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9 08:35:5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提到了马的古诗。自由读读,结合你的理解,想想诗中写的各是什么环境下的马? 出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哪首诗中的马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诗》中的一样呢?你们猜猜。看你们的眼神应该是自己心里都了答案。想知道真正的答案么?就让我们学习《马诗》。老师来检查一下? 指导正音:燕

关于字读音有没什么问题?一般人都认为燕山与燕国有关系,传说是因为周代的诸侯国有一个国家叫燕国。其实不是这样的,历史上的燕山后有燕国。燕山处在河北省的北部,这座连海拔400到1000米,北面是山南面是平原,地势落差大,一条大河滦河穿山而过,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孔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字音的问题解决了,老师也想读一读。一边听,一边试着画画节奏。按着自己画的节奏,再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点味道来。找七八个同学读文。留下两个读的节奏快慢比较明显不同。你们喜欢哪种朗读?说说原因。

1.明确是环境描写,起到烘托映衬的作用。

推荐第2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张颖 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2师: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

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

1 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出示图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幻灯诗

3.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4.生汇报

师:(幻灯片)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5.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那个词看出来的?金络脑“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

四、李贺生平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那作者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2

2.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一生。(看幻灯)

3.师: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四、总结结构.1.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

师: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齐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例如求不久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前两行都是情景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5.师:其实《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⑤,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其他的二十二首,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进行摘抄。

五、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推荐第3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吧:了解古诗大意,体会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马的古诗,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词

1、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要把古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一读。同学互相纠错

3、指名读字词:(重点指导“燕”“钩”“踏”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

1、指名大声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互相评价。

2、读了古诗,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3、那么谁能说说古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越似钩”的意思。

总结:是啊,读了这首古诗,我们好像看见了连绵起伏的燕山上空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像打仗的铁钩。月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就像铺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多么安静的夜晚啊。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争取读得很好。

四、再读古诗,深入理解感受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句古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骏马啊,什么时候能戴上昂贵的络脑,在战场上奔驰杀敌,为国家立下功劳?)

2、再读古诗,体会作者感受。

3、同学们读得很好,尤其是“何当”这两个字,让老师一听就感觉到心里很想早一点上战场,很急切。

4、“快走踏清秋”怎样读,能读出战马奔驰的脚步急切的声音。

5、再读读看。

6、多种形式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7、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五、读古诗复述内容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六、作业 背诵全诗。

推荐第4篇:马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教学实录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

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

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

大宛(wǎn ) 锋棱(léng )

骁(xiāo)腾 堪 ( kān )

(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 络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

婉( )骁( )堪( )漠( )俊( )

宛( )饶( )湛( )摸( )峻( )

yān( ) sì ( )

燕 似

yàn( ) shì ( )

(4)读课文:《古诗二首》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

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按步骤学习第一首古诗《房兵曹胡马》

(1)作者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品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

取的精神。

(2)解释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姓房的兵曹为何人

不详。

胡:当时指西域。

(3)学生学习和交流,理解诗词的意思:

a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读懂了?

b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c谁能把全诗的意思给大家讲解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把自己的生死委托给马。指这种马值得信赖,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骁腾:健步奔驰。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作者笔下的马给你什么印象?(这是一匹上等的良马。)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答)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一般的马可比。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

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小结: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乘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城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

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

提问:

1、后四句写出马的什么?(品格)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小结: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三、作业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房兵曹胡马》

一、同法学习第二首诗《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马诗》原列第五首,借写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我国西北是产马地区,“大漠”、“燕山”本是马的故乡。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络脑:指马辔头。(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快走:迅速地跑火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地方割据势力)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所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时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练习背诵。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这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了吗?

相同:(1)两首诗都是写马的诗。

(2)都有咏物言志的特点。

不同:(1)两首诗的内容不同。

(2)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三、交流学习的感受。

四、作业。

1.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相关篇目。

2.背诵课文并默写。

3.收集马的成语。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无空阔 托死生 何当金络脑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快走踏金秋

教学反思

1.引发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课前预习、自学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意思。

2.尊重学生自学的差异,课上质疑、解答、点拨相结合,理解诗词的字词之意和全诗

的意思。

3.通过对比理解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表达自己的情感。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拿起笔

“用我手写我心”。

相关帖子

 

   

  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ppt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精品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推荐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江之歌》课堂实录推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三角形的分类ppt课件》 《锐角与钝角ppt课件》优质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

推荐第5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

: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 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

漠)指名读,齐读。“燕”除了yan这个读音,还读什么?能组成哪些词?在这些字中,“燕”最容易写错。同学们请看,“燕”的部首是草字头吗?那是什么?对了,这个字nian,指二十,但廿不是燕的部首,谁知道,燕的部首是什么呢?好,我们一定要记住,燕的部首是四点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燕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的写一个燕字,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的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把字也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些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1)名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2~3)名。我们一起读一遍。

7、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

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两两相对?这样写,看起来怎样?读起来呢?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是呀,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气氛是何其肃杀,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你马上要做什么?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况却是如此吗?(不是)所以,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呼喊:

