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社会实践报告

清明节社会实践结题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0 08:38:01 来源:社会实践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会实践 结题报告

南京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成果展示报告

小组名称:A.N.Jell

课题名称:由南京,提意见,给政府写信

班级:高一(4)班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地中山陵、夫子庙、雨花台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所有资料对这些景点的描述都是近乎完美的。可是我们认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旅游景点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而且从我们以往的经验中发现:某些景点的不足之处不仅会给游人带来不便之处,还会让人对该景点产生厌恶之情。因此我们小组选择了“游南京,提意见,给政府写信”的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以及对景区内游人的采访发现各景点的不足之处,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我们的建议。以便相关部门发现问题,并及早解决,为游客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旅游环境。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分别在中山陵和夫子庙进行课题的研究。重点对夫子庙进行研究。

在中山陵,我们小组决定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景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分别是:观察( 张丽君 马超),记录(王科文 张晓波),拍摄(沈钰慧 张梦歆 沈晓军 陈炎焱)。

通过在中山陵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山陵虽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可是在走入中山陵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庄严肃穆,而是人声鼎沸,和我们之前想象的相差有点远。除了游客的谈笑声,更多的是沿路商家的叫卖声,更有商家直接把店铺搬到了路中央这给游客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我们小组在中山陵发现的第一点不足之处就是:中山陵的店铺太多而且太乱。毕竟中山陵与其他的景点有所不同,它是一个伟人的安息之处而非纯粹的旅游观光点。第三很多地方还流露出电缆,这不仅影响到了环境的美观,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此外现在旅游的地点垃圾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建议在中山陵应该多设置点环保工人,以便随时把游客遗留在地上的垃圾清理掉。

虽然中山陵的不足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影响,但它的宏伟,它的壮观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过在这么庄重的地方有这样不协调的景象,这也会 1

让我们疑惑现在的人来到这个墓室是来游玩还是敬仰的呢?不只是因为有小卖部这么简单,在那里有是很正常的,但是叫卖声太喧哗了。而且不光是卖东西,有人竟然有利用拍照来赢利,这让我们很吃惊,来这里不只是游玩,更多的应该是瞻仰,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肃静。关于中山陵的风景,我们觉得太过于奢侈,作为一个伟人,被后人记住的不应该是他的陵墓有多宏伟,而应该是他的精神有多伟大。

在夫子庙,我们决定使用调查问卷与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为了对更多的人进行调查,我们将小组成员分成了两队,分开进行调查。组员的分工是:(第一队:王科文—提问沈晓军—拍摄张丽君—记录陈炎焱—拍摄),(第二队:马超---提问张晓波---记录沈钰慧---拍摄张梦歆---拍摄)。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种类,不同年龄的人群,如本地游客,外地游客,景区环卫工人,学生,老师等。

我们调查的问题有:

1、游览夫子庙的次数

2、夫子庙吸引你的地方

3、您认为夫子庙的不足指出有

4、您认为夫子庙是历史文化圣地还是现代商业中心

5、您对夫子庙的小吃有何评价?

我们的调查结果是:80%的受访者到过夫子庙3次以上,20%的受访者第1次到夫子庙。吸引他们来的原因分别是:小吃(60%),购物(20%), 无聊、随便逛(15%),不知道(5%)。他们认为夫子庙的不足之处有:

1、乞讨者太多

2、树上的飘絮太多等。有30%的受访这认为夫子庙是商业中心,5%的受访者认为夫子庙是历史名胜,65%的受访者认为夫子庙是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关于小吃55%的受访者认为很好,35%的受访者认为一般,5%的受访者认为不如妈妈做的好吃,5%的受访者认为不好吃而且太贵。

根据调查到的结果我们小组进行了实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夫子庙是商业与文化交融的地方,其中商业偏多,它是一个购物和品尝小吃的天堂。也许现在是商业社会,传统的小吃也有了浓厚的商业色彩,这一点让我们有些失望。而且在夫子庙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可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另外夫子庙的乞讨者太多,其中不乏好吃懒做的职业乞丐。即便如此,夫子庙是个漫步休闲的好地方。不过在这个好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种种原因,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让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美中不足。

不过在此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出发前

我们并没有印制调查问卷。于是我们在第二天的活动开始前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先由一位组员将问题抄成两份,小组分成两队分开调查,并由另一位组员负责记录。从这件事中我们觉得只要共同努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共同解决,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之一。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终生难忘,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很多在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还加强了我们的社会时间活动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结题报告。

推荐第2篇: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关于红寺堡地区生态移民

——中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题报告

一、探究红寺堡地区生态移民的中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意义 红寺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贫困群众脱贫问而题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1997年12月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1999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搬迁安置的农户近20万人,除了移民的生活经济发展问题有待解决外,孩子教育问题也需重视。

通过调查,了解红寺堡移民地区孩子心理健康及学习适应能力情况,我们发现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尽我们的力量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我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通过实践锻炼自己,增强我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研究以红寺堡地区生态移民的中小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为主要分析对象,我们分为两大部分层层递进进行研究。

第一,我们在了解了移民区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我团队选择红寺堡区的各中小小学的学生进行走访调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与当地居民交流沟通,通过调查顺利采集到了大量关于红寺堡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适应能力相关信息,对当地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影响红寺堡区孩子心理健康及学习适应能力因素的措施,并形成一份集红寺堡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适应能力分析、建议措施提出为一体的调研报告。

第二,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老师的协调和指导下,我们分小队集体走访了红寺堡进行实践。从整个活动的策划到问卷发放、

整理、问卷分析整个流程中,我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及长处,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三、通过调研,我们得到的一些成果

1、就红寺堡移民地区中小学生适应能力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可得

出,红寺堡地区移民家庭孩子移民后与父母、老师的关系、学习成绩都比移民前有所提高,但是却有部分学生与同学关系较移民前变差,通过调查孩子父母及孩子本人了解到,大都因为移民前所在学校孩子都是一个镇或村的,但是移民后所在学校同学来自不同地方,孩子们的性格习惯等都受移民前家乡人的影响,很难接受他人的相异之处。但是就调查数据整体显示,红寺堡移民地区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对移民后生活的满意度较高。

2、就红寺堡移民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可得

出,移民地区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有非常强上进心,但是从调查结果可知,这样的移居,使得很多家庭在没有耕种的土地的情况下,为了生活,家长选择在镇子附近打工,忽视了监督、管理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让部分孩子放纵自己,有逃学现象。移居也使得很多家庭远离亲戚朋友,独居他地,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带孩子回去探访亲友,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对亲戚朋友的生疏感。

四、通过我们的调查以及分析,我们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移民区孩子整体上学较迟,而且存在辍

学现象。通过家长了解到,在这当中,部分同学是因为学习跟不上而选择放弃上学,家长也认为如此差的成绩,上学不如挣钱。极少数是因为受到同学欺负不敢去学校而辍学的,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移民地区孩子应加强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要

性的认知度;

2、鼓励孩子上学,利用更多的时间来监督、管理他们的日常生

活;

3、鼓励学校开展一些可以增进孩子之间友谊的趣味活动,使得

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能更好的融在一起、和睦相处;

4、鼓励家长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拜访以前的亲朋好友,增进

亲戚、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

五、实践的收获

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益处远非感动这么简单,通过参加这样的

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掌握了多种调查和调研的方法,例如针对儿童心理的问卷调查,针对生活水平及其满意程度的调研,我们相信这些丰富多彩的调查和调研方法将在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科学的方法将会有效地提高我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的学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在走访移民地区进行调查期间,使得我积累了社会经验,学会了去与人接触认识,并且与人交流,使我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克服了自己害羞畏缩

的心理,使我在与陌生人的接触中多了一份自信,也新添了一份自如。

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

式,使我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同时,社会实践也成就了我们,不论获奖与否,社会实践都已成为了我们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才思。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帮助我们大学生认识了社会,也帮助社会了解了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将真真正正地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抱负和智慧。

推荐第3篇: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作为山大学子的三个经历之一,学校是十分的重视的,落实到我们学生个人也是相当的重视。整个寒暑假我一共花了十五天的时间用于社会实践,包括前前后后的各种申请、准备和后期的收拾整理,我花了接近一个寒假的时间。付出是很多的,收获当然也是不小的。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社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学其有,用所学;我们付出的汗水,收获的则是一些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付出时间,但我们见到了一些我们所未闻所未见的东西,大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诸如此类,收获的太多,这都归功于学校组织的 “青春筑梦”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约山大.励志启航”我们或多或少有一些熟悉的感觉,毕竟回访的地方使我们曾经学习生活的母校,那里有熟悉的环境和我们尊敬的恩师。“青春筑梦”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没有那么好了,一切都是陌生的,只有我们的队员是自己所相知的同学们。对于我们“绿色方舟”调研团而言,济南我们相对是熟悉的,但是济南市平阴县我们是很陌生的,甚至在之前没有听说过。我们的课题是生物质发电厂现状的调研(以济南玮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为例),玮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我们也是陌生的。一切从陌生开始,这也许才是社会实践设计的初衷。从组队的种种考虑到联系电厂的诸多困难到实施过程中队员们的各种协调分工等等。从陌生到成熟我们也都成长了一些,历练了自己,表现出了大学生应有的风采和山大学子的独特魅力。

2014年8月30日至9月5日,我们开展了“生物质发电厂现状调研(以济南市平阴县济南玮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为例)”的调研活动。此次活动由队长黄向辉等来自能动等5个学院的9名同学参与。

此次活动的地点安排在济南市平阴县的济南琦泉热电有限公司旗下的济南玮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活动前我们以山大青春筑梦社会实践的名义与该公司取得联系并且协商好了来访计划。得助于公司生产副总李德军以及办公室高主任和技术部的赵主任的热情接待,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们在活动前在网上查阅了许多与生物发电相关的知识以及关于玮泉公司的一些资料,后来证明这些东西在于他们交流时完全是必要的。同时在活动前我们与玮泉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我们的具体行程进行了协商安排,由于种种原因策划书上的一些东西不能实现而且时间也不能按照策划书来。又由于一些敏感问题怕引起媒体关注,所以有的东西了解不到,同时在采集资料时对方也是有了一些限制,但是客随主便,好在我们大多数的东西还是能够按照我们的策划来。这是我们队员们第一次出门在外自己与大型企业的高层人员沟通,大家都很小心谨慎,毕竟我们现在的言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山大,在活动中我们得到的是对面对我们的表扬和对山大的褒扬。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跟随赵主任的脚步按照事先预计好的时间表把整个玮泉公司里里外外能了解的都了解了。赵主任总是热情的向我们介绍,对于电厂这一块有的东西为我们所熟悉诸如电流电压,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和赵主任以对话的形式交谈;当然肯定有我们不懂的诸如励磁电流等,这个赵主任就会特别详细给我们介绍下当然是介绍它的作用,同学们亦是受益匪浅。活动中我们也会有很多疑问,有的电厂的标识就会给出答案有的则需要实地参观比如燃料堆放中的测温问题以及防腐蚀问题等。 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队员们每一天工作都很卖力都很认真,每天都收获很多实地经验,摸爬滚打成长了自己,彰显了山大魅力。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我认为社会实践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通过本学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 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尽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见过的问题,也有很多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也感觉很无助,很尴尬,但是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一切的问题都以不在是问题,一切的不知道也都会变成知道,正可谓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们队每个人都是强悍而又谦让的人。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几天,但我还是深深的了解到了只有在不断的团结合作中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就算自身实力在强大,没有同伴,没有朋友都是不可能在的这个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几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这些在校学生能更好的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经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的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同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社会实践,摸爬滚打我们远离了娇生惯养历练了自己。我们付出汗水与时间成长了自己的人生。我们年轻,有的是汗水与时间,此刻我们不用它们换取一些东西,也许会老大徒的伤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必必修课,我们要重视,希望大学期间多与之为伴,学其优,用己学。

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一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一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也收获不少,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是对社会的认识。起初我的想法就是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而且一直以来在学校都是比较优秀的,因此出身社会之后也是如鱼得水,不会有太大的难题。可今年暑假的尽力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是那么单纯。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毕竟经验太少,一个人闯荡的想法固然好,但也要注意保护自身,刚出身社会,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二就是待人接物的社交礼仪问题。社交是一门艺术,社交能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与气度,说话做事,一举一动都透露着一个的本质。比较辛酸的历史,都是我宝贵的经验,它们都将成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教训,我要力争在我以后暑期实践以及今后就业的时候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就是对实践的认识。“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这次实践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都说实践出真知,理论终究只是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许就不是那回事了。就如同我们在发电厂的调研看到的一样,发电厂的原理与结构并不难,但实际建设应用的时候却有很多讲究。例如锅炉里用的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简单的水,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实践方能出真知啊。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尽管我遇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见过的问题,也有很多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也感觉很无助,很尴尬,但是有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一切的问题都以不在是问题,一切的不知道也都会变成知道,正可谓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做事。我们队每个人都是强悍而又谦让的人。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半天,但我还是深深的了解到了只有在不断的团结合作中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就算自身实力在强大,没有同伴,没有朋友都是不可能在的这个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又是一个美好的盛夏,愉快的假期就在眼前,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也随期而至。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我们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我们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

人生的旅途漫漫,即无法预见将来也无法改变历史,只能抓紧现在,抓紧脚下,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真的要从那个姐姐身上学到点什么,正像她说得,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当初!我们现在正是人生中最艰苦的时刻,但每个人又必须坚持,必须清楚,如果不好好珍惜现在,将来就要面临更艰苦的岁月。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有机会加入社会实践基地,我是一个乐于实践乐于展现自己的人,对于社会实践这种提高自己素质、培养自己能力、服务社会、服务学校的活动十分积极,十分向往。因此,我很希望能给我一个加入的机会,来品味这种美好与喜悦,从而展现自我,体现自己的价值,为这样优秀的集体争光添彩

我会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积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经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的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

推荐第4篇:社会实践项目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项目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中国移动营业厅营业员社会实践项目负责人:

起止年月:年月至年月

填写日期:2012年3月1日

一、实践目的

大四了,我们再也不能像个小孩一样在象牙塔里无忧无虑了,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了。有人说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二、实践内容

我选择在移动营业厅做营业员,因为我觉得这是个服务行业,在这个岗位上我可以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工作中我确实学会了应对各种各样的人群也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质。下面我就说一说我的实践内容。

公司要求8点半到营业厅,那时候还没什么人来办业务,我们就忙着录昨天从下属营业厅拿来的资料。等人多了我们就要收起来,开始忙碌。每天下午三点钟就要结账,把一天的收入支出打出报表来包好送去给一个大营业厅。

我们那个营业厅的老板有好3个营业厅,下属的就数不过来了,我所在的营业厅有4个人,并不是每天都四个人,也有2个3个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是老板的亲戚,她负责在老板和其他人其他事之间沟通。我们四个差不多大,都很聊得来,所以工作很愉快。

每天,我吗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人,有来充话费的,有下属部门来缴话费的,有来办卡的,有来办业务的有来转网的,我们地终极目标就是让客户满意而归。每个月的月末是最忙的时候,因为优惠活动总是在下个月的月初生效。虽然下午5点半就下班但那一天我们四个人总要熬到很晚,因为那天所以来参加活动的客户的资料都要录入系统。

