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50:0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尚义县第三中学 程继红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结构工整而意蕴深远的哲理诗。诗歌用形象化的语言及丰富的意象诠释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内容。诗歌用充满韵律的语言展示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内涵深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主旨,品味形象化语言。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形象化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及其优秀事迹教师: 1、流沙河个人简介。

2.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

3、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列夫·托尔斯泰名言“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大家从这句名言中读出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看来理想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理想的哲理诗,题目就叫《理想》。

二、形式朗读,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见课件)

2、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要求:认真听,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在诗中作好标记。

3、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áo 夸耀yào 脊梁jǐ 贪婪l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

4、学生朗读,带着问题思考:

⑴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⑵ 围绕这一主旨,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三、师生共读,合作探究:

(一) 课堂交流,明确:诗歌主旨——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这样设计,目的是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以诵读为切入点,突出朗读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研讨赏析打下了基础。)

(二)品味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第

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

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

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三)诗歌结构

历史意义(

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

4、

5、

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

人生意义(

8、

9、

10、11) 并为之奋斗(12) (四)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朗读,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的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让我们牢记托尔斯泰的名言,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以此为航标灯,为实现他而努力奋斗,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理想的,高尚的人。

五、作业设计

1、完成“研讨与联系”。

2、将学习体会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推荐第2篇:《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诗歌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从理想之于历史的作用、理想之于人格的作用以及理想之于人生的作用等三个方面阐明了理想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呼吁人们珍惜大好时光,树立理想,建功立业。诗歌写于特定历史时期,理解本课必须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流沙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准确识记本课生字词。

3、学习新的修辞手法——顶真。能力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并理解其含义。

3、能说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人文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学会树立目标和理想,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 重点 与

难点

1、能说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够理解特定语句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总体构思: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又根据过去“初中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成果经验,我们计划用第

一、二单元的教材内容,把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铺开。《理想》这首诗写了作者有关理想的种种感受和体悟,习惯养成教育定位于: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1、继续学习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布衣教师-uuun.5d6d.com)

2、强化第一单元已培养的习惯:作笔记;作勾画;质疑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这里习惯培养的具体操作指标是:有具体的方法;有强烈的意识;有行动。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由于本诗的内容“形散”,又基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理解诗文内容的水平可深可浅,因而学习的重点舍弃了整体感知,而放在局部探究感受上。关键是学生能有自己的体会点,学习才落实,因此大胆设想:在学生对诗充分感知后,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感知情况自己选择或“先质疑”或“先说自己有感受有体会的诗句”(在教学实际中学生90%选择先质疑),在“质疑”和“体悟”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与导向。其附着的教学内容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教学中通过仿第一诗节造比喻句“理想是________,_______”进行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如下导向准备: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1、有理想才能有作为;为了实现理想,要有“牺牲”的准备,比如“牺牲”一定的玩耍时间。重要的是要有得失观,有得必有失,只看你想得到什么,因而可能要舍弃什么。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2、通过对“忠厚者常遭不幸”诗句的探讨,培养学生敢于“怀疑”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教学板块: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一、导入:(作者流沙河是四川金堂县人,班上也有学生是金堂县的,因而采用创设“接近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际中效果很好)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金堂县的同学?你们与《理想》的作者流沙河可是“老乡”哩——自然简介作者,引入课题。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二、充分感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1、学生自由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障碍,读准字音。(布衣教师-uuun.5d6d.com)

2、学生齐读,师正音。(布衣教师-uuun.5d6d.com)

3、请一位学生读,其余作勾划。(之前已教学生怎样勾划:一疑二好三关键,勾划提示最明显)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三、质疑。方式:学生质疑学生答,师点拨。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教师准备: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一)第3节:“历史的脊梁骨”——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第4节;“折磨我那 进取的心”——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失望、失败是折磨人的。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第6节:“敲碎你的黄金梦”——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二)借对“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四、通过诵读感受品位诗文。(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一)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并且说说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出语气,是否读出感情。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二)联想拓展:适时引导学生仿照“理想是——,————”句式造句。(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三)自由组合小组,选喜欢的诗节,表演朗诵。(布衣教师-uuun.5d6d.com)

教师准备: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1、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布衣教师-uuun.5d6d.com)

2、鼓励学生在朗诵形式上有创意;(布衣教师-uuun.5d6d.com)

3、教学生学会倾听;(布衣教师-uuun.5d6d.com)

4、对别人的优秀表现衷心赞赏,学会鼓励他人。(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五、积累,作勾划汇报——好词佳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给“可望不可即”造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六、作业: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一)仿照“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造句。(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二)找合适的音乐配乐,准备朗诵比赛。(布衣教师-uuun.5d6d.com)

