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实数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31:5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实数教学设计[推荐]

实 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3、了解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公式和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4、会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运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器与计算机的应用,形成自觉应用的意识,从而能应用与实数有关的运算。

2、经历作图和观察的过程,掌握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情感与态度

1、感受数系的扩充,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发展学生的类比与归纳能力。

2、学生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体会到数系的扩展源于社会实际,又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辩证关系。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难点

1、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2、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实数运算。教学突破

通过让学生对比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总结无理数的概念,以加深对无理数的概念的记忆。同时,让学生动手作图,直观展现实数和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通过回忆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过渡到实数的运算,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教学准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学学习阶段,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均为整数,进入初一阶段,引入负数,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下面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1/4 2/5 1/3 学生计算后举手回答,教师将答案书写出来。 3=3.0 0.25 0.4

2、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或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无理数)。

问题:那我们前面所学的许多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这些小数是不是有理数?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不是,从而引入新的数——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也就顺利成章。

二、自主探索,领悟内涵

由前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分类如下: 整数 实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那么无理数呢?是无理数吗?

学生回答:可化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也只能化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可见与均是无理数。可知,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因此把正有理数、正无理数和在一起形成正实数,同样,负有理数、负无理数合在一起称为负实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得到实数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0

三、拓展延伸,操作感知

探究1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的坐标是多少? O1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一段时间后请学生回答:点01的坐标是π。 肯定学生的回答,说明:无理数π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探索2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并举手回答。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总结: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四、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例1 整数有: { } 无理数有:{ } 有理数有:{ } 学生认真完成,并举手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讲解。

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什么叫做无理数?什么叫做有理数?

2、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无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吗?

P86-87习题14.3第

1、

2、3题;板书设计: 实数

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分类结构图(略)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前面的有理数,能使学生在给出的一些数中判断出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是本节难点,再通过多的举例练习,让他们找到判断的关键,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推荐第2篇:实数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数与 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涵义。

2、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会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涉及无理数计算,可根据问题的要求取其近似值。转化为有理数进行计算。

3、通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理解。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 2.实数的分类.(两种方式) 例1 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的集合中:

以上内容应由学生自己先做,再由学生自己来纠正错误.教师再做

生明白是分数就一定是有理数,必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要使学生清楚各概念之间的界限,抓住本质,区别相近的概念,我们在讲解有理数概念的时候,接触过数轴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数轴?

我们知道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每个有理数都在数轴上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反过来,同学们想一想数轴上所有的点是不是都表示有理数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首先画一个数轴:

以0到1为一边、单位长度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根据勾股定理,我们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对

由此我们看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并不都是有理数,也有无理数.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有理数连起来,组成的是一条断断续续的数轴,这其中的空缺就是我们刚刚学习的无理数,可见由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整个数轴填充完整了,所以我们把这个数轴又称为实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第二,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实数来表示.

我们用数轴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了一起,这给我们研究数学问题带来了方便,这也是我们数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我们把实数表示在数轴上,最直观地表明了实数的大小,以原点为分界线,在原点的右侧,表示正数,在原点的左侧为负数,我们知道数轴上的实数从左到右是由小变大,并且数轴上的右侧的数总是比它左侧的数大,这就引出了实数比较大小的问题.显然同有理数之间的比较大小是类似的.

例2 比较大小:

解:(1)“>”

知答案了.可见在实数比较大小时,要经常用到无理数的近似值,所以

等,记住了,用时就方便些.

(2)“>”

作此题时,我们看到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根据规则两个负数比较

数比较大小时,并不用将他们都化为小数,因为两个算术平方根比大小时,只需看他们的被开方数的大小就行了,被开方数大的,其算术平方

的反而小的规律,我们就得到答案了.

(3)“<”

此题比较大小时,根据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结论就可以得答案了. (4)“>”

此题将π化为3.14159就可以比出大小了. (5)“<”

小,就得出结论了.

(6)“=”

此题应将循环小数多展开一些再做比较,就会发现,这两个数,各

(7)“<”

1.414,在千分位4后面还有数值,而-1.414分位后就是0了,所以我们

要提醒学生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8)“<” (9)“>”

通过例2,我们看到两个数比较大小时,必须化成同类数才做比较,但在化的过程中应避免化错.

例3 计算: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2.236+3.142 =5.378 ≈5.38.

应提醒学生,结果要求精确到0.01,但在计算过程中应比结果要求的多保留一位小数.

≈1.732×1.414 ≈2.45.

作教材P.155中

7、8. 7.(1)≈2.25 (2)≈-5.68 8.(1)“<”

(2)“<” 同学们,无理数的引进,把我们所研究问题的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这样一来,我们今后研究问题的数的范围更广泛了,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也就会更广、更深了.从现在起,在考虑某些数学问题时,一定要有数的范围的概念.对于不同数的范围,可能结果是不相同的.

二、作业

教材P.156习题10.7;A组

1、

4、

5、6;B组

1、2.

三、板书设计

推荐第3篇:数学实数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疏理,形成体系。(课前要求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总结)

师: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开方运算。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小结一下本章的知识点。

生:我们认为这一章主要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开方,开方与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开方包括开平方与开立方。通过开平方可求一个非负实数的平方根;通过开立方可求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依据这一思路,我们画出的知识结构图是:

师:好!他们组是以运算为线索总结的,侧重总结了开方运算,还有补充吗?

生:我们认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性质也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是这样总结的:

师:同样是开方运算,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生:比较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我们总结出了如下表的区别与联系。

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不仅全面而且重点突出。下面我们针对刚才总结的内容做几道练习。

二、强化基础,巩固拓展。(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典型薄弱题型进行讲解)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 ;(2) ;(3) .

师:本题要审清是求哪个实数的平方根,只有非负实数才有平方根。

生:

(1)是求 的平方根;

(2)是求16的平方根;

(3)是求 的平方根。

由学生独立完成。

2.x取何值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 ; (2) ;

(3)

师: 在什么情况下有意义?

生:对于 ,必须满足a≥0,它才有意义,所以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1)4+x≥0;

(2)4+x ≥0;

(3)2x-1取任意实数。

师:如何求出x的范围呢?

生:我们讨论后,得出如下结论:

(1)x≥4;

(2)不论x取什么实数,x ≥0,4+x ≥0,即x的取值范围是:x为全体实数。

(3)2x-1取任意实数,即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3.已知:|x-2|+ =0,求:x+y的值。

师:认真审题,考虑一下所给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x-2|和 都是非负数。

师:两个非负数的和可能是0吗?

生:只有当两个非负数都取0时,其和才为0,其他情况下,都大于0.

由学生独立完成。

师:哪些数为非负数呢?

生:实数a的绝对值,表示为|a|,|a|是非负数;实数a的平方,表示为a2,a2是非负数;非负实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 是非负数。

师:非负数有什么特点?

生:(1)几个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

(2)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都必须为0.