工作中碰到很多问题,比如我刚去营业厅工作的时候,她们只让我充话费和引导客户,第一天有一个老爷爷来问我有没有个送手机的活动,那个活动已经终止了,他就问我他的手机怎么下歌,什么硬件怎么上不了网什么的,对这方面我可不熟,不过下歌我倒是会,就跟他说了,可说了半天他也没搞明白,他最后的出的结论是:就是我的手机不能下歌是吧?从那一刻我认识到我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有待提高。

工作第二天他们就开始让我学着办业务,后来有了新活动就开始让我学着转网了

干了大约有一个星期,她们开始让我卖卡,神州行,动感地带,新市民、全球通„„各种卡地必选业务我必须记住,这对于我这个记性不太好的马大哈来说真是个难题。卖卡的时候要问客户需要什么类型的卡,发短信多还是打电话多,打市话多还是长途多,流量要多少,根据客户的要求推荐卡,并向客户介绍卡里的业务。必须对这些卡了如指掌才能卖卡。你不清楚客户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你如果说不知道或者这个不是由我们负责,那客户的脸恐怕要不好看了,话恐怕也不好听了。要切切实实为客户解决问题才能让客户满意。

没事的时候我们四个会聊时间,女生在一起无非是聊聊感情聊聊八卦,我们地老板那一段时间正好在拍结婚照,每次他来营业厅我们就叫他掌柜的,他一脸我们就不敢闹腾了。这就是领导的专利吧。在那里我也接触到了老板那一阶层的人,有的在移动工作,有的再铁通工作,有的要开自己的超市,跟他们交谈有种仰望的感觉,我总想什么时候我才能达到你们的境界啊。他们很有想法,商场上他们够狠,作为一个同龄人我们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又有着共同的语言。

三、实践总结及体会

寒假的社会实践让我学到了很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怎样与客户沟通,怎样与同事领导搞好关系,在工作中我确实提高了表达能力,至少我明白的事我能说出来能让客户明白,阅历确实丰富了,一起校园里接触到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可工作是身在社会。从小到大,老师家长就叫我们怎么做人,直到我们走进社会我们才真正的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让周围的人喜欢的人,也只有走进社会我们才能看透这个社会。记得大二的暑假我曾参加过一个拓展训练,训练我们地老师经常说两句话:一句是“未曾经历不曾经验”一句是“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这两句话就是我这个即将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在这次社会实践后最大的感悟了

别人的经验永远也跑不大你的身上,只有亲身体验的经验才真正的属于自己。虽然我从别人身上看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但是这一次自己实际的亲身体验,才让我在寒假也深入社会亲自品尝了当今伟岸的社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我没有理由让自己被社会所抛弃,不能在学校里比别人差,永远要拼命地学习。怎么说呢“命运”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感念呢?记得有人曾经给我举过这么个例子,比如说把现在全世界的钱都集中起来,然后在平均分给每个人,但是感以肯定的是贫富还是照样的出现,富裕的还是富裕,贫穷的还是贫穷,为什么呢?可以这么解释,其实在这个社会里金钱就漂浮在你的身边,并且充满了整个世界,就看你伸不伸那个手去抓钱。也可以这样说在这个社会上机会对每个人都一样平等,机会永远关照那些努力的人。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

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四、结束语

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推荐第5篇:社会实践项目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项目 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引起当代青少年网瘾现象原因的调查 项目负责人:

徐振翔

起止年月:

2012

1 月至

2012

年 2月

填写日期: 2012 年 2 月13 日

推荐第6篇: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中国风音乐的魅力”,小组一共有十个人,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彼此配合。丁玲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音乐中的中国风”;程雅思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影响”;徐贝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背景”;卢冲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内容”;吴迪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发展趋势”;彭雅雯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历史上的中国风”;肖涵琳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唱法和技巧”;张蝶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中国风音乐的舞蹈”;而我,负责调查中国风音乐的魅力中的“乐器中的中国风”。

我使用的是访谈法,通过和老师面对面的访谈,我收获了很多。我对老师访谈的内容是“乐器中的中国风音乐,我们民族的音乐,我们民族的乐器,演奏出美妙的声音,带着强烈的中国韵味,让人们更加认识中国,陶醉于中国风音乐的魅力”。我对老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风音乐风音乐的魅力,了解乐器中的中国风,更清楚的认识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更深入的了解”。我对老师提出了四个问题,分别是“老师,在你的认识中,中国传统乐器有什么特色?”,“老师,你能不能具体说说我们中华民族最常演奏中国风的乐器有哪些?”,“老师,你在教有关中国风乐器的音乐课上,你怎样让同学们了解我们民族博大精深的乐器文化?”,“老师,你认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风音乐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我对老师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老师都细心的回答了我,并给了我很大的启迪。第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在我的认识中,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音色独特,有的乐器的音色高昂,有的乐器的音色凄凉,这些构成了我国独特的音乐风格,在世界有很多乐器都带有中国风的特点”。第二个问题,老师回答我:“我们中华民族的乐器有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这些乐器都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带走浓厚的中国风,是我们民族的智慧结晶,这些中国风的乐器演奏的中国风音乐在世界的影响很大,悠远的声音,激昂的声音,悲伤的声音,各种声音,各种情感,用这些乐器都可以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三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我授课时,会给同学们讲解中国风乐器的历史,让每个同学都能知道我们民族的音乐,我们民族的文化,能够懂得去欣赏我们民族的中国风乐器。”最后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是:“中华民族的这些乐器,这些音乐,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这些乐器中的中国风音乐,我们要用欣赏的态度去对待。”

谢谢老师这样耐心的回答,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同时,这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这次活动,每个人尽心尽力的对“中国风音乐的魅力”这个主题进行研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分工尽心尽责,每个人相互配合,互帮互助,都很愉快的完成这次任务。在这边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乐器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更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这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小组的十个人,都深深的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明白中国风音乐的魅力,都被中国风音乐的魅力深深吸引,都陶醉于中国风的音乐。

这次的综合性活动,让我知道了团队的力量,十个人的团队,每个人都那么的努力,每个人都那么用心,让我深深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也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对“中国风音乐魅力”的调查,都是用心的,有的人上网查资料,有的找老师……都彼此配合。每个人都通过这次综合性活动,都了解了中华文化,都知道了中国风音乐的魅力,都明白中国音乐文化是多么的有魅力,有吸引力,都深深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是多么的有魅力。

推荐第7篇:暑期社会实践结题报告(定稿)

暑期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出国学习工作,海归人员呈日趋上升趋势并且出国深造的年龄有偏小趋势。那么,人们对于出国留学是否了解呢?尤其是对其利弊的看法。还是他们只是盲目跟随这股“留学热”?对此,2012年6月23日,我们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宁波天一广场对留学利弊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家长与青少年。

经过一天时间在天一广场上对《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留学利弊的调查研究》的问卷分发与填写,大家的脸和脖子都晒黑了,但我们都没有叫苦叫累。本以为凭着我们四个人的力量很快就可以把这一叠纸都消灭光,但是我们计划失误了。找了半个小时的人却只有一个人愿意填写。有些人不是忙于自己逛街,就是不愿意填写直接不理我们,甚至都不听我们对其解释完就走了,我估计一些人把我们当传销人员看待了。总之那是有苦说不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找目标。我相信只要有恒心没有什么办不成的。凭着我们团队的合作与努力,最终我们把这项任务完成了。

以下是我们经过调查得到的来自家长与青少年的反馈数据:

一、家长

根据对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60%的家长愿意让他的孩子出国,其实大多数认为大学出国最佳,少部分认为看情况而定以及高中;100%的家长认为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更好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最担心的是学习或生活环境不适应,还有些家长考虑了孩子的未来就业、开拓眼界、出国效应和心理变化方面;对于利弊看法,90%的家长都是认为留学利大于弊。当我们问及他们会送孩子去哪个国家深造时我们发现基本选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理由是经济发达,教育体系完善,学习环境优越。而且在家长看来出国留学利于增长孩子在国内学不到的外国的优秀文化,利于他们开拓眼界,提升自我,但是同时他们担忧孩子在外的安全,是否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最后对于问道家长是否对留学状况和形势清楚时,显示数据不太乐观,70%的家长都说不太了解或是不太注意。如果要帮孩子选个好环境,我觉得家长应该高度关注这个形势才好,否则或许就是我所说的盲目追风了。

二、青少年

我们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以大学生为主,据目前调查人员来看100%都无留学经历 但是73%的人都想去留学;但是对于他们是否关注当前留学形势,80%的学生都是不太清楚的,而且99%的人认为他们现阶段英语水平一般并且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现在没有足够能力和信心出国留学;大约90%以上的同学回答出国留学利于开拓自己眼界以及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还有些同学也说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对于留学的弊而言,95%的人考虑了学费昂贵问题,90%考虑了自己心理压力方面;对于问及他们首选留学国家,99%选择讲英语的国家(英美),0.6%更具自己需求选择国家,0.4%选择特殊语种国家(西班牙等);最后,87%的人都是认为留学利大于弊的。

同时,经历了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受益匪浅: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而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这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人员的交流,增长了才干。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中得到锻炼。

最后,我想补充一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推荐第8篇: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结题论文

课题:同饮一江革命水,共探“红色旅游”源

调查对象:重庆市文化局主管红色文化传播的相关领导 重庆市旅游局主管红色旅游业的相关领导

歌乐山革命景区(渣滓洞、白公馆、红岩广场)负责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学院政治部主任(涉及保密问题) 重庆市市民、中小学生 各地旅游者

调查地点:重庆市及周边地区

调查方式:问卷发放 咨询 采访 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

调查时间:2016年6月30日至7月5日

系部名称: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指导老师: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领队: 小组成员: 实践报告撰写: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第一章 引言〃〃〃〃〃〃〃〃〃〃〃〃〃〃〃〃〃〃〃〃〃〃〃〃〃〃〃〃〃〃〃〃〃〃〃〃〃〃〃〃〃〃〃〃〃〃〃〃5 1.1 实践的主题及目的 〃〃〃〃〃〃〃〃〃〃〃〃〃〃〃〃〃〃〃〃〃〃〃〃〃〃〃〃〃〃〃〃〃〃〃〃〃〃〃〃5 1.2 实践背景 〃〃〃〃〃〃〃〃〃〃〃〃〃〃〃〃〃〃〃〃〃〃〃〃〃〃〃〃〃〃〃〃〃〃〃〃〃〃〃〃〃〃〃〃〃〃〃〃〃5 1.3 实践意义〃〃〃〃〃〃〃〃〃〃〃〃〃〃〃〃〃〃〃〃〃〃〃〃〃〃〃〃〃〃〃〃〃〃〃〃〃〃〃〃〃〃〃〃〃〃〃〃〃〃5

第二章 调查结果〃〃〃〃〃〃〃〃〃〃〃〃〃〃〃〃〃〃〃〃〃〃〃〃〃〃〃〃〃〃〃〃〃〃〃〃〃〃〃〃〃〃〃〃5 2.1 红色旅游的定义及起源〃〃〃〃〃〃〃〃〃〃〃〃〃〃〃〃〃〃〃〃〃〃〃〃〃〃〃〃〃〃〃〃〃〃〃〃〃〃5 (1)、红色旅游的定义 〃〃〃〃〃〃〃〃〃〃〃〃〃〃〃〃〃〃〃〃〃〃〃〃〃〃〃〃〃〃〃〃〃〃〃〃〃〃〃〃5 (2)、红色旅游的起源 〃〃〃〃〃〃〃〃〃〃〃〃〃〃〃〃〃〃〃〃〃〃〃〃〃〃〃〃〃〃〃〃〃〃〃〃〃〃〃〃5 2.2 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现状〃〃〃〃〃〃〃〃〃〃〃〃〃〃〃〃〃〃〃〃〃〃〃〃〃〃〃〃〃〃〃〃〃〃〃〃〃〃6 (1)、基本特点〃〃〃〃〃〃〃〃〃〃〃〃〃〃〃〃〃〃〃〃〃〃〃〃〃〃〃〃〃〃〃〃〃〃〃〃〃〃〃〃〃〃〃〃〃〃6 (2)、发展优势〃〃〃〃〃〃〃〃〃〃〃〃〃〃〃〃〃〃〃〃〃〃〃〃〃〃〃〃〃〃〃〃〃〃〃〃〃〃〃〃〃〃〃〃〃〃6 a.发展前景〃〃〃〃〃〃〃〃〃〃〃〃〃〃〃〃〃〃〃〃〃〃〃〃〃〃〃〃〃〃〃〃〃〃〃〃〃〃〃〃〃〃〃〃6 b.发展方向〃〃〃〃〃〃〃〃〃〃〃〃〃〃〃〃〃〃〃〃〃〃〃〃〃〃〃〃〃〃〃〃〃〃〃〃〃〃〃〃〃〃〃〃6 2.3 浙江省内红色旅游资源〃〃〃〃〃〃〃〃〃〃〃〃〃〃〃〃〃〃〃〃〃〃〃〃〃〃〃〃〃〃〃〃〃〃〃〃〃〃7

第三章 分析及建议〃〃〃〃〃〃〃〃〃〃〃〃〃〃〃〃〃〃〃〃〃〃〃〃〃〃〃〃〃〃〃〃〃〃〃〃〃〃〃〃〃〃〃7 3.1《关于推广红色旅游业的几点建议》〃〃〃〃〃〃〃〃〃〃〃〃〃〃〃〃〃〃〃〃〃〃〃〃〃〃〃〃7

第四章 组员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部分)〃〃〃〃〃〃〃〃〃〃〃〃〃〃〃〃〃〃〃〃〃〃〃〃〃〃9

参考文献〃〃〃〃〃〃〃〃〃〃〃〃〃〃〃〃〃〃〃〃〃〃〃〃〃〃〃〃〃〃〃〃〃〃〃〃〃〃〃〃〃〃〃10

附件:

(1)浙江在线网站对活动的报道截图

(2)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红岩小分队调查问卷 (3)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

【摘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总结“十一五”规划完成后取得的骄人成绩,细数党在这伟大的90年中取得的累累硕果。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无法见证党的成长,却可以追随她的足迹。 我们扛起鲜艳的党旗,踏上探索“红色旅游”的征程。掀开那一段鲜为人知却难以忘怀的历史,亲身探索”双十协定”的诞生与破产,回顾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带领人民冲破阻挠奔向新中国的坚定决心!重温江姐、小萝卜头在狱中艰辛的时光!学习我党优秀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我们愿意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调查和努力,让更多的人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一个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温党的伟大精神关注红色旅游业和爱国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建党90周年 “十一五”规划 红色旅游业 爱国主义教育事业

第一章【引言】 1.1实践主题和目的

1.实践主题:同饮一江革命水,共探“红色旅游”源 2.实践目的:

a.为了更好的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建党90周年之际加强学习党建方面知识。 b.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向以及对相关的产业的带动,鼓励广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

c.为了更好的锻炼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的暑期生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实践背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作为青年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 90年风云变幻,90年潮起潮落。她青春常在,历久弥新。我们无法见证党的成长,却可以追随她的足迹。

我们愿意再次扛起鲜艳的党旗,再次踏上敲开新中国大门的旅程。掀开那一段鲜为人知却难以忘怀的历史,亲身探索”双十协定”的诞生与破产、重温江姐、小萝卜头在狱中艰辛的时光,再探金戈铁马中新中国的成长史。