附:教学实录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理想》课堂实录(二课时)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四川双流县棠湖中学 孙晓晖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一、引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我记得我们班有来自金堂的同学,是谁呢?请举手(学生很奇怪)。今天我们学的《理想》的作者流沙河也是出生于金堂县(学生释然),今年61岁了,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草木篇》(老师板书,这时候响起学生纷纷拿笔的声音,师表扬:我听到一种美妙的声音)流沙河老爷爷的散文也不错,《读者》上登载了他好几篇文章。他现在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篇《理想》。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二、感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个要求:“读准(字音)”,有具体方法吗?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扫除字词障碍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借助工具书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学生自由读,查工具书,完后主动举手,待绝大部分举手,师进入下一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2. 全班齐读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老师正音: 远行(xíng 不是“航”) 玷污(diàn)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3. 请一位学生读。老师问:那其他同学做什么?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让学生自己说,边听读边做什么?共8位学生分别答:给节标序号、抓主旨、抓关键、抓感受,边听边思考课后问题,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学生3读。老师请同学评价:有感情,读得抑扬顿挫,读得好!老师又评:这位同学的评价具体,不错!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三、质疑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老师先问学生:现在大家对诗已 比较熟悉了,是想先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句子还是先质疑?学生举手表决先质疑。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5问: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6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就得牺牲。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 问:比如牺牲什么?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6 答:比如我们学习要有好成绩,就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玩的时间。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问生5:这个回答你满意吗?(生5摇头表示不满意,众生笑)师请大家再思考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7答:只有牺牲才能获得,就象老师讲过的得失,有失才有得,这“失”是付出,是牺牲。(全班鼓掌)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8问:第八节,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9答: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 问:还有没有其他理解?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0答:有理想才去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奋斗(的人)是大写的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1答:秦牧的散文中我读到过,大写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肯定并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理想的人能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相比平庸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2问:第八节,为什么“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3答: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表扬: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又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学习。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 问: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4答: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5答:“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权威也未必都对。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6问:第十一节,为何“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7答:英雄由于骄傲,失去理想,没了目标,不再努力,就变成平庸的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说得真好!就拿我们班说吧,大家都各有特长,小学阶段在一定范内也算个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了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迅速设立新目标,树立理想,也会蜕作庸人。来,我们一块把这句诗背诵一遍。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8问:第九节:为何“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19答:因为每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以通过努力成功。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0答: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想。(全班鼓掌)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1问:第九节,“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怎样理解?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2答:理想是一个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了,理想会召唤人走上正道。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3问:第十二节,为何“理想开花,桃李会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4答:我联想到《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眼睛”。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展开联想,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学以致用,大家要学习!那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节诗。(全班齐读两节诗)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质疑就到这里。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四、感受品味诗文(以读为主要方式)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一)师:通过质疑,大家理解了诗意。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们说话作文尤其要摒弃的。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5:我最喜欢第一节,因为读起来语气很顺畅。(师肯定,请生读)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6:我最喜欢第二节,告诉我们理想是会改变的。(师肯定,请生读)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7:我最喜欢第四节和第一节,用了好多个比喻,用得好。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这个“理想是__,____”的句式造句?可以讨论。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学生讨论,许多学生下位,参与相当积极,过一会儿,学生陆续举手,回到座位)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8: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29: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0: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说得这么快,如何边听边快速做笔记呢?对,记关键词如“钥匙、太阳、翅膀”)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1: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2: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说得好,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成长,理想,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个比喻很妙啊!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3: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如果没有汽油怎么办?众生笑,所以需要不断加油才能实现理想!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4: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仿句做得不错。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5:我最喜欢第六节,这一节讲理想敲碎“黄金梦”,是告诉我们不能好高骛远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肯定有一定道理, 请生读)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6:我最喜欢第七节,耐人寻味。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你寻味到了什么?要说具体。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6:人被误解时,有寂寥,有误解,有酸辛,这种情感体验是复杂的。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种体会来?( 生读,全班鼓掌)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大家鼓掌,因为他读得好,好在哪?对,读出了语气,读出了感情。“读出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学生热情高涨,还有许多人举手,教师变换方式)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二)自由组合,自己选喜欢的诗节,自己分组并设计表演朗诵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学生十分踊跃,纷纷下位活动准备,几分钟后,各组陆续举手回位)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第一组:齐读(师请生评价,是否有感情,读出了语气)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第二组:分角色读(师未作任何提示,学生创新,自己分角色读,并且各自讲自己喜欢这段的理由,师及时表扬这创“新“之举及具体说理由这一好作法)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其中有一学生由于紧张,几次说都不顺畅,下面略有骚动,师说:我想提个建议,每个同学上台时,都多少有点紧张,像前天大家上台推荐好书,都有体验吧?那么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生说是鼓励。师问,那最好的鼓励方式是什么?是安静,倾听,等待,鼓掌。全班顿时安静,师鼓励该生慢慢想,慢慢说。众生等待。该生略思考勉强说出几句,老师和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这时学生热情更高,纷纷举手要上台表演。师很自然的布置活动作业:下周二举行诗朗诵比赛)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五、勾划积累好词语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学生作勾划汇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7:我积累了“洗濯、寂寥、绝处逢生”三个生词。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生38:我积累了“坚贞、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 三个好词。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师让生用“可望不可即造句。并 引导:要造句,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你们有办法知道的,是什么?对,借助注解,这是一个好习惯。(生造句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六、作业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1. 用“洗濯”、“诅咒”、“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及”造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2. 仿“理想是__,____”句式造句。 (布衣教师-uuun.5d6d.com)

3. 准备朗诵比赛(可自己找适合的音乐自己编排)

原文地址:http://uuun.5d6d.com/

推荐第3篇: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2009-09-20 19:12:13) 转载 标签:

杂谈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结构工整而意蕴深远的哲理诗。诗歌用形象化的语言及丰富的意象诠释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内容。诗歌用充满韵律的语言展示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内涵深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的主旨。

3、结合个人经历,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诠释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及其优秀事迹

教师:

1、流沙河个人简介,图片。

2.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首诠释理想的哲理诗,内容深刻。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的《在山的那边》一以贯之,在授课时,结合《在山的那边》引入新课教学;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突出朗读训练;同时采用让学生自立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加以点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指导其从社会生活及人生体验中找出例证,理解,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有助于诗文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感受的是课文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那么,什么才能造就我们美好的人生,点亮你的一生呢?列夫。托尔斯泰这样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相信他一定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设计这一导入语,是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的同化理论,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即已学过的,同样谈理想的现代诗《在山的那一边》,与今天所学的新知识相联系,易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求知欲,好奇心,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形式朗读,整体感知

1、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

要求:认真听,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在诗中作好标记。

2、自由朗读,带着问题思考:

⑴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⑵ 围绕这一主旨,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课堂交流,明确:诗歌主旨—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这样设计,目的是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以诵读为切入点,突出朗读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研讨赏析打下了基础。)

三、读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分成5~6个小组,确定小组主持人,采用脑风暴法,针对问题,合作探究。

1、师出示小组学习要求:逐段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语言。

2、师进行学法指导:

⑴ 各人畅所欲言自己的阅读体验。

⑵ 理解诗句时注意课前搜集到的名人事迹。并联系社会生活及个人经历,这些实例将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歌。

3、师针对各段内容,分别列出思考题以引导学生的探讨思路,视交流情况适时知道。

第1小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你能仿照本节的结构,写几句话吗?

提示:A、比喻,顶针。B、仿写。

提示学生注意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

第2、3小节这两小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提示:A、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想,正是这些不断提升的理想推动了人类的不断进步。(“饥寒”中思“温饱”,“温饱”后求“文明”)举例难度不大„„B、分析“珍珠链”,“脊梁骨”的作用。

第4小节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

第5小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

提示:理想给人力量。

第6、7小节“获得”与“牺牲”分别指什么?“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两个诗节在内容上相联系,“获得“是为理想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伴随而来的个人荣誉只是“副产品”;“牺牲”的是个人利益,觉得“酸辛”的是不为人理解,独自呐喊,奋斗的孤独。典型实例:鲁迅。

第8小节你能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遭不辛;理想使不辛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师提示举例,如“江姐“。然后引导学生再举例,加深理解。

第9小节与第8小节相联系,第8小节正面写理想的人生意义,而第9小节则从反面切入,连“罪人“,”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更何况一般人呢。

第10、11小节在内容上,两个诗节有何不同?