学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品读

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

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驰骋关山;一个虽有一腔抱负之人,但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其中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人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马和人早已浑然一体!好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

《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写景

何当金络脑,抒情

快走踏清秋。

施展才华为国立功

推荐第6篇:李商隐诗《马嵬》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二、关于咏史诗:

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四、诵读诗歌:

1.重点字词解释:更:

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

嘲笑。

如何:为什么。 2.教师范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五、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赏析《马嵬(其二)》内容意境。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赏析:首联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之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他生来世为夫妇的事渺茫难求,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刁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赏析:颔联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相对比,当时和现在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

3 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的兵谏。

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赏析: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上。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

4 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六、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

七、艺术技巧:

1.倒叙: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暗含讽刺 。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同步练习: ①对这首诗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5 答:C (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恩爱有加,朝夕相伴,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自己爱情中途夭折。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

②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答:A(没有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这首诗批判的锋芒恰好是指向唐玄宗)

6

推荐第7篇: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马诗》教学设计

司徒小学 裴娟娟

马 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

)当先

)到成功

老(千军万(

万(

)奔腾

快(

(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

)识途

)加鞭 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

1、学生齐读: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 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

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

(二)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2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

1、自学要求:

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

2、交流展示:

3、理解诗句意思

(五)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

一、二句,思考

(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师生共议。

拓展练习:看图片,仿写诗句。

2、品读

三、四句。

3 (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六)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

李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三、当堂检测。

1、补充古诗

大漠_______,燕山_______。

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

2、《马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四、诗词拓展。

复习托物言志的诗《青松》。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2.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

六、小结: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施展才华

为国立功

推荐第8篇: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马诗》教学设计

司徒小学 裴娟娟

马 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

)当先

)到成功

老(千军万(

万(

)奔腾

快(

(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

)识途

)加鞭 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

1、学生齐读: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 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

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

(二)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2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

1、自学要求:

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

2、交流展示:

3、理解诗句意思

(五)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

一、二句,思考

(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师生共议。

拓展练习:看图片,仿写诗句。

2、品读

三、四句。

3 (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六)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

李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三、当堂检测。

1、补充古诗

大漠_______,燕山_______。

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

2、《马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四、诗词拓展。

复习托物言志的诗《青松》。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2.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

六、小结: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施展才华

为国立功

《马诗》教学反思

司徒小学 裴娟娟

李贺的《马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古诗方法的渗透。“四看诵读法”是我为学生总结的学古诗方法,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一诗一画一情境”,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策略之一。本课我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用画的形式凸显整首诗的意境,同时通过一个简短的仿写练习,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

本课的教学在拓展性方面做得不够,因为《马诗》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其实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写马的诗篇,或者出示一些其他的托物言志的诗,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

《马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马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6”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

5 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说学情

六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不仅做到了成语的积累复习,而且让学生感受到马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

)当先

)到成功

老(

)识途

千军万(

万(

)奔腾

快(

)加鞭

(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 通过一组图片初步认识马的形象。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出示方法,然后进行方法的渗透)

1、学生齐读: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

6 反复诵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

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看诗题明对象)

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

(二)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看作者知背景)

1、学生汇报。

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看诗文解大意)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诗中有画,让学生通过图画理解诗词)

1、自学要求:

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

2、交流展示:

3、理解诗句意思

(五)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悟诗情,入诗境)

1、自读第

一、二句,思考

(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 (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师生共议。

拓展练习:看图片,仿写诗句。

2、品读

三、四句。

(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2)“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六)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

李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三、当堂检测。(当堂练习,及时检测)

1、补充古诗

大漠_______,燕山_______。

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

2、《马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四、诗词拓展。(主题阅读的渗透) 复习托物言志的诗《青松》《竹石》。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2.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

六、说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施展才华

为国立功

板书力求简单明了,写景抒情,说明它是借物喻人,“施展才华,为国立功”这是诗人的志向,借由写马来表达。

七、说教学反思

李贺的《马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古诗方法的渗透。“四看诵读法”是我为学生总结的学古诗方法,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

“一诗一画一情境”,整体感知诗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诗句对译,是学习古诗的策略之一。本课我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用画的形式凸显整首诗的意境,同时通过一个简短的仿写练习,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修养。

本课的教学在拓展性方面做得不够,因为《马诗》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其实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写马的诗篇,或者出示一些其他的托物言志的诗,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

推荐第9篇:马诗教学设计方案

马诗

马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一、教材分析

《马》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6”中的一首咏物言志五言诗。是对该单元“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二、学情分析

乡镇中心校六年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小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了小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

1 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课时2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

(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人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时的李贺又赋予了马以怎样的形象。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四)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马?

(五)分步解读,理解句意 自读思考,4分钟

第一句: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说一说写一写看谁写得最精彩。

第二句:这是谁发出的慨叹?他想得到什么?做什么?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看谁说得又通顺又流丽。

(六)背诵古诗

记忆句意 逐步背,逐步擦,背一句说诗句。

(七)作业

以《我是马》为题,充分发挥你的视、听、感、想,将古诗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第二课时

(一)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

(1)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视觉听觉感觉想象,闭上眼睛想一想,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

(2)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3)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已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些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一种怎样的心境?