1.3实践意义

1.通过暑期实践锻炼组员在陌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小组内部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2.使小组成员从活动中更深入的体会党的伟大精神,更透彻的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宽自身知识面,加强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努力使自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合格接班人! 【第二章 调查结果】 2.1红色旅游的定义及起源

(1)、红色旅游的定义: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红色旅游的起源: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旅游局就在国家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安排资金,帮助延安、韶山、井冈山等一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建设旅游设施,发展旅游产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就正式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并积极支持有关地方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举办“红色旅游交易会”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推广活动,使红色旅游在全国逐步形成规模并走俏市场。 2.2重庆市红色旅游业现状

(1)、人文风景旅游的基本特点:

重庆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都为重庆旅游赋予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

(2)、发展优势 a.发展前景:

重庆旅游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规模。重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革命文化底蕴打造出自己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0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区1处;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1处;国家A级—AAAA级旅游区38个,区县级主要旅游区(点)104个;大、中型水库34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个。由此可以看出重庆红色旅游拥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b.发展方向:

主要是从历史文化方向,人文风景方向渐渐转至革命文化方向,红色旅游方向,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全力打造“五个重庆”之“红色重庆”。

2.3浙江省内红色旅游资源

嘉兴南湖一大会址、绍兴鲁迅故居纪念馆、台州解放一江山岛纪念地,温州平阳浙南革命根据地、宁波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全国示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海口海防遗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纪念馆”、“余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鄞县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此外还有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永嘉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文成挺进师浙南根据地等一大批著名革命纪念地。

【第三章 分析及建议】

3.1《关于推广红色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各地政府要多方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打好红色旅游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首先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有建设好、利用好教育基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贫困,政府财政困难,前期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难有大的投入,政府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后勤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与省市旅游部门或旅游公司联系合作, 增强基地自身经济实力,拓展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空间,使各地红色旅游早日运营起来。

2、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作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大力推进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增加基地的整体实力。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加强基地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规范服务范围和经营活动,营造干净整洁、庄重有序的参观氛围,使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

3、提高教育基地感染力

深化专业教育 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教育基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基地建设, 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加强建设, 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 在艺术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设、灯光配备等环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努力增强文物展示的现场效果。认真研究自身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深入挖掘各种收藏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尽力增加基地的馆藏量。要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对馆藏文物史料内涵的深刻提炼,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

4、结合实际,造福当地人民

在发展旅游业,提高当地知名度后,适度发展经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从实处造福当地群众。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不仅要通过电视媒体、广告、报刊等形式,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举办活动,大力宣传红色旅游。

总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推动红色旅游业发展,已显现出蓬勃生机和巨大的潜力,只要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两者有机结合,成为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大课堂,作为投资较少、见效快的产业,能够促进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为当代独具特色的一项文化产业。

【 第四章 组员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部分)】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不仅深刻体会到红色旅游的意义,同时看到红色旅游的重要性,领略了重庆的文化,看到了重庆旅游业的蒸蒸日上。从解放碑到歌乐山,再到渣滓洞、白公馆,我们一路走、一路感叹,只有亲自走过这段红色历程,才能打开红色记忆的闸门,才能领略到红色旅游的魅力,才能体会到红色革命历程的艰难。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经历的太少,我们无法从书本上彻底理解那是怎样曲折的道路,只有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才能真切的看到一幕幕的艰苦、听到一声声的呼唤。我们纵然还是温室里的花朵,但已经拥有了面向风雨的意志,我们用自己的信念,走过曾经的路,也许这段路已经不再艰难,不再曲折,但是这是用我们自己的双脚走过的红色之路,只有亲身的经历才能让我们一直都怀抱关于“红色”的最深刻的记忆。就让这红色之路发扬光大,也希望更多的学子们能参与到“重走红色路线”之中,看历史沉淀下的文化,听沧桑道路上的曲折。 ----史雪萌(量新学院)

暑期的实践,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做任何事都要自信和认真。自信不可盲目,更不要自大,一切有真实学和能力的人往往对次把握的游刃有余。认真是一种作风和态度,是一个人品质的集中体现,也包含对事业上的责任心!因为需要我们地方的实在很多,我们不妨就从这两方面做起,去挑战自己! ----窦佳慧(10电子1)

2011年的暑假,我和我的队友们在重庆做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这期间我们见到社会更加真实一面,从踏上杭州至重庆的火车开始,到最后拖着疲惫但充实的心灵回家,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黎玉雯(10电子1)

【第五章 参考文献】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建议》---李红区

2.《重庆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佚名 2011-8-26

附件:

(1)浙江在线网站对活动的报道截图 (2)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红岩小分队调查问卷 (3)中国计量学院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书

推荐第9篇: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规律探究

【成员】

Xxx xxx xxx、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住房、健康、教育、娱乐、交通、通信等支出的比重迅速上升,于是购物便成了人们休闲的又一种方式。然而,在购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欲望,看见自己中意的东西就想买下来,由于把持不住自己,人们也经常会买没有必要的商品,使自己很快就捉襟见肘了。因此我们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研究,分析购买欲产生的原因及消费者购物的心理规律。

【研究意义】购物欲会使消费者轻易的放弃合理消费,增大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依据消费者的心理制定出有效的方法,让消费者学会控制购物欲,也让人们对于自己的心理有更深的了解。

研究内容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2)影响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了解消费者购物时的心理活动规律。

2、通过调查、采访、实验、查找资料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 选择确立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一开始,我们便想到了这个课题。这项课题贴近于生活,服务于民众,从心理进行分析,实用且新颖。这项课题是我在和妈妈购物时听到有两个年轻的女孩抱怨钱花光了,自己还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没有卖。我忽然有了灵感,这不是一个研究课题吗?最终,我想到了这一课题。

(二) 收集资料

我们通过上网等途径获取了以下资料:

消费心理是指人作为消费者时的所思所想。

消费行为是指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人作为消费者时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

任何一种消费活动,都是既包含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又包含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是准确理解消费行为的前提。而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外在表现,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性。

消费心理学以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具体而言其侧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活动中的消费心理现象。

2)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心理现象。

3)消费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三) 实地调查

在课题研究中,消费者的行为是可以从市场流通角度观察的,消费者对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需要,以及使商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的活动都很好观察,而消费者的心理也能因此推断出来,因此,我们采用了三种调查方法: 1)观察法

我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消费者心理想象的规律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最一般、最方便使用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

我们通过与受访者的交谈,以口头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来了解消费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内容。 3)问卷法

我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设计了三种问卷,分别是青少年、成人、老男人。 以下是简略的综合调查表:

第 1 题 [单项选择题] 年龄 (必答)

26~35 46以上 36~45 19~25 低于18

第 2 题 [单项选择题] 性别 (必答)

女 男

第 3 题 [单项选择题] 您认为决定您消费(购买)的因素是 (必答)

刺激因素 心理因素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其他 第 4 题

您认为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必答)

第 5 题 [单项选择题] 感觉(知觉)决定消费者对商品的印象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6 题

认识、记忆是形成购买决定的基础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7 题 [单项选择题] “学习”可以左右消费者最初建立的印象(必答)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8 题 [单项选择题] 消费者的需要是提升销售额的原动力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9 题 [单项选择题] 购买的态度直接影响购买决定 (必答)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10 题 [单项选择题] 购买动机是购买行为的直接动机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11 题

消费者购物时总是很兴奋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必答)

第 12 题 [单项选择题] 只有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才能受到广泛好评(必答)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13 题 [单项选择题] 企业应更注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14 题 [单项选择题] 消费者心理因素对购物决策的影响很大(必答)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第 15 题 [单项选择题] 加强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可提高消费水准

很不赞成 很赞成 一般 赞成 不赞成

(四) 设想探究

我们在完善资料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情况下消费者心理的设想

(五) 总结

【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一步步的探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包含猜想) 青年人消费心理

1)追求时尚和新颖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

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

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老年人消费心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中老年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

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精打细算

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入为出,

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

中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动之以情”。 方便易行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品牌忠诚度较高

中老年消费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而且一般不会作较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他们对于曾经使用过的商品及其品牌,印象比较深刻,而且非常信任,是企业的忠诚消费者。 女性消费心理

在现代社会,谁抓住了女性,谁就抓住了赚钱的机会。要想快速赚钱,就应该将目光瞄准女性的口袋。店铺在市场销售中,应当充分重视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性,挖掘女性消费市场。女性消费者一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 追求时髦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就更是如此。不论是青年女子,还是中老年女性,她们都愿意将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充分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能否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例如,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追求美观

女性消费者还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观,将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感情强烈,喜欢从众

女性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同时她们经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喜欢购买和他人一样的东西。

喜欢炫耀,自尊心强

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之所以购买商品,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少年儿童消费心理

1.购买目标明确,购买迅速。少年儿童购买商品多由父母是前确定,决策的自主权十分有限,因此,购买目标一般比较明确。加上少年儿童缺少商品知识和购买经验,识别、挑选商品的能力不强,所以,对营业员推荐的商品较少异议,购买比较迅速。

2.少年儿童更容易参照群体的影响。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购买需要往往是感觉型、感情性的,非常容易被诱导。在群体活动中,儿童会产生相互的比较,如“谁的玩具更好玩”、“谁有什么款式的运动鞋”等,并由此产生购买需要,要求家长为其购买同类同一品牌同一款式的商品。

3.选购商品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阶段,虽然已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但仍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一般是由商品的外观刺激引起的。因此,在选购商品时,有时不是以是否需要为出发点,而是取决于商品是否具有新奇、独特的吸引力。

4.购买商品具有依赖性。由于少年儿童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购买能力,几乎由父母包办他们的购买行为,所以,在购买商品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父母不但代替少年儿童进行购买行为,而且经常地将个人的偏好投入购买决策中,忽略儿童本身的好恶。 中年人消费心理

中年人的心理已经相当成熟,个性表现比较稳定,他们不再像青年人那样爱冲动,爱感情用事,而是能够有条不紊、理智分析处理问题。中年人的这一心理特征在他们的购买行为中也有同样的表现。 1.购买的理智性胜于冲动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时的冲动情绪渐渐趋于平稳,理智逐渐支配行动。中年人

的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在购买决策心理和行动中,使得他们在选购商品时,很少受商品的外观因素影响,而比较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往往经过分析、比较以后,才做出购买决定,尽量使自己的购买行为合理、正确、可行,很少有冲动、随意购买的行为。

2.购买的计划性多于盲目性

中年人虽然掌握着家庭中大部分收入和积蓄,但由于他们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养育子女,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他们中的多数人懂得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开支很少有像青年人那样随随便便、无牵无挂、盲目购买。因此,中年人在购买商品前常常对商品的品牌、价位、性能要求乃至购买的时间、地点都妥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对不需要和不合适的商品他们绝不购买,很少有计划外开支和即兴购买。 3.购买求实用,节俭心理较强

中年人不再像青年人那样追求时尚,生活的重担、经济收入的压力使他们越来越实际,买一款实实在在的商品成为多数中年人的购买决策心理和行为。因此,中年人更多的是关注商品的结构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是否经济耐用、省时省力,能够切实减轻家务负担。当然,中年人也会被新产品所吸引,但他们更多地是关心新产品是否比同类旧产品更具实用性。商品的实际效用、合适的价格与较好的外观的统一,是引起中年消费者购买的动因。 4.购买有主见,不受外界影响

由于中年人的购买行为具有理智性和计划性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做事大多很有主见。他们经验丰富,对商品的鉴别能力很强,大多愿意挑选自己所喜欢的商品,对于营业员的推荐与介绍有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对于广告一类的宣传也有很强的评判能力,受广告这类宣传手段的影响较小。 5.购买随俗求稳,注重商品的便利

中年人不像青年人那样完全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购买,不再追求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用品,需求逐渐稳定。他们更关注别的顾客对该商品的看法,宁可压抑个人爱好而表现得随俗,喜欢买一款大众化的、易于被接受的商品,尽量不使人感到自己花样翻新和不够稳重。

由于中年人的工作、生活负担较重,工作劳累以后,希望减轻家务负担,故而十分欢迎具有便利性的商品。如减轻劳务的自动化耐用消费品,半成品、现成品的食品等等,这些商品往往能被中年顾客认识并促成购买行为。

【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消费者不配合或调查表不按实际填写

解决方法:给消费者讲解本次调查的意义,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动机。如果消费者不配合,可以转换人选;如果部分消费者不按实际填表,就扩大调查人数,使调查结果较为准确。

问题二:自己无法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出结论

解决方法:征求同学的意见,总结大家的建议得出结论;也可以向心理专家请教或从网络、书籍等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课题设想】

1、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理论学习,在理论的指导下,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水平,写出1份优秀论文。

2、课题组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成长情况材料1册。

3、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关实施探究性学习后学生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1份。

4、开设课题有关的研究课,继续深入研究此课题。

推荐第10篇:高一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高一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题目: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二、课题由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广告也成了一门集语言、绘画、文学、音乐、电影、电视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恰当地使用修辞会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日常生活中离不开修辞,不少广告语都运用修辞手法,可谓妙不可言。

三、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广告语研究,目前还没有一套被一致公认的理论和模式来度量广告的成功,更没有一套统一的公认的广告语研究方法,本领域的研究大有可为。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自己的研究意识,激发我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我们的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2、人们在接受广告视觉刺激的同时,往往要依靠那些言简意赅的广告语言去领会广告的信息。广告语是广告的“眼睛”。而作为母语的语文,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与广告研究相结合,能培养我们建立“大语文观”的学习意识,帮助我们建立“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研究意识。

3、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各种广告语,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其语言魅力,可培养我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四、人员分工:

1.组长郑文强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及资料的电脑操作

2.组员郑博轩负责:有关资料图片收集和调查问卷发放

3.组员毕译心负责:调查问卷发放、协助制作文稿

4.组员周日怡负责:汇总相关资料、图片;设计调查问卷;分析问卷撰写报告。

5.组员姚丽负责:有事打下手,以及协同工作

6.组员吕京哲负责:总体汇总整理

五。方法步骤:

(1)提出设想

通过对广告语中修辞的运用调查了解,进一步体会修辞对表达效果的作用,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

(2)确定最终方案:通过亲身体验、用心调查、全面收集、认真分析和探究实践,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激发我们的科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六。研究过程:

(1)准备工作:

1.郑文强带领郑博轩,吕京哲两位同学到各大超市(华润万家)进行实地拍照并做记录。

2.全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经典广告词(电视、杂志、网络等)并作记录。

(2)发现问题:

大部分经典广告都会使用修辞艺术,且根据收集来的各类广告语情况,我们发现使用最多的修辞是:比喻、对偶、夸张、双关、回环。

(3)改进:

小组成员首先细读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广告修辞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再将组内成员收集到广告按照修辞艺术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本次小组活动重在找出收集到的运用比喻、双关、夸张修辞艺术的广告。

七。结果:

(1)广告修辞方面:(A)广告分类

1、运用比喻修辞的:纯净、柔和,全心呵护,恰似妈妈的温柔。(雪馥儿童护肤广告)强生婴儿香皂,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柔。(强生婴儿香皂)头发是天然的服装,不要让它受损伤。(洗发水)每一位新娘的秘密武器(欧文斯护发用品)