4.掌握规律

那么:0.17201的平方根是多少呢?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是立方根呢?

由学生自己观察归纳。

三、查缺补漏,归纳提升。

1.通过今天的探究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非负数的和等于零的条件是:当且仅当每个非负数的值都等于零。此性质在解题时经常会被用到。

3.对于本章的内容你还有那些疑问?

推荐第4篇:6.3_实数_教学设计_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6.3、实数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3.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复习引出实数的概念

1、有理数的分类:

2、练一练,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3、共同探究:

以上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无理数的特征:

①圆周率π以及一些含有π的数;

②开不尽方的数(注意“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③有一定的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 如:12.010010001……

4、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实数的分类(二分法)

你知道怎样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吗?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正有理数集合: 负无理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在数轴上作出 课堂小结 小结

1、实数的概念

2、实数可以怎样分类

3、数轴上的点和实数一一对应。作业: 课后习题 课本习题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并不复杂,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很大部分是借助新知识回顾旧内容。

对应的点。

推荐第5篇:七年级数学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实数》教学设计(第1课时) 执教:丰城市蕉坑中学

江莎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掌握实数的分类,能够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了解实数绝对值的意义,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3.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运算法则中仍适用; 4.通过实数的分类,是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

5.通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了解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思维能力;6.数形结合体现了数学的统一性的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教学难点:无理数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启发教学 学生为主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有理数?有理数如何分类?由学生回答,教师帮助纠正: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按定义分类: 第二种:按大小分类:

(二)引入新课

同学们,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下面我们用小数的观点来看,整数可以看做是小数点后面是0的小数,如3可写做3.0、3.00;而分数,我们可以将分数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如3=3.0,限循环小数形式呢?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

我们会发现这些数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而且是不循环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显然它不属于有理数的范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的概念:无理数.

1.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答:(1)错,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 (2)错,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现在我们不仅学过了有理数,而且又定义了无理数,显然我们所学的数的范围又扩大了,我们把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又一新的概念.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实数的分类:

对于实数,我们可按定义分类如下:

由上述分类,我们发现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对实数我们还可以按大小分类如下:

对于这两种分类的方法,同学们应牢固地掌握.

4.实数的相反数:如果a表示一个正实数,那么-a就表示一个负实数,a与-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依然是0.

由上述定义,我们看到实数的相反数概念与有理数相同.其实不仅如此,绝对值的定义也是如此.

5.实数的绝对值: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数字表示仍可表示为:

6.实数的运算:

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进行实数运算时仍然成立.在实数范围内可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运算顺序依然是从高级到低级.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开方运算时,正实数和零可开任何次方,负数能开奇次方,但不能开偶次方.

(3)若|x|=π,求x值.

例2 判断题:

(1)任何实数的偶次幂是正实数. ( )

(2)在实数范围内,若|x|=|y|,则x=y. ( ) (3)0是最小的实数. ( ) (4)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 )

解:(1)错,0的偶次幕是0,它不是正实数. (2)错,若x=3,y=-3,则满足|x|=|y|,但x≠y. (3)错,负实数都小于0.

(4)对,因为任何实数的绝对值都为非负实数,0自然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这一新的内容,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我们是如何定义的,它 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再有就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并应对照有理数中有关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以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定义和运用.

七、作业

教科书习题 6.3第1,2题;

八、板书设计 6.3实数

1.无理数定义 5.绝对值 例1.例2.2.实数定义 6.运算 3.分类 4.相反数

推荐第6篇:6.3 实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②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②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②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 ,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 。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三、应用: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3、任意写出三个合适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四、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

五、布置作业 习题6.3第

1、

2、3题;

推荐第7篇:实数的教学设计[全文]

实数 教学设计

(三)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这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对今后学习数学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节的学习,应该知道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有理数的运算律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这部分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能正确识别无理数;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3.会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4.能够对实数进行大小比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到数的扩充的必要性; 2.通过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点,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分类意识; 3.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体会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体验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活实践,又作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纸片,支持,剪刀,计算器,多媒体,或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①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②实数的分类。

难点:①对无理数认识。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在纸上画一个rt△abc,使得两条直角边ac=bc=2;

(2)做斜边ab上的高cd;

(3)沿cd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做好后思考,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多少?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利用面积公式与开平方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

二、大家谈谈 1.对于整数-3,-2,-1,0,1,2,3,它们的平方分别等于什么?结果是怎么的数?有平方后等于2的整数吗? 2.对于分数?,?,?,,,平方后等于2的分数吗? 3.m是有理数吗? 4 =?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回答问题

注:1.整数的平方是整数。没有平方后等于2的整数。 2.分数的平方是分数,没有平方后等于2的分数。 3.平方等于2 不是以前熟悉的有理数。 43231124,它们的平方分别等于什么?结果是怎样的数?有2233 4 „„„„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思考:你还能举出我们熟悉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吗?

学生回答:?

三、一起探究 „„ 1.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答:(1)错,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理数. (2)错,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现在我们不仅学过了有理数,而且又定义了无理数,显然我们所学的数的范围又扩大了,我们把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又一新的概念.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实数的分类:

对于实数,我们可按定义分类如下:

由上述分类,我们发现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对实数我们还可以按大小分类如下:

对于这两种分类的方法,同学们应牢固地掌握. 4.实数的相反数:如果a表示一个正实数,那么-a就表示一个负实数,a与-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依然是0.

由上述定义,我们看到实数的相反数概念与有理数相同.其实不仅如此,绝对值的定义也是如此.

5.实数的绝对值: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数字表示仍可表示为:

四、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1,2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这一新的内容,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我们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再有就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并应对照有理数中有关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以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定义和运用.

六、作业

习题17.3 1,2,3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实数的大小

难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以及运算法则对于实数来说是否还适用呢? _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_,

0的相反数是 _______; ?____,??? ____, 0?____ 数a的相反数是- 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二、一起探究

探究:试着构造直角三角形,使斜边的长度为上述无理数的值

三、大家谈谈 1.我们在讲解有理数概念的时候,接触过数轴的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数轴? 我们知道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每个有理数都在数轴上有自己相应的位置.

2.同学们想一想数轴上所有的点是不是都表示有理数呢? 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首先画一个数轴,如图,在△oab中,∠oab=90°,oa=ab=1,且oc=od=ob。请计算出oc、od、ob的长度?请你说出点c,d分别表示的什么数?

由此我们看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并不都是有理数,也有无理数.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有理数连起来,组成的是一条断断续续的数轴,这其中的空缺就是我们刚刚学习的无理数,可见由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整个数轴填充完整了,所以我们把这个数轴又称为实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这其中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第二,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实数来表示.