(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

(2)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 踏之中你能读出些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 (3)“快走”之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

4 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二)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

李贺就是在写马吗?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三)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学习《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五、板书设计

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空旷冷峻

5 马{

}慨叹

——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人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的还是不多,为什么?也许是读的力度还是够,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

推荐第10篇:马诗教案

马诗教案

教学目的: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

1、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诗中

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 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 上?)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板书设计: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第11篇:马教学设计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重点)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课时]

一课时

[设想]

自学为主,师辅导点拨

一、生自学

1、着重于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

先疏通课文,然后查词典

2、结合基础训练,拓展

3、试着做“研讨与练习”

二、师辅导

1、作家作品

2、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

第一部分(第1——2段)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3——5段)天然野生的马

3、特性(从课文中找)

4、对比另外七种动物

通过比较突出地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5、讨论你更欣赏哪种马

6、讨论人与马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人呢?

7、质疑“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三、总结科学小品优美散文

第12篇:马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马是人类的朋友,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作者,深入到文中去读、去想、去感受马与中华民族的深厚渊源。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马)

二、深入理解课文

纵观全文,作者对马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马的喜爱的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1、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中华民族素以马为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马是“六畜”之首中的“六畜”分别是什么?(六畜分别指马、牛、羊、鸡、狗、猪)马为什么会成为“六畜”之首?(引导学生结合“它朴素、勤劳、扎实、耐苦”、“中华民族素以马为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这两句来谈。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马的确堪称“六畜”之首,那么生活中马与人到底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呢?谁愿意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完后师提出问题“从哪看出在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是那样密不可分?”引导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在哪可以看到马的身影(农村种地、收地、马术比赛、马戏表演、赛马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牛马年,好种田的躬耕劳作,赛马场上的啸啸搏击,千里草原上的纵马驰骋,马戏台上的精湛表演”。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在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是那样密不可分。“牛马年,好种田”的躬耕劳作,赛马场上的啸啸搏击,千里草原上的纵马驰骋,马戏台上的精湛表演,这些都激荡着人们对马的深深地敬与爱。】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头脑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谈后)头脑中有了鲜活的画面,你就会把文章读得更有感情,谁能来试一试,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后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都激荡着人们对马的深深的敬与爱?(敬爱马的躬耕劳作、啸啸搏击、纵马驰骋、精湛表演。)下面让我们带着对马的敬与爱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3、生活中,马的确与人关系密不可分,值得人们敬与爱,那么,艺术殿堂中的马又是怎样的呢?谁想给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后教师提出问题:艺术殿堂中都有哪些马的形象?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些马吧!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马的诗、马的画、马的歌、马的传说和大家交流一下。交流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有关马的诗句、马的画、马的传说。

下面让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第一句话,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话的结尾使用了省略号,那么谁知道它省略了什么内容?(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了在艺术殿堂里还有马的电影、马的戏曲、马的文物„„)那么为什么艺术殿堂中会有那么多马的形象?(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提到的马的特点、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谈。)

4、对这生活中密不可分、艺术上处处可见的马,作者有着怎样的评价呢?

(1)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

(2)作者对马有着怎样的评价?(马是大自然中的生灵,马也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朋友和伙伴。)

(3)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赞美了马,如马到成功、万马奔腾、骏马雄姿„„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马的成语?(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与马有关的成语)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今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扬鞭跃马,一马当先吧!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回顾全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表达顺序

马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象征,它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勤劳、朴素,还有吉祥、幸福和成功。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这一自然界的生灵。全文充满了对马的敬爱与赞美,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传承马的精神,在学习中扬鞭跃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马当先,那么,你的人生一定能马到成功!最后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在歌声中让我们对马的情感再次升华。

五、作业

根据大家对马的了解,做一次小练笔,写一写自己所见到过的马或印象中的马。

第13篇:马教学设计

29、马

布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②学生个别朗读比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 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 突出事物的特点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第14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积累知识,激趣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多媒体课件显示《八骏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谁来说说这幅画的名称?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马,不仅是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墨客的爱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吧!(板书:马 布封)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2.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例:我喜欢家马,因为他驯良而勇毅,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野马,因为他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你看它们从不攻击其他动物,更不屑于和对方搏击,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

3.那么作者对这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马的美貌时,又写了其他七种动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时什么?

2.文章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作者用的好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四人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 例:我觉得“教育”用得好,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人类对马的驯养。

(四)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小组合作、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一)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六、板书设计

马 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

:

驯良

天然:美(自由) 形

:

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弄

美(匀称) 深深同情 神

:

形貌:

←─────对比─────→由衷赞美

第15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9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阅读相关的文章。

3、情感与价值观:初步了解马在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认识、体验、感受中华民族关于马的悠久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章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马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准备

与马有关的成语,图片 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填成语,趣味导入

1、平时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来把这些成语补充完整。( )到成功

万( )奔腾

样鞭策( )

一( )当先

2、齐读这些成语,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这些成语,你还知道哪些与马有关的语句?