2、运用双关修辞的(多为语音双关):“天尝地酒”(天长地久) (江苏双沟酒)“面对面的关怀,面对面的爱”(无锡干萃方便面)“默默无蚊的奉献”(华力牌电蚊香)“咳\"不容缓,请用桂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汽车广告)

3、运用夸张修辞的: “阿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有一个消息,连未出生的孩子听了,也会拍手鼓掌(某婴儿护理品)

(B)三种修辞分析:

1、比喻:

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它指要表达的事物同另外的形象或通俗的事理有相似点。便采用这种形象或通俗的事理来作比的修辞方法,它可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以将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的表现,可以把陌生的概念变成熟悉的事物,可以变平淡为生动。如:

(1)如烟、似雾、玉洁、冰清。飘飘然使您如入仙境,甜蜜蜜伴君美梦。借问蓬莱何处寻?就在那“荷花”帐中。(广州“荷花”牌蚊帐)。

用“烟”、“雾”、“玉”、“冰”四个字比喻“荷花”牌蚊帐,把蚊帐那轻薄、飘柔、洁白的特点写得鲜明、生动、逼真,使人受到感染,自然把蚊帐与睡眠联系。于是引起丰富想象,仿佛进入梦乡,恍恍惚惚之中飞入九天仙境。这则广告的作者给消费者创设一个美妙的梦幻世界,令人遐思,并在这种如神话般的意境中增强广告的感染力,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

(2)纯净、柔和,全心呵护,恰似妈妈的温柔。(雪馥儿童护肤系列)

对孩子的呵护莫过于妈妈的温柔了,因此用“妈妈的温柔”比喻儿童护肤系列奇特地、艺术地说明了它对孩子皮肤的全心呵护和它带给孩子的舒心与快乐。这则广告紧紧抓住了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护之情,明确、生动的道出了商品的特点。

2、双关:

双关,广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修辞。双关是利用一种语言形式,同时兼顾表里两层语义的修辞方式。在特定语境中,借助语音或语意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联两种事物。这种修辞法既能使语言幽默、风趣,又能适应某些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效果更加含蓄曲折,生动活泼,易懂易记,表现力强,予人以深刻印象。如:

(1)实不相瞒,菊花的名气是吹出来的。(“菊花”牌电风扇)

早几年,菊花电扇在市场上还没成“气候”时,借向社会广泛征集广告语之际扩大知名度,以利促销。后来,获得特等奖的那条广告语是:“实不相瞒,菊花的名气是吹出来的。”正是一个“吹”字,在貌似违背常理、让人费解的同时,又紧扣产品(电扇)的使用特点,似乖实巧,一语双关,令人叫绝。

(2)“咳”不容缓,请用桂龙。(桂龙牌止喘药)

借用成语“刻不容缓”,将表达时间概念的“刻”换上表达病症的“咳\",一字之差,将表达重点转向生病不容拖延,让患者认准桂龙牌止喘药上,言辞委婉,富有言犹在耳的感召力,真正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3、夸张:

夸张,很多广告语中都比较喜欢使用的折中修辞手法。自然、合理、巧妙联系某一事物把广告对象夸大或缩小,恰切表现出商品的质量、特点,凸显出广告的主题,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鼓动。

如:“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美容香皂)

广告业内只要一提到夸张修辞,必然第一个想到这个简洁的八字广告语。这个在20世纪80年代末轰动全国的广告语一直到今天还余温未散,模仿这种广告语形式的广告依然层出不穷。它不单运用了夸张,而且夸张的尺度拿捏得当,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夸张的度是夸张运用成败的关键。该广告将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巧妙结合,在不违反广告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把使用了该品牌香皂后的神气效果用简洁明了生动有力的方式传达了出来,易懂易记易上口,有力有度有内容。

(二)广告创意方面

到了广告业极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有许多广告文字却写得陈旧枯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让顾客视而不见,商店门可落雀,好商品往往也被“搁馊”。事实证明,无论是书面广告还是有声广告,语言的生动性和巧妙都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有利于树立商品形象,传播商品信息,促进销售。

一句好的广告语在广告活动中通常能给客户带来引领先机,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企业形象定位,影视广告立意的基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IBM公司的广告词“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总是带动世界的脚步。”巧妙地把IBM公司日日进步,带领世界电脑业前进的领头羊形象,用谦虚的姿态巧妙地表现了出来,不知不觉中让读者接受了。长虹彩电的“太阳最红,长虹更新”,“长虹,红太阳一族”等广告语让人感觉到它是国产彩电的先锋,代表着民族产业。康佳彩电则以一句“超大屏幕,牛”的广告语既写出了屏幕特点,更道出了商家和受众的自豪!

广告语必须要有创意。何为广告语的创意?就是广告策划者要在广告用语上精心设计,使之独具特色,富有魅力;既要通俗易懂,又要优美动听。精如电文,雅如剧目,方能引人关注,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近年来,西安某公司推出的阿香婆香辣牛肉酱风行一时,“阿香婆”甚至成了部分人口中香辣酱的代名词。“阿香婆”这个品牌创意看似平淡,但颇具匠心,“阿”是我国南方亲切的昵称,“香”是对商品品质的一种暗示,同时又可作为对女性秀美的描述,“婆”则是对年老女性的尊称,“阿香婆”三个字给人亲切,值得信赖的印象,作为一个民间风味调味品的名称是十分恰当的。又比如,某驱虫剂有一句精练、幽默的广告语:“您不能反咬它,您却能反击它。”用一个反意的对仗,写出功效。仅两字之差,意义迥然不同。蚊虫咬人,给人造成麻烦和不安。怎么办?广告语幽默地告诉您不能反咬它,最好的办法是用驱虫剂来予以反击。这种简短有趣的广告语言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美妙的广告语言并不是靠语法规则或某些修辞手段的固定模式创造出来的,它来自设计者的语言修养和灵感。它必须能恰如其分地诉诸消费者的社会意识、审美情趣、生活要求和个人性格。同样的商品,使用不同的广告语言,会有不同的效果。成功的广告人都毫无例外地为创造感人的广告语而呕心沥血。一些优秀的广告语言,或妙语连珠,怡人耳目;或一语惊人,振聋发聩;或精练含蓄,发人深思;或诙谐幽默,生动感人。铁达时表的广告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它诉诸人的情感,短短一句话包含了爱情真挚、坚定、永恒和爱情所赋予人们的幸福、快乐和忧伤。“美国需要你”,这五个字是美国的征兵广告语,字字千斤,铿锵有力。它直指人心,唤起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又有一种为国出力的自豪感。

创意广告语最大的敌人是知识的贫乏和思想的懒惰。有一段时间,广告界流行以中国成语或俗语的谐音来做广告用语,什么“‘衣衣’不舍”、“‘衣’见钟情”之类,开始还有点新鲜,不久便引起人们的反感,甚至被认为是对汉字的亵渎。广告语言要么有如庭台楼阁、小桥流水般的小中见大,风光无限;要么有如现代都市中钢筋水泥的大厦,给人以震撼。广告语的写作虽然没有规律可寻,但可以相信,那些学识渊博,痴迷于语言创意并对语言本身有独到领悟的人,距离创意广告语言的最高境界,总是更近一些。

八。结论: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懂得了不少修辞手法的知识,学习到了广告中所用修辞格的方法,我们也认识到了广告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了社会才是学习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亲自收集广告,努力认真地分析其修辞方法,领会到了它的魅力所在。

九。参考文献:(1)百度文库(2)百度百科(3)搜狗图片(4)《广告语的修辞》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5)昵图网

第11篇:结题报告

《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峦庄初级中学 吕文军 赵丽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实验教学是贯彻物理教学大纲,是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的重要的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有些教师实验教学模式老套,创新性不强,做实验时包揽现象严重,学生一味机械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歪曲实验教学的应有效果,越来越多的老师感觉实验课麻烦,课前准备不足实验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甚至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物理课讲得枯燥无味、呆板失去了物理学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思维创新能力抹杀,成绩越来越差,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转变思想重视实验教学,让物理实验在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以下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2、通过加强实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探究形成《学生分组实验有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实验发挥应有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课改理念,并指导我们教育教学。

二、实验研究的问题及研究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目前教学条件在不断完善,在物理实验的开展中,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思想不够先进,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多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为主;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不强,实验的效率低下,常不能完成实验的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拟解决以下问题:

1、探究形成《学生分组实验有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实验发挥应有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新课改理念。

2、解决课堂演示实验中可见范围小、实验现象不明显问题。

3、教会学生如何对实验进行设计、改进,对实验结果有效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课题组老师搜集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提升理论水平,搞好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14年12月~2015年1月) 全体理化生教师利用每周教研会集中研讨,对课题组成员制定计划提出改进意见,指导帮助课题组成员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5年3月~2015年4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文军负责对课堂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研究,四月着手实施,邀请本组成员听、评课,改组成员余校长、班卫主任亲临指导,并做好关课堂实录、案例分析、改进措施,并通过博客和同课头外校教师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加强研究有效性。

(2)赵丽负责学生分组实验有效性研究,四月初着手实施,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把班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体作用,邀请本校学科带头教师做指导,教研组同志听评提出完善性建议,对负责课题在加工,最终形成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4、汇报成果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设计、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进行再加工形成精品。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5年6月~7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究形成《学生实验有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实验发挥应有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性课改理念。

2、解决课堂演示实验中可见范围小问题(只有前面学生能看到)

3、教会学生如何对实验进行设计、改进,对实验结果有效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通过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2、问卷调查法:对峦庄初级中学八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困惑问题汲取意见,分析找出对策。

3、文献借鉴法:学习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理论,及时分析、总结、反思、实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实施方案。

4、国培教研法:本年度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国培学习的平台,在国培过程中可以和其他专家、教师互相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借鉴和学习他们对物理实验有效性教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效果。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型相比,较取长补短在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峦庄初级中学八九年级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掌握新课标的精髓,充分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开展多个方面的研究,把在实验教学中取得的点滴成功、发现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下来。用教育教学的理论加以分析研究,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形成物理有效实验的策略及措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促进知识的运用,从而实现物理实验的高效教学具体如下:

1、探究形成《学生分组实验有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实验发挥应有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会学生如何对实验进行设计、改进,对实验结果有效评价。

3、编写完成实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反思、相关论文等文字材料。

4、通过对整个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拿出一套体系完整的物理实验探究的校本研修材料。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我们感到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实验活动目前还未能大面积的在课堂上实施,特别是八年级上学期抽考、九年级下学期因学业水平测试的压力,探究性实验活动也没有时间保证有时无法正常进行.

2、要在大量的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实验仪器要做到尽可能基本配套,取用方便。由于最近配臵的器材质量差、精密度不够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

3、对某些小组和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参与往往不能做到真正到位,教学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4、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有的同学有兴趣下降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研究,把活动开展的更精彩,更丰富,不断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方面我们感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九、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

在本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们将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物理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1、进一步总结深化课题成果,进一步开展课题实验的研讨和交流活动,组织各种有意义的专题讨论,深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推广“加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争做我校课改的排头兵。

3、通过“加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与新课程、新课标的目标融为一体。

“加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会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

课题工作报告完毕,请专家予以审查。

第12篇: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年级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一。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每一单元是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较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慢。苏教版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它不但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一个很好的范式,更可以从这个范式中挖掘出很多潜藏的写作资源。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文本特点,细心捕捉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范本,从而让学生的作文训练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进行作文,可以进行模仿,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练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研究,从而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写作文的门槛,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挖掘,以读促写,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阅读、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中年级学生写作现状的调查,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便于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为以后课题研究做好铺垫。

2.通过对《课标》的再一次深入学习,更加明确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

3.深入钻研解读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发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探讨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课标对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研究。

3.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切入点的开发研究。4.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的研究。

本课题立足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高效学习语文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教育调查法。调查本班学生作文能力和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作业分析、访谈来完成。

2.文献研究法。阅读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中年级习作的教学目标、内容。阅读和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这些书中的理念和经验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指导,对我的作文教学给与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

3.行动研究法。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寻求苏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探索出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方式。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4.经验总结法。把自己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索进行归纳、论证,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4年5月——2013年6月),拟定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

1、阅读有关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关书籍和杂志,通过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并及时上传到博客,申请立项。

2、上网阅读有关如何做读书笔记的文章,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3、了解了本校三年级学生作文的现状,进行相关问题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了论证。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月)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中年级学生写作的能力和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所调查的三(2)班的学生现在的作文现状:

首先,大部分孩子是不喜欢习作的,他们怕写作文,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要费尽脑汁,感觉很累啊!

其次,80%的学生在习作中有困难,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可见,他们亟待一些作文范例的引领,和作文方法的指导。

还有,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喜欢写童话,那是因为童话离他们最近,童话故事伴随着他们成长,每个学生都能讲几个童话故事。肚里有货,当然很容易就能写出来。 我想这种现状与《课标》中“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相差还很远。想要达到《课标》要求的“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的原因。我们的孩子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们生活的天地开阔但很单一,家长文化素质也不高。这样造成孩子们思想单纯,见识少,缺少对多彩生活的体验和社会的认识。在写作文时,学生脑子一片空白,缺乏内容,造成无话可说的局面。其次是学校的原因。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实际上我们的教学还是围绕考试转,循规蹈矩。特别是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材的编排进行的教学,不敢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改动,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致使学生对作文课不感兴趣甚至害怕。

调查结果使我不由地觉得我的课题研究太有价值了!我一定要深入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写作的门槛,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阅读相关理论知识,提供研究理论支撑。

首先深入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课标解读的文章,明确中年级学生写作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阅读丁有宽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寻求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贾志敏的《贾老师评改作文》,学习借鉴贾志敏老师作文评改的技巧,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阅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学习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方式、方法;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等。这些文献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给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阅读的同时认真反思总结,完成了5篇读书心得。

3、立足课堂,通过教学实践寻求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1)、充分利用好语文课本,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写作资源 ,寻求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读写小练笔。通过对一些典型课文的教学实践,寻找到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2)、与同年级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经验研讨交流活动,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大胆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完成了读写案例《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以写来促读。

4、立足学生发展,定期举办读写结合作品展览,并推荐参赛或投稿,力争有部分学生作品获奖或发表。其中涌现了一批喜爱写作的学生,他们的文章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态度得到了端正,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5、组织阶段性研究经验交流活动,分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准时参加课题培训,定期请专家指导课题研讨。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5.2—2015.6) 1.参加课题培训,并认真阅读“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2.结合自己的整个研究过程,以及自己撰写的案例、随笔,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出结题申请,并在博客上呈现相关的研究材料。 3.进行成果展示、推广和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呢?本人做了如下的尝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得到了提高。

1、在精彩处仿写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美文名篇,许多重要语段在遣词造句的方法、连句成段的顺序上,堪称“典范”;同时,中年级处在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学习写好段落是“读中学写”的重点。 如苏教版第六册12课《荷花》的第二小节: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教学时抓住描写白荷花生长状态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进行句式仿写训练。我把学生带到校园观察玉兰花,让学生仔细观察玉兰花开放的不同姿态,然后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学生们写得生动逼真!

