次否定、一个完整的周期;②从形式上,表现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也就是破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方法论: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社会主义和改革也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它们代表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要坚定社会主义和改革的信心;同时,它们作为新生事物,要不断探索,难免会有曲折,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习近平提出五大思维能力:1.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统揽全局) 2.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见今) 3.辩证思维能力(矛盾分析法) 4.创新思维能力(破旧立新,与时俱进) 5.底线思维能力(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努力)

第四章 认识论 →9原理

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错误认识破坏实践。

方法论: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的指导作用上。

2.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主要内容: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实现的。③主体对客体的反应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认识不仅反映物质世界而且创造物质世界。

3.认识的总过程(反复性、无限性)和认识的两次飞跃

认识的总过程:认识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①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符合;②因为实践是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

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实践→认识)

①感性材料必须丰富、全面、正确;②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认识→实践)

原因:①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②理论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发展。

实现:①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自身需要和利益结合起来,

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决定性环节)③把理论的正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④要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内化为群众的自觉性。

4.认识过程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认知因素、逻辑因素→指导、解释、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非认知因素—精神因素(本能习惯信仰情绪情感意志目的动机)→动力、诱导、激发作用 非逻辑因素—心理因素(直觉灵感顿悟猜测幻想)→动力、诱导、激发作用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在认

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反对割裂二者的相互关系。 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关系:真理是在与谬误相比较中而存在,想斗争中而发展(真理发展的规律)而这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谬误向真理转化:①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②敢于面对谬误和失败,在批判谬误中就可以探索和发现真理。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①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②就整个人类认识而言,随着实践的无限发展可达到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认识。③体现人的认识的无限性、至上性。

(2)真理的相对性(有条件性)①广度上,真理有待于扩展;②深度上,真理有待于深化;③体现人的认识的有限性非至上性。

(3) 体现了人的认识的无限性和有限性,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

① 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真理总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包含有客观内容) ②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是由无数个相对真理所构成的)

方法论: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作为绝对真理要坚持,作为相对真理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僵死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7.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关系: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真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真理的目的、归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割裂两者的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方法论:①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②科学精神要求从客体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人文劲射要求从主体出发,以人为本。(特别关注科学发展中的消极作用,如转基因、智能技术、环境问题)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原因: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9.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的活动一时无法检验某些理论的正确性。 确定性:因为实践是历史的,随实践不断发展最终会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第五章 唯物史观(2016年不重点)

马原总结

马原总结

马原总结

马原分析题总结

马原复习资料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原知识总结

马原课堂总结

马原小组总结

马原总结
《马原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马原总结精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