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6: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

结题报告

泰兴市新街小学李春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

2、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科学素质等养成的基础阶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生活并对它进行观察、体验、反思、提升,积极引导儿童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传统的品德教育习惯于按照统一的教育计划,自上而下布臵教育内容,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照本宣科的“说教课”,这种封闭、固定、静止的“计划教育”排斥了教育的偶然性,压抑了儿童的成长需要。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校品德教研组向市教研室申请了“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研究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生动性。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从理论上说,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确立生本意识和生命意识,注重学生成长的动态过程。

2、本课题通过解决已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一种开放性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1

力,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3、本课题致力解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教学唯一资源的观念和行为,促使教师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调控教学过程,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对教育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5、通过课题组全体教师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一批优秀的生活化教学课例和典型经验,推动我校品德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指导研究的理论

1、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生活的本身。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在充分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与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与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能在各自熟悉的情境中领悟品德课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生活即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既是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又是其对生活本质的领悟,着重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

3、德育课程从何而来?学生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何而来?从人的生活中来。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的过程(马克思)。

4、鲁洁教授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她还指出“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可见,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道德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

5、《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以引领儿童过有道德体验的生活为教育的理念。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儿童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新课程新教材为回归生活提供了可能,教师、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才会亲近生活,才能负责任、有创意地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时间、步骤

第一阶段(2010.3—2010.7):调查分析,学习、收集国内外有关理论和资料,初步拟订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2010.8—2011.12):实施、调整、反思

1、对教材内容中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环节进行审视,积累课例进行分析。

2、在新课程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建立小学品德课程的基本框架。

3、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对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与结症进行重点研究。

4、教学中建立、收集有价值的教学案例,边教学、边评价、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研究将先进理念落实到操作层面的中介技术。

第三阶段(2012.1—2012.8):课题组成员交流教学实践感受,整理资料,整理典型教学设计,初步构建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总结生活化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相结合进行实验。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研究,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教学方式,创建了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2、教师的发展。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也不断提升。课题主持人李春江同志8篇研究论文在专业期刊《泰州教育》杂志上发表;其中《让学生的道德生命在活动中绽放》《莫让活动教学流水匆匆无痕》等3篇论文在《泰州教育》上集中刊发,泰州市教育局戴荣主任为这3篇论文插编者按。此外,2011年4月,课题主持人李春江老师参加泰兴市城黄北区品德与社会赛课,获高年级组第二名;蒋钰老师获城黄北区中年级组第三名;陈雪峰老师获城黄北区低年级组三等奖;蒋娟、王红霞、张莹三位老师分别开设了生活化形式的校内公开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获得学校领导的肯定;李春江同志制作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课件《鸦片的背后》荣获泰兴市三等奖。

3、学生的提高。学生对品德课的兴趣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自己思考,自己体验,自己选择,从而获得自我感知,自我触动,自我陶冶,自我厉行的效应。课后,我们通过行为观察、问题研讨、调查报告、成长记录等了解到学生不但对品德课兴趣浓了,参与的积极性高了,而且参与校园、社区、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稳步健康地发展着!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材料

1、论文集两册(其中在《泰州教育》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8篇)

2、研讨课教案集两册

3、市区级赛课、基本功竞赛获奖材料一册

4、计划总结6份

5、课题组活动记载1本

七、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

经过探索与实践,“品德教学生活化”如春风拂面,为我校的品德教学打开了全新的局面,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还存在不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要有效避免课堂中的形式主义。对教学活动的生成性认识不够,小学品德课程有很强的动态性,使得教师面对意料之外的一些儿童的语言、行为、动作、想法不知所措,都感叹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清楚的发现,教师们的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处理方法上还有待提高。请各位专家领导在方法上给予指导,使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教科研工作。

八、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签名)

主持人:成员:

九、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评价(盖章)

该课题于2010年3月经市教研室批准正式立项。自开题以来,课题组紧紧围绕预设的研究目标,开展研究工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操作科学、有序推进;注重积累,反思提升。品德教师的教学观念、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8篇研究论文在《泰州教育》杂志上发表,研究工作体现了一定的深度和效度,初步构建了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总结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开发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资源,喜欢品德课的学生明显增加,学校的社会声誉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求真务实、管理规范、成果丰富,研究目标基本达成,同意如期结题。

二0一二年八月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