3、今天我们要一起了解更多关于马的知识。一起学习课文《马》。

二、反复读文明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课上又读过了,相信你们会读得正确。请4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学生读文,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把要求学会的生字找出来,做上记号。

4、先描后写,再找学生到黑板上书写。重点强调“畜、素、演”三个生字。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朗读文章,说说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先复习生字,再进行听写。“朴素、扎实、纵然、课堂、创造、忠诚、家畜、弓弦”

2、不同方式批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充分读文,品味作者的感情。

1、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对马有着怎样的一种感情。

2、说一说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马的怎样一种感情?(体会作者对马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崇敬之情。板书:赞美、喜爱、崇敬)

三、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作者对马的赞美和喜爱?

2、交流第一自然段:。(板书:幸福、吉祥、成功)

3、交流第二自然段:

4、交流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作业

1、阅读一篇关于马的文章。

2、背诵文中精彩的语句。

第16篇:《马》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马》教学设计

王学军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有关马的典故,积累一些有关马的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

3.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引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些词语。

朴素 勤劳 扎实 耐苦 吉祥

幸福 密不可分 躬耕劳作 啸啸搏击

纵马驰骋

精湛表演 神韵

激荡 忠诚

神奇 生灵 斑斓 敬与爱 马到成功 万马奔腾 骏马雄姿

如箭离弦

扬鞭跃马

一马当先

2、读过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与马有关的词语)

师解说:马是人类很早征服的剽悍的动物,他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数千 年风风雨雨,成为人类忠实的朋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马的世界。板书课题,齐读。

二、配乐朗读,品味情感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生思考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美 喜爱 崇敬 敬佩 赞赏 尊敬) 师板书 赞美

喜爱

崇敬

三、深入理解感悟延伸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六畜之首”。

师:对比其它几畜的印象,它们的表现特点不全面,从这也能看出马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只有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幸福吉祥成功。

之所以马成为六畜之首还因为什么呢?书中介绍了(朴素 勤劳 扎实 耐苦 )

男女生分别读第一段,除了书中的词语,还寄托了哪些情感,你认为马还有哪些品格?

对比学习讲一讲学生知道的关于马的故事,(聪明、憨厚、善良)直观感受马的品质

可以说堪称六畜之首的马,与人民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中心句,结合中心句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马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躬耕劳作、啸啸搏击、自由驰骋、精湛表演)

3、让我们在朗读中表达这种崇敬与热爱。指生读,指导读、评价读。齐读

出示灯片“牛马年,好耕田”的躬耕劳作,赛马场上的啸啸搏击,千里草原上的纵马驰骋,马戏台上的精湛表演,这些都激荡着人们对吗的深深的敬与爱。

4、读到这里,我们看第一句,在生活中马与人的密不可分。密不可分什么意思?你还找到了生活中马与人关系密切的事例?

1、马是唯一参加人类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动物。

2、中国旅游局将哪件艺术品定位中国旅游标志?

3、国际标准铁路轨距是1.435米。这个数字是古罗马两匹拉车的战马臀部的宽度。

教师:马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在生活中马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服务,给人们带来激情,并且从它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往之前,那么艺术殿堂的马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世界呢?

(三)、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课前准备的资料,向全班回报。

A:乌骓:项羽的坐骑。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功勋无数。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临死前,他把爱马乌骓送给了亭长。亭长带着它过江,但是忠于主人的乌骓自跳乌江,上演了一曲悲歌。

B: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成为了关羽的形象代表。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不在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

C:唐僧的坐骑白龙马也被赋予神话色彩,在最危急关头也能显英雄本色,成为了唐僧取经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

师:历朝历代马赋予了忠诚,神奇的精神,我们再看看徐悲鸿笔下的马。 出示:徐悲鸿《八骏图》你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马?(奔腾向前、勇往直前……) 灯片:(总起句):“漫步在艺术的殿堂,马的诗,马的画,马的歌,马的传说……都是艺术创造的天地。”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接着汇报。

马的诗句:

马的歌:

马的画:

马的谚语:

马的故事: 马的成语典故: 师:马在生活中艺术上真的令人赞叹,那文章的结尾作者是怎样评价与赞美呢?以歌颂赞扬的语气齐读课文。

评价:马是大自然的生灵,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朋友和伙伴 赞美:马到成功、万马奔腾、骏马雄姿、如箭离弦、

四、回顾课文提升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马,你朴素、勤劳、扎实、耐苦,

马,你是代表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吉祥、幸福、成功…… 在生活中表现出人们对你的深深敬与爱,你----- 在农田里躬耕劳作,在赛马场上啸啸搏击,