提示:第10小节从被动方面理想被曲解,玷污,该怎么办;第11小节写有些人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第12小节总结全诗,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突出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注意在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有法可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同时实例的运用也使课文的思想观念转化为了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意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轻松的交流中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四、拓展延伸,注重自身体验

1、阅读体验:

读完流沙河颇富哲理的〈理想〉,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试模仿课文也写几句,看准表达得形象生动(这一过程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学习体会的及时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朗读,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的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让我们牢记托尔斯泰的名言,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以此为航标灯,为实现他而努力奋斗,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理想的,高尚的人。

六、作业设计

1、完成“研讨与联系”。

2、将学习体会整理成300字的随笔。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 1.指名学生个别朗读。思考: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1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这一节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节讲,人类的理解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第3节是在第2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小结:诗歌的

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

5、

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2.学生熟读背诵前7节。

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1)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2)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3)对理想“被玷污”“被扒窃”的理解应联系十年浩劫的历史背景。“四人帮”歪曲马列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动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郁,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小结:诗歌

8、

9、

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3.学生集体诵读全诗并背诵。 4.仿照例句,完成句子。

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完成:时间既是_________,时间又是_________。

三、对比延伸

请学生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找出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明确: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发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六、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1.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2.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3.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4.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5.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6.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7.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8.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9.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10.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11.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12.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推荐第4篇:《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

2、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过程和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2、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追求美好人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读,把握全诗的魅力。

2、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我们就暂时带着这些疑问去品读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相信这首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作者:原名余勋坦,四川人,当代诗人,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读中学是即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其中《故园六咏》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诗集有《农村夜曲》《故园别》《游踪》等,另有《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短篇小说集《窗》等。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听读、欣赏,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注意:第⑴—⑹节,注意读出明朗坚定的语气,要有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力。第⑺—⑻节,要读出悲壮、沉思的语气。第⑼—⑾节,要读出劝告、警醒的语气;最后一节要读出欢快、奋发的语气。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饥寒(jī)缀连(zhuì)倔强(juãjiàng)洗濯(zhuï) 玷污(diàn)扒窃(páqiâ)诅咒(zǔzhîu)浓阴yīn 海天相吻(wěn)浪子回头(làng)碌碌终生(lù) 绝处逢生(fãng)可望不可即(jí)寂寥(liáo) (2)解释词语

饥寒:饥饿寒冷

离乱:战争、叛乱、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亲人分离、社会混乱的现象。 缀连:联结。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洗濯:洗。

玷污:弄脏,比喻辱没。

扒窃:从别人身上偷窃(财物)。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浓阴:茂密的树阴浓郁阴密。

海天相吻:天空与海面互相连接合为一体。 浪子回头: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碌碌终生:形容人事务繁杂,平庸无能地度过了一辈子。 绝处逢生:绝处:死路。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②从整体上探究诗歌的脉络。 板书:

历史意义(

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

4、

5、

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

8、

9、

10、11)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1—7节)理解研讨,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四个比喻的寓意怎样理解?

提示:采用比喻、顶针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顶针,也叫联珠,顶真。是指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作为下面句子的开头,邻接的句子首尾蝉联,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能突出事物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语意畅达。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提示:理想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

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即便是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以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当然陷入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另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四.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研讨与赏析(下):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提示: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

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

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

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必然会取得丰硕的收获。以“理想开花”、“抽芽”、“春色正好”、“太阳正晴”等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重新获得理想之后的欢快心情以及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昂扬意志。整首诗回环起伏,具有动人的旋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的形势。总结作用。 三.拓展延伸。

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四.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②修辞训练: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五.小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理想,“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理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理想。如果说人生是海,理想便是照亮航程的灯塔;如果说人生是桥,理想便是默默支撑的桥墩;如果说人生是路,理想便是黎明开启时的启明星。因为有理想,人生才充实;因为有理想,人生才美好;因为有理想,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谚语摘抄

①没有血色人苍白,没有理想人无采。

②彩虹,经过与雷电激战后出现;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才能诞生。

③没有崇高的理想,青春就将枯萎;没有伟大的志愿,生命就将暗淡无光。 ④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⑤攀登高峰要不畏艰险,实现理想要勇于斗争。

⑥伟大的一生,就是在战斗时实现青年时代的理想。 六.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总:第1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3两节“理想的历史意义”;

分:

4、

5、

6、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

8、

9、

10、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张文丽

推荐第5篇:《理想》教学设计

许子芬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

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

4、

5、

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

8、

9、

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

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

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

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

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

推荐第6篇:理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诵诗

1、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请用你最美的声音诵出你对《理想》的理解。(随机指定学生朗读)

2、指导朗读:整齐的句子变化着读——解释“整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读出高低、长短变化 变化的句子沉思着读 学生试读——配乐朗读

二、解诗

理想很重要吗?请结合诗句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理想很重要,请听 它告诉我们

三、背诗

1、理想很重要,请听(齐读第一小节)它告诉我们——能背吗?——介绍顶针——背诵

2、理想很重要,请听(齐读第一小节)它告诉我们——背最后一小节

四、检测:

(一)通生字

1、学生边识记字音字形,边动笔巩固

2、听写:洗濯 玷污 扒窃 贪婪 奢望 蹂躏 沉淀 恐吓

(二)字词解释

1、一班直接下发

2、学生解释后三课

第二课时

一、识信念

1、擎一盏理想的灯在远方,如何才能到达?(生说)需要用信念凝结远行的路——什么叫信念?坚信不疑的想法。居里夫人有哪些坚信不疑的想法?轮读课文,勾画

2、交流——读过本文你对居里夫人有哪些了解了?

3、读《跨越百年的美丽》

二、读传记

1、网上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边读边笔记:富有文采的语句,了解到的知识

2、交流:此时此刻,你对居里夫人又有了那些了解?

3、你喜欢的一句话推荐——教师推荐,朗读,背诵一句

(1)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

(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3)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

(4)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

三、送赞“歌”

居里夫人是有自己远大理想的人,秉承自己的信念,终究标榜史册。对于这样一个人,如果让你将《理想》中的一句或几句诗送给她,你会送哪句?分享你的智慧。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四、搜集关于理想、人生的名言、诗句各两句

五、作业:生字加拼音写两遍。

推荐第7篇: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主讲人:景彤彤

教师寄语:常怀感恩心,永驻幸福泉!

快乐成长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和现实,并联系个人经历、感悟,理解诗歌内涵。

3、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积累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学会领会诗歌的语言表现力。(重点)

2、结合历史和现实,并联系个人经历、感悟,理解诗歌内涵。(难点)

三、课前准备

①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完成导学案“前置学习”部分,熟读课文,搜寻自己喜欢的诗句,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带着上你们的自信与理想,跟我出发,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沙河笔下的“理想”之境吧。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理想 流沙河)

插曲:结合导学案,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为了将课文读熟,读出语气,读出韵律,读出感情,首先要扫除朗读的障碍——生字词)

1、字词积累

蜕作

熄灭

缀连

倔强

鬓发

洗濯

寂寥

诅咒

玷污

扒窃

扒皮

饥寒

绝处逢生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可望不可即

(让我们走进作者,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创作的诗却气势磅礴,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2、文学常识

《理想》一诗,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当代诗人、散文家,四川金堂县人,四川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农村夜曲》、《故园别》、《游踪》等。作者经历坎坷,拥有为理想而执著的独特个性,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

(二)朗读课文,体会感悟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中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1节:明朗坚定的语气

第2-7节:悲壮沉思的语气

第8-11节:劝告警醒的语气

第12节:欢快奋发的语气

朗读形式:

1、分组朗读:

第1节由第一大组读; 第2-7节由第二大组读; 第8-11节由第三大组读; 第12节由第四大组读。

2、男女赛读:

要求: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接后半部分。

内容: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3、个人展示: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诵读,读出韵律,读出语气。并简要阐述喜欢的理由。

友情提示:可以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从修辞和句式的运用,文学意象所含着的丰厚的意蕴来阐述。 举例1:我喜欢“理想如珍珠,一颗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是因为:此句将理想比作“珍珠”,形象的表达了理想的美好和对人类的引领。

举例2:我喜欢“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是因为:此句兼用比喻和顶针,节奏明快,表意形象,体现诗歌语言的声韵美和形式美。 插曲:顶针

顶针是以上句后分句或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前分句或开头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又称“联珠”、“蝉联”。

例如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 ;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针格由于词语间上递下接,首位蝉联,结构严谨,便于揭示事物内部递相依存的有机联系.说理环环相扣,道理易于说的严密透彻;抒发感情气势贯通,感情易于抒发的酣畅淋漓 。

举例3:我喜欢“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是因为:此句充盈着浓郁的思辨色彩,一方面,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另一方面,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三)再读课文,合作体验

学生活动:提出疑难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解决不了的师生合作,全班交流。

疑难1:“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诠释:寂寥就是寂静、空旷。一般的人都安于现状,怀有崇高理想的人想去变革社会,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而不但不支持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反而误解他们,使他们陷于寂寥,其中自然有酸辛。但尽管如此,他们仍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疑难2:“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诠释: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也就是说,荣誉是社会对正确理想的认同,而不是理想的目标。

疑难3:“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诠释: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荫,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四)比较阅读,提升境界

比较阅读: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例1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例2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贯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

(五)仿写练习,自由创作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爱心是(

) ,卷来(

浓密

) 的( 云 );

爱心是(

) ,化作(

及时

) 的( 雨 );

爱心是(

) ,滋润(

久旱

) 的( 树 );

爱心是(

) ,为你撑起( 绿荫

(六)课后延伸,回味无穷

1、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2、随笔:创作有关理想的诗歌或短文。

附:名人格言

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张海迪

2、人的理想粉碎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3、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李大钊

4、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到达天上,

但是

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

------ 美国 舒尔茨·C 5、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6、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7、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8、身体的最高美只有人才有,而人之所以有这种最高美是由于理想。

9、彩虹,经过与雷电激战之后才出现;

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10、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

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最初的梦想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 才走得到远方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

千钧一发

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 有隐形翅膀 把眼泪装在心上 会开出勇敢的花 可以在疲惫的时光 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

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 用轻快的步伐

沮丧时总会明显感到孤独的重量 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 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

穿过风又绕个弯心还连着

像往常一样

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实现了真的渴望 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推荐第8篇:《理想》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理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 ——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

第 1 页 ⑥与名⑦的人。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⑿!)

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从而体会诗情)(比如: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的这些说法吗?) (2)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自信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可以适当从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加以指导)。 5.品味语言和诗味:

——这首诗意蕴丰厚,内容深刻,感情充沛,同时在形式上非常讲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观察到的知识点,加以点拨、概括。参考:有音韵上每节偶句押韵,全诗一韵到底;语意上多承接,多转折,多并列;修辞上多比喻,多排比,多对比,多顶针;句式上多“是字句”,

第 2 页 多“使字句”,多短句;语言上多警句,用词很精粹等。 6.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需要整理、积累的资料记录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有表情朗读课文,或者背诵佳句。 (三)相关链接:

(1)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教学反思】

这样一首哲理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读”、“品”是极其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悟”的大前提。其次,这首诗对明确学生的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导好,事半功倍。 七 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

第 3 页 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方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 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 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词汇积累交流导入,师生共评。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行道树》主旨。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章的关键句,哲理句,它们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作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问题研究:

(1) 学生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如:“忧愁而又快乐”的含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痛苦”体现在哪里?“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讨论小组内的遗留问题,老师做引导:

第 4 页 ——联系课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忧愁、痛苦”表现为“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深沉”表现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等等) 4.朗读体味: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师生互评。 (2)及时请学生讲述朗读时的感情与体验。 (3)请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内容、形式、表达等) (4)出示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曲子,配乐朗诵。

5.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真好》: (1)寻找关键句、哲理句,以把握主旨: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2)探究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第 5 页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等等

6.比较两篇文章(强调注意:比较是客观的,有同有异的;与喜欢是不一样的。) ——从内容上看,《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 ——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我们的是尝试第一次是需要勇气的,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布置作业:

(1) 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 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张晓风的《行道树》蕴涵的内容积极向上,使得解读成为比较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但阅读中,不同读者还是读出了不同的理解。

文中“堕落”确实是一个特别扎眼的词,教参中认为这只是

第 6 页 说明行道树自身形象的跌落,那是不可取的,因为站在路旁的大树虽然有“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它仍然威武、强壮。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作者或许就是想以此说明这种不被理解的“尴尬”,突出事业的“痛苦与孤独”。

因为不敢苟同于教参的分析,所以教学时我原准备回避这个词语,但学生的发现与分析还是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行道树尴尬的存在正是它高尚精神的外显。

这或许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从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理想》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第 7 页

推荐第9篇:《理想》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

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

4、

5、

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

8、

9、

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

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

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

推荐第10篇:《理想》教学设计_2

《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的可制作。

第一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

理想的意义{人格意义}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人生意义

研讨与赏析

①精读

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

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

堂讨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

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

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

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的综合。

第11篇:教学设计(畅谈理想)

《畅谈理想》教学设计

石门县第三中学 李家绒

一、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

知道什么是理想,了解个人理想的特点,知道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懂得把个人理想转化为现实,知道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崇高的理想是催人奋斗的力量源泉。

2、教材内容

①特点:“多彩的个人理想”是关于个人理想的内容,理论性不是很强,但与学生联系紧密,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②重点: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变化。

③难点: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它是一个人前进的指路明灯,更是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懂得把个人理想变为现实。 ②能力:把握个人理想对人生发展的导向作用,认识个人理想树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辨证思维能力。

③知识:弄清理想的含义,知道理想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明确理想对个人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法,体验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法。 学法:自主体验。

3、教学模式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二、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第一框,多彩的个人理想采用了多种活动进行阐述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我的理想》,得出理想是随着年龄可增长而不断变化的,通过对比自身过去和现在的理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话题中来,使内容变得充实而有趣,从而感悟理想是会发生变化的,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否则就会走上歧途。

三、过程设计 【走进生活】

师:对“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他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也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据说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他梦见他种的水稻长得比高梁还长,子粒比花生还大,他就躺在稻穗下乘凉……。同学们,从袁隆平这个梦中,大家会得到什么启示?

生:每个人对自己未来都有美好的设想。

师:是的,人生需要梦想,也许有些同学现在也正编织着自己的多彩的梦,这个梦想就是人生的理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有关理想的话题。 【明确观点】

师:提起理想,我想在大家记忆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有关赞美理想的名言,能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交流,回答。

师:从刚才大家列举的这些名言锦句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理想,是人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蓝图和设想。

师:大家还记得自己在幼儿园时的理想吗? 生:回答。

师:又有谁记得自己小学时候的理想呢! 生:略。

师:现在大家面临初中毕业,你又有什么打算呢? 生:略。

师:在我们个人成长中每个阶段的理想是固定不变的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一个人的理想可以不断变化?

