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峡》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1: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6、《三峡》

——教学设计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中学 语文组 谢晓军

【课程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沿溯阻绝”,“清荣峻茂”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易于在朗读、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所接触的文言文较少,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使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欣赏仍有一定困难,仅仅着眼于借助工具书对字、词、句的翻译和对文章的背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和兴趣普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从创设教学情意场入手,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习轻松掌握文言知识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做到以情激情。 【学习目标】

掌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解释及结构。通过反复富有感情的朗读,获得情感体验,领会景物特点,品析优美的语言。继而通过学生个性设疑,加深对课文的探究品味。 【设计理念】

对于文言文,诵读总是主旋律。熟读、美读可以促思,可以怡情,可以悟理,继而实现以“诱”达“思”的目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更是以学生个性体验为主线的,因此本课主要采用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个性、情感朗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会学习中的自信。以求学生能体味文言之趣,感受文言之美。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作者和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作者及三峡有初步了解。

2、搜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引入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长江三峡更是神州山水中的瑰宝,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你都积累了哪些关于三峡的诗句?

1、生交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实物投影展示)

„„

2、师生共读诗句。

意图:借助古诗词营造文学氛围,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通过师生共同诵读,既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古香古色的语感中初步了解三峡的特征。同时为课堂创设良好的诗意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动机。

实录: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学生都能放开声音诵读。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刻意读出诗歌的情感。

二、明确目标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言文——《三峡》。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

1、掌握文章重点词句的解释及结构。

2、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领会景物特点,品析优美的语言。

3、通过个性设疑,对课文探究品味。 生:齐读目标。

意图:强化学习的目的性,为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指明方向,奠定基础。

三、朗读课文 共同体验

(一)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1、同桌之间合作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一人大声朗读课文,一人指出朗读中读错的字音和读不好的节奏。

意图:充分体现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录: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是学生长期以来非常熟练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学生非常投入,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全班交流发现的问题,教师强调补充。 多媒体展示:

(1)易读错的字音和难于理解的字词:

quē zhuàn zhǔ cháng

líng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属引凄异 泪沾裳 夏水襄陵 .....

2 tuān

yǎn

sù shù

素湍绿潭 绝 巘 沿溯阻绝 飞漱其间 ....(2)易读错的节奏: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实录: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其整理的纠错点,其他同学记录、订正、补充。课堂气氛较活跃。

3、全班齐读课文。

明确要求:可以读慢一些,一定要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意图:切实抓好文言词语的学习,这是诵读、学习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实录:同学们读得字音准、节奏清,树立了朗读好本文的信心。相信随着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并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一定会朗读得更好。 (二)指导情景朗读,读出景物特点。

1、指导诵读第1自然段。 (1)找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其他学生点评诵读。

引导学生从抑扬顿挫,韵律特别是有没有体现出景物特点来进行点评。 (3)教师引导点评:

问题1:哪些句子写出三峡山的特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问题2:它们分别写出山的什么特点? (连绵,高峻) 问题3: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和语调读出这些特点。

生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要读出山的连绵,声音就应该稍微延长。 生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要读出山的高峻,声音就应该稍微抬高。 问题4: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对文章内容有什么作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从侧面突出山的高耸入云,应读出赞叹之意。

2、师范读第1自然段。

要求:注意听出语气的变化。可以轻声跟读。

意图:教师的动情范读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文本之中,感染学生语感的形成。 实录:学生在倾听的同时随老师的手势和语气轻轻的跟读,专注而投入。

3、找一名学生再次朗读第1自然段。

意图:检验朗读指导的效果,及时反馈。动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式。此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能力,为下一步个性、情感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奠定基础。

(三)小组自读品味,朗读展示。

实录:高山总需有流水陪衬,才显得灵气十足,可以说水是山的灵魂。文章

2、

3、4自然段内容都与水有关。同学们不妨选取你最欣赏的一段写水文字多读两遍,悟悟其意,感知其美,读出景物的特点。

1、小组互读:

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段,互读互评,看谁读得好,读的有情味。等会儿推荐到班内朗读。

(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师巡查,了解进度。指点分析各个季节水的特点。)

2、阅读展示:

大家读得有声有色,很多同学已经读得非常棒了。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成果吧。谁第一个来读? 实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各小组争相展示。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A、夏水:

提问1:我们应该读出夏天水的什么特点?