在千里草原上纵马驰骋,在马戏台上精湛表演…… 在艺术的天地里,你更是带给我们神韵的世界。 项羽与乌骓相伴,关云长与赤兔相随,

就连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也是那样忠诚与神奇!……

都会让我们高声赞美:马到成功、万马奔腾、骏马雄姿、如箭离弦 今天,让你让我,让所有的中国人—— 都扬鞭跃马,一马当先。

总结: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发扬马的精神,扬鞭跃马,马到成功。

补充资料:马的诗句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野望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马的故事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唐贞观年间,有人开了一家磨坊,并从集市上买来一头驴跟一匹马,把它们关在家中一个不见天日的小磨坊里。这人让驴子跟马做自己的苦力,天天驱赶着它们绕着石碾子没日没夜地转面对这种遭遇,驴子彻底失望了,它想,完了,完了,自己的余生注定要在这里度过了,于是,它不断伸长脖子,发出刺耳哀鸣。磨坊主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每当听到驴的叫声,就会冲进磨坊用棍子或鞭子对着它一顿猛抽。磨坊主的态度让驴子更加悲哀,时间不久,它就变得骨瘦如柴了。马却不然,虽然它跟驴子干着一样的活儿,但它从没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运动中,它一直告诫自己,只要能够吃苦耐劳、不偷懒、不断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够冲出这小黑屋,重新走进广阔的天地纵情驰骋。于是,马在黑暗中卖力地工作,整日的操劳不但没有把它拖垮,反而使它更加膘肥体壮、四肢矫健。终于,机会来了。一心向佛的唐王下定决心,让玄奘到西天取经,并下旨在百兽中为其选一坐骑。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经过千挑万选,最后,玄奘选择了那匹膘肥体壮、吃苦耐劳的马。于是,唐王下诏,将马赐予玄奘,封号白龙马。马随玄奘西去,一路历经坎坷,取得真经,获如来佛赐金身。而驴子仍旧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小磨坊里,日复一日地围着石碾不停地转啊转啊„„

感悟:耐得住寂寞、舍得吃苦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马,只吃一时的苦;而承受不了改变,自甘平庸,放不下眼前安逸的人,却可能像故事中的驴,要吃一辈子的苦。命运,对每个人都很公平。贫穷、平庸、疾病以及心灵上的孤独„„每种困境都是一道血淋淋的伤口,要想使伤口愈合,就必须痛下决心,埋头做一匹吃苦的马,而不是一头抱怨的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早已经习惯了忍受,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悔恨的伤疤。然而,只有那些咬紧牙关,忍受得住心灵和身体双重折磨的人,才能彻底将平庸的伤口愈合,最终书写出人生的辉煌。

马忠诚善良,临危受命,三国时候蔡帽设计谋害刘备,刘备慌不择路走错了路,来到了檀溪。前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是追兵,的卢马忽然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乌骓云梯救项羽,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义马救主的典故比比皆是,其精神感天动地。

在《魏书》中提及:\"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世语曰: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这是曹操征讨张绣时发生的事情,张锈假降,得机会而反攻曹之。曹操当时被打得措手不及,险些丧命,全靠着绝影逃了出来。而绝影是大宛名马,身上中了三箭竟然仍能奋蹄疾驰,而且速度极快,最后被乱箭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曹操再转乘长子曹昂的马逃跑,而绝影马便在这一战中完成了其所有的使命。

第17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重点字词音形义;缀词成句(以挑战对手的形式进行)

2.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明确:本文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

三、精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你从老师的朗读当中听出了什么?

明确:就所听到的内容而言,我听出了家马的勇毅、驯良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描写马的形貌的语句。

明确:被奴役的标志:披着鞍辔 嘴巴变形 腹侧留疤 蹄子洞穿;被玩弄的标志:带黄金链条 编项鬣细辫 盖丝绸锦毡。

3.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野马特点的词语?

明确:天性:自由自在 精力充沛 精神高贵 品德:豪迈犷野 乐于群居 和平生活

4.快速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野马的形貌进行描写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

明确:身材匀称优美 头部比例整齐 眼睛闪闪有光 耳朵不大不小 鬣毛衬托装饰 尾巴下垂茂盛 皮肤坚实敏感

四、联系自己实际,体会作者情感

1.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明确: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2.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你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了吗? 明确:对家马深深地同情,对野马由衷地赞美

五、品词析句,发现亮点

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美(修辞美 韵律美 画面美)

2.品味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被人工改进的家马与美丽天然的野马进行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它动物的形貌进行对比,作者对家马的深深同情与对野马的由衷赞美进行对比。

3.找出你认为有疑难或者蕴含深意的语句,进行解读赏析。

如:“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六、拓展延伸,总结存储

1.拓展延伸:用倾诉性的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马的情感,学生当堂深情朗读,师生共同分享。

2.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2.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附:板书设计

(法)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 ←───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

性情:呈训良 天然:美(自由)

形体:被奴役 品德:美(和平)

精神:被玩弄 形貌:美(匀称)

深深同情 ←─────对比─────→由衷赞美

第18篇:《马》教学设计

17.《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马》(李贺),并拓展另三首托物言志的《马》诗(其一)。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的内容,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理解并想象诗句的意思。

2、能结合作者生平背景,理解诗人托物言志、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情。

3、能有感情有韵味、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能初步了解古诗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并能在本课后进行积累。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内容,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托物言志的部分。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由题目入手,激趣引入。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以动物名为题的诗歌。请大家看题目,齐读——《马》。 提起马,你脑海中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说特点,由教师随机引用诗句说明。) 预设答案:

跑得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雄壮健美——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这两句用课件出示)

师: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表达了什么感情呢?我们一起打开书来看一看。

二、学习《马》诗。

(一)教师带领学生感悟《马》诗。1.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请3名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评读。 (2)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等方式。

(3)师:学习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熟、会背,还应该做到有感情有韵味。请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预设答案:了解其中含义。)

2.提示已知学法,自学并交流。

(1)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首古诗了,谁能来说一说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 (预设答案: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下面的学习没围绕这些方法

那么现在我们就结合同学们针对这些方面课下完成的质疑单来进行小组交流。

(2)师:一人执笔,将你们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了的问题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依次填在小组合作学习单中。

3.学生试讲,感知意境。

(1)解读品悟本诗前半首,即写景部分。

师:前半首诗中,你们读懂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疑惑?

(请一个小组到台前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补充质疑,解决问题。)

大漠沙如雪——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皑皑白雪。 燕山月似钩——燕山上的新月,如弯钩般高悬。 预设自学成果:读懂这两句在写景,是晚上的大沙漠。有两个比喻“沙如雪”“月似钩”。

预设学生问题:

①为何沙会“如雪”?——(月光使然。)【教师引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里的“霜”“白银盘”都是因为“月光”,那么...】

②为什么说“月似钩”?——(燕山上的新月,如弯钩般高悬。)【引导:钩的解释:古代兵器,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师:通过自学,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体会“大漠”的广阔,引导学生想象一望无际。由“月”想到夜晚,再由“雪”想到冷清。)

预设教师引导想象:你站在________的大沙漠,放眼望去,四周是________的沙丘,在月光照射下,就像是________一样。抬头看,只有一轮________的弯月陪伴着你,眼见此情此景,你感到_________„„(可以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用具体的语言描绘出来,也可以画出来,或可以写出来)

③这两句为写景句,与本诗的马有什么关系?——(“燕山月似钩”的“钩”是一种弯刀,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是为了表达后两句的抒情。)介绍这些孩子能不能理解呢?

在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感觉再读。

(2)解读品悟本诗后半首,即抒情部分。

师: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的主角出现了。让我们来齐读后两半首诗,请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漂亮的鞍具。 快走踏清秋——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建立功业。 预设自学成果:学生结合注释,能理解字面意思。 预设问题:

①“何当金络脑”的解释,一是“金络脑”是指马头上用金属做成的辔头、嚼子、缰绳等;二是在解释全句时要加上“披上”之意,学生可能比较困难,这时候可以先看下面一句,是谁在战场上奔跑?(马。)那么马与鞍具的关系应当是——马披上鞍具。此处提示学法:如果字面意思说不通,需要结合全诗意思来适当补充。

②“快走踏清秋”中,“走”的意思是——“跑”。

师:你脑海中能想象出一匹身披闪亮金属鞍具的马么?

这样的一匹马,奔跑在广袤无边的战场,它会有什么感觉?(欣喜、畅快„„)

然而,一个词“何当”,表示它现在——(不能奔跑。)也许战场上现在很需要它,但它不能去尽情驰骋。请你说说这匹马会有怎么样的感觉。(急迫、渴望„„)

体会诗中马的极度渴望心情,练习朗读,评议。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想象出骏马的矫健。“踏”,表现出马一往无前的气势,。但看到其前提——“何当”,又要体会并读出那种有本领和志愿,渴望得到实现的心情。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你说出“什么时候才能”的那种语调和心情。)

4.介绍读古诗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重要问题——作者和时代背景的理解,带领学生感悟。

(1) 师:刚才我们用已知的方法一起学习了《马》,但遗留下一个问题——这首诗是仅仅在写马吗? 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我们还必须对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很多时候,我们能够从中读出许多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帮助我们读懂作者的心。 (2)

演示文稿简介当时的背景、李贺因避名讳而痛失出仕机会的故事。 (3)

师:看过了对诗人和背景的介绍,你再来读一读这首《马》,有什么新的感悟么?

预设成果:看到了李贺的简介,对比这首《马》,学生会发现作者的境遇与诗中的马有相似之处。若有困难,可以由“战场”对比背景简介中的战乱,由不能驰骋的马,联系到报国无门的诗人自己。

师:我们现在读出的还只是一匹不能在战场上驰骋的马么?(不只是。) 战马的背后是一个——(怀才不遇、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人。)

5.总结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师:现在你对作者写这首《马》诗的目的有更多感悟了么?

(生述,抓住“何当”二字,这是作者表述情感的转折,同时也在直抒胸臆,用马的口吻,表自己的志愿。) 师总结:作者写这首《马》,表面上写战马渴望建功立业,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诵读,与作者一起抒发自己的感情吧! (全班再次齐读、齐背。)

(二)《马》组诗简介及《马》诗(其一)自读感悟。

1.师:我们已经知道,这首《马》是李贺《马》组诗二十三首中的第五首。大家想不想再读一读组诗中其余的作品?

