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典型发言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突出重点广开门路

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局面

梁山县劳动就业办公室

近年来,梁山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不断加强领导,提升就业技能,健全培训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省、市两级政府授予“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山东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546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展优势产业,扩大转移就业规模

立足现有企业基础,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为龙头,择优扶强,重点培育资产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壮大工业总量,增加就业岗位。一是按照“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的思路,高起点建设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梁山县汽车工业园,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大格局。目前全县专用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发 1

展到160余家,国内一汽、二汽、中集等一批知名汽车制造企业落户梁山,合作办厂或建立中转库,全国100余家汽贸公司配件生产厂家在梁山建立了办事处,全县从事人员3万多人。二是出版印刷业按照“创新管理,规范发展”的要求,不断规范、发展、壮大。现有印刷发行企业40家,其中出版发行企业18家,印刷企业22家,高中教辅单科发行量占全国的25%,销售范围遍布全国除港、澳、台、沪之外的所有地区,成为全国知名的出版印刷基地,年销售40亿元,利税2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三是纺织服装产业方兴未艾。重点培植了天润纺织、万德福制衣、恒祥制衣等一批骨干企业,蓝天、华宇、拳铺三个纺织园初具规模,相关企业发展到79家,同时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扩大高支纱、无捻纱、精纺布、出口服装生产,骨干企业有了新的壮大,形成了46万纱锭,年产1200万套服装的生产能力,吸纳就业3.9万人。支柱产业的发展不仅大大推动了梁山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同时也为扩大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搭建供求平台,畅通转移就业渠道

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把建立外埠就业基地作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途径,加速扭转农民自发式转移局面,多领域、多层次、多途径搭建通向外埠的输出桥梁,在外务工人员也以梁山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优秀品质赢得了用工企业的尊重,树立了自己的劳务品牌,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1万人,年劳务收入18亿元。一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发挥政府、部门、乡镇各级组织的作用,利用人缘、地缘、亲缘关系,多次深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胶东半岛等发达地区,积极与当地人设部门、企业开展对接活动,广泛联系劳务项目,实地对用工企业、岗位进行考察,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形成了开展对接—实地考察—信息发布—跟踪服务—维权保障的一条龙输出模式。现已在青岛、烟台、宁波、江苏、北京、天津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涉及建筑、电子、服装加工、港口作业等40余个行业,在外务工人员达9.8万人;较为典型的是在与宁波申洲集团对接后,通过宣传发动,短时期内达成了3000人就业意向,短时间内确保农村劳动力进入工作岗位,申洲集团对我县人力资源状况和政府保障能力非常满意,确定了在梁山投资计划,为今后我县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开辟了新的渠道。二是通过中介组织牵线搭桥。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社会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发放职业介绍补贴,鼓励中介组织免费介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加强监管,打击“黑中介”、净化人力资源市场等措施,从源头上保障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合法权益。三是通过能人牵线搭桥。采取“传、帮、带”和以点带面的模式,发挥在外埠有一定根基、成就、信誉度和影响力的能人作用,带动更大的就业群体走出去求发展。四是通过

人力资源市场牵线搭桥。积极建设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通过日常发布信息,集中活动现场招聘,架起企业与农村劳动力之间的“金桥”,仅2010年的4次大型招聘活动,就吸引81家县外企业参会,达成就业意向1629人次。

三、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能力

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的新形势、新特点,创新思维,下移重心,整合就业培训、阳光培训、移民培训资源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制定了梁山县2009-2013五年培训规划。2010年共开设各类培训23期,涉及创业、美容美发、食品加工、按摩、电气焊等12个专业,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 4772名,支付职业培训补贴81.9万元。一是开展岗前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打下基础。在做好市场需求调研的情况下,先后于3月23日、4月16日、5月21日举办了三期“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651名。二是开展订单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成功率。在与企业进行对接后,根据岗位需求,于7月21日举办了“2010年梁山县企业订单技能培训班”,培训滩区、湖区农村劳动力1428名,经考核后,1396人顺利进入通亚、杨嘉等12家企业工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信息—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三是开展定向培训,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为进一步提升在岗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稳定就业岗位,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技能培训政策,本着“不误工、

促生产”的原则,分别与9月15日、10月28日举办了职业技能培训“大蓬车”进企业活动,把培训课堂搬进了车间、班组。为水泊焊割、中集东岳、华宇集团、蓝天集团等县规模企业培训1300余人。四是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使各项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在要求各定点培训机构报送培训计划的同时,一并报送课程安排表,以便我们随时抽查。对定点培训机构报送的培训花名册,通过抽样分析、电话抽查等形式了解培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把好事办好、办实。

四、强化就业服务,优化转移就业环境

一是建立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供需平台。在县人力资源市场于2月21日,举办了为期6天的“梁山县2010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于3 月1日在县人力资源市场举行了“春风行动”首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于4月26日—30日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于10月19日、20日举行了“梁山县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暨秋季人才交流大会。四次招聘大会参加招聘的县内外企业近300家,提供岗位9286个,进场求职人员近11000人,达成求职意向3290多人次。二是创新服务模式,转变工作作风。于3月8日— 4 月 5 日组织人员深入富余劳动力资源较多的黄河滩区小路口镇、赵堌堆乡、馆驿镇积极开展“下乡三送”、“就业赶大集”活动。万得福制衣、蓝天集团、梁轴轴承、中集东

岳等 39家企业, 15 家职业中介和 6 家职业培训机构参加,累计提供就业岗位 3240 余个,发放“春风卡”等各类宣传资料 7000 余份,达成求职意向 2320 余人,为 1330 名群众的政策、法律法规咨询进行了解答,通过零距离的服务,将岗位、技能、政策送到广大农民工手中。三是继续发挥周四招聘洽谈会“小平台、大市场”的作用,全年召开周四洽谈会46场,参加企业241家,提供岗位6104个,达成求职意向2621人。四是健全信息体系,形成上下内外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全县15个乡镇(开发区、街道)全部按照“六到位”标准进行建设,安装使用了“99”专用软件,67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劳务信息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体系,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求职和企业招聘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及时传输,实时对接,实现了信息联网,资源共享,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及时准确地就业信息发布和职业介绍服务,有效地满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五是抓住创城有利时机,鼓励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给予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扶持,尽最大努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六是积极发挥农民工服务中心作用,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登记、技能培训、资金扶持、创业推介的一条龙服务,有效简化了办事程序,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成功率;七是强化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指导,定期检查县内企业的生产、

生活环境,指导企业的工资发放基数,帮助企业建立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小在薪金待遇、生产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企业的差距,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工作中,将乘这次会议东风,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为我县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典型发言

典型发言

典型发言

典型发言

典型发言

优秀党员典型发言

招商引资典型发言

会议典型发言

作了典型发言

财政金融典型发言

典型发言
《典型发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全国典型发言 发言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