生:人们对理想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1页《我的理想》这篇文章,并思考从这篇文章当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阅读回答问题。

师:看来,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同阶段的理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人们外界环境的改变以及对理想认识的不断加深,理想也会不断调整;由于人生历程的丰富多彩,理想也就变得五彩缤纷。 【深入体验】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朗读教材71页的名言。 生:朗读。

师:从这句名言当中你们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吗? 生:回答。

师:达尔文一生钟情于科学研究,他长期坚持到野外观察动植物的习性,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

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想。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引导,他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76年周恩来总理不幸病逝,他为祖国操劳一生的光辉品质,深深打动了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心,他下令纽约联合国总部为周总理下半旗致哀。

我希望同学们能向这些伟人学习,学习他们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理想。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72页《马加爵的故事》。 生:阅读。

师:希望大家能够从马加爵身上吸取教训。马加爵本来可以成为一名有出息的大学生,但是就是因为丧失理想,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亲爱的同学们,人的青春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趁着我们年轻,请赶快为自己确立理想,努力拼搏,相信这理想将成为你生命中无穷的动力,它将会引导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会运用】

师:最后老师请同学们欣赏诗人冰心的这句名言“成功的花儿,只惊羡它出现时的明艳,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撒遍了牺牲的细雨”大家能从这句名言当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吗?

生:讨论回答。

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光有理想没有将理想化为现实的动力、勇气和方法,这样的理想只能是空想、幻想。同学们,请大家牢记冰心的这句话,用拼搏去追寻青春的梦想,用汗水去摘取成功的果实。最后祝愿大家美梦成真! 【板书设计】

畅谈理想

什么是理想 个人理想的特点 理想对个人的作用 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第12篇:理想班会教学设计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莆田四中英语组林丽珍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此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梦想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进而寻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增进班级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形式

诗歌朗诵,知识抢答,小品表演,视频观看,歌曲合唱等相结合

三、活动前准备

1、班级同学讨论,结合同学们的实际问题,初步拟定班会主题。

2、搜集相关材料,并设计整节课.

3、指导学生准备朗诵、小品和主持,同时制作幻灯片.

4、全体同学思考自己的理想并学唱歌曲 “我的未来不是梦”.

四、活动过程(本次班会由两位学生主持,课前在黑板上写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营造氛围)

1、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2.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3、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4.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5、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环节一:班主任引入班会主题

通过歌曲 “隐形的翅膀”,巴塞尔人的故事和哈佛大学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研究, 希望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的学生.理想就像一对隐形的翅膀能带着大家飞向成功的彼岸.故事>: 巴塞尔村处于浩瀚的沙漠中,一直没人能走出沙漠.后来一个叫阿古特尔的年轻人朝北斗星的方向走, 终于走出沙漠,村子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明珠.所以当地人在阿古特尔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环节二:畅谈理想

1.四个学生朗诵流沙河的诗歌>,阐释理想.2.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理想.3.通过知识抢答,名人事迹, 让学生感受理想和成功的密切关系.同时,可以很好地调动班级气氛。

1)、有位少年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志向。他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而他三分之一就花在定报纸上。他与同学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毛泽东

2)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停了片刻,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另一个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昂首挺胸地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当时这位少年年仅12岁。请问这位少年是谁?

周恩来 3)哥赫巴德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来,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制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却始终没有成功。有位中国少年暗暗立志要摘取这颗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他拼命积累知识、奋力演算难题,草稿纸算了一麻袋又一麻袋。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动了数学墙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这一璀璨的明珠,发明了以他姓氏为名的定理。请问这位少年是谁?陈景润

4)一名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街边擦鞋为生,朋友们离弃他,家人也不理解他。面对歧视,他依然走过8年的创业之路,他的理想信念是:“想要自己干一件自己的事!”他成功了,如今他已经在全国拥有80多家擦鞋加盟店。他是谁?

罗福欢

5)在《观澜湖二00六胡润百富榜》上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财富二百七十亿元人民币。通过废纸回收再生产问鼎首富。十年前,有一位女士想做全美废纸回收出口大王,这一愿望很快实现了。十年后,她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在中国实现年产包装纸一百万吨,成为中国牛卡纸大王。她最终也成功了。请问她是谁?

张茵

6)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少年,一场意外的替补演出让他成为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钢琴家。他说:我的理想不是当一名世界有名的钢琴家,而是要当一流的钢琴家。为此,他付出巨大的努力。他说:如果一般练习钢琴的人能弹6首,那我至少要多出6倍。 目前他和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都有合作,每年全球巡演近150场,是近年世界上最受瞩目的钢琴演奏家。 钢琴家郎朗 环节三:如何实现理想? 1.小品>小品主角甲本来也有自己的理想,却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梦想离他越来越远.通过这个小品, 强调有梦想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抵制身边手机、游戏、小说、电脑等诱惑, 认真学习. 2.小品>一个叫懒惰的人向他的同学勤奋寻求工作, 通过两者的对比, 说明必须要勤奋好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懒惰的人在当今社会很难生存.3.播放印度励志视频《You can shine》

视频讲述一个聋哑人想拉小提琴却遭到各种嘲笑打击,因为她的坚持,最后终于梦想成真.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惟有坚持,沙粒才能成为珍珠。通过视频的播放给人鼓舞,引起同学的共鸣。 4.全班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环节四:班主任总结(ppt课件展示) 1.感谢大家对本次班会所付出的努力.2.通过投影剪辑10多所名牌大学图片,引起同学的共鸣,每个人从跨入高中的第一天起,或许都有最初的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大学的校门一定会为你们打开.附小品:>班主任:(进门,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好,很高兴成为你们迈进高中的第一学期的第一班主任,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姓蒋,你们以后可以叫我蒋总,我现在对大家还不是很了解,那我们大家就先作一下自我介绍吧(指了指甲,示意他站起来)你先来! 甲:大家好(鞠下躬)我叫甲,我喜欢看书阅读,虽然说我现在的学习成绩中等,但是我的梦想是在高中这个新阶段能够进班上前十名,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帮助我!谢谢!(又弯腰鞠躬一下,坐下)

乙:恩~我是乙,我的爱好是上网打游戏,恩,没啦~ 班主任:好啦,现在大家都介绍完了,想必对班上同学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好吧、大家多互相沟通一下,下一节我们要正式上课了,好了,大家下课吧, 甲, 乙:一起(站起)老师再见~ (过了几分钟,上课了) 甲:(聚神会神地认真听着) 乙:(拿着手机玩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手指按动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时发出赞叹的吱吱声,玩到高兴时身体还会突然动一两下,撞得桌子发出响声来~这种不和谐的响声影响了甲、于是,甲很好奇的探过脑袋去看、甲:(小声问)你在干嘛呢?! 乙:哦~我在玩这个游戏哦~很好玩的!(说了晃晃他手中的手机,又说)你要不要玩玩看哦?! 甲:(摇摇头)不行啊。我还要听课呢,我的梦想是进入班上前十名,所以„(对乙摇了摇头) 乙:(轻轻地拍了甲的肩膀)哎呀,没事,时间多的是,也不在乎这一两分钟吧?!不就体验一下嘛。