2、在空白处补写

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 《菩萨兵》:当藏族同胞回到自己的家园,看到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庭院,整治得平平展展的土地时,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想象一下,写下来。

《少年王勃》:在王勃写完了《滕王阁序》之后,前来参加宴会的客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写下来 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形式上变写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教学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并体会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了解雷龙等恐龙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恐龙,我还组织用“我是**恐龙”来自我介绍,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其中一种恐龙,介绍起来更生动逼真,写得也有声有色。

4、在感动处抒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很感人,有的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有的记叙了依依离别之情,有的抒发了血溶于水的亲情„„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感动点让孩子写出内心的感动。

如《雪儿》一文最后描写了一个感人的告别场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雪儿飞向了无尽的蔚蓝天空,在离别之际,它会说些什么?想象一下离别的场景,代替雪儿写下离别心语。

孩子们写得太好了,有的孩子读着自己写的话都激动得哭了。我想这是真情的流露,是孩子对文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有的课文通篇都很感人,可以让孩子写写自己学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和收获。

5、在结尾处续写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最后设计了一个续写故事的环节: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小红马说:“喂,你这个难看的家伙怎么又来了?快去美容院美容美容再来照吧!”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很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书上的语言加上自己的话把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写出来,把小骆驼和小红马作对比,表达了自己正确的审美观。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启示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解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质资源,让孩子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作文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1、写作时间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时间就是每周四下午的两节作文课,其他时间基本上不会接触作文。而现在不同了,学生的写作没有规定的时间,不仅仅在作文课上,在阅读课中也经常会进行一些小练笔练习。时间增加了,灵活了。

2、写作内容数量的变化

以前的作文教学就是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每学期完成八篇,一篇也不会多写,一篇也不会乱写。课题研究之后老师不仅仅灵活激动安排每学期的八篇作文,而且会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写作资源,让学生在精彩处仿写、在空白处补写、在形式上变写、在感动处抒写、在结尾处续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数量上也大大增加了。

3、写作方式方法的变化

丁有宽说:读写结合,珠联璧合。读写分离,两败俱伤。的确如此,学生在读中学习写作,使写作变得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了。学生习作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妙趣横生了,改变了以前闭门造车的局面。

(三)学生的写作现状得到了改变

1、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中年级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这些问题基本解决,多数学生在写作时已不再感到困难,不少学生还喜欢上了作文,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通过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师本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2、本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读写结合习作指导的方法,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和个人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3、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自己撰写了10几篇教学案例、随笔。

4、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赏和认可。

六、结论与思考 结论: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读写结合指导中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喜爱作文。

2、读写结合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只要教师能巧抓文本中读写结合点,有的、有序、有点、有法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一定会做写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思考:

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是很丰厚,尚存不足:

1、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本人的着眼点还不够全面,没能全面系统地钻研小学阶段的文本,致使研究有些狭隘,研究成果缺少阶梯型和系统性。仅仅抓住了三年级阶段的某些典型课例进行研究实践,致使研究结果形成了一个个点,还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

2、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读写指导中如何有效评价,如何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想,只要教学在继续,课题就在继续,课题研究没有终结。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和思考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没有尽头。

六、附录

1、读书心得5篇:

(1)、丁有宽的成长历程令人景仰

——《丁有宽与读写导练》读书心得 (2)、《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法的点滴体会》 (3)、作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读《可以这样教作文》点滴体会 (4)、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 ——读《新课程标准》有感 (5)、正确认识,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有感

2、研究论文1份:如何有效选择教材中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3、教学案例1份:《读写结合,珠联璧合》

4、调查报告1份:《中年级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咬文嚼字为写作搭桥引路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6、故事随笔1份:《小课题研究要脚踏实地》

7、结题报告1份:《依托文本指导中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七、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于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

4、莫尚志,《新课程理念下的仿写教学》,《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

7、8期。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6、《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12、10,

第13篇: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立项背景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主学习的实施尚有所欠缺: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学生还没真正的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年级差异、个性差异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针对到具体的年级应如何操作还没有系统有效的研究;针对城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的较多,但较少有研究农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014年4月,我校申报了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经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等特点。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生 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小学年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并且由于地域的文化、家长文化水平、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怯、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

“自主学习” 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它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必要时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同时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总结,在探索中学会创造,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能力培养”是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正经历着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其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响下的现代教育主张学习者应具有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支配权和控制权,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3.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二)操作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主体性原则: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把主体转向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而不只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研究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落脚点最终是在学生身上,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如何。

3.引导性原则:相对于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限制,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适当的评价激励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研究课题前期论证(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自2011年5月份申报课题获准后,学校成立了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完成课题申报书。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课题申报批复,学习相关理论,体会学习评价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学效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学校请市、县级骨干教师对课题组教师做专题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进行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5年2月)

1.具体思路

(1)小组成员将依据方案提出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2014年4月至2012年7月: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本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 (3)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 (4)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 (5)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实验。

(6)做好实验阶段性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2014年9月至10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索的能力,积累相关案例、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并收集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优秀成果作品,及时做好教学评价。

2014年10月至11月:对课题前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并做好下一步实验规划。

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前进行比较,剖析成果,对问题进行改进。对学生的方式方法及学习态度的变化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做好实验资料的积累。

2.特色方法

(1)建立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周周学习研讨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我校独辟蹊径,将全体教师号召起来,倡议人人为课题实验谏言献策,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学习研讨、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学习研讨两节课,交流个人一周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方法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为沟通、互为影响。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一种开放、广泛、交互、平等的课堂氛围,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场所。

(2)开展“自主学习”月月展示课活动

为了促进“自主学习”课题向纵深发展,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全校教师研讨课活动,一般安排多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展示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有改进、有创新、有实效,每节课后,课题组教师和全体教师共同进行研讨,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优化课堂自主学习方法。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如2014年5月,我校开展了4位高年级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讨课活动,2014年9月份开展了5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跟踪课活动,2015年3月份开展了3位年轻教师课堂学习评价展示课活动。这些活动孕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我校的教师群体在向新的高度迈进。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校内交流活动

除周周研讨外,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优秀教师谈研究心得和体会,集全体教师之智慧巩固、提高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请本校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就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流中成长。 (4)开展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

学校经常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14年5月我校借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县“小学品德、美术优质课评选”活动,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听课,通过这些听课,我们将学到的优秀教育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5)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校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教师集中学习新课程课堂自主学习及相关教研论文,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全体课题实验教师写学习心得、反思,一年来,课题实验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3.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召开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聘请专家前来指导,共同研讨,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反思。

(2)撰写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论文;

(3)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利用图书馆和教育网,查阅有关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详尽的背景资料,并更新了课题组成员的教育观念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4.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首先由部分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参加新教材培训与观摩课学习,然后组织全休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他们带回的学习内容及体会,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思想。再者,邀请相关专家莅临我校,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专题讲座,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写好学习心得和总结。

5.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教学大比武、论文、教案评比活动;在市县或校内开设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等。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生数学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自主进行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课堂上,问题我们让学生自主提出,结论由学生自主归纳,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结果由学生自主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做到: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了检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问卷的方式随机抽查了三至六年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自主性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实验前有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课堂中师生互动占整个教学过程的比例增大了。一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全县抽考中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3.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了。

实验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机勃勃了,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民主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学生的情绪饱满,学习目的明确,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潜能,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相信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在亲切、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到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话语随时可以听到。学生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教师预习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获取知识或提出问题。对不懂的地方会提出质疑,会主动向我们或同伴寻求帮助。他们会对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或用学到知识解决问题而感到自豪,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不仅比以前学得多,也比以前学得轻松了。学生们变得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课后,他们能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写下数学日记,记录下他们收获的喜悦。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学生的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后,我们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更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了,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的答案了。

5.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探索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是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执着追求的激情。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探索,我校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二)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全组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下结论,学生背结论”的呆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的现状。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师生平等对话,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了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教师则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整合课程资源,把握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对课堂教学的程序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策略的研究,“备课标、备教材、备资源”,实施“学案引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形成了我校备课的特色。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意识理念逐步向新课程靠拢,能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该怎么办?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撰写优秀论文有18篇,优秀案例12个,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实验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一个科研型教师的群体正在形成。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

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把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地位,“先学后教”,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自主学习,主要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而获取知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它包含二层意思:一方面,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数学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学习者根据自我意识经验,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这种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认识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演”,而是“导演”,教师的教学如同向导一样,起着一种把握方向、引导路程,创设环境、优化配置教学各要素的作用。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自主学习的数学的情境,建立自主的氛围。这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

教师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识到在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老师应定位于是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能在教学中独霸课堂。通过该课题的研究,组内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不能以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不能以知识掌握的数量的精确性作为评价标准,而要实行多向交流、相互研究探讨式的学习方式,贯彻主体性、民主性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等基本教学要素的关系,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构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关注了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变成了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克服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学活动无生气的现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个性鲜明、积极活跃的主体,从而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了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促进了学生个性、认知和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点带面、团队合作的多向反馈结构。

4.“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学生数学素养是由数学意识、运算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组成的,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空开放了,过程互动了,问题生成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从而产生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学生在教师帮助点拨下理解概念,自读例题,开展观察,比较猜想,辨析交流,自主探究,数学素养得到长足的长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此可见,本课题的实验是成功的,师生均有较大收获。

八、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及疑惑:

1.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如何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2.如何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因班级规模比较大,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每个小组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

3.如何设计导学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性地思考,为课题研究服务,改革课堂教学研讨的模式,让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如何调控,便于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4.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引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5.课堂开放后,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让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不仅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为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把学生的创新潜能当作一个金矿去勘探、发现和开采吧!

第14篇:结题报告

《小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2.专家的研究成果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体系。这一研究侧重在课内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侧重在课内提炼教材的“主题词”,从而加升对教材的认识。而我们的课题则侧重于从课外主题性阅读进行实践和研究,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李希贵先生的“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理论:“主题学习”主要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几十篇主题相关、相近、相似。甚至相反、相连续性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读本。选择文章时,兼顾古今中外,兼顾不同的年代、文体等等。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示,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的难点编写,这就是“主题学习”编排的框架、思路。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3.学生阅读实际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这一要求。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除目 1

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指导还是一块“处女地”,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是制约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鉴于学校和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决定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

二、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

所谓“主题性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单元主题和学校编写的《快乐阅读》校本教材介绍的书目而展开的阅读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主题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教师再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每次阅读也就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现在的教材都是以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如苏教版第9册教科书设计了七个主题,围绕主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七组教材内容。依次是: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研究,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向课外阅读过渡、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实践研究对小学语文学科拓展性主题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加强改善我校中午就餐学生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规范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主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的策略。2.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主题拓展阅读内容选择的教材体系。

3.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发展语言能力。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实施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及课题开展前后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学生主题性课外阅读的信息和学习研究,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召开不定期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观摩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开展读书活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及时对课题开展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的编写等。

另外本课题研究还辅之以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开展阅读和诵读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和选读书,建立“书香校园”,让学生陶醉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六、本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起止时间从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小学语文主题性课外阅读”课题相关理论。

2.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主题性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取得一定的课题实验成果。

3.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七、本课题研究的策略

为积极落实《盐城市加强全市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意见》和学校课外阅读要求,按月规定阅读书目,充分利用中午阅读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具体的策略如下:

(一)营造浓烈氛围——主题性阅读的土壤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爱上做某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如此。什么是习惯?坚持做某事,久而久之,成了一种自觉行为,这便成了习惯。所以在孩子的生活空间里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便是我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最佳途径,成了主题性阅读之花生长的肥沃土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我们做好了以下两方面事:

1、教师引读。教师有意识地在班上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此时一些孩子也会效仿,这种势头在漫延,范围在扩展。平时那些不怎么也爱书的孩子看着同学们在认真地阅读,也从书包里掏出自己心仪的书,那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2、亲子共读。一方面,我们利用家长会,要求家长陪读,另一方面,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影响父母参与其中,建立书香阅读家庭。

为了做好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我们还做了四件事:

1、大力实施“660”学生阅读行动计划(解读:小学6年学生精读课外书籍60本)。我们精选60本名著,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个月,让孩子品味经典,沐浴书香。

2、精心布置校园书香文化环境。在大厅设置了“阳光书吧”和“阳光书桌”,对每间教室门口和走廊里按照“名著”“名人”“名城”“名画”“名诗”进行了整体布置,每个班级设置阅读分享栏等文化布置。

3、严格规定专门阅读时间。睡前饭后,是课外阅读主要时间段。每周的的阅读课,中午在校就餐学生饭后的半小时,以及上课前的二十分钟都是孩子品味书香的美好时光,看着孩子们端坐课桌前,手捧一本书,陶醉书海中,整个校园鸦雀无声,那是孩子畅游书海的最美时刻,是校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4、确保学生阅读的充足书源。我校图书馆设施一流,馆藏丰富,现有藏书53980本,生均拥有量为35.8本。在班上,我们建立了图书角,师生共同发挥各自力量,将自家图书带来,贴上标签,由班级图书小管理员统一管理。每学期

伊始,我们将必读书目告知家长,动员学生家长给学生买书送书。为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班级学生统筹购书,各班书籍定期漂流,实现每人一本书,可读全校书。另外,每班每周都有特定的时间到学校图书馆进行借阅。通过定期开办“图书跳蚤市场”,给学生搭设交换图书平台。

(二)编写校本教材——主题性阅读的依托

李希贵先生认为,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的是你给他的书。他还指出,一定要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读物,要允许和尊重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为此,我们一方面参考了主管部门给不同年级段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另一方面通过发放《我最爱读的书》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的喜好,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年级段学生必读书目,再结合现行教材各单元主题编写校本教材。教材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共分三册,每学期每名学生必读五本书,每月一个主题。围绕阅读主题推荐若干阅读书目,供学生选读。做到必读与选读结合,全体与个体结合。

(三)强化阅读指导——主题性阅读的摇篮

上好各类阅读课是学生能否深入、有效进行主题性课外阅读的关键之所在。这好比,鸟儿能否搏击长空,取决于它是否有一对苍健有力的翅膀一样。在实施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围绕校本教材中的每月必读课外书籍,相继开设“新书推荐课”、“阅读赏析课”和“分享交流课”。

“新书推荐课”上,通过看书面,读书评,聊作者,览梗概,说方法等环节,激发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期待,从而走近新书。

例如本人在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一文学习后,指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直接从作者谈起,谈海伦·凯勒的成就,从而引出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看书面,读有关书评等环节进一步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赏析课”上,通过品美词,赏佳句,析人物等内容进一步走进作品。 我们在每月的中旬安排一节“阅读赏析课”, 此时,一般学生基本阅读过半,对书中的基本情节有大致了解,通过“阅读赏析课”,在交流已读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上,旨在给学生一个助推力,以便能更深入地进行阅读。

例如在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指导学生阅读赏析笛福的《鲁滨逊 5

漂流记》,让学生找出有关精彩段落,谈感受,说体会,挖掘文字的背后内涵,把握人物的精神,领会作家意图。

“分享交流课”上,主要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等谈感想,说收获,实现读思结合、读写融合。此类课一般在学生读后进行。

例如学生在读完萧红的《呼兰河传》后,让他们畅谈读后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以乐衬苦的表达技法。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乐中不乐,苦中知乐”的生活真谛,认识童年的快乐,生活的幸福,珍惜美好时光。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请作家给我们讲阅读的意义和方法,我们先后邀请了著名作家曹文芳走近校园,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邀请了盐阜报业集团的知名编辑龚增英给孩子们做写作知识讲座,邀请了身边的作家老师——二小集团的梅艳主任为孩子们讲述她的童话。