(演示文稿出示本课第二首《马》诗——其一。) 《马》(其一) 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龙马脊上长着状如连钱的彩色斑点,四蹄洁白,跑起来好像飞行在云雾中。可惜的是,这样的骏马却无人赏识,没有人为它配上相称的鞍具,结果碌碌无为。 2.学生自读后,请一二名学生为大家诵读,在无读音错误后齐读。

3.根据字面意思,请学生结合今天了解到的知识和方法思考并讨论,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认识? 预设答案:能明白表面上写骏马不被别人赏识,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事实上同样托物言志,表达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无奈。 4.全班练习诵读。

师:在国家危难之时,李贺却只能被迫旁观,不得已才写下了《马》组诗二十三首,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让我们再次回味诗人的这种感情,替这位报国无门的才子吟诵出他的感叹——齐读两首《马》。

(三)托物言志类型诗歌拓展。

今天,我们接触了“诗鬼”李贺,认识了他托物言志的代表作。事实上,这种写作手法是古代诗歌中一种比较经典的手法,在其余诗人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关键词:“清白”。

【写作背景: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的时候,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完全可以接受其他朝中政要的建议,将明都南迁。可考虑到京城百姓的安危,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在中国历史上抒写了壮烈辉煌的一页。而《石灰吟》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可当英宗获释后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后,1457年2月,于谦却以“谋逆”罪被冤杀于北京。】

《竹石》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关键词:“坚劲”。

【写作背景:郑板桥家境贫寒,四十三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知县,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毅然辞官,回扬州以卖画为生。】

三、作业

1.默写本诗(含注释)。

2.对李贺的《马》组诗中其余各首,或者其它托物言志诗歌进行积累,体会其典型的托物言志手法。

第19篇:马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大通女中 马晓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以四个特殊之处为亮点,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一年级的,年龄在6-7岁,由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学习的随意性比较强,需要老师的督促。

2、

学生之间有理解问题的个体差异。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难点:懂得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意愿。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采取“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小蝌蚪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落实好本文的教学 学法:朗读法、探究法、表演法 【教学特色】

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懂 得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朋友,瞧,它是谁?(幻灯出示小蝌蚪)快快跟小蝌蚪打声招呼吧!小朋友,你们好!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约好了要一起到池塘边去看看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好吗?但我先要跟大家说一个秘密:我的身体会变魔术呢!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快快到课文当中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小蝌蚪的头饰与学生见面,并告诉学生一个秘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阅读期待。

二、检查生字,扫清障碍 1.复习所学生字、词语 2.小组比赛读生词

(1) 第一组(PPT出示)(有 在 什 么)让学生开火车读,用组词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特别是轻声(什么me)。

(2)第二组(PPT出示) (变 条 灰 迎)用形近字的方式记“变——弯”。 (3)采用小老师带读方式复习,再齐读字词卡片。

激励方式:读对的同学可以为小组争光,黑板旁的“小鱼”上游一格,此项激励机制贯穿于整节课。如图所示:

小组: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复习生字词环节是创设了“小鱼力争上游”的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语文。

三、再创情境,启动思维 小朋友们,有一群小蝌蚪生活得很自由,很快活!可是它们也有一件伤心事,它们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在哪儿?要是能找到妈妈,和妈妈生活在一起那该有多好啊!有一只小蝌蚪很聪明,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看(点击寻人启事)(师边板书)小蝌蚪的这个忙,大家帮吗?小朋友,其实还有很多人也和你们一样热心,它们是谁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屏幕,边听边想: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多亏了谁的帮助呀?(播放朗读课件)

四、精读导学,主动思维

1、“找”

小朋友看得多认真呀!你们一定知道了是谁帮了小蝌蚪的忙?(鲤鱼)是的,美丽的鲤鱼阿姨,可爱的乌龟都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点击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说说吧,你喜欢谁?想读好谁的话?

(1)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等得有点急了。咱们马上开始吧。谁先来?(指名读) (2)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价) (3)理解“迎”意思

请一位到老师这儿来。(师生迎上去)大家看清楚了吗?我们刚才是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的,这就叫做(迎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像这样“面对面地走到一起这就叫做——迎上去”。 (4)师生分角色读 (5)分角色表演

师:多热心的鲤鱼阿姨呀!她告诉小蝌蚪,妈妈长什么样?这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帮小蝌蚪们在寻人启事上加上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有了鲤鱼阿姨的提醒,小蝌蚪非常高兴,继续往前游哇游,这时它们遇见了(乌龟)

师: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举起你们的双手,乌龟在前,小蝌蚪从后面着急地追上去?再来一遍,小蝌蚪看见摆动着四条腿的乌龟连忙(追上去)。那谁能演演那既着急又高兴的小蝌蚪?(戴头饰)谁来演演那只热情亲切的乌龟(戴头饰)?(学生戴头饰表演) (6)师生共同评价

说说她们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7)师生共同参与,再次分角色朗读

师: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左边的同学当小蝌蚪,右边的同学当乌龟。(师读旁白)

(8)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的重要特征是什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晴,)又是一条重要的信息,我们赶紧再补上吧。(出示寻人启事)有了大家的帮助,小蝌蚪更有信心了,它们继续往前游哇游。咦?这是谁的歌声?(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师贴青蛙图)(出示图四及课文内容)。