甲:嗯„(犹豫沉默状5秒)那好吧。 乙:拿着,(递过手机),游戏规则在这里(指了一下手机屏幕),照着玩就会。 甲:那„谢啦。。。(于是好奇的拿起手机玩起来,看着那些精彩的打斗场面,按耐不住的连声赞叹,做哇塞状„)

乙:点点头,好玩吧,我就说没骗你吧

(于是,甲一直玩到下课,后来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围着乙的手机转,上课时左手撑着脑袋右手转着笔,但是眼睛却斜视着乙玩手机,已无心在听老师的讲课

甲: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还要考班上前十名呢,不能被那破手机诱惑了(可是只维持了几分钟的认真)

乙:我又下了一个新游戏,这个游戏很好玩的,要不要试试?!(晃了晃手中的手机) 甲:哇塞~真的啊?!(又凑过去)

(旁白)从此甲在学校乐此不疲的玩着手机„„

(旁白)看来,我们这位同学的理想只能在他的梦中去实现了。其实我们平常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理想我们都有,可是经不起身边的诱惑,理想终于慢慢的从我们心中走远。有梦想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附小品:(招 聘)

场景:甲坐在一张桌子前摆弄着“管理器”,桌上放一个牌子:人才聘用处。

甲:我叫勤奋,奋斗了20年,终于实现了我的理想。现在我是兴华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看台下)你问我手里是什么?这是管理器!(举起)我就靠它来管理公司。现在知识更新太快,有些员工不重视学习,就跟不上队,所以我们公司每天都有人下岗,每天都要招聘一批新人。 乙:我叫懒惰,20年前我跟你们一样,也是高中的学生,可我整天就想玩,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也不做,打架是我的专长,整天泡在游戏室。最后高中都未毕业.回家种地去了。可去年当农民的我也下岗了。种地要到农业大学学习,合格才能种地。就这样,我先后干过清洁工、搬运工、蹬过三轮车,但最后还是被现代化的智能工具所代替。这些天,我到处找工作,可人家都不要我,没知识处处碰壁。(叹气)我真后悔,当初我要是(叹气)„„听说老同学勤奋那里缺人手,我今天去看看。(敲门) 甲:请进。(看了一眼,继续按管理器) 乙:(微笑)你是勤奋董事长吧,我是你的老同学呀。(推门站立) 甲:(一愣)你是„„(起身)

乙:我是懒惰啊,20年前咱俩是同桌呀!怎么现在发了不认老同学了?(走向前) 甲:噢,你是懒惰!(走向前,提手)请坐,请坐。(同坐)

乙:听说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你的公司,你的公司已进入世界三强,固定资产就有8000亿元。 甲:不足挂齿。现在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稍顿)你这次来是„„ 乙:(叹气)一言难尽!我已跑了30天,到过500个单位,他们都说我没文化,不用我。现在不是奔你来了吗?老同学,你一定要帮帮我。(甲沉思)(起身)不管多么脏、多么累的活,我都能干。

甲:脏累的活倒没有,这个会用吗?(把管理器送过去) 乙:(接过)(兴奋)游戏机!20年前我最爱玩。(脸色急变)现在我恨死它了。(咬牙切齿)(举起要摔) 甲:(起身忙拦,惊呼)不能摔!它是管理器!是你我的同学努力发明的,现在我就靠它来管理公司。 乙:(惊讶)努力!(转身)自语:都是一个老师教的!(感慨) 甲:(点按)这是我美国的分公司,这个机器你会用吗?(手指) 乙:不会。

甲:这个最简单。 乙:没见过。(转身)看样子,我要被活活饿死了。(垂头丧气)

甲:(坐下,拿笔开支票),懒惰呀懒惰,当初咱俩同桌,我主动帮你,开导你,你就是不听,甚至还打我。你学习上太懒了,懒惰坑了你自己(语重心长)。(递支票)这是20万元支票。 乙:(转身向甲)我不要钱,钱总有一天会用完,我要工作! 甲:是买你的名字。 乙:你说什么?(疑惑) 甲:买你的名字!(提高音量)(起身) 乙:那我不就没名没姓了吗?

甲:换一个新名字,叫好学。怎么样? 乙:(接支票)(转身自语:我要重新做人,不要懒惰)(转身向甲)好学这个名字好,我喜欢。(满脸笑容)以后我要像我现在的名字一样好学。(精神振奋) 甲:(再送一张支票)这是100万元,拿去做学费,到博学这所学校里去学习。一年内必须用完,一年后再来我公司应聘上班。 乙:(紧紧握住甲的手)老同学,谢谢!谢谢!我一定珍惜这次机会。(态度诚恳,激动) 甲、乙:同学们,希望你们踉懒惰永别,与努力、勤奋、好学交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努力、勤奋、好学会给你力量,你一定能实现你美好的理想!

第13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

一、文本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以学生的口吻回忆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刘老师。通过四件事例将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本文篇幅较长,作者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文笔生动细腻,刻画人物特点鲜明,描写既直白又含蓄,处处是抓手,又处处无抓手,有独特的行文特色。从人文性方面看,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最大教育价值是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从工具性方面看,是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学习,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基于此,就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是需要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相机适时点拨指导学生的。

二、设计理念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因此,结合文本特点,依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以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高段阅读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的要求等,教学中我打算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以“突出重点的训练目标——把握文本特点,体会思想感情”为突破口,拟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先整体感知行文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接着通过品词析句,了解人物特点,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最后进行课文补白。这样的设计力求凸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更是突出当前“我们的教学应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的理念。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想念您

; 想念您

; 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七、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残腿

激情上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二)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三)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三、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

2、

3、

10、

11、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阅读课:理想的风筝

实况介绍 宁夏:李娜

阅读系列 ( 语文S版 六下)

理想的风筝

执教: 宁夏 李娜

课前谈话:欣赏图片(校园活动照片),最后一张照片特别说一下,在习主席旁边的丁雍。最有纪念的意义。看了刚才那组图片,能不能勾起你的回忆呢?你准备毕业了,有没有什么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呢? 生自由发言。 在你的六年回忆中,有没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六年中也许美术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等等给我印象很深刻。老师这样一说也许会有老师跳入你的脑海里。不能一一说,分享就到这里。整理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 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

7、

8、

9、10段讲放风筝。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1.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第14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1 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 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

(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1找同学读这件事。

2 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 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

(放音乐) 思念你

思念你

学生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在班内读一读。

七、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在歌声中,请你想象,如果苏叔阳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刘老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第15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2课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 毕雪燕