(四)开展阅读活动——主题性阅读的助推剂

本课题组积极推行“3+1” 阅读模式(早诵课、午悦课、晚自读+阅读课),专门成立了文轩文学社,用家乡名人的励志故事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引领孩子读写结合,享受成功。课题组先后开展了校园阅读节,故事漂流,阅读知识pk赛,“我最喜爱一本书”征文、演讲比赛,“聆听花开的声音”学生读书成长汇报会、“采蜜本”展评、“阅读之星” “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等阅读活动,通过各类活动,有力地助推了主题性课外阅读的深入、持久、有效的开展,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成果,体验阅读的快乐。

八、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阅读习惯渐已养成

在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悄然发生的变化,追逐打闹的不见了,学校大厅的阳光书吧、润心亭、休闲长廊、教室等处三个一簇、五个一群端坐品读赏文,师生文章不断见著报刊杂志,书香溢满校园,课外阅读渐成习惯,阅读成效显著:

1、2013年10月,张扬同学在第六届江苏省少儿艺术节红领巾读书征文荣获三等奖;

2.2014年1月,严子卿同学在第五届《七彩语文》读书活动中被评为“阅读小天使”;

3.2014年6月,严子卿、姜涵、宋昕蕾三同学被评为盐城市“小哥白尼”杯小学生“悦读”之星;

4.2014年5月,严子卿、姜涵、宋昕蕾、石伟烨、王泽宇在区首届“新华杯”悦读之星评选中分获

一、二等奖(前三人为一等奖);

5.2013年6月,陈品睿同学在江苏省中小学“我家幸福年”电子报、手抄报评比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刘晨心、宋昕蕾等12名同学在区级比赛中获奖;

6.滕可、宋昕蕾、谭之阅三同学在盐城市2013年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征文活动中分获

一、二等奖;

7.徐月等34名同学在2014年小记者征文大赛中分获

一、

二、三等奖,沈小诗等20名同学获优秀奖;

8.朱军等58名同学的作文在《盐城晚报》上发表;9.另有156人次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

(二)教师科研水平得以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从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科研水平得以提升。在本课题研究期间,全体教师除了广泛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外,还注重积累和整理研究主体性阅读资料,包括研究总结、论文报告、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和反思。先后有20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朱扣明

1.《书香溢满校园 阅读成为习惯》获2013年“教海探航”区级评比一等奖 2.《课堂练习练在何时》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2014年第1期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向什么》发表于《小学教学》2014年第1期 4.《背诵,怎样评价才有效》发表于《湖南教育》2014年5月B版 孙梁玉

1.《多激励,给孩子飞翔的翅膀》发表于《盐城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2.《有效课堂别样美》发表于《盐城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3.《让生命浸润在书香的芬芳里》发表于《盐城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同时获2013年“教海探航”区级评比一等奖 汪明华

1.《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1期

2.《小学语文课堂“伪质疑”现象透视及对策探寻》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3.《拓而有度,展而有序,学而有效》获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张松元

1.《一朵奇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发表于《教学月刊》2013年第5期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几点策略与反思》荣获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潘银娣

1.《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汉字硬笔书写能力不能被放逐天际》获2013年省“师陶杯”评比二等奖

2.《“无纸化”时代,小学生汉字硬笔书写能力更应“把根留住”》获2013年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3.《书写的文明传递 民族的未雨绸缪》获2013年盐城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4.《让“评价艺术”成为提高作业质量的魔法》获区2013年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

刘留《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获全区2013年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刘霞《爱,为幸福课堂奠基》获2013年“教海探航”区级评比一等奖

(三)配套阅读教材出版发行

为了更好地指导课外阅读,我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和部分语文骨干教师,根据新课标阅读要求,在校本教材《快乐阅读》的基础上,精心编写《长篇名著经典导读》《传世名篇精选》《课文延伸精选》这三套配套阅读教材,现已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三套教材完全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编写,阅读篇目经典、编写体例新颖、导读方法丰富,编写主题鲜明,拓展孩子阅读的空间和视野,延伸课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在小学语文主题性课外阅读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主题性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如何确立;主题性课外阅读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今后课题组成员将继续加大研究力度,争取在理论研究及评价

体系方面要有突破。

总之,小学语文主题性课外阅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课题。正如所有实践课题一样,需要我们准确深刻把握内涵,积极参与实践探索,不断加强反思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主题性课外阅读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灵丹妙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2011版

2.《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李希贵 《人民教育》2012年15-16期

第15篇:结题报告

最终成果简介

1.重要观点

(1)参考政治分期,结合体育事业领域发展特征,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政策的初步形成;第二阶段:政策的曲折发展;第三阶段:政策的恢复与重建;第四阶段:政策的加强与改进,并阐述每一阶段的政治经济、体育思想和体育事业等政策背景。纵观六十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史,我国社会政治经历了以政治动因为主到以经济为主、从以人为主导为主到以社会自主变化为主、从简单的社会阶级结构到多元复杂的阶层社会结构变迁;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体育事业管理也由“人治”走向“法制”。这一系列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变迁成为必然。

(2)从政策学角度来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保障机制是指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过程中有完善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不仅包括完善的机构体系、还包括法规体系。从现行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从内部结构看,分布依然不均衡,还没有形成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形式完整统一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注重制定过程,却忽视监督执行;习惯于对各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总结,而缺少规范化的评估。依据我国体育政策方针的变化为主要线索,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作为一个依据,以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标志性文本的出台作为另一个依据,把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历程划分为两个大阶段四个时期。本研究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政策的出台后各政策客体怎样去执行政策未曾进行系统的、动态的、历史的梳理和统摄。为政府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改革及实施提供参考。

2.对策建议

2.1体质健康政策应向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应该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互融合,国家层面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区域附带细则,制定适合不同青少年群体需要的多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政策,积极地的鼓励各地区真正落实“全民体育”的思想,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适应本地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地方政策。例如江浙沪一带,就针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展每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1

2.2体质健康政策应更加体现人性化和全面化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应该延续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我国青少年的特性和发展需求出发,使政策更具有实践价值,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政策的实施应该真正注重人性化特点,应该让青少年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被动的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各地、各学校也要深入这一实践思想,发展特色体育、开展体育选修课,定期的开展体育活动,以有效的落实政策要求。 2.3体质健康政策应与配套制度建设相完善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应建立相互适应的配套体系,逐步加强政策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增强政策的实践性和连贯性。首先在政府积极地领导下,体育部门应该与教育部门相互协调,体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实践的监督和指导,教育部门应该突出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过去理论学习大于一切的思想,真正的将政策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中。其次政策的制定还要与现实环境一致,根据当前学校体制的弊端和学生受到网络化和机械化环境发展的影响,制定针对性的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形成政府、学校、家长、学生联动发展效应,共同促进和维护青少年体质健康。

3.学术价值

健康促进一词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见于公共卫生文献,上世纪70年代才引起广泛的重视,健康促进的定义较多,但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有两个,其一是《渥太华宪章》:“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另一定义是美国健康教育学家Lawrence W.Green提出的:“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由于前一个定义即表达出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哲理,又强调其范围和方法。所以本研究引用《渥太华宪章》中的概念。

国家机关、公共组织或者其他组织由于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动,原有的政策不适合而不能继续适用而通过对原有政策的修改或者从新出台的变迁过程。由于没有专门的一部政策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所以本研究是研究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有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中共中央的指示、重要会议的报告、意见、通知、通告、规定、法律条文、措施、办法、决定、条例、以及领导人的有影响力的讲话、发展规划、纲要、课程大纲等。根据政策的影响力大小进行筛选,选取有代表性、影响力较大的政策进行研究。

2 4.实践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探究政策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产生的效果、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探寻其演变的规律,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考察各个时期青少年体育政策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体育事业等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分析我国建国以来青少年体育政策中出现的问题,除了政策本身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问题以外,也分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监督和管理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瞻望,为政府进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改革及实施提供参考。

5.社会影响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与国家政治环境保持一致,但都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政策是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准确、科学、高效的政策可以积极的促进实践的发展,同时政策也需要在实践的发展上进一步完善,以真正的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将全民健身运动的思想落实到实践中。

课题名称:南通市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践反思(2016CNT012) 最终研究成果名称:南通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已于2017年1月在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

课题主持人:

2017年5月18日

第16篇: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以集体舞为载体的大课间活动研究》

主研人员:

研 究 成 果 报 告

研究单位:渠县有庆中学

赵兵 丁小勇 陈中尉 王晓

二0一七年十一月

农村中学以集体舞为载体的大课间活动研究

----阶段性结题报告

渠县有庆中学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组

【课题概况】

渠县有庆中学承担的课题《农村中学以集体舞为载体的大课间活动研究》从2014年5月开始选题立项,2014年7月经渠县教研究室批准立项,经过县专家的多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伴随着明快的音乐声,操场上师生们伴着有节奏的韵律,齐齐举手、伸腿、弯腰……跳起了广场舞。整齐的队伍,朝气蓬勃的面孔,举手投足间绽放着青春的活力。这是近日涉县特殊教育学校30分钟大课间活动的一幕。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为使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活”起来,“动起来”,充分调动师生们参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家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丽,体会运动的乐趣。为此,许老师精心选编了师生们喜爱的节奏感强的《小苹果》广场舞做为大课间活动的一项内容。几次改编后,经过在同学中的试练,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现在一到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局面。 【课题研究总结】

1、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2、安全第一原则。严格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实际情况,采取以年级段为单位,分小组活动的形式。

4、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正文【摘 要】:体育大课间活动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灵活、练习强度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实效。本文就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从各个方面更好更高效地为我校发挥育人育体作用。

正文【关键词】:体育 管理 课程 快乐

一、立题背景:

1.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相比,其活动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统一管理。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学生紧张学习起到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作用,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是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的保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有计划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是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校、学生发展的需要,迫使特色大课间的实践研究被提上正常研究的日程。就学校而言。大课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健全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机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各项事业的不断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就学生而言。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活动对他们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认为,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主要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来完成,大课间活动往往被忽视。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低下。为此,在2006年12月23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宣布“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在2007年教育部第4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表示,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要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

3.学校体育工作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锻炼氛围差,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锻炼习惯缺乏,以往数十几年学校体育的学生既无对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又无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身体素质大幅下降。学生多数懂得并认同“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人的一生都需要”的道理,但实践上,意识与行为,口头与参与都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对体育锻炼的认同并不等同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是当今的中小学师生们面临的一道必选题,刻不容缓,而大课间活动正是对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4. 目前虽然有较多的学校开展了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从体育大课间的重要性和操作模式方面进行研究,而以结合本土特色项目为主,开展出特色体育大课间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具有体育本土特色的学校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5. 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 现状

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它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力补充,具有时间充裕、内容丰富、参与面广、形式多样、强度适量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大课间活动已经按照国家要求深入推进,但由于教师整体思想认识,学校办学条件等不尽相同,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不小的差距,城市学校普遍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就我 县而言,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搭建框架,而无实质的初步阶段,无论是组织还是学生锻炼效果都有待提高,甚至有些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就是做几遍广播操,30分钟的时间,有20分钟处在放羊的状态。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不断改良探索之中,作为市级阳光体育体育农村示范校,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因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 研究途径及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本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以及文化特色进行特色体育大课间的个案研究。

2 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育资源,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归纳;边完善,边总结,最终探索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大课间活动。

3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4 调查法:要求研究者通过调查沂蒙山区所特有的资源,通过实践探索,探索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

三 课题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 学校硬件设施的准备。为了保证此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领导亲自组织相关部门和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专题会议,本着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提升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和严谨教学的作风,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讨确定科研工作思路,明确科研要求,最后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不但对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具有积极意义,还会改变学生做广播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从而思想上做到统一。同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艺体卫主任、教务处主任、行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的体育大课间领导小组,督促、检查课题组的开展研究及落实情况,并在开展体育大课间的研究方面在器材和经费等方面学校下决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购置和完善大课间体育的器材设施,保障科研经费支出,专门划分了每个班级大课间活动场地。确保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有器材、有场地,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了课题组成员以极大的鼓舞。课题组成员年富力强,事业内容、形式等基础上,重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吸取了一些名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专家的理论,我们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的学习标定位为:以活动为载体、轻松呈现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上,以掌握动作的技能为主。这样即不会把校本课程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使校本课程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中不断的充实。构建完成了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课程。 2.我们课题组开发了适合水平一到水平三的校本教材,分别为《快乐体育》、《阳光运动》、《健康运动》。这三本校本教材基本上涵盖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以及一些我们学校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体育游戏和课题组成员整理的一些卫生保健常识。

体育大课间阳光运动系列校本课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我们依据新课标和体育大课间活动,并结合我们的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广大学生的生理、思维特性精心编著而成。

②配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团队的协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 研究成效

开展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我们的校园悄悄地变了,学生请病假的少了,主动锻炼的多了,课余教室内的学生少了,阳光下活动的学生多了;小胖墩儿少瘦了,“豆芽苗儿”壮了,犯颈椎病的老师少了,红光满面的老师多了;在活动中从校长到后勤老师,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踢毽子的、跳绳的、打排球、做韵律操,玩得满头大汗,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分享到体育活动的快乐,使老师们亲身体验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意义所在。在活动期间,我们听到,好多孩子们的心声和家长的看法。

(学生的心声)例如:“大课间活动增加了在校锻炼的时间,增强了体质”,“我觉得比以前快乐了许多,大课间的30分钟,可以让我足够完成一天所需的活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玩,觉得自己比较自由”,“ 大课间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所以现在大家都很积极参与活动”。从孩子们朴实的话语中,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那份喜悦,也感受到了大课间活动,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家长看法)从家长反馈的情况来看,家长对我们的活动,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我发现开展大课间活动后,孩子不仅锻炼了身体,记忆力也提高了,每天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意志力也增强了。”“我觉得大课间活动对孩子帮助很大,他不仅吃饭更 香了,身体强壮很多,连性格也有了变化,现在开始懂得体谅和谦让别人了”。

①特色大课间使学生正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得到有效发展 由于大课间尊重了学生的运动选择,关注了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改变了学生以往疲于应付、被动活动的局面,变“要我活动”为“我想活动”,大大提高了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活动小学生还学会了多种运动技能。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现在快乐大课间已成为铁厂一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②特色大课间拉近和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习效率

老师参与到活动中了,改变了过去只是一遍一遍走过场,像领导视察似的情景,如今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操、一起玩耍,成为了好朋友。大课间,让师生走得更近。老师参与活动,与学生同练同乐,多了平等交往,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融洽了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促使师生间的和谐共处,更调动了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在角色的互换和平等的接触中,师生真正实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共同成长。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听课更加认真,对活动更加自觉,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③特色大课间使师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往不论是在升旗仪式上,还是在学校集体大会中,总是有学生会头晕、脸色苍白,现在这种现象明显减少;学校体育达标率近几年均保持在98%以上;教师也由初期的“被动参加”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教师活动已经做到多元化、自主化和制度化,大家都感觉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在我们学校的田径场上都能看到一道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老师们有在跑步的,有的在做操的,有在练太极拳的;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玩有益的游戏,都乐在其中,感受着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④以跳绳为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比较针对农小,它易于管理,更能为更多的体育赛事打好基础

五 研究的体会和反思

通过进一步研究,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健康意识,突显学校的育人特色,深化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课程和校本研究的层次和领域。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它是对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校组织、协同和执行能力的检验。

五.研究结果

1、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2、安全第一原则。严格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实际情况,采取以年级段为单位,分小组活动的形式。

4、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六.对今后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我们将重点考虑:

1.创新几种大课间活动形式,每一种活动形式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采用全程伴奏,全程指挥。

2、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大课间特色活动的有效推进。

3、特色活动项目进行系统化梳理,分组分项,合理安排,多形式进行。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进一步完善“挖掘区域资源开展特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研究”的实践创新模式,形成我校体育大课间的特色;如何把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每一次的大课间活动中以及如何更好地调动每位师生的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仍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工作重点。 七.参考资料和附录

1、刘世东.《让学生真正享受快乐大课间》[J]体育教学,2008第1期 .

