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理想课堂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6: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构筑理想课堂》课题总结报告

开元小学 韩金玲

参加新教育实验来,我围绕“构筑理想课堂”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以“人的教育”为旨要,通过实施具体的行动项目,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范式的教改实践。其核心理念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表明的是一种“全民教育”的理念,“为了人的一切”表明的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社会的发展是一切社会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最终是老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只有一切人的发展才能带动一切,人的发展就是能够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急待提高,表现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被动学习、高耗低效的状况还在不同程度的存在。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想通过“三性六度”课堂的研究,充分体现新课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新教育实验作为新课改的最佳切入点。打破原有课堂中绝对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将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丧失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课堂在我们新教育理念的思维中解构,重塑理想的课堂。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理论价值:新教育实验构建于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伦理学三大基础之上,吸收马克思人的发展的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民主教育理论的精粹,提炼我们自己的新教育发展核心理念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在具体实施中着力于\"校园\"、\"社区\"的建设,以\"成长\"、\"超越\"为本质追求,符合当代基础改革的发展趋势,形成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以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民主教育理论等为理论支撑,以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一书中集中体现的新教育理论为理论指导。

(二)研究目标

旨在通过新教育实验研究,建立“以先进的理念+积极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制度保障”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思路,探索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并加以实现,使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充分生成”的“理想课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与途径,使学校真正成为“成才的沃土,精神的家园”。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专业发展。除了写之外,还将作一些细化的研究,研究由日常教育叙事连缀而成的教师教育传记,研究这种日常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关系;研究如何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日渐积累以期形成“自己的典型教育案例库”。

(三)研究策略

课题坚持实践性,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创造不同的教育形式,从盲目性走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走向系统性。

三、主要措施与取得的成果

(一)进行理论学习

学习朱永新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

(二)积极参与“构筑理想课堂”的研究

新教育实验“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一“育人为本”的思想所倡导的“构筑理想课堂,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是我校执着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理想,是我们的梦。朱永新教授指出:构筑理想课堂就是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并追求个性的课堂。

借鉴国内外对理想课堂的研究,参阅兄弟实验学校的改革实验,我们制定出学校的“理想课堂”的细化评价标准,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地锤炼我们的课堂,锻造我们的教育智慧。 “聚焦课堂”, 致力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把培训教师与教育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倡导基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理念引入了、移植到了课堂中,教师也接受了,但基于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进而上升为教育教学智慧,还需要内化,反思成了教师成长的瓶颈所在。创建“反思性文化组织”,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形成一套有利于交流和共享知识的校本培训和研修制度,以一系列制度化的活动来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反思”。

我校构想建立“以先进的理念+积极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制度保障”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思路,探索出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潜能并加以实现,使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充分生成”的,有利于“构筑理想课堂”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与途径,使学校真正成为“成才的沃土,精神的家园”。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主要的做法:

1.细化“六个度”,( 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练习度; 六是延展度)在教师中达成“理想课堂”的评价标准。只有心中有了蓝图,明确了方向,知道了抓手,才能一路高歌,一路执着。 2.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学习体验。

一个好的学习者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学者。在研究中我们将持续地设计“以交流与学习”为主特征的学习场,主要通过基于情景的“磨课”活动,在群体的互动中帮助进一步丰富教师学习体验,使教师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进而成为一个好的教学者。

3.以“做中学”为我们磨课的基本方式。

要想构筑理想课堂,需要“做中学”,必将经历一个“磨课”的过程。采用边研边学边做的方法,结合教师的需求开展宏观指导下的“微观研究”(如课堂上的有效沟通、课堂管理的策略、把握课堂节奏的艺术等等), 在重视“共享型教研文化”的基础上,努力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不同的时期能有自己的“精品课”,实现有差异的成功,以成功来激励更多的成功,促使教师逐步构筑自己的理想课堂。

(1) “一课多练”形成个人精品课

针对学校里不同年龄的教师,我们打算采用 “平行演练”的方法来形成他们的精品课。

具体做法:

练教材。执教者独立备课,自然常态下上课,同行听课后共同解剖教材来自哪?去哪?挖掘教材知识、情感,做到“教无误”。

练学法。关注学生的学法,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教材落到孩子身上有什么适合的、不适合的,关注孩子的心理等等。

练教法,选择出适合教师个人的、学生学法的教学方法。

练和谐,有自己的精品课,有执教过程中自己一系列的想法。

在一课多练中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师,他达成理想课堂所需要的内容不同,进行分层要求:执教者:教案、反思、论文;三年以下:收集课堂实录,进一步熟悉每一环节,有利于其把握课的结构,课的节奏;五年以下的:收集评课集,有利于从不同的审视课堂。五年以上:具有菜单式(对教材、学法、教法、整体)的反思

⑵“互动生成”形成组内“精品课”

在年级组中由于成员年龄比较接近,共同语言较多,采用这种方法来打造组内的“精品课”。具体做法为,一个老师自主设计,常态上课,然后组内评课,火炬接力轮流上课。 1.数学学科

主要流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发展 时间

创设背景引出课题 提供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揭示目标 观察、比较、操作对问题进行类化,明确学习目标 引起认知冲突,形成探究心向 约5分钟

讨论交流提出方案 组织交流、对课题方案进行筛选,归类、集中 讨论、交流、对课题作出猜想,提出解决方案 形成合作意识和大胆想象的习惯 约8分钟 探究验证解决课题 组织有结构材料,引导、参与学生的活动 进行多层次探究活动,对方案进行验证 体验成功,形成积极情感 约15分钟

反馈内化拓展运用 提供有意义学习材料 演练、操作、想象,表达 完善认知策略和结构,形成数学意识 约12分钟

创设背景,引出“课题”。从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和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出发,创设“最近发展区”,激发心理冲突,使之形成悱愤心态,产生提出“课题”的心理趋向,再鼓励学生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方案。学生提出问题后,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老师协调组织,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探究验证、解决“课题”。学生汇报的种种方案中,真伪并存,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出方法,小组合作,进行多层探究活动,从而验证自己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飞跃,使过去课堂中教师讲授的过程变为学生进行课题探究的过程。

反馈内化、运用拓展。结论的得出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终结,还需要进行有目的反馈内化、运用拓展,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潜在的生产力。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鼓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作用尤为明显。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生命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一节课都是充满智慧挑战和生命气息的动态生成过程,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倡导树立大教学资源观,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资源生成,使课堂真正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这种具有内在生命的鲜活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

允许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它不仅仅表现在学生主动参与教材的学习、参与讨论交流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策动者与参与者,与教师共同创生课堂的轨迹,共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创新源于自主”,学生的智慧不可估量,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者才能解放自己,打破固有经验的限制,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新教育实验是一种荡涤灵魂、滋养精神的实验,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人坚定不移的执着精神与科学态度。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作为学校管理者,如何让每个实验人真正从内心深处深刻理解新教育,不瞻前顾后,不人云亦云,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念?

2.新教育实验研究只有理论框架,没有实践模式。作为行动研究实验,它的成功取决于每一所实验学校因地制宜的努力。因此,如何根据校情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研究,做出特色,做出深度与高度来,让新教育实验“因我们而精彩”,在理论与实践中架构桥梁,实现“多赢”? 3.教师的时间不够。

一线教师的常规工作很多,工作量很大。读书、上网、写随笔需要大量的时间。老师们经常感觉时间不够。

4.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由于教师的人员编制过紧,教师想出去学习,教学人员难以调整,不利于实验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影响教师成长的速度。

翻转课堂结题报告

课堂提问结题报告(全文)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结题报告

课堂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理想课堂结题报告
《理想课堂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