一、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苏叔阳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师恩难忘”,三篇文章中的三位老师各有各的特点,让学生在学文中体会、学习老师的精神品质是编者的意图。选编《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而与其他两篇文章不一样的是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因此,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的故事,课题却是《理想的风筝》,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3.情感和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走近人物

1.出示文字,感知人物。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齐读。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原文片断,进行人物对比,初步感知刘老师的生活态度。

二、研读“笑”字 ,走进人物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给同学们最多的是什么表情?请认真读文,勾画出写刘老师笑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汇报交流。

第一次“笑”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 1.听了刘老师笑谈残疾的言语,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2.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写作方法,并指导朗读。

第二次“笑”

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1.读句。比较“漾”和“浮”。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说出自己的理由。 2.指导朗读。

第三次“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读句子,你从“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这风筝他亲自做,亲自放,亲自捡,这很平常、甚至司空见惯,作者却说它让刘老师“感到了生命的强壮和力量”,你怎样去理解这句话? 3.指导朗读。

写板书

1.用心读一读这段话,刘老师在写板书时的哪一个动作打动了你的心? 2.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每写一次转写板书的不容易?为什么? 3.指导朗读。

三、写法迁移,拓展延伸

1.小结本文写作方法。2.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3.在无数个日子里 ,他还会做哪些事,来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呢?

出示说话练习:

许多个日子里,他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他会————,他会————,他会————,他会————,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汇报交流。

四、品味心声,真情表达

1.介绍作者,升华情感。2.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究竟是谁影响了他,让他学会与命运抗争?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让他学会笑对人生?

3.完成写话练习。4.交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我们更深地明白和理解了《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的深刻寓义,更加认识和领悟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你认为作者仅仅是看到风筝,而在回忆爱放风筝的刘老师吗?这风筝代表的是什么? 这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师,这是一篇令人震撼的文章,它让我们深深懂得了在生活的道路上怎样去(指学生回答板书后的词语)笑对人生,永不言败!

板书设计:

笑谈残疾 幽默乐观

理想的风筝 艰难板书 敬业奉献 笑对人生,

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 永不言败!

(板书上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而变化)

第16篇:《理想》课时教学设计5

《理想》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2.重视诗歌朗诵教学。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如果我们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么,读这首诗就会感到分外亲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就是说,那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斗的结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这就是说,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理想的时期,读《理想》这首诗,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2.默读。

3.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齐读。

5.逐节研讨(1~7)。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再齐声朗读。

6.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1.交流作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2.继续逐节研讨(8~12)。

研讨目的、方式,同上一课。 3.小结这次探究诗意的经验。 4.朗读全诗。 5.语言运用。

教师投影或板书。学生两人合作,他说你记,互相评论,并向全班推荐佳句。 (1)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 (2)一缀连着一。 (3)历史的脊梁骨。 (4)海天相吻的弧线。 (5)可望而不可即。 (6)折磨着的心。

(7)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8)鬓发早白。 (9)洗濯。

(10)绝处逢生。 (11)被玷污了。

(12)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13)碌碌终生。 6.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17篇:我的理想教学设计

科 目: 语文(习作) 题 目: 《我的理想》 授课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 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1、注意文章的层次性,确定理想合乎现实

2、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助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引导学生对习作《我的理想》进行赏评,修改,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提高习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理想

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你们认为理想是什么?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地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正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理想。(板书:我的理想)

二、诉说理想,放飞梦想

1、同学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

(抽生回答,如“我的理想是当老板”、“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厨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师:看来,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也会很有意义。

2、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的呢?

3、指名说。

(在学生说时指导说具体事情的经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尤其是心理活动描写,心理的变化来说。)

三、实现理想,努力奋斗

1、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 说说名人追求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如:海伦•凯勒 说说咱们身边的人为了理想是怎么样做的?

师:记得作家巴金曾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2、为了实现理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理想在于想象创造,在于不断探索创新

3、引导学生说,同桌进行交流。

4、交流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涅

四、出示范文,明确写法

1、出示范文,指导写法

为了让大家的作文写的具体又有条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范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这篇作文,准备接受老师的挑战! 师:提问

描写作者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描述作者为什么有这理想的句子有哪些?

描述作者是怎么样实现自己理想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五、组织写作,列出提纲

1、如果要把自己的理想说清楚、具体,你觉得应该介绍那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你的作文怎么谋划呢?请大家列出习作提纲。开头:我的理想是什么?

中间: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原因) 我准备怎样实现我的理想?(途径) 结尾:期待着理想实现后的心情、感受。(首尾呼应)

2、学生交流提纲,教师点拨

五、自拟题目, 个性作文

师:孩子们,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关于理想的种种激情,那就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我的理想》为题,把你理想背后的故事真实具体(板书)的写下来,就是最感人的习作。相信你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理想之歌。

板书设计

我的理想 理想是什么? 怎样做?

怎样写?(首尾呼应)

第18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师简介】

李娜,女,任教于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1980年出生,小学高级教师。近年来,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在全国、自治区、市、区级评比中获奖。2007年8月,在小学科学全国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10月,执教的《满山的灯笼火把》一课在“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西部行”教学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精品展示课;曾三次获得宁夏吴忠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2014年获第六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暨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宁夏赛区一等奖。被中共宁夏吴忠市委、吴忠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吴忠市骨干教师”、“吴忠市名师”荣誉称号。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

一、文本解读

《理想的风筝》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以学生的口吻回忆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刘老师。通过四件事例将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著的追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本文篇幅较长,作者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文笔生动细腻,刻画人物特点鲜明,描写既直白又含蓄,处处是抓手,又处处无抓手,有独特的行文特色。从人文性方面看,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最大教育价值是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从工具性方面看,是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学习,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基于此,就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是需要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相机适时点拨指导学生的。

二、设计理念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因此,结合文本特点,依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理解重点语句,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以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高段阅读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的要求等,教学中我打算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以“突出重点的训练目标——把握文本特点,体会思想感情”为突破口,拟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先整体感知行文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接着通过品词析句,了解人物特点,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最后进行课文补白。这样的设计力求凸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更是突出当前“我们的教学应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的理念。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想念您

; 想念您

; 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七、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残腿 激情上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二)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三)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三、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

2、

3、

10、

11、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阅读课:理想的风筝

实况介绍

阅读系列 ( 语文S版 六下)

理想的风筝 执教: 宁夏 李娜

课前谈话:欣赏图片(校园活动照片),最后一张照片特别说一下,在习主席旁边的丁雍。最有纪念的意义。看了刚才那组图片,能不能勾起你的回忆呢?你准备毕业了,有没有什么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呢?