我们用数轴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了一起,这给我们研究数学问题带来了方便,这也是我们数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我们把实数表示在数轴上,最直观地表明了实数的大小,以原点为分界线,在原点的右侧,表示正数,在原点的左侧为负数,我们知道数轴上的实数从左到右是由小变大,并且数轴上的右侧的数总是比它左侧的数大,这就引出了实数比较大小的问题.显然同有理数之间的比较大小是类似的.

例: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2 2 3 (2 )-?;

(3 )1和0.5 2

四、练习

1.课后练习1,2 2.计算

答案:(1 )

(2

五、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六、板书篇2:实数教学设计

《3.2实数》教学设计

绥中县李家学校 李新宇

(一)教学目标 1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2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 “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

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实数”是在对算术平方根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的范围到有理数后的进一步扩展。由

2、π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揭示现实空间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并从本质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难点: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学生分析

学生对有理数和平方根已有初步的了解,也已经了解近似数,掌握计算器的简单运用。思维仍较直观,无理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2的探索是本课的关键,不仅得到无理数的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

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探索、发现,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分类,2既然在1与2之间就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也就是说2 不是有理数,但由此题可知2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总结2的特征:无限、不循环,得到无理数的概念。(以上学生合作探索2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无理数是怎样一个数,同时掌握求无理数近似的方法。)

举例说出无理数,巩固对无理数的理解

课本p73 课内练习2 掌握用有理数逐步逼近无理数,从而求出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叙述数史,剖析概念,扩展数集

讲述故事,介绍无理数的来历

师问:当你们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这两个词时,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理解的? 有生会答:“有道理的数”与“无道理的数”。 师:确实会有我们这种想法,这不,为此,它们还发动了战争呢?(屏幕显示故事,学生讲述)

《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

在一个早晨,同学小毅一觉醒来,发现窗户外的山坡上在打仗。仔细一看,一边打着“有理数”的大旗子,一边打着“无理数”的大旗子。

有理数和无理数为什么要打仗?哦,原来是为了名字。

听听无理数司令π怎么说:“我们无理数和有理数同样是数,为什么他们‘有理’,我们‘无理’?我们究竟哪点儿无理?”

对呀!无理怎么会存在嘛!小毅心里也在琢磨。

“因为人们最开始发现的是有理数,见到我们无理数时还不理解,所以取了‘无理数’这么难听的名字。可是现在,人们已经充分认识我们了,就该给我们摘掉‘无理’的帽子才对!”

(教师简单说明无理数的来历,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问:听了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

2.2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通过故事不仅增加趣味性,更重要的在于强化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

区别,得实数的意义。而且介绍数学史,对揭示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3练习讨论,反馈调整,巩固概念

(1)无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由前面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类似得到无理数的相反数、绝

对值的意义。(2) 练习:在 1/7; -π5;0;0.3 ;?25 ;-2;0.3131131113?(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1)中

①属于有理数的有:属于无理数的有: 属于实数的有:

②说出以上各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练习:(抢答)判断下面的语句对不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①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③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④有理数都是实数,实数不都是有理数;

⑤实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实数;⑥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实数;

⑦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通过练习巩固实数概念,分析实数的分类,弄清带根号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无理数指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的数,这才是它的本质特征,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仍不变。)

2数形结合,突破难点,深化概念

(前面我们从数本身的特征上探讨了数除了有理数外还有无理数,接下来我们再利用数轴来进行说明。)

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那么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吗?(思考)

由书本图3.2可知,在数轴正方向上取oa的长等于图3.2中阴影正方形的边长,则点a表示2 ,即无理数2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可见,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不都是有理数。(显示数轴)

像每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一样,每个无理数也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因此,可以说,每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想一想:为什么?)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点也都对应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也就是说,数轴上的每一点都对应一个实数。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们就说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利用课件显示帮助理解以上内容,数形结合,突破本课的难点:在数轴上用绿色闪烁圆点表示有理数,但这些并不能布满直线,说明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再用红色闪烁圆点表示无理数,讲到有理数时绿色圆点闪烁,讲到无理数时绿色圆点闪烁,讲到实数时红、绿圆点同时闪烁,这才成为一整条直线,由此形象、直观展示实数除了有理数外还包括无理数,深化了实数的概念。 5类比迁移,大小比较,例题分析

例 把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

着重讲解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无理数,利用数轴进行大小比较

根据书本图3.2 画表示2的点的方法: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通常有两种情况: 如;2 尺规可作的无理数

π 尺规不可作的无理数 ,只能近似地表示

理清关系 ,概括方法,课堂小结 6.1 2是人们最早认识的无理数之一,这节课我们 从2谈起,谈到了什么?

(1)知识方面:

(2)思维方法: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求无理数的近似值;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6.2启发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从2谈起,我们还可以谈些什么?

例如: 其他无理数?

圆周率π的近似值? 由2出发,可以造出哪些无理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7 布置作业

a组必做, b、c组选做

附: 课后阅读

化循环小数为分数

(七)设计后感 本课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概念剖析,从2谈起,让学生合作探究其特征 ,进而得到实数的概念,实现了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作者简介:金乐双,乐清市柳市镇二中数学教师,教研组长,中学二级教师,曾获乐清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乐清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篇3:6.3实数教案 6.3 实数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问题:(1)我们知道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同学们能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5327119? 2=___ , 5=__ , 4=___ , 9=___ , 11=___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看成是3.0吗?整数能写成小数的形式吗?答:_____ 通过问题(1)、(2)可归纳:有理数都可以化成 或 .反过来,任何 或 也都是有理数.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阅读课本53-56页,完成学案29页的基础梳理。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问题(3)我们学过的数是否都具有问题(1)、(2)中数的特征?举例说明。?=3.1415926..., 0.1313313331... 思考:它们都是 小数。它们还是有理数吗?

归纳: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例题: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是有理数的打“√”,无理数的打“×” ? 32270.42?0.23?27?864??00.131331333归纳:常见的无理数的三种形式:1.?及含?的一些数;

2.开方开不尽的数;例如2,4.. 3.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数;如1.010 010 001...0.1313313331...问题(4)你还记得有理数的分类吗?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二分法)按定义分,(三分法)按正负性分,分类原则:不重不漏

(2)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吗?

