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本书是作者刘瑜过去几年给报刊杂志写的专栏文章的结集。全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美国的民主”这一模糊的概念拆分成一点一滴具体的事件。正如梁文道对这本书的评价中所提到的——今日中国的公共讨沦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

民主问题是当下中国社会政治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民间关于民主的讨论,若非抱着看戏的心态冷嘲热讽,就是愤青式的狂喷。而讨论的结果,无不归结到这两个原因:专权的政府和政体以及民众的普遍较低的政治素养。而若是普通人希望通过阅读一些书籍从中国当下学界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争论之中汲取一些富有洞见的发现、探索和问题,这些充斥着种种学术界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模糊的措辞和长篇大论的缺少实例分析根本无法让普通大学生找到这些争论和现实的联系。学术的讨论似乎有意识的利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将自己和世俗隔绝以求庇护。于是只能任凭缺乏洞察力和经历的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的在民主讨论的漩涡中乱转。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瑜的《民主的细节》这本一百来页的书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她把“民主”从禁忌的神坛请了下来,把“政治”从教课书上无聊的感念转化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日常熟悉的小事。并且从她所提到的这些细节我们可以发现,“民主”并不是什么有了它一切都变得更美好的东西,相反她的文章中所针对的都是一些美国社会中最最尖锐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所有现代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无法得到民主,只能通过制度的完善,权力的制衡,司法的健全以及民众的政治参与,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适于人们的生存以及使大多数人幸福。

刘瑜将书本分成了五个大的篇章:“权力制衡篇”、“公民社会篇”、“福利—平等篇”“法治-自由篇”以及“人物篇”。她在这些篇章中,从美国公民的投票、言论、文艺创作、思想交流、生存、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劳动权益等诸多切实的权益,到美国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和议会、法院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所引发的一系列在中国不可想象的实情;从上至美国总统的言行,到普通政府职员乃至校园里的清洁工的生存状况;甚至是非法移民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以及南美咖啡农和苏丹福尔达难民的未来,都与民主息息相关。她通过很多具体的事例和细致严谨的分析,将美国社会民主建设中的精华和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扰揭示给我们,而不仅仅是通过毁灭一些东西,树立一些标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认为中国社会很多时候政府的专权和腐败来源于一党制所带来的弊端,而且一党制也使得中国的选举制度和人大制度变得流于形式阻碍了中国民主的发展,因而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多党制之上而对中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失去希望。然而刘瑜在“权力制衡篇”的第一篇文章“选谁都差不多”就扫除了我们这一个误区。

美国社会实行两党制,确实他们的选举制度比我们要好很多,通过选举可以“给民众一次机会将他们不满的政治家赶下台”。然而真的是美国的两党制给了民众更多的选择吗?并

非是这样的。虽然来自不同政党的候选人在竞选时都会鼓吹不同的执政方向和理念,但通过是刘瑜给我们细致的分析会发现,这不同的政策理念实际可能产生的差异微乎其微。在刘瑜看来,“选谁都差不多”这个现象的发生,其实恰恰是两党激烈竞争的结果。正是因为两个政党在竞争中都要争取大量的“中间选民”,所以它们的政见日渐“趋中”,最后,两党的政见往往稳定在最大多数选民比较赞同的位置上。而一个上台的政党,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这恰恰是民主的含义。

然而关于美国两大政党在选举时提倡不同政策是否给了选民更多选择也有不同的声音,我在一个关于美国五一节劳工游行的相册中看到一队美国劳工拿着反对政府的标语上写道“这是资本主义独裁”。那么究竟“选举”民主体现在哪里呢?在我看来,美国选举制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民众可以从不同的政党中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选举制的成功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从政者有公民产生,使得民众能够切实的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行使自己的权力。刘瑜在之后的文章中也提到“同样重要的是选举动员过程所激活的公共生活:它带动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讨论。„„它向政治家传达民间的声音,迫使他们根据民意的风吹草动来调整自己的议程;它给民众提供一个参政的渠道,每次美国大选都有无数普通人通过捐款、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卷入选举进程;它促进公民的公共意识,训练公众的组织能力:选举带动了政党的产生,政党带动了草根民间组织的产生,草根民间组织将普通人卷入公共事务„„总之,‘真正的民主不仅仅选举’,但是真正的选举也不仅仅是投票,而是一个无数公民向公共生活凝聚的动态过程。”两党制只不过是给选举民主锦上添花而已,甚至美国也存在“资本主义独裁”,但是选举制度的完善保障了民主的实现。所以中国未来并不是无法实现政治改革,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将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宪法中提到的人民的权力——人大制度和选举制度落到实处。

另一个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民主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公民的政治素养普遍太低。这只是不愿意仔细分析和正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以精英身份自居而把现代社会问题的责任轻描淡写的推到自己同胞身上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底层人民生存权利受到威胁的例子。地方政府的暴力强拆导致流血事件,农民工拖欠工资上访被拘留,城管和小摊贩之间的争斗,弱势群体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很少有通过正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我们听到的故事往往都是遵循了“官逼民反”的套路。在这些恶性事件的背后并不是弱势群体不想寻求正规渠道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中国社会中并没有这么一个组织或者团体(如工会)真正能够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来制衡政府和其他强势集团(资本集团)的权力。而现行的司法制度并没有专门为表弱势群体申诉的机构设置(如劳工法院,家庭法院),更别提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了,现行的听证制度基本成为政府用来炫耀民主建设成果的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政府和权力集团成了社会的大家长,作为家庭成员的普通公民的政治素养都是“被训练”,而不是自觉地“养成”。

在“民主与效率”中刘瑜写道——“中国由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非常设机构,主要政府决策落在行政部门,所以听证会主要也应由行政部门召开。目前政府的决策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许多政府部门开始在公共决策中加入听证程序。但是它还不够普及,而且许多听证会形式重于实质。某些地方听证会拒绝记者采访、发言代表的产生方式不透明、其联系方式也不能公开等等,甚至有些地方听证还要“彩排”。显然,这种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与听证会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据说民主的实施需要民众具有“民主素质”,我不知道有什么比公开透明理性的参与本身更能训练民众的“民主素质”,就像我不能想象除了跳到水里

学习游泳,还有什么别的学会游泳的方式。”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还多次提到“他人‘瓦上霜’”这个感念,有人说美好的人性源于美好的制度;但美好制度的出现则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到顾及集体的利益乃至关心“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人性本身美好的体现。社会的和谐来源于不同权力间的制衡和利益博弈,这与大的制度和体制本身有关,具体的做法能否成功,“程序性正义”和“补偿性争议”的矛盾处理,就要看对于具体细节的认识和把握。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就给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公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清晰的看见民主本色的细节而不用在隔着模糊的玻璃。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读后感民主的细节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 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2300字

敢于《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