2、薛红芳.《阳光六十分打造学生阳光人生》[J]体育教学,2008第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渠县有庆中学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组

2017年11月

第17篇:结题报告

《怎样使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更好的开展》的研究结题报告

古渡中学体育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概述)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现行的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深入了解初中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影响武术教学开展进行研究,努力拓宽利用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结果表明:影响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问题及因素众多,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对武术课的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师资力量匮乏,在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分别存在系统性不强、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及学生对武术运动及武术教学的认识有失偏颇。本课题针对武术教学存在主、客观因素,通过调查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根源,提出对策,为推进武术运动在初中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与参考性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2004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指出“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武术是中小学体育必修课,是素质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符合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培育目标。

苏文典在《传统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研究认为,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不但可以弥补学校武术教学存在的不足,而且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保证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蔡全坤在《传统武术在普通中小学推广的理性思考与可行性研究》中指出传统武术可以弥补当前普通中小学武术教学之不足,以此为普通中小学武术教学注入活力。中小学武术教学近年来成绩斐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而岳磊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研究》中却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开展状况极不平衡,众多因素的存在致使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比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生

- 1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的目的。培养学生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对手。做到自觉、自律、自强不息,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武术,让学生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使其得到全面、主动、充分的发展。

4、研究如何提高武术教学的发展,增强武术对学生的热爱,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品质培养。校园武术并不需要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只要动作和眼神合上音乐的节奏,能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足够了。让学生喜爱武术,有效地进行武术教与学,在此过程中,鼓励为主,培养自信,通过教师完整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武术并不是那么难,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让他们进行表演,多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已,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启发引导,领会要诀;优美示范,感染情绪;合作学练,交流提高。

五、研究重点

1、探索武术教学的影响因素与教学的特征及现状。

2、改进武术教学的方法与方案,增强学生参与武术练习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武术的兴趣和爱好。

六、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场地器材等方面入手作为调查内容,问卷调查以集体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问卷实施测试前先与各班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协调,并由本人向受测试对象简单的说明测试内容,并强调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作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独立完成问卷。

2、访谈法: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的座谈,掌握教学现状及学生心理需要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多方面的情况,便于更准确地分析教学行为差异的形成原因。和学生对无数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3、文献法:通过对先进的理论学习,增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分析法: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从理论上来分析学生对武术学习的行为差异的成因。

5、评价法。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练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整理资料,及时归档

- 34

八、研究的成果

通过近半年的课题研究,我校的体育课(武术教学)已初步形成。体育特色(武术教学)在我校已经形成氛围,结出硕果。

1、通过多次研究实验,我校武术教学(体育课)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喜爱武术得到充足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弘扬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有力的前进和推动。

2、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研究探索制定出系统的武术教学(体育课的一部分)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等方法制定出适合我校

七、

八、九年级学生的比较系统的武术教学的课堂计划。

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大武术教学内容的比重,将武术基本功动作作为学期考查的必考内容,让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加,提高了身体素质;开展一些武术表演赛等体育活动等。

4、.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水平提高。在课题研究的同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大武术教学内容的比重,将武术基本功动作作为学期考查的必考内容,不但让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加,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身体素质;再者,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我校一直坚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课题研究开始后,在保持武术是其中的一个分组活动项目模块的基础上,又在广播操后增设全体学生进行的武术集体活动项目模块,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九、研究反思

本次课题实验历时半年,初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爱好、优良的品格,形成一系列的良好教学方法,要想将至实现,需要进行一下的研究:

1、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武术运动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武术特色校本课程形成方面应根据学校实际、学生生源特点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计划,让体育课形成一种特色。

2、中小学武术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效工程,具有复杂性。

3、武术教学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1)武术运动无论是从它的健身价值还是从它的最广泛适应性、中小学生的兴趣趋向性等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其它项目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武术运动套路

- 67 -

第18篇:结题报告

“提高中职学生自信心问题的研究”结题报告

项目负责及课题组成员

组长:魏淑兰

成员:王树良 王长龄 王艳丽 赵强

严力军 于美丽 尹建清 李东胜 李宏伟

内容摘要:

本课题组在为期二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信心情况调查表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并分析了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重点研究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传统方法;实施激励性评价;使用激励的语言;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闪光点的展示来使学生体验成功感觉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题组成员在有条不紊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过程材料和成果材料,同时,形成了激励教育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本校内进行了推广和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改变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传统方法;实施激励性评价;使用激励的语言;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闪光点的展示来使学生体验成功感觉等方式。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虽然已有许多关于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案例,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仅局限于一种理论上的指导,实践性不强,而且涉及中职学生自信培养的案例以及研究不多,因此,对于真正实实在在地对中职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自信培养可借鉴性不强,也就是说还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途径和策略。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对自信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自信培养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因此,我们提出中职学生自信培养策略与途径的实践研究这样的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出培养中职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并通过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可以说又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标志。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把自信心列为“成功的第一要素”;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居里夫人指出:“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之一,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估计和自我肯定,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作为一种人格品质,自信心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校舍功能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职业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从而影响他们的人格健全及全面发展。因此,开展激励教育,让学生在肯定中成长,对于树立坚定的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我校作为一所职业高中,受地域和招生政策的影响,我校所招的学生大都基础较差,自信心方面相对较弱。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中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自主发展,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变强制教育为激励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假设及依据

1、理论假设

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激励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在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想、善思,激励学生有新见解、新突破、新发现,就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实验依据

激励教育是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实施激励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中的主题来看待,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必须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的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身体生长、发育急剧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身高、体重等逐渐达到成人的水平,但是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进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紧张的节奏和巨大的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当代中学生是担当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崛起大业的主力军,他们心理素质是否健康,关系到我们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兴衰。根据调查资料反映,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障碍率越来越高,如部分中学生由于他们处于生长期,心理、生理都不成熟,学习生活诸多烦恼积压在内心,产生了不必要的焦虑、孤僻、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现实生活里出现的许多问题都表明,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提出农村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究,是学校心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如果我们的研究能在这一方面取得成绩,探求到农村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及教育方法,不仅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优化学校的心理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预防学生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缩小生理与心理的差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国内外该项目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自信心的研究也正不断深入,而国内对这方面的探讨却较少,且很多为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指导。因此,从理论角度研讨激励教育与中小学的培养对加强学校教育,优化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及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五、实验的目标和原则

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励教育探索出一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途径,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具体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原有发展水平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2、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和进取心转化为学习动机。

3、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自觉内化为个人行为的过程。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激励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要围绕实现某个或某几个长期的或近期的目标。无目的的饿激励是没有意义的。

2、针对性原则。激励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才比较容易见效。

3、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激励的效果越好。

4、有效性原则。及时收集激励的反馈信息,关心实际效果。要慎用负激励的手段。负激励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教育者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注意实施“尊重、理解、激励、指导”的教育原则,使师生关系日趋民主,日渐和谐。这种人际关系本身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同样可以诱发学生的积极心态,增强学生自信心。

2、充分发掘基础学科教学中的激励因素,增强学科吸引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果子”,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心。

1)发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名人、名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培养自信。

2)认真设计教学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肯定的暗示下,充满自信地去面对学习。 3)充分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掘教学内容的新异点。以旧带新,新中求异。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自信心的形成。

3、对学生个体教育的激励方法:

1)情感激励:运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

2)尊重激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使学生获得信任,充满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不断获得进步。

3)榜样激励: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特别注意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4)荣誉激励:应用各种表扬、奖励等手段,激发学生上进心,增强他们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5)实践激励: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能力。从而培养和增强自信心。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重点研究通过学生自信心情况调查表的调查,了解学生自信心情况,并分析了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重点研究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12月,重点研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传统方法;实施激励性评价;使用激励的语言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012年1月—2012年6月,重点研究通过竞赛的形式;通过闪光点的展示来使学生体验成功感觉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题研究的过程:

首先应该说一说本课题组的成员组成情况。为促进中年教师的再提高,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本课题组的成员包括了所有能胜任循环教学的中青年教师。本课题组共由10名成员组成:分别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开展研究工作,组长魏淑兰老师是一名高级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问题指导由有多年管理经验的王树良校长负责,资料收集员是王艳丽老师,资料保管员工作由王长龄老师负责。全体科研小组成员精力充沛,头脑灵活,乐于学习、接受新事物快。

为了使全组成员能胜任科研的任务,利用每周一次的科研小组例会,共同来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法令,法规,教育理论,国内外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材料来源主要是上级科研部门,书刊,网络等。以理论来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实践。每次例会学习都有一位同志将事先整理好的学习资料准备好,供大家研习。同时利用周例会交流课题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心得体会等。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把课题的设想和方案在科研小组中进行研究和讨论,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人人目标明确。

为保证课题有条不紊地进行,及时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坚持每月一节研究课制度,供大家听、评、议、借鉴。实践证明,学习是改进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根本途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和步骤 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本实验的主体对象是高中普通班的全体学生,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发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运用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目标,于点滴中渗透。不断纠正失误,改进方法,注意学生的反馈。

第一阶段:(2010.11——2010.12)准备阶段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1.1-2012.6)该阶段为具体试验阶段,确定实验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然后分年级组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和反馈的信息,并在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阶段:(2012.7-2012.12)该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整理实验材料,收集实验数据,总结分析实验成果存在的问题。并组织研讨交流,形成阶段报告及论文。撰写成最终总结报告。

附录:

学生自信心情况调查表

1、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吗?

2、你觉得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很强吗?

3、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强一些吗?

4、你认为你的优点比缺点多吗?

5、你愿意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6、你是否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

7、一旦你确定了目标,是否会坚持到底?

8、如果同学善意地取笑你,你是否会很在意?

9、当面临挑战时会打退堂鼓吗?

10、你觉得自己有出息吗?

11、你能赶上成绩好的同学吗?

12、你认为自己缺点多还是优点多?

13、分析自己成绩差的原因。

(通过这十三道题的问卷,对学生的自信心状况会有个大体的了解。便于实验前后在量上的分析)

八、课题研究过程、成果和结论

实验初期我们对学校08级、09级和10级三个年级的普通班的学生的自信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旨在了解我们学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研究,利于有的放矢地采取激励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

(一)、从学生自信心情况调查表的调查结果来看: 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学生自信心不足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表现为懒惰,缺乏热情。在学习成绩的归因上,学生往往归于自己天生能力差、智力水平低。生活方面表现为胆小、孤僻、自卑、敏感。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不善于和他人交往,惧怕别人不接纳自己,自我封闭心理严重,交际范围狭窄。调查问卷中,个人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观点的占72%,人际交往信心不足占41%。情感方面表现为感情脆弱、遇事悲观,常常表现出无助、空虚、苦闷。意志力方面表现为目标不明确、意志力薄弱、缺乏进取心和应有的自制力。调查问卷中当面临挑战时会打退堂鼓的占40.5%。班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中表现出浮躁的情绪,自卑感较强。日常管理中,学生纪律观念相对淡薄,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差。

学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

来职高就读的学生总是一批考高中比较困难的下等生,这些学生自卑感较强,一方面是来自于自身的,大部分学生一入学就觉得不如别人,比别的学生矮一截,学生均认为自己没有出息,即使用功也不行,而对于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大部分的学生表示没有信心努力赶上去。还有一方面是来自于家长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长,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同现实中学生的自身发展的矛盾往往会让学生体验到失落、自信心受挫。家长的期望值升高对孩子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也因此加深了孩子的自卑心理:担心自己不能考取大学。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以上家庭因素地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直接危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了自信品质的形成。学校中教师不正当的教育方式,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学校受教育中的消极体验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校,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所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失败,特别是在学业成绩不良及由此带来的老师同学的鄙视、教师有意或无意之中言语的中伤,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到打击,进入职高阶段仍然延续着这种体验。实际调查表明,学业成绩差的孩子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在老师心中也是差孩子、坏孩子。教师忽视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及个性特长,一味的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功课优秀,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学生屡遭挫折,达不到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经验,这样就使学生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也是导致自信心缺失的一个因素。学生的身体状况(包括容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气质特征、意志情感等影响着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和对自我的正确评价。首先是意志薄弱,由于独生子女所处环境比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出严重的意志薄弱。一是怕苦;二是怕累;三是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四是学习有惰性,只依靠老师或别人帮助解决困难,而不去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和困难。其次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往往是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自己理想中的状态与现实中的自我之间的差距常使他们感到困惑,并容易把自己的受挫归因于天生脑子笨,智力低下。因此很多学生表现为:心中有上进、努力的愿望,但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思想的积累,总期望努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结果在急躁的情绪中往往又很快回到从前的状态,更进一步加深了自卑的心理。因此,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缺点比优点多的占58.7%。他们的自我认识明显存在过于依赖成人的看法和与同伴不当比较的倾向,常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最后导致越比越泄气。

(二)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在热烈讨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激励教育与自信心的培养课题组采取一系列相应的策略,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更好地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一卷定成绩”的习惯。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试卷占50分,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占50分使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觉得有奔头,逐步改变了不愿学的情况。课堂上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让学生处于“有疑要问,有感要思,有话要辩”的思维状态,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实施激励性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分若干个层次的,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评价各层次的学生,否则,他们更会失败多于成功。我们的做法是:分层定起点;分层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评改作业和成绩。各层学生达到各自目标的,就给予评好评优,就应该给予肯定,鼓励,对“优秀者”,进步大的同学应给予奖励。

2、通过作业批语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布臵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它不仅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意见和态度,而且也给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乃至全面发展的评估与导向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课题组以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常用的一些微型批语为突破口,来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常用示范语” 及“禁忌语” 进行了归纳,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常用示范语”及“禁忌语”:

“常用示范语”: (1)、有进步!

(2)、有志者,事竟成。

(3)、你的书写工整而清秀,令人赏心悦目! (4)、你能够使用高级词汇,太好了! (5)、Comg on!(加油!)