二分法:按定义分 三分法:按正负性分

实数 实数

四、当堂检测,达成目标

学案30页 基础达标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高

1、对照目标,自我反思.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作业:学案31页 6.3 实数

(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能进行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和近似计算;

教学重点: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及实数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实数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有理数的运算:

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2、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正数和零开平方、任意有理数可开立方)运算;并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阅读课本54-56页

2、完成学案31页,基础梳理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与在有理数范围内完全一样。

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a ;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 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即设a表示任意一个实数,则|a|=

2、实数的运算: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正数和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何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3、学案31页例

1、例2

4、练习:

1、教材56页

2、4题。

四、当堂检测,达成目标

学案31页基础达标

五、反思总结,提高能力

1、总结:由学生总结,老师再补充概括

2、作业:教材57页 复习巩固

3、4题。篇4:6.3实数1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6.3.1实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 易门县龙泉中学 责任教师 王利才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章内容相当于旧教材《数的开方》一章,但编排顺序有所差别,旧教材先学习习近平方根,再将算术平方根作为其中的一种特例进行学习,而本套教材先联系实际学习认识算术平方根后,再进一步认识平方根。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篇幅不长,内容也不多,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与学生以前接触的数学知识差异较大,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我感觉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顺手,而且它又是以后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精心构思,认真落实。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3、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义。

4、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2、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

3、经历观察与动手作图实践,让学生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4、通过类比使学生明白实数范围内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等含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一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2、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3、学生在对实数的分类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知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在交流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难点:理解实数的概念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篇5:实数教案(人教版)[1] 13.3.1 实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 、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3、了解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公式和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4、会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运算。

1、通过计算器与计算机的应用,形成自觉应用的意识,从而能应用与实数有关的运算。

2、经历作图和观察的过程,掌握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1、感受数系的扩充,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发展学生的类比与归纳能力。

2、学生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体会到数系的扩展源于社会实际,又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无理数。

1、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2、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实数运算。

通过让学生对比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总结无理数的概念,以加深对无理数的概念的记忆。同时,让学生动手作图,直观展现实数和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中通过回忆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过渡到实数的运算,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教学准备

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学学习阶段,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均为整数,进入初一阶段,引入负数,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下面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 ? , 3 5475911 , , , 891190 学生计算后举手回答,教师将答案书写出来。 3=3.0 ???0.6 347?5.875 58 ..59 ..11?0.81 ?0.12 ?0.5 91190

2、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

式(或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无理数)。 问题:那我们前面所学的许多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这些小数是不是有理数?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不是,从而引入新的数——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也就顺利成章。

二、自主探索,领悟内涵

由前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分类如下:

实数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那么无理数呢?是无理数吗? 限不循环小数,可见

与负之分,因此把正有理数、正无理数和在一起形成正实数,同样,负有理数、负无理数合在一起称为负实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得到实数的另一种分类方法:

三、拓展延伸,操作感知

探究1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点o′的坐标是多少? 0 1 2 3 4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一段时间后请学生回答:点01的坐标是π。 肯定学生的回答,说明:无理数π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探索2 学生讨论交流,并举手回答。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总结: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 o1 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四、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例1 在0.5,?3.14,0.310.707007000...中,

整数有: {

}

无理数有:{

}

有理数有:{ } 学生认真完成,并举手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讲解。

推荐第8篇:6.3_实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3、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义。1.2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2、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

3、经历观察与动手作图实践,让学生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学生在对实数的分类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知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2 教学难点

判断个别特殊的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1、认识无理数

问题1:请大家把下列各数3,

表示成小数,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

大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3=3.0,=0.8,=,

生:3,是有限小数,是无限循环小数。

师: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上面研究过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师:除上面的,

等,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问题2: 是无理数吗?

2是无理数吗? 0.01001000100001…是无理数吗? 问题3:你能再举出一些你见到过的无理数吗? 问题4: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有理数存在哪几种形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无理数常见的三种形式: ①开方开不尽的数都是无理数(如

),

②圆周率π类(简记为 带π的) ③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简记为人造无理数)。 问题5: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无理数么?

2、引入实数

问题6: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生: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师:给出实数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对实数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试着按不同的标准给实数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三大类。 生讨论后回答:

实数:

4、补例: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正有理数{ } 负有理数{ } 正无理数{ } 负无理数{ } 学生先自己做,做完之后互相讨论,再回答。

5、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关系

师:你会在数轴上画出表示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点么?、

等的点。

问题7:你们发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6、基础练习

1.判断正误,若不对,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1)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 对) (2)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 错 ) (3)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错 ) (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错)

(5)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对 )

(6)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错 )

(7)无理数就是带根号的数…………………………………………………………… ( 错 ) (8)无限小数都是有理数………………………………………………………………( 错 ) 2.数中,无理数有( C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填空

(1)整数集合{ …};

(2)有理数集合{

…};

(3)无理数集合{

…};

(4)实数集合{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无理数的特征: 1.圆周率π及一些含有π的数 2.开不尽方的数 3.无限不循环小数

注意: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板书

4.3实数(1)

1、无理数的定义: 无理数的常见形式: ①: ②: ③:

2、实数定义:。。。

3、实数的分类

(1)按有理数和无理数分 (2)按正负分

4、补例:

5、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推荐第9篇:实数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实数

八年级 数学 张海红 9月15日 课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3、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义。

4、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2、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

3、经历观察与动手作图实践,让学生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4、通过类比使学生明白实数范围内的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等含义与有理数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到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学生在对实数的分类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教学难点

判断个别特殊的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教学用具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认识无理数

问题1:请大家把下列各数3,

小数,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

大家可以每个小组计算一个数,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3=3.0,4/5=0.8,

生:3,是有限小数,=, 是无限循环小数。 表示成小数,它们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

师:上面这些数都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上面研究过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师:除上面的,等,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0.585885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都是无理数。

问题2: 是无理数吗? 2是无理数吗? 0.01001000100001„是无理数吗? 问题3:你能再举出一些你见到过的无理数吗?

问题4: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有理数存在哪几种形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无理数常见的三种形式:

①开方开不尽的数都是无理数(如

②圆周率π类(简记为 带π的)

③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简记为人造无理数)。

问题5: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无理数么?

2、引入实数

问题6: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生: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师:给出实数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对实数进行分类

师:请大家试着按不同的标准给实数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三大类。 生讨论后回答:

实数:

4、补例: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正有理数{

正无理数{ } 负有理数{ } 负无理数{ } }

学生先自己做,做完之后互相讨论,再回答。

5、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关系

师:你会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么?

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等的点。

问题7:你们发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6、基础练习

1.判断正误,若不对,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1)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和零„„„„„„„„„„„„„„„„„„„ ( 对) (2)无理数都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 错 ) (3)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错 ) (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错)

(5)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对 )

(6)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错 )

(7)无理数就是带根号的 数„„„„„„„„„„„„„„„„„„„„„„„ ( 错 )

(8)无限小数都是有理

数„„„„„„„„„„„„„„„„„„„„„„„„( 错 )

2.数中,无理数有( C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填空

(1)整数集合{

(2)有理数集合{

(3)无理数集合{

(4)实数集合{ „}; „}. „};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无理数的特征:

1.圆周率π及一些含有π的数

2.开不尽方的数

3.无限不循环小数

注意: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板书

实数(1)

1、无理数的定义:

无理数的常见形式:

2、实数定义:。。。

3、实数的分类

(1)按有理数和无理数分 (2)按正负分

推荐第10篇: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17.5 实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2.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计算.3.正确运用公式 .4.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三)情感目标

通过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大胆猜想,和同学积极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只靠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具备某种能力之后就能应付日新月异的新问题.其中类比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法则,类比地学习在实数范围内的有关计算,重要的是培养

