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案例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yu(全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5:32: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课程改革后,估算受到普遍的重视。小学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也大都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教科书“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探索。

教学片断:

师: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准备给我们买一些体育器材,他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他带的钱够吗?

学生很快回答不够。

师:怎样知道带的钱不够?

(有的学生回答估算一下就知道了。) 师:怎样估算?

生1:58≈60,60×3=180,说明带的钱够了。 生2:58×3,我一下子就算出174,带的钱够了。

师: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学生自己估算,再交流算法。

生1:74≈70,70×3=210,带的钱不够。 生2:74×3=222,带的钱不够。

生3:100-74=26,100-74=26,26+26=52,剩下的52元,不够74了,带的钱不够。

师: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

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 有几个学生喊:不够,不够,刚才算过了74×3=222。

学生在下面嘀咕着: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师: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白了把74看成70,少了4元,可实际上70元是不够买一个足球的,210元就不够买3个了。

师;象刚才的这道题,如果用四舍五入法就认为带210元够了,可实际上是不够的。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

师:钱带少了不够,钱带多了也不安全,那大家认为要买这3个足球,张老师带多少钱合适呢?

生1: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

生2:老师,他讲错了,74四舍五入后得到70,他怎么说74看成80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1;每个足球74元,如果看成70元不够,应该看成80元。

师:74≈70,这是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而把74看成80,其实是另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法。象74这样的两位数,用进一法求近似数,就不管个位是1,还是9,都向十位进1。刚才这个同学就是运用了这种进一法,知道如果带上了240元就够了。用得好! 生3: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

师总结:估算的方法很多,利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许多估算方法。关于其他的估算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其他方法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本节课,教师基于这一理念,将一切学习活动置于问题情景中,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比如上述教学片段,通过合作活动,集体交流,同学们期待着教师的评判。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契机,适时的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领悟到:课堂中教师要放大细节,使学生内心自然而然的产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想法、经验的真实暴露。我们要包容、接纳学生错误,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常常敬佩盲人凭借一根木棒探路的本领,我想这是盲人在无数次失败中修炼出的本领,而今的孩子徜徉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一帆风顺地朝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进。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时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和培养创新型学生背道而驰。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总是充当“拐杖”,放心大胆地把“拐杖”丢弃,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让她们自己攻克一个个知识“堡垒”。比如估算和计算产生误差,不符合生活实际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去探索:造成误差的原因。由于学生的思维受例题教学的影响,他们的思路陷入了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通了,各种奇思妙想都会涌出来。通过再度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方法很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作为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已不仅只要答案,它要的是学生估算的过程和估算的意识。所以在估算教学中即要考虑到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考方法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灵活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会变得生动有味。因此,在教学乘法估算一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前不久我们济源的王屋山已经成功被审批为国家地质公园,作为济源的小公民,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这个美丽的秋季里,她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一次不出门的旅游。

1、我们四年级一共198人,去凤凰山旅游,每套车票和门票共49元。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2、旅游途中每人丢11件垃圾,一个198人的旅游团大概会丢多少垃圾?

3、旅游途中每人拣11件垃圾,一个198人的旅游团大概会拣多少件垃圾?全班学生呢?全校学生呢?全市人民呢? 贴近学生、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倍感亲切、体验深刻,自然而然在无形中体会到了估算的作用,由此诱发了学生去进一步进行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灵活地解决问题。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估算策略要为生活服务,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不是像单纯的数学题那样简单,如上街买东西,并不是买东西需要100元钱,我们只带100元钱去就是最合理的,也不是用“四舍五入”法就能够合理解决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实际问题,说明面对生活中复杂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动脑筋想一想,究竟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合理的。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不仅可以进行乘法估算,而且要对估算的结果有所预测,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注重学生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科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这种情感的教育不应该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应该寓于无形当中,让它随时随地在该发生处发生,恰到好处又极其自然。课堂上我们估算了一个198人的大概会拣多少件垃圾?全班学生呢?全校学生呢?全市人民呢?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

加法估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估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案例展示估算

《分数乘法》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yu(全文)
《案例 乘法估算教学案例与反思 yu(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