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7寓言两则教案(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22:01: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7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建一陈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字,会认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正的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地人终将会暴露,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经受住考验。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读过成语故事吗?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学习“寓”字。

2.二则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

3.对。那寓言二则就是——两篇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齐读课题,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教学流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说说今天的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

2、交流反馈。(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齐读。

(2)谁来说说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三、学习《滥竽充数》。

1.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们仔细听,如果有什么意见或者想鼓励她,都可以提出来。(随机指导读准“排场”“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排场”:有谁读了

第一段就知道什么叫讲排场呢?、“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湣”的读音为前鼻韵母)

师板书:南郭,随机理解复姓“南郭”。(老师有个疑问,南郭先生姓什么?师:两个字的姓,有没有道理?谁来举例说一说。两个字的姓,我们叫做——复姓。他就是复姓南郭。)

2、师:故事讲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你从课文中哪个句子读懂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装会吹竽的呢?(或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3、指名答,找重点句

出示重点句: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学生齐读)

4、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特别让你感觉到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理解)板书:装腔作势

谁能给这个词语找个近义词。(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也就是装模作样,他是怎么装模作样的,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1)、看视频。南郭先生到底是如何装的,怎么做动作的?你们能想象吗?我们来看一看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时的样子。看了以后,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2)、说话练习。

师: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刚才看到的画面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 指名答

师:看过他的样子,谁来把这句话读好,读出他的那种样子来。

指名读,齐读

(3)、小结:同学们,南郭这样装腔作势,他其实会不会吹竽,也就是说他不会的却装会,(4)不懂的装懂的混在了吹竽队里充数,这样就是在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最后结果怎样呢?谁来说说?

(5)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板书:逃走

师:他为什么要逃走呢?

生自由答。(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可能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这样以假乱真、弄虚作假,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的)

(6)师:请同学们拦住南郭先生,对南郭先生说几句话吧。生答。

(7)如果他实在想吹竽怎么办呢?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必须要有真才实学。

4、说故事。

师:看来同学们学懂这个故事了,那你们是不是已经将这个故事装进你们的头脑里了呢?好,如果现在不看课本,你能不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呢?(可根据老师板书说)

四、成语运用。

1、理解滥竽充数的用法

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而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人们是怎样用的。出示用法及小练习:

①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

② 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A、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B、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C、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努力的结果,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空名而已。 ()

2.写句。

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个练习了解了滥竽充数的用法,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这样的事呢?我想你们自己也能用滥竽充数写一句话。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现象,或者可以谦虚地用上这个滥竽充数,请同学写一写吧。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会写这个成语,而且读懂了、也会用了,这个可以把它

装进我们记忆库里,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希望同学们学真本事,千万别做南郭先生。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装腔作势逃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会认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理解寓意,懂得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反而会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的道理。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能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难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章体裁,通常都用小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我们今天将学习第二则《画蛇添足》,板书课题。谁还记得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交流学习方法。

1、自由读文,同桌检查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思考我们应读懂什么?

(1)想 (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讲了这个故事?(为什么画蛇——为什么添足——结果如何)

(3)问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精读课文获启示

1、我们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读完之后能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几点疑问吗? 生疑问:楚国人为什么要画蛇?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脚呢?

2、再次自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画蛇的原因:

读第一自然段相关句子,出示,交流:“都说:要是每人尝一小口,那才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

“要是…还…”句式理解,换成句子:“如果每人尝一口,那太没意思了,还是让一个人喝个痛快”从哪里看出大家都想喝酒?指导朗读

于是就有人提议说什么?(各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画得像,就把这

壶酒给谁。)

在想喝酒的动力下,那个人很快就画好了蛇,拿到了酒。拿到酒本该立刻喝起来,可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

添足的原因:

出示相关句子:他抬头一看,别人都没有画好,就想:我给蛇添上四只脚吧。” 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脚呢?

此时,他心里在想什么?

真是个自以为是的人,你看看插图,从哪些地方还看出他自以为是?指导朗读此句。

4、思考:最先画好蛇的那个人有没有喝到酒?谁最后喝到了酒?从哪些句子看出?出示第三自然段。

5、思考:为什么最先画好蛇的人没喝到酒?

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吗要画上脚呢?第一个画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啦!”明确:给蛇添上脚就不是蛇了。他给蛇添上脚是不恰当的。

6、明白了自己没喝到酒的原因,他这时会怎么想呢?

7、再比较:最先画好蛇的人给蛇添上脚,没能喝到酒,而另一个人画完蛇,没给蛇添足,并结合板书,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引出寓意:蛇本来就没有脚,“添”上脚就不是蛇了,所以那个人并没有画成蛇。假设他不给蛇添足会怎样,(喝到酒),而这一“添”反而画得慢了,也不像了,因此这一“添”完全是多此一举,(完成板书:多此一举)

8、你能给大家讲讲“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吗?

四、联系实际谈体会。

1、在我们平时生活学习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画蛇添足的事,分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哪些事属于“画蛇添足”的事。

2、分组汇报结果,并评点

3、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选择哪些属于“画蛇添足”

1)在超市买了块咸肉,回家后,又在咸肉上酒了许多盐,结果太咸了没法吃。( )

2)天真冷,小明又加了件衣服。( )

3)长裤外面再套上裙子。( )

4)青菜炒得太淡了,我又加了些盐。( )

5)衣服没洗干净就晾了起来,发现后再洗一遍。( )

6)作文题目是《春天》,有个同学写好后,觉得内容不够充实,又加了些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

7)值日生把教室地面已经拖得很干净了,但班长还是觉得不够干净,就把教室泼满了水。( )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失酒

多此一举

适得其反

7、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教案

教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7寓言两则教案(推荐)
《7寓言两则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