这种类比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轻松完成任务.〖教学重点〗

1.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在实数范围内正确进行运算.2.发现规律:.并能用规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类比的学习方法. 2.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方法〗 尝试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自学:阅读课本P112~P113,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

二、师生互动

(一)二次根式的理解: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说明:1.被开方数大于0; 2.()具有非负数的特性.3.性质:一般地是a的算术平方根,于是有 ? 练习:

1.若有意义,则______ 2.(06泸州中考)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x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x≥1

B.x≤1

C. x>1

D.x

2.A 3.解:依题意

解得

当时,

4.解:(1); (2)。

(二)一起交流课本P112的“做一做”

[师生共析]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运算后所得到的数仍然是有理数。把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在实数范围内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和零可以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负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即:正数和零的平方根是实数,任何一个实数的立方根是实数。

关于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进行实数运算时仍然成立。 1.理解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必须注意:

(1)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子或因式必须是非负数,没有这个条件,性质不成立.(2)这个公式的作用是化简二次根式,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或因子)能开得尽方,可以利用此公式及公式=a(a≥0),将这些因式(或因子)开出来,因此化简二次根式时,一般先将被开方数进行因式分解或因子分解.(3)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对于当因子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时仍然成立.如:= ···(a≥0,b≥0,c≥0,d≥0).(4)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反过来,就得到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即·=(a≥0,b≥0),运用这个公式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2.二次根式的性质: =· (a≥0,b≥0), =(a≥0,b>0).

(三)利用性质化简

[师]利用你自学的知识,说一说什么样的二次根式需要化简

[生]被开方数中能分解因数.且有些因数能开出来.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化简.[生]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需要化简,化简后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如:

[师]如果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要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某一个数,使得分母变成一个能开出来的数,然后把分母开出来,使被开方数中没有了分母. (鼓励学生讲解教师提供的例题) 如:

巩固练习:

化简:(1); (2);(3);(4);(5);(6).

(四)最简二次根式

[师生共析]最简二次根式所满足的条件:

条件一,即为被开方数不含分母;条件二,即为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子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要判断一个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引导学生小结:

1.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它分解因子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子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2.二次根式的化简应注意以下问题:

(1)被开方数含有带分数,通常化成假分数.(2)被开方数是和、差的形式,应把它分解因式,化成积的形式.(3)根号内的分子或分母移到根号外时,应保留其对应的位置(即原来是分母的移到根号外后还是分母).

(4)在整个化简过程中应注意符号问题,特别是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这个隐含条件.练习: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1) ;(2) ;(3) ;(4);

(5);(6)(x≤0);(7)

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解题思路是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逐个判断.1.解

只有(3)、(5)、(6)是最简二次根式.理由:

(1) 中的0.3不是整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 中的27x=32·3x,因数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3) 的8a2b=(2a)2·2b,因式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4) 中的a2+a4=a2(1+a2),因式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总结

本题的易错点是误认为,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误认为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补充练习作业:P114习题 〖巩固练习〗

1. 下列各式:,,,,,, (a

.2. 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1);

(2);

(3).

3. 计算下列各式: (1)()2;

(2);

(3)(2)2.

〖答案提示〗

1.分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定义,解题思路是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去判断.解

,,的根指数不是2,∴

它们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4

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的被开方数2a-1有可能小于0,∴

不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4>0,∴

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a+1)2≥0,∴

是二次根式.∵

在中被开方数a2+2>0,∴

是二次根式.总结

本题的易错点是忽视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隐含条件,注意这个隐含条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解

(1)2x+3≥0,即x≥-.∴

当x≥-时,有意义.(2)1-3x≥0,即x≤.∴

当x≤时,有意义.(3)∵

x不论取何实数,总有(x-5)2≥0, ∴

x为任意实数,有意义.3.分析:(1)由()2=a(a≥0)直接可得,(2)要注意应先计算,然后再求算术平方根,(3)根据积的乘方法则,这里2也要平方.解

(1)()2=15; (2)==;

(3)(2)2=22×()2=4x.总结

本题的易错点是第(3)小题的2不平方,错成(2)2=2x.

八、板书设计

课题 实数的运算 二次根式

利用性质化简

例2 二次根式性质

例1

最简二次根式

课堂练习

第11篇:《3.2实数》教学设计(定案)

《3.2实数》教学设计(定案)

(一)教材分析

“实数”是在对算术平方根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的范围到有理数后的进一步扩展。由

2、π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揭示现实空间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并从本质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有理数和平方根已有初步的了解,也已经了解近似数,掌握计算器的简单运用。思维仍较直观,无理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2的探索是本课的关键,不仅得到无理数的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掌握 “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教学难点: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五)设计理念

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探索、发现,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索式教学

(七)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分类,2既然在1与2之间就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也就是说2不是有理数,但由此题可知2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总结2的特征:无限、不循环,得到无理数的概念。(以上学生合作探索2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无理数是怎样一个数,同时掌握求无理数近似的方法。) 举例说出无理数,巩固对无理数的理解。

课本p73 课内练习2:掌握用有理数逐步逼近无理数,从而求出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叙述数史,剖析概念,扩展数集

讲述故事,介绍无理数的来历。

师问:当你们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这两个词时,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理解的? 有生会答:“有道理的数”与“无道理的数”。 师:确实会有我们这种想法,为此,它们还发动了战争呢?

(教师讲故事并简单说明无理数的来历,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问:听了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

2、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通过故事不仅增加趣味性,更重要的在于强化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得实数的意义。而且介绍数学史,对揭示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3、练习讨论,反馈调整,巩固概念

(1)无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由前面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类似得到无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2)

练习:在 1/7; -π;5;0;0.3 ;25

;-2;0.3131131113„(两个3之间依次多一个1)中 ①属于有理数的有:属于无理数的有: 属于实数的有: ②说出以上各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练习:(抢答)判断下面的语句对不对?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①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②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③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④有理数都是实数,实数不都是有理数; ⑤实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实数;⑥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实数; ⑦有理数都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通过练习巩固实数概念,分析实数的分类,弄清带根号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无理数指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的数,这才是它的本质特征,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仍不变。)

4、数形结合,突破难点,深化概念

(前面我们从数本身的特征上探讨了数除了有理数外还有无理数,接下来我们再利用数轴来进行说明。)

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那么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吗?(思考)

由书本图3.2可知,在数轴正方向上取OA的长等于图3.2中阴影正方形的边长,则点A表示2 ,即无理数2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可见,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不都是有理数。(显示数轴)

像每个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一样,每个无理数也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因此,可以说,每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对应点。(想一想:为什么?)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点也都对应一个有理数或无理数,也就是说,数轴上的每一点都对应一个实数。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们就说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类比迁移,大小比较,例题分析

把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

π,--2,1.5 (1)让学生阅读题目,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学会类比迁移。比较学生的解题思路,利用数轴比较或利用法则比较的(一般无理数需取近似值),都予以鼓励,抓住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流畅性,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着重讲解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无理数,利用数轴进行大小比较

根据书本图3.2 画表示2的点的方法:画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通常有两种情况: 如;2 用尺规可作,π用尺规不可作 ,只能近似地表示 。

7、这节课我们的收获是什么?