师:(出示青蛙图)假如你现在就是只青蛙,你能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吗? 师:青蛙是找到了,可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青蛙到底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我们还是再看看寻人启事上蝌蚪妈妈的特征吧!(出示寻人启事)

师:(手指寻人启事)鲤鱼阿姨说,蝌蚪妈妈是(生: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却说,蝌蚪妈妈是(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该听谁的呀?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指名答)

师:睁亮眼睛喽!把蝌蚪妈妈的这四个特征和图好好对照对照。其实,蝌蚪妈妈就是——(青蛙)

师:小蝌蚪也和你们一样聪明,它们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出示图五及课文内容) 师:终于找到妈妈了,小蝌蚪该有多高兴啊,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 师:谁能读出小青蛙高兴、激动的语气呢?(指名读) 师:谁最喜欢青蛙妈妈,来读读它的话吧!(指名读) (9)分角色表演小青娃与妈妈相认的场景

2、“变”

师:小蝌蚪,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变成青蛙的吗?(摇摇头)它们自己也太清楚。你们看,小蝌蚪有几张自己的照片,想按照成长顺序摆到黑板上问有谁能帮它这个忙?读课文2——6自然段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找找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用横线把它们划出来!

(1) 生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上台排列图片, 说说这样排列的理由 (3) 同桌互相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 (4) 指导书写 “变”字

(5) 自由读最后一段。出示插图六及内容)生齐读

师:你们可知道青蛙学会了什么本领?(捉害虫)你们看(课件出示青蛙自述) 师: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说、演、贴”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知识在训练中掌握,让能力在训练中形成,使情趣在训练中升华,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五、拓展延趣 ,超文思维

师:听到你们这么响亮,这么有爱心的宣言,小青蛙他们多高兴啊!你们看,他们给大家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出示感谢信)

师:小青蛙们要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大家。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给青蛙们伴奏一下吧!(欣赏歌曲《小蝌蚪》)(师生一起打节拍)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小蝌蚪、鲤鱼阿姨、乌龟,还有青蛙妈妈都成为了好朋友。小动物们都舍不得离开大家,你们也一定会想念这些小动物朋友的,是吗?那么,老师有个好的建议:请大家都来当保护动物的小卫士吧!(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设计意图]拓展语文学习资源,把环保知识的搜索、宣传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尾巴变短了

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这样的图文并茂的板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形象生动地总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看了板书后,就能回忆起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内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单位:大通女中

姓名:马晓萍 学科:语文

第20篇: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了解作者布封。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点拨为辅。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自渎课文,在教法上关键是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故本课先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后阅读全文,再通过辩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才质疑,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2.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臧克家的《老马》:总是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形象塑造:舍其形而传其神。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3、马在人类的历程中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引出布封的《马》: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感情朗读,整体感知(课后练习一)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

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5.全文可分两部分,第

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

3、

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3.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4.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5.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1.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2.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3.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课练》

六、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学习难点

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剽(piāohàn)悍(hàn) 窥(kuī)伺(sì) 羁(jī)绊

疮(chuāng)痍(yí) 阔绰(chuî) 庇(bì)荫(yìn) 遒(qiú)劲 相得益彰(zhāng ) 面面相觑(qù) 观瞻(zhān) 鬣(liâ)毛 驯(xùn)良 妍(yán)媚 颚(â)骨 犷(guǎng)野 畸(jī)形 给(jǐ)予(yǔ) 驾驭 (yù)

二、课堂展示

(一)预习展示

(二)小组探究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2)野马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2.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

二、三自然段。3.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三、当堂测试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2.“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四、拓展小结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这样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五、谈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作者是作者,我们是我们。现在我要问,你欣赏哪一种马呢?

生:我欣赏野马,因为野马自由自在,多好啊!

师:有同学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吗?(学生纷纷表示欣赏野马。)

师:看来大家都受了布封的影响,都欣赏野马。我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它们随窦宪驱除匈奴,燕然勒功,成为一代代军人的梦想;它们随李世民驰骋沙场,统一中国,留下“昭陵六骏”的石刻;它们跟彭德怀南征北战,留下“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壮美诗句。它们凭着自己的勇毅和忠诚,载入了人类的史册。同学们,你们说人工驯良的马是不是同样应该受到敬仰?

生:是。

师:其实,作者也并不是一点也不赞赏人工驯良的马。大家看课文的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天然的要比人工的更美丽些。”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令老师怦然心动,你说是哪一个字?

生:更。

师:对,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工的也有美丽之处啊!刚才老师所说的就体现人工驯良的马的闪光之处。

六、深层探讨。

师:读到这里,老师想问:你觉得作者通过对马的描摹,想表达一种怎样的生活理想或者政治理想?

生:作者想表达热爱动物、尊重动物、热爱和平、崇赏自由的理想和追求。

师: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辉,马,它像一个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一个驯服诚实的奴仆,它像一个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一个典雅高贵的绅士。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相信,我们会更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尊重自然,崇尚自由。

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