(6)、这句话使用了复杂结构,太好了。 (7)、这个句子使用的是高考满分句型! (8)、别灰心,只要你努力,肯定会做好的。 (9)、凭你的毅力,一定能把字写好。

(10)、你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但千万别忘了书写工整哟! “禁忌语”:

(1)、重写!(命令) (2)、太潦草!(训斥) (3)、是自己做的吗?(怀疑) (4)、书写差!(训斥)

(5)、少写了,罚做N遍!(命令) (6)、如此潦草,重做!(训斥) (7)、不如一年级同学的作业!(讽刺) (8)、你是用手写的吗?(讽刺) (9)、全班作业,就数你“第一(倒数)”!(挖苦) (10)、老师水平太差,连你的字都不认识!(讽刺)

我们课题组多次专门组织教师召开研讨会,统一认识,更新观念。号召所有有作业批改任务的教师都使用“常用示范语”,杜绝“禁忌语”。很明显,这些示范性批语,更富情感色彩,充分体现出“师生零距离”的关系,完全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3、使用激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体现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及教师的自身素质,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激励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语言艺术。在教育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使用信任性、期望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对学生经过努力所获得的成功,使用肯定性、赞扬性语言,使其内化为稳定的动力机制;对学生的某些过失和错误,使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树立再进取的信心。运用激励教育法:(1)、情感激励法。指运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塑造学生心灵,培养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中做到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教育总根于爱,教育的爱就是情感激励的核心。(2)、尊重激励法。它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使学生获得信任,充满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不断获得进步。(3)、榜样激励法。指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它的特征是把抽象的道德规范,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要特别注意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及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去教育影响学生。(4)、荣誉激励法。指运用各种表扬、奖励等手段,激发学生上进心,增强他们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要满足学生对荣誉的需求,激发学生健康成才。(5)、实践激励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能力,学校要创设各种实践活动的载体,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激励教育。(6)、集体激励法。指运用激励思想推动班集体建设。建设优良班集体,激励学生主动发展,是激励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抓好制定班集体奋斗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和奖励三个基本环节。

4、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决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批评、处分、惩罚、制约等手段解决得了的。需要的是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为他们创设激励性的学习环境,不断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激起他们学习兴趣,鼓励其自信心,强化学习的内驱力。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们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学生戏剧情景表演比赛。每个班级限定两个节目。当我们向学生宣布这一决定时,那些平时在课堂上不爱发言和爱调皮捣蛋的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主动询问比赛的一些细节。不时有同学找我询问某某单词怎么读、某些句子的语调等等问题。就在比赛的前几天,10财电(1)班的班长刘凡找到我,他问:“老师,我们班有很多学生都想参加这次比赛,但学校要求每个班只能参加两个节目,能不能让我们班多参加个节目?”我说:“我如果让你们班多参加一个节目,别的班的同学会有意见的,更何况这是一次比赛,涉及到很多方面。”他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参赛了,能不能以嘉宾的形式表演,只要让我们演就行。”比赛那一天到了,学生的表演着实让我们这些评委大吃一惊,演员们准备的特别充分,10计考张振和王杰表演了《The Rabbit and the Wolf》,他们借来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服装,他们表演的惟妙惟肖,令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捧腹大笑。这俩名同学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同学们还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10财电(2)班的几个同学做为嘉宾表演《雷雨》的片段,更是博得了全体评委的一致好评,如果这个节目是参赛节目的话,一定会得到一等奖。尽管学生的表演还有些生硬,语言还不十分流畅,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强,这次活动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那些成绩不好,但在这次竞赛中获奖的同学。

5、增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学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往往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所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赏识自己,这是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帮助自卑生树立合适的目标,选准适当的阶段目标。适当的阶段目标就是让目标与个人当前的能力相符合,不能好高骛远,不合实际。把个人的期望值降低一点,从小从低开始,一步步向上攀登,积小胜为大胜。

6、体验成功感觉的考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建立成功感。这一时期,学生通过集体和刻苦努力,能在圆满完成工作时感到乐趣,产生成功感,否则就会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因此,改革考试办法是实施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淡化考试的评价功能,突出它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7、教师要注意实施“尊重、理解、激励、指导”的教育原则,使师生关系日趋民主、日渐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真挚、科学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师表形象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教师要善于挖掘、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优点),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应做到能暗示的不点明,能个别教育的不当众批评,即使事态发生得突然或激烈,也应做到“冷处理”。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凡是学生的集体活动,就必有任课教师参加,以了解学生,沟通感情。师生间要经常开展有计划的或随意性的谈心活动,交流思想,密切感情。重视对学困生及特殊生的辅导,要真诚信任,热情帮助,尊重其人格。 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了为期二年的研究,我们课题组从理论到经验和实践都有丰硕的收获。

各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反思、论文等经验材料。共撰写案例、反思等 余篇。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论文,其中有4篇获奖:

1.《作文—从关注学生心理开始》(作者:王艳丽):在《教育教学论坛》上发表。2.取得成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1、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逐步从自卑,厌学向自信、愿学方面转变。在“激励教育”中,我们改变过去“一卷定成绩”,只以分数作为标准评价学生优劣的做法,为他们创设成功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微小提高给予激励性评价,使他们从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中增强自信心,调动积极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另外,从不愿学到愿学的学生多起来了。

2、个别“学习特别困难学生”取得了某些成功。这些同学在老师是“特别关怀”的。如08财会班的翁佳丽入学总成绩不到100多分,是学习的“惨败者”。入学时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成功的欲望。“不敢抬头看人,不愿开口叫人”。开展活动课后,她的兴趣得了发挥,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从此,他逐渐“抬起头”了,老师又引导他转移到学习上。在“低起点”的吸引下,她听课认真了,书写整齐了,作业多交了,成绩也进步了,最后考入了理想的学校。我校10年和11年连续两年高考上线率均在90%以上。 结论:

1、本实验假设成立,即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不可估量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有自卑感的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大多数学生都能极其显著地提高自信心水平。

2、学生自信心水平的较大提高,确实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 2002年第4期

2、《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 》 199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外教育与研究》 2003年11期

4、有关学校激励教育与自信心培养的论文等

第19篇: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小学”指以镇为单位的中心小学及以下的村小,村完小。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后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实依据: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学校,近几年来由于我校生源问题,因此如何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在课改中得以提高和改善,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成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及研究的重要依据。

2、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

3、音乐学科教学论依据: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

4、儿童心理学理论依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着力于现实的音乐课堂教学考察,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对音乐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很差的特点,使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想取得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效,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原素,就必须得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适合小学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方法,这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五、研究的目标

(1)、是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是通过实践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3)、是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音乐课堂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4)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在听赏、演唱、创编活动中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

六、课堂研究过程(内容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

(1)搜集整理教育理论,加强理论学习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 (2)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

本阶段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初步拟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

首先,在音乐课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喜爱,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喜能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

(2)、循序渐进,讲究方法 任何学科都有其本学科的特殊技能,音乐教育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会涉及到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完善一个人的全面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举例: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等为例子,这样除有利于学生比较鉴别,了解不同表演形式、人声的不同音域。通俗易懂的让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在音乐课中遇到问题时要多些分析和纠正,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少些灌输,多些回顾和比较,使得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识、技术的冷面孔出现,相信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

(3)、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课件运用的适度与合理性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是无可厚非的。

首先要树立课件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其次要明确课件是为课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

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充分认识到人与机器的主次关系,注意到声画穿插的恰当时机,注意到动静结合,巧用课件,活用课件,才能让它很好的为我们的音乐课锦上添花。

(5)、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方法很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更要得法。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观念,课程改革不能只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6)、要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提高音乐课堂的实践性。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切实通过课堂教学效果,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1)、找准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

 首先,教师增强目标意识是确保课堂教学具有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基础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都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

其次,为了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就需要我们在课下精心备课。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教案附后)是律动形式、表现的情节、表答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上的体验。让学生提高模唱、表演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动物模仿表演形式的探究。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对整个课堂进行充分、详尽的设计,就会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2)、有效的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起点。

上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迅速回到课堂。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宜采用情境导入。引人入胜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图片,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先放动画片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和对律动的兴趣,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视听冲击,学生立刻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只用了短短两分钟时间的引入就达到了以往得有效果。

(3)、赞美、鼓励创新,是加强课堂效果的途径。

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赏识下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树立了信心。

(4)、用美妙的课堂结束语,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延伸。

好的结尾,应是一堂成功课美的升华。意犹未尽的结尾是一堂成功音乐课的闪光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延伸方式。

七、课题实验研究的效果

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歌曲内容、风格、情景的不同,采用先歌后舞、先舞后歌、或者穿插式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学生歌唱时间要充足,教师示范引领到位,加强了感悟体验。 (2)、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 (3)、歌曲的表现形式多样,孩子能快乐歌唱。

(4)、猜谜语、讲故事导入主题,给一堂课做了一个好的开始。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由于多种原因对音乐教育重视不足,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处于附带地位,也由于农村经费紧缺或学校领导认为改善音乐教学设施是浪费,同时专职只有个把个的原因,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地总结经验,让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爱生活、爱生命、并自觉追寻生命价值的人。我们将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的学习,课程在改革,我们的观念也会不断地更新、转变和进步。我们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课堂的教学中不断的发现、摸索、探讨,为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九、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王安国、吴斌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结题报告

沛县龙固镇中心小学



姚艳秋



第20篇:结题报告

关于如何将加强对广大农村人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调查结题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关于如何加强对广大农村人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调查结题

报告

我们这次的寒假社会实践研究课题的题目是如何加强对广大农村人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我们“六脉神剑小组(延宣臻,南凯,董严,高航,高阳,杨畅凡)成员以及指导老师马兵老师的细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达到了预期效果,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提高了我们的水平。下面重点介绍下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一.先从选课题说起。在这次寒假社会实践的众多研究课题中,我们之所以会选择如何加强广大农村人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因为如下的几点原因:(1)。我们六个来自我们文法学院法学系,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寒假社会实践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更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具备优势。与此同时,通过这次关于广大农村人民法制宣传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能够让我们拉近与社会的距离,让我们更加认清河北省广大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为我们以后积累经验。(2)。这个研究课题紧跟我国的当前形势。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改革中要重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农村是我国法制薄弱的地区,广大的农村人民是我国法制观念单薄的群体。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可以了解农村的情况,了解农民的法律认知成都和需要,从而为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3)。未来十年是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农村转化为城镇、农民变为市民的过程中将是中国社会矛盾的多发期。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执法和司法还存在薄弱环节。例如:对群众的报警置之不理,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冤假错案导致上访户不断等情况。通过此次调查,既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同时又能改进农村的执法和司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4)。我们作为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应该熟悉中国的法制状况,并且自觉地为法治中国的建设作贡献。在调查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参与同学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二.指导老师。马兵老师作为我们河北工业大学的法学系主任。是一位资

深的法学专业人士,可以给我们更好的指导。同时马兵老师比我们更具有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我们所欠缺的),所以将有助于增加本次寒假社会调查的可操作性。

三.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和进行。

(1)准备工作主要研究了我们这次的研究调查方法。因为我们在大一上学期中有过社会调查活动。所以本次我们也借鉴了上次的社会调查方法。在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也采取了主要分发调查问卷,获取资料。同时查阅一些资料和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作为资料的补充。所以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进行组员分工和讨论,确定调查问卷的问题。经过分工,由南凯,董严,高航,高阳四位同学负责分发调查问卷以及咨询农村的相关法律人士(比如:基层法院法官,律师等)。在咨询过马兵老师后,为了提高可操作性,四人将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锁定在了河北省的承德,唐山,邢台三个地级市的农村。延宣臻,杨畅凡两位同学负责数据录入和分析。最后的报告由六脉神剑小组6位成员共同完成。在进行了其他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就正式进入了调查研究阶段。

(2)1月20日当天还是寒冷,当人们都欢庆即将到来的马年春节时候。我们小组4位负责分发调查问卷的同学就都出发了。他们分别来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发放调查问卷。并且积极回收调查问卷。与此同时,四位同学还在闲暇时间分别帮助老乡干了农活。在第一时间回收调查问卷以后,积极整理调查问卷,整理出其中反映的问题。在此之后,四位同学还分别咨询马兵老师和农村政法一线的工作人员。完成调查问卷这个步骤之后,四位同学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对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四位同学在第一时间把数据传给其他来年两位同学。延宣臻,杨畅凡两位同学抓紧时间,运用数据录入和分析工具(sp)把数据进行了录入和分析。

四.调查放映的农村法制教育状况和原因。

(1)调查状况:由调查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人民总体的法律意识还是薄弱。遇到纠纷时,多以动用社会关系和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发展,农民的文化程度提高,一些年轻并且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民的法律意识高,知道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此,可以得出增强农村人民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农民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财产权益(尤其是土地)和社会保障问题。

(2)原因:

1.农民自身原因。广大农村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大部分只接受了基础教育。而法制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农民接触法制宣传教育有限。

2.法制宣传原因。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视不够。导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在走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其次,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导致广大农民对其热情不高。

3.现实原。当前我国处于建设城镇化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广大农民将转为城镇居民,而城镇建设中,又存在建设问题。因此农民更加关注自己的财产权益,尤其是土地。迫切需要土地确权。同时,在转变为城镇居民后,如何能生活的更好,需要社会保障作为后盾。4.其他原因。农村是矛盾的多发地域。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个别执法和司法人员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打官司高成本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个别执法和司法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在个别案件中,因为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这些导致了个别农民群众对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产生了不信任。

五.问题的解决方法。

(1)还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不动摇。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广大农村人民的综合素质,才能让农村居民更多地接触法制宣传教育,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把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到新农村建设得重点项目来推进。做到领导带头,领导分片包干,领导负责,狠抓落实。另一方面,就是要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例如,改变过去的单一形式,采取送书,办活动等相结合的形式。其次,要在宣传教育中,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说问题。而不是干巴巴的法律条文。

(3)国家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让改革红利更多的惠及农民。一方面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才去法律,行政等手段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同时要运用立法,行政,司法等手段来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另一方面就是财政指出要向农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

(4)要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弄这次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发现农村地区的执法司法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农村法律的程序正义,做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执法司法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公检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司法水平,坚决清除农村政法领域的害群之马。要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六.调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主观:小组成员缺乏实践经验,第一次进行这种活动,经验不足。在进行调查活动中显得吃力。不能熟练掌握数据录入和分析工具。

(2)客观:个别群众不配合调查问卷工作,导致回收难,但是经过努力,全部回收问卷。调查地区的个别法律工作者缺乏热情,不能积极配合调查

七.本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心得。

短暂的寒假就快要结束了。我们六脉神剑小组本次关于农村地区人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也圆满结束了。虽然这次调查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小组成员的能力,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

(1) 我们的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们六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六个人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了解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状况,所以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六个人。无论是讨论课题,找指导老师,讨论和选定调查问卷的题目,我们六个人都是群策群力。在该活动的第二阶段中,虽然组员的分工不同,但是我们都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促进了调查的顺利进行。在结题报告阶段,6个人虽然有分歧,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的关系,最后我们的报告出炉,活动顺利完成。

(2) 沟通能力提高。我们小组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马兵老师的悉心指导。通过与马兵老师的近距离接触,我们发现马兵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负责任的老师。在调查方法,回收问卷,联系专业法律人士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帮助。我们也没有了一开始与老师接触时候的胆怯和羞涩,我们的沟通能力提高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3)社会责任心增强了。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近距离地

接触了农村地区的法律工作者,并且获得了有关农村人民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不仅自己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们还知道了推进法治之中国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今后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为推进法治中国而奋斗。

清明节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清明节社会实践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