(1)知识方面:

(2)思维方法: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求无理数的近似值;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8、布置作业

第12篇:《实数》教学反思

《 实数 》教学反思

杨勇2011.11.28

1.本节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从有理数到实数,这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对今后学习数学有重要意义.在中学阶段,多数数学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例如,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在实数范围内讨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中的几何量(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等)都是用实数表示等.实数的知识贯穿于中学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对于实数的运算,以后还要通过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来加深认识,因此本节的作用十分重要。

2.在本节课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分层次进行,先从从一个探究活动开始,活动中要求学生把几个具体的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分析这些小数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把有理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一起来以后,指出在前两节学过的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同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就是一类不同于有理数的数,由此给出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前面两节已经出现,通过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区别,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和无理数是两类不同的数.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的知识联结,顺应认知结构中的原有体系,以逐步探究的思路实现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在探究有理数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探究时,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以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体会到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无理数的理解。在处理这段教材时,没有刻意地增加难度,而是立足教材,紧紧围绕课本,尊重教材,挖掘教材,从情境设计—例题选择—课堂引申都是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充分开发教材的功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使学生能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4.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主动智力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实现对实数概念的自我建构。特别是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以探究题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法。

5.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良好学习动机中承担一定的责任。恰当地提出问题和恰当地运用课堂互动策略十分重要。在课堂的准备与指导阶段充分了解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为学生提供及时适当的反馈,运用课堂竞争、合作策略来促进良性课堂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但本节课存在许多不足,对于学生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估计不足,而且课堂气氛相当沉闷,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在备学生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应力求做到更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自己在教学中需要学习和改正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我将继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虚心求教,尽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13篇:实数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实数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实数复习课(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

“实数”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内容,从有理数到实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的扩充,学生对实数的认识就由有理数的范围扩大到实数范围。本章的概念多,并且比较抽象,但却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今后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后面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学习高中数学中不等式、函数以及解析几何等大部分知识作好准备。

【目标预设】

1、经历小结与复习,建立本章知识框架图。

2、进一步复习本章知识,强调有关概念、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及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有关概念和运算的变化情况。

3、通过回顾与思考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实数的相关知识并会灵活运用,体悟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无理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实数的运算法则。

2、难点:利用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复习课并非单纯的知识的重述,而应是知识点的重新整合、深化、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复习课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复习旧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差异,要尽可能兼顾每一位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创设情境,引入新课?D?D活动交流,互动探究?D?D知识深化,应用提高?D?D反思提炼,形成结构?D?D评价反馈,挑战自我五个环节构成,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复习中温故而知新,在应用中获得发展,从而使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做一做”、“ 议一议”、“练一练”、“ 想一想”、“试一试” 等丰富数学活动的经历积累数学分析的经验,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知识的深化和分析数学问题的快乐,提升自我价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数的发展史)

在古代人们由于记事和生活用品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如捕获了3头野兽就放3块石头,并渐渐形成了自然数的概念和符号。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物时,5个人分配4件东西,每个人应得多少呢?于是人们发现并使用了分数。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许多数量具有相反意义。比如增加与减少,上升与下降等,于是人们发现并使用了有理数。在数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又发现了许多不能用整数比写出的数。如画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的平方是2,那么对角线是多少?于是人们发现并使用了无理数。

数来源于生产和实际生活的需要,服务于生活。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数的每一次扩充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也是人类智慧的卓越体现。从有理数到实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的扩充,我们对实数的认识就由有理数的范围扩大到实数范围。这一堂课我们将再一次一同走进实数的世界。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凸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又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活动交流,互动探究

活动一: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① 900 ② 6449 ③14 ④ (-25)2 ⑤ 16

(2)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① -27 ② 8125 ③ 0.126 ④ -5.⑤ 64

(设计意图:初步回顾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活动二:议一议

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相同点与不同点

平方根 算数平方根 立方根

表示方法 ??a a a

a的取值 a??0 a??0 a是任何数

性质 正数 互为相反数(2个) 正数(1个) 正数(1个)

0 0 0 0

负数 没有 没有 负数(1个)

开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的运算叫开平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的运算叫开立方

是本身 0, 0,1 0,±1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相关概念,了解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理解概念实质,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三:练一练

(1)25的算术平方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的平方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4的平方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的立方根与16的平方根之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简:

①(2.5) 2 ② 0.064 ③ -8125

④ (9) 2 ⑤ 1.44- 1.21 ⑥ 6412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反馈实数概念和分类,弄清无理数的本质特征,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到实数后绝对值、相反数、倒数、运算律等仍不变,并会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三、知识深化,应用提高

1、已知数m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a+3和2a-15,求m的值。

变式:已知a+3和2a-15是数m的平方根,求a和m的值。

2、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① 2(x-1)2=8 ②-8(x-3) 2=27

3、小明要用体积是125 cm3的木块做成八个一样的小正方体,那么这八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4、已知13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求代数式b2-a-b的值。

变式:已知13+2 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就代数式b2-a-b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及变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能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通过学生板演,及时反馈,可充分暴露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规范解题格式;通过学生点评,让学生当“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性思路和方法。)

四、反思提炼,形成结构

回顾今天的学习历程,你对实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有哪些收获?

你能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吗?相信你一定能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收获,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让方法从模糊走向清晰,让思想渗透从有形变为无形,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认识。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对全课所获的一次大审视,是学生对本课所回顾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等一次很好的归整。)

五、评价反馈,挑战自我

基础演练(必做题)

1、“121的平方根是±11”的数学表达式是 ( )

A121=11.B.121??11 C??121=11.D.??121=??1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6的平方根是 B、-6表示6的算术平方 根的相反数

C、任何数都有平方根??4 D、-a2 一定没有平方根

3、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

(1)16(x-1) 2=9 (2)64-27x2=0

4、已知2a-1 的平方根是±3, 3a+5b+2的立方根是3,求a+2b的平方根。

5、如图,已知OA=OB

(1)说出数轴上表示点A的实数;

(2) 比较点A所表示的数与-2.5 的大小。拓展提升(选做题)

1、若 a,b为实数,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b,则a2>b2 B、若a>|b| ,则a2>b2

C、若|a| >b ,则a2>b2 D、若a>0且a>b,则a2>b2

2、若 4a+1有意义,则a能取的最小整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1-x+ x-1+3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1-2a) 2+b-2=0,求 (ab)2的值。

4、已知a,b,c位置如图所示,

试化简 :( 1) a2-|a-b|+|c-a|-(b-c)2

(2) |a+b-c|+|b-2c|+(b-a)2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两组题的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让全体同学都学有所获的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自我拓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14篇:实数的教学反思

实数的教学反思

从合作学习中得到,研究什么是实数,整数?小数?首先可以利用底数越大平方越大的方法确定它不是整数,用同样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它的小数部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猜测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可以从书本上得到证实,也可以用计算器验证。给了无理数的概念后,让学生举出几个无理数,以巩固无理数的概念。最后从有理数的分类引导他们对实数进行分类。

⒈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是难点,对教学的重难点没有把握住,以后应认真、仔细读教材,教参,思考为什么是在这里安排,它的作用是什么?