生自由发言。

在你的六年回忆中,有没有哪位老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六年中也许美术老师、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等等给我印象很深刻。老师这样一说也许会有老师跳入你的脑海里。不能一一说,分享就到这里。整理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 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

7、

8、

9、10段讲放风筝。

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1.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第19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许亚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刘老师开朗、乐观、风趣、坚强的良好品质。

3.感受刘老师 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马上要毕业了,平时学习一定很辛苦。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大家欣赏。(课件)

知道这个舞蹈的名字吗?(《千手观音》)

大家一起说——

看了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

一群残疾的姑娘和小伙子居然把这段舞蹈演绎得如此完美,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是啊!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

春天到了,又是一个风筝漫舞的季节,让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风筝,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苏叔阳写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22 理想的风筝)

最后一个字,读(zhēng ),是后鼻音,再读( zhēng),和“风”组成词语时读轻声,整个词语读(fēng zheng),风筝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慢慢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线风筝。请大家齐读课题。

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让作者刻骨铭心的人是谁?是什么事让他难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体会课文主要讲了那些事,从中读懂了什么?

2、书读完了,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课件出示三组词语

(1)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2)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地

离地

急速一转

这个“转”是一个多音字,在文中多次出现,到底读什么?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查字典)

对,通过查字典了解字义,来确定读音,的确是个好办法。老师课前也查了字典,读“zhuǎn”意思是“改换方向、位置、形势等。”“转”读“zhuàn”意思是“围绕着圈儿动。”听明白了吗?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看这段文字,仔细琢磨琢磨,再讨论讨论,怎么读?(课件出示文章)

个别读

很好,你已经会区分了。

看来,大家都明白了。看似简单的词,其实并不简单,让我们再一起读-----

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3)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手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

满足

“撒”也是多音字,在这读“sā”,除了撒脱手,还可以组那些词?另外一个读音是“sǎ”,你可以给它组个词吗?撒播(课件出示读音)

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3、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4、课件出示第四组词语:连翘花

吹奏

戏耍

仰望天空

(1)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2)翘是一个多音字,,到底读什么?当我们没办法确定时,怎么办?(查字典后课件出示读音)

(3)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4)介绍连翘花,(出示连翘花的图片)这就是连翘花,给你一种什么印象? (5)那就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出示: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6)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谁也来吟诵吟诵?出示:《村居》

(7)多美的春景呀!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第二自然段!(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加上配乐)

5、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看,这就是可亲可爱的刘老师。谁来介绍介绍他?(介绍完后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突出描写刘老师样子的语句) (1)默读这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后再次介绍一下刘老师(配上风筝图片)

(3)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所以作者永远无法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忘不了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课件出示)

三、课堂延伸

1、介绍苏叔阳

残疾的刘老师没有悲观消沉,没有怨天尤人,他坚强乐观、热爱工作。(板书)刘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作者苏叔阳在面临绝症时,也像他的老师那样坚强勇敢与病魔抗争。患癌症的12年来,苏叔阳竟然写出了3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7本书。苏叔阳现在的生活很丰富,他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出示苏叔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2、可敬的刘老师啊,你在哪里?(出示最后一个段落)谁来读这句话?你读后感受到的是什么?学了课文,你们会想到谁?

四、练习写字,力求工整美观

第20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预设

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小学部 雷琳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编入了《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课文,表达的都是对老师的感激与眷恋之情。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细腻的描写,传神的笔触,回忆了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了刘老师在风筝中寄托了美好的理想,赞扬了老师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三个典型的事例全面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塑造了刘老师这个乐观,自信,幽默,坚强的鲜活人物形象,而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抓住刘老师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让人回味无穷。

《课标》中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激发阅读兴趣,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学习文中第一个事例。第二课时:复习听写,形成积累。精读课文。以默读、情感朗读的方式品读课文,在交流表达中升华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细节描写凸显性格”的表达方式。第三课时,复习课文,进行仿写训练。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听写,感情朗读,铺垫情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

春天又来了,每逢这个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关于春天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请两位同学读一读,其余同学认真听,仔细想,准备听写。

(指名两位同学感情朗读,提醒其余同学记住其中的景物,听写。用实物投影检查听写,进行点评。全班感情朗读,形成情感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多么富有生命力的场景呀!看到这些我都会想起我的刘老师。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来写刘老师?(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你认为刘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幽默、豁达的人。他虽然左腿膝以下全部截去了,可他却并不悲观,还把自己的腿疾编进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这样一个乐观、豁达的老师,让我们尊敬。听过他的故事,每一个学生心里都—— 读读文中对我们感受的描写吧! (齐读: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个故事:写板书

1、默读课文,感悟细节

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如此的怀念和尊敬。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仔细体会每一个细节,注意勾画圈点,写上你们的感受!

(生默读、勾画、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汇报

(1)“„„只靠着„„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

(刘老师对工作很认真,虽然身体残疾,可他仍然坚持上课,而且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是什么情感支撑他拖着残疾之身,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对学生的爱,他很坚强)

(2) “每逢到„„撑„„离„„转„„转„„写„„再转 (刘老师上课很困难就连上课写个板书都很麻烦)(每一个动作其实都很危险,撑地 离地 都有随时摔到的可能性)(每一次板书都要旋转两次,每节课有多少次板书呢?老师很坚强,工作很辛苦)

我们都是通过老师的什么描写读出这些品质的?(动作描写)多么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呀。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跳越旋转多少次,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对老师的担心、害怕和尊敬)

刘老师身残志坚,坚强不屈,每一个动作都让学生们深深地震撼!读这个部分,通过刘老师动作的感悟,读出你内心的震撼!

(生自由练读)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一次艰难的历程!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动作,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个故事:放风筝

1、默读,感悟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表情、就是一串动作、也许就是一处话语„„用心读第

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生默读、勾画)

2、交流,汇报 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1)、“自己放风筝”“决不肯失去”

(他很热爱生活,放风筝是他最大的快乐。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会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2)、“注视” “仰望”“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

(注视、仰望都写出了刘老师对自由的向往,渴望和追求。他热爱生活。)(风筝中寄予了老师的希望,老师的理想,也寄托他对生活的热爱。)

(示课件。理解精妙,图解老人的神态、老人的寄托) (3)追风筝

“故意”“任”“笑”“叫”“拄着”“蹦跳”“追赶”“喊”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那时候,他一定感觉到了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刘老师的强壮和力量吗? (练习朗读,互做评价)

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追赶风筝的快乐中,展示的就是他生命的顽强和力量,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生齐读)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生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

(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

4、利用作者的生活背景,升华对“风筝”的感悟

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不会,后来,他患上了胃癌,几次切除了自己的器官,但他仍然活了下来,而且笔耕不辍,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幻想的风筝

5、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 我 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 总序》 (再读)

6、联系作者的生活实际,再联系我们刚才从三件事中品读的一些感人的细节描写,现在你对理想的风筝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 (老师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7、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再读“他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我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

理想的风筝 凭一根圆木棍,你行走于孩子的世界里,笑谈中,你把腿疾的痛苦忘却 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 潇洒的笑容! 课堂上 一次次竭力的旋转,你演绎了人生最美的舞蹈!那自由飞翔的风筝,是否放飞着你的理想?你追逐的身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五、布置作业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