生1:水非常大。

生2:还应该读出水流非常快。 提问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说明水大,将江内小岛都淹没了。

生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说明水的速度非常快。

提问3:既然江水湍急,我们朗读时语速应该怎样?也应该适当加快。 两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进行对比点评。

生1:朗读节奏的变化不明显。前两句体现水之大应该将声音放高。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开始体现水之疾,应该将语速加快,一气呵成。

生2:“沿溯阻绝”读的还有些问题。“沿”和“溯”中间应有短暂的停顿。 生3:虽然写的是水流之疾,但也不能过快否则就会影响文言文的味道。

实录:在文言字句的理解掌握和第一自然段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会从语气、语调上表现景物的特点方面进行点评。

实录:我们如果把此时的水想象成一个人的话,就像一个血气方刚、强壮有力的小伙子。那么就请我们班的小伙子们用稍快的语速,读出它的速度与气势之美吧。 (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4: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夏水的特点? 板书:水涨流急。

4 实录:学生的展示是学生自主体验的成果反馈,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展示过程却总会出现条理不清晰,还有不准确的地方,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的非常重要。 B、春冬:在第一自然段朗读指导和第二自然段小组展示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合作对课文其它内容进行朗读展示。

实录: 我们组朗读的是春冬之时的三峡。春冬之时的三峡“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让人读来心旷神怡。所以我们朗读时用较为柔美的声音。小组内女生分句朗读。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大家一致认同些时之景与第二段形成对比,更像一个温柔娴静的女子,所以读时语气还应该舒缓些。继而全班女同学用舒缓柔美的语气语调,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了春冬三峡的良多趣味。

此时小组内的朗读在合理运用语气、语调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重通过符合景物特点的朗读形式和技巧来增强朗读的感染力。这种主动的变化,体现学生朗读意识和水平的一次提高。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春冬景色的特点? 板书:清荣峻茂 C:秋:

实录:秋天的三峡是最不容易读出景物特点的内容。主要从想象、感悟上来进行指导。由刘禹锡《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引入情景,设计两个问题:秋天的三峡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为什么秋天的猿鸣听起来悲哀?结合“林寒涧肃”来理解“寒”便生凉意;“肃”有寂静清幽之意使人顿生孤独;听闻猿鸣长啸便不由哀从心生。 (1)既然是哀婉,我们读得时候注意语调要低沉些。教师这里可以范读。 (2)用一个词来概括秋景的特点? 板书:水枯谷凄

3、齐读全文

要求:注意读出层次变化。(第一段齐读,第二段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齐读) 意图: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反馈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质疑,探究品味。

(一)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疑。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实录:常言道:学贵有疑,说的就是提问。其实提问有两种:可以是明知故问,为的是提醒别人注意;也可以是有疑而问,为的是使自己正确理解。请大家小组合作阅读课文。每小组由一人来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提出自己的问题。选一名写字速度快的同学做好交流记录。

意图:培养学生设疑问难的能力和相互交流讨论学习的习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讨论中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口议的能力。

(二)展示学习成果

选一个小组展示组内交流成果。

实录: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认真的倾听并做好记录。其他小组不时打断其发言进行补充和提问,课堂气氛活跃。

(三)问题探究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余秋雨

结合郦道元生平资料谈一谈他何以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意图:把文本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用稍有深度的问题牵引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作者的了解,从而获得能融入自己生命的收获。

实录: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各抒己见,气氛达到高潮。

五、总结学习收获

问题1: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实录: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体现个性见解。 问题2: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实录: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交换意见。 生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生2:注重字词的锤炼如:“清荣峻茂”四个字写也了四种不同的景物。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焦作的青天河被誉为“北方三峡”相信大家有不人去游览过。借鉴本文的写法试着写一段精练的文字吧。

意图:课内兼课外的作业,围绕地域特色,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结合文言文自身特点,创设尝试情境,把体验、感悟、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亲近文言文,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在个性体验中回归至对文本的情感朗读。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即:读准音节——读出特点——读出味道。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文言语句的理解溶入到朗读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诵读中自然接受文言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枯燥感。

在朗读中特别注重体现自主、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自主、个性体验为主,教师在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做指导性的范读引导,并不将教师对语言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教师成为学生最忠实、热情的朋友。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