⒉想到问题却没有很好的解决,能跨过去就跨过去。如表示集合过程中,学生对实数分类未掌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在得不到解决时应请教其他老师,向他们学习。

⒊对于一种新的概念(或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他们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方式去思考,这就往往容易会出现与我们预计结果相差很远,甚至相背离的情况。让学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自己十分清楚概念,思维过程,不要出现学生答不出来,你也不知道如何解释,或被学生反过来把你问住的情况。

⒋注意教学的规范性。像1.010010001…(两个1之间多个0)是无理数,括号里的内容不能省略。

⒌在教学时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知识是一体的,在回顾时注重知识点本身,更要关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因为它们是相通的。

第15篇:实数2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可推广到实数范围内;知道在实数范围内,可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开方(开平方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等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性质同样适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如学生在有理数章节中已经学习了知道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回忆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体会在实数范围内这些概念依旧成立,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学生在类比有理数中求相反数和绝对值进行计算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要了解其原因并加以纠正。问题3先复习七年级上已经学习过的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律,然后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且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通过问题4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由于有了有理数的运算性质作基础,学生在掌握求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并不困难,但求的值有一些困难,关键是要判断与2的大小,要能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问题5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在有理数范围可以进行的运算,在实数范围内一样适用。最后的综合训练题也有一些困难。在今后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训练,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第16篇:实数1教学反思

《实数》 单元反思

吴加国

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的轻松、学的专心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用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我在开课前鼓励学生道:虽然这是下午第一节课,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很好,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接着,我与两位同学交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说;只要同学们放松心情,放活思维,我们会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的,同学们加油哦。几句鼓励赞美的话,就能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志气,因而在课堂上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二、板书恰当增加了课堂的灵活性。

洽当的板书使学生对于知识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就容易多了,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较多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的矛盾。在这节课中我恰当地画数轴,从设置练习、到新知的归纳,尤其是在数轴上找表示点时,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任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和它对应,降低问题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从而扩展了数学空间。

三、增强了提问的有效性。

在这节课中,有这几个问题提的很好: 分数 化成小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你能根据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对实数进行分类吗?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么无理数又如何?实数呢?这些提问在教学中一方面为学生提问起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当然,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看我知道了我自身的欠缺。

一是时间安排较紧。对学生而言,只看问题的表面,不能够举一反三,同一题目不能归类去解决,造成做练习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对我而言,由于第一次给这些学生上课,把学生的程度估计太高,题量大、难度也有点大,致使有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及时回答问题,造成时间的浪费。

二是鼓励性语言使用得不够多,没有大面积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有的同学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给予肯定。

总之,本次教学,我坚持从兴趣入手,从差异入手,做到了在细致处求真求创意,真正地使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体现出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特点,因此,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也非常到位,是比较成功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都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我将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第17篇:实数《平方根》教学反思

昨天上了平方根(3)的一节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含义,并能熟练地用语言和公式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掌握平方根的符号表示,能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知道两种符号的含义。并熟练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回顾自己的课堂,觉得又优点又有缺点。做的比较好的是备课比较充分,设计严谨,注意了细节的处理。教案的设计贴近学生,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练习题的设计比较恰当。还有一点就是评价学生时注意使用亲切的语言,让学生勤学、乐学。

当然这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

1.忽视平方根表示的规范化

由于我忽视了在课堂上的平方根表示的示范,使得有不少学生能够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但是符号表示不规范。

2.没有对概念进行总结

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临近下课,时间较仓促,所以无论是学生的总结还是教师的总结都显得比较贫乏,没有抓住实质。在今后的总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小结,而不要只流于形式。

3.学生的练习不够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后果就像一座没有合格框架结构的摩天大厦一样,早晚会因为经不住考验而倒塌。所以,今后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多提供一些类型不同的题目,使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见的几种错误主要有:

1.在求数a的平方根时,学生往往会用连等的式子来表示

2.错在符号乱用,添加或缺少正负号,导致等式无法成立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很多,但这是学好平方根的关键,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是一个关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如个别题目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了一点,不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这些问题,确保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第18篇:实数教案

复习实数

学习目标:

1、

2、理解实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得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3、了解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重点:实数的分类。

难点:绝对值的意义和运用。

过程:

一、复习回顾实数的分类,方式:师生共同回顾后,师展示

二、自学:

(一)知识类:

1、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相反数等子本身的数量,若a、b互为相反数,则。

2、倒数。a(a≠0)的倒数是。用负指数表示为没有倒数。倒数等子本身的数是a、b互为倒数,则

3、绝对值。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即

lal=

4、数轴。数轴的三要素为一一对应。

5、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表示的数。

(2)正数大于零;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较。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较

(3)设a.b是任意两实数。

若a-b>0,则b;若a-b=0,则b;若a-b<0,则b。

6、非负数的表现形式有

7、常见的几个实数: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

的负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整数是

(二)运用类:

1、某水井水位最低时低于水平面5米,记做-5米,最高时低于水平面1米,则水井位h米中h的取值范围是

2、若x的相反数是3,lyl=5,则-l-2l的倒数是

3、若 的算术平方根恰好使分式

第19篇:实数说课稿

︽ 单 位:漯河市郾城区黑龙潭乡初级中学姓 名:实 数 ︾ 说 课 稿

王 淑 娟

《实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三章最后一个小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以后,接触过“2”、“π”等具体的无理数的基础上,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从而将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在中学阶段,大多数问题都是在实数的范围内研究的,因此,它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理数的引入,数系的扩展充满着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及分类思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这节课不仅仅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美的有效载体,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 1完成实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实物投投仪等现代教投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 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回顾书本 82页探究活动,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规律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发现如2和π不是有理数,但2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出现矛盾以后,来探索无理数的特征,学习实数。

2、概念学习

由上面有理数的规律从而得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举例,先从形式上认识无理数,再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教师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这样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了,实数的概念和分类就容易理解。 然后练习讨论,反馈调整,巩固概念。

- 3先复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再完成84页的“思考”,归纳总结: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再通过课本例题学习及强化练习来巩固新知。

5、理清关系 ,概括方法,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1)了解了无理数、实数的意义

(2) 实数的分类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3) 数扩充到实数后,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仍然不变。

启发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起,我们还可以谈些什么?

例如:其他无理数? 圆周率π的近似值? 由2出发,可以造出哪些无理数?

2谈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6、布置作业

五、设计后感

本课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概念

- 5

第20篇:实数全章教学反思

算术平方根教学反思 周练

算术平方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一节,学生对数的认识要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的范围,而本课是无理数的前提,是学生实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实数运算的基础,对后面学习习近平方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这是学生平方根的关键,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是一个关键。从选择课题,到设计教案,板书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只为达到课堂设计的最佳效果,令学生有收获。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例题练习题的选取,甚至是对学生设置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用词都是细心修改。最终这节课得以顺利完成。上完这节课后,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且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2、最后小结的环节设置比较好,能够让学生自己主说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感受,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开方”,只要能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在意义上理解了解算术平方根,后面的计算也就容易多了。这也是这节公开课做得不足的地方,新课的容量有限,所以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和求某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上。在后面的课时,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乘方与开放互为逆运算。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以后有待改进。

最后,要感谢涂老师、龚老师课前耐心的帮我听课,帮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前来听课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感谢课后童校长的精彩点评和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比如课前应该做足功课,了解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做大量的练习来领会要点等。每一次公开课的经历,都将成为 我工作历程中重要的一笔,现在我也信心百倍,全力以赴迎接未来的挑战!

平方根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平方根》一课。课后反思一节课的得失,感触颇多。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我校现在施行的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就突出了明确学习目标这一点。然而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生只是读了一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并没有深入其内心深处,没有成为他学习行为的指南。在上课快结束时回扣目标做得不是很好。事实上出示目标和回扣目标都是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学习目标应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二、充足的时间是探究学习质量的保证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地去探索某个结论或规律。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使他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中探究:对于正数a,

根号a的平方=______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致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了观察、猜想的层次,而没有达到预想的层次。在探究学习时,要舍得花费时间,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三、及时检查反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小组合作学习涉及人多,若组织不当就会使学生精力分散。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要明确任务要求,并及时检查、评价。在本节课的自主学习

1、2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要求,在检查反馈时学生掌握很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 1 了学习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做了良好的准备。 “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学改革中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只要每一位教师善于发现、敢于承认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执著探索解决的方法。相信“教得轻松,学得快乐”的教学境界会到来的。

《立方根(第一课时)》反思 土门初中 王莉

《立方根(第一课时)》,同事们观课后,肯定了我的课堂具有小组合作意识的模样,黑板上有专门的小组合作得分栏,对于挑战性的问题给予小组星星奖励,激活了课堂,同学们主动性参与提高了,同时也点明了不足之处:

1,本节课针对训练太少,对课后习题没有充分利用,没有体现数学课堂该有的讲练结合,概念教学中讨论过多;而对于课堂环节中,将“立方根的表示方法”这一段设置为小组合作学习互查记忆,有欠妥当。 2,知识点

的读法没有纠正,同学们的读法是“负三次根号a”,正确的读法应为“三次根号a的相反数”;知识点 的实质,这个内容讨论的不够好。

3,具体环节的自学检测,练习一的学习流程中有自学教材提示,很多学生不会看提示,没有翻书行为,也没有在草稿本上做题,这是学生们在课堂表现上的不规范的学习行为;在自主检测第二块中,对于正数、负数、0的立方根的归纳,很多小组进行了抢答,乱而无序。 4,我的教学行为的不规范表现在站位,和合作讨论环节没有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交流;我的教学语言评价这一块,仍然存在评价不够多样的现象,用“回答的非常好”评价的过多。 针对本节课的环节设置,知识点的把握以及学生、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合作为线索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修订:

1,本节课学习立方根,这个概念的掌握不仅需要同学们对讲解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等环节弄明白,还需要及时强化练习真正搞清楚,因此,依照本节课的内容落实要求,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环节后面添加“练一练”。

2,对知识点 进行问题预设,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思考,设问:(1)-a与a互为什么?(互为相反数);(2)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时,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吗?(是);(3)三次根号里面的负号可以“搬家”到根号外吗?(可以)。

3,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纠正同学们的学习行为,逐步培养同学们看电子导学学习流程的习惯和小组抢答有序展示,如最先举手的小组第一个回答问题,其他小组在别的小组已经开始回答时自觉放弃首答机会,等待补充回答机会。

4,课堂上尽量走到学生中间,掌握学生学习的学情,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尽量不站讲台,尽量站在教室两边、后边,需要加强课堂调控时站教室或者讲台中间,使用电子笔翻页幻灯片,使用红色白板笔评价小组得分栏,使用星星对合作探究好的小组课堂奖励。

最近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有袁玉琴老师的语文课,有邹素琴老师的地理课,也有文国老师的数学课等等,我可以学习老师们的讲课风格特点,对照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教学风格。

袁玉琴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落实生词,评价比如:给100分的同学奖1分,其他同学把错的在本子上更正十遍,针对阅读教学课堂,袁老师选取两个合作探究点:合作探究一,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说说自己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合作探究二,跳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理由(提示从词语、修辞和意义方面去分析;主持人在最快的三个小组中产生,展示时先读后评)。围绕这两个合作探究点,学生们充分交流,争先在袁老师的教学规范指导下展示。

2 邹素琴老师在地理课堂上围绕铁路运输的三横五纵,很好地使用电子导学案,完成了课堂教学。文国老师的数学课《实数第二课时》,环环相扣,每个知识点的衔接引入很自然,对知识点的讲解均有拓展,使学生理解巩固很到位,这些优点是我目前教学阶段难以很好做到的地方。此外,文老师的黑板板书注重重点内容,不该板书的不板书。 以上是我的课堂反思。

复习课《实数》教学反思 葛双艳

人类对于数的认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加深和发展的,在前一段时间进行了《实数》这一部分的复习,对于这一部分的概念,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由于学生眼里的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对于实数接受起来有点慢.再加上数的开方的介入,更让学生有点无所适从. 在无理数这一节中,学生能较好的分清谁是无理数,对于它的由来也能接受,掌握较好.在后面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来说,就显得有些茫然,尤其是平方根:如a,它需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a>0;a=0;a

纵观学生这一部分的学习,对于数的概念要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无理数的引入,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的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让学生亲历无理数发展的过程,更好的理解应用无理数。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活动,如:操作、猜测、验证、类比、推理等,将有理数的运算规律推广到实数,更好的应用,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交流等能力。 通过这节课,我清醒的认识到中考第一轮数学复习基本思路是:回归基础,低起点,多层次;重视知识的整合,在变式中逐步提升;抓好中档题,保住基本分,盯住中等生,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在复习中争取做到三抓四会:三抓:即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和实质性理解;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和巧用。四会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次要求会表述、会判断、会应用、会举例。 第一轮复习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强化练习。

(3)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5)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6)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实